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IL评估的LNG加气站安全仪表系统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10
1
作者 岑康 任国强 +5 位作者 王政新 潘成军 王泳龙 邵金凤 李仁科 卢恩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23,共7页
为分析LNG加气站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完备性与可靠性,以3座典型的三级LNG加气站为研究对象,全面开展安全仪表功能辨识、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定级与验证,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3座LNG加气站的安全仪表系统均存在功能不完备... 为分析LNG加气站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完备性与可靠性,以3座典型的三级LNG加气站为研究对象,全面开展安全仪表功能辨识、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定级与验证,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3座LNG加气站的安全仪表系统均存在功能不完备、设备组件缺少失效数据的问题;为满足风险控制要求,三级LNG加气站需设置15个安全仪表功能,其中1个应达到SIL2等级,14个应达到SIL1等级;LNG加气站的安全仪表系统应选用获得功能安全认证的设备组件,并在设计阶段开展SIL评估工作。研究结果可为今后LNG加气站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加气站 安全仪表系统 安全仪表功能 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氢天然气输气站场泄漏扩散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俞进 张皓 +2 位作者 贾文龙 谢萍 李长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161,共9页
将氢气混入天然气管网是目前世界上实现氢气大规模输送的最有效方式。氢气爆炸极限为4.0%~75.6%,上下限范围宽,且分子直径比甲烷小,极易泄漏,给输气站场带来很大隐患。针对多组分物系混氢天然气的泄漏,基于修正的二元扩散系数及热力学... 将氢气混入天然气管网是目前世界上实现氢气大规模输送的最有效方式。氢气爆炸极限为4.0%~75.6%,上下限范围宽,且分子直径比甲烷小,极易泄漏,给输气站场带来很大隐患。针对多组分物系混氢天然气的泄漏,基于修正的二元扩散系数及热力学因子计算方法,计算了混氢天然气三物系Fick扩散系数矩阵,用来描述混氢天然气中各组分分子间相互运动的传质过程,以FLUENT为平台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发现,混氢天然气泄漏后其扩散受到障碍物及风速等因素的影响;同体积混氢天然气与不含氢天然气泄漏,混氢天然气爆炸下限扩散半径更小;较低含氢量的混氢天然气泄漏后氢气组分爆炸区域仅限于泄漏点附近。研究结果可为站场内发生混氢天然气泄漏扩散提供预警和防护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氢天然气 多组分物系 输气站场 Fick扩散矩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二氧化碳凝析气乙烷回收工艺改进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倩谊 易驰 +5 位作者 杨雨林 李玮 彭清华 张伟 杨冬磊 李乐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113,127,共8页
对部分干气再循环工艺(RSV)进行了模拟,处理高含CO_(2)(2.0%~3.5%,物质的量分数)凝析气,发现乙烷回收率小于90%,且对原料气中CO_(2)含量波动适应性差。从脱甲烷塔顶进料气质和脱甲烷塔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部分原料气过冷乙烷回... 对部分干气再循环工艺(RSV)进行了模拟,处理高含CO_(2)(2.0%~3.5%,物质的量分数)凝析气,发现乙烷回收率小于90%,且对原料气中CO_(2)含量波动适应性差。从脱甲烷塔顶进料气质和脱甲烷塔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部分原料气过冷乙烷回收工艺(SVFS)、两塔型部分原料气过冷乙烷回收工艺(SVFS-2T)。对SVFS-2T工艺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加原料气过冷分流比可提高吸收塔CO_(2)冻堵裕量;而增加原料气过冷分流比、低温分离器液相分流比及降低脱甲烷塔顶分离器温度可提高乙烷回收率;在原料气CO_(2)含量3.0%~3.2%情况下,改进工艺的乙烷回收率可达到90%;随着CO_(2)含量增加,与RSV工艺相比改进工艺的总压缩功耗减少2.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中压凝析气 乙烷回收 工艺改进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HX工艺的LNG接收站轻烃回收流程改进 被引量:7
4
作者 向辉 蒲红宇 +2 位作者 杨雨林 卫浪 田戬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4,共7页
针对青岛LNG接收站轻烃回收流程存在的能耗较高、产品不易于保存和运输的问题,应用天然气丙烷回收中的DHX(直接换热流程)工艺,引入重接触塔,改进换热网络,设计了一种基于DHX工艺的LNG轻烃回收改进流程,运用Aspen Hysys模拟软件对改进前... 针对青岛LNG接收站轻烃回收流程存在的能耗较高、产品不易于保存和运输的问题,应用天然气丙烷回收中的DHX(直接换热流程)工艺,引入重接触塔,改进换热网络,设计了一种基于DHX工艺的LNG轻烃回收改进流程,运用Aspen Hysys模拟软件对改进前后的流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流程可得到常压下的液态轻烃产品,并降低了流程15.5%的功耗,同时将乙烷回收率提高2.9%,乙烷和丙烷回收率分别达98.8%和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轻烃回收 DHX 功耗 回收率 流程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凝液产品中CO_(2)含量的乙烷回收流程改进 被引量:4
5
作者 曾禄轩 蒋洪 杨雨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9-223,226,共6页
研究了RSV流程CO_(2)冻堵机理和控制手段,RSV流程可以通过控制合理的工艺参数和设置预分离器的方式控制冻堵;分析了RSV流程和脱甲烷塔中CO_(2)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控制凝液产品中CO_(2)含量需要将脱甲烷塔下部的CO_(2)气化并使得之进... 研究了RSV流程CO_(2)冻堵机理和控制手段,RSV流程可以通过控制合理的工艺参数和设置预分离器的方式控制冻堵;分析了RSV流程和脱甲烷塔中CO_(2)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控制凝液产品中CO_(2)含量需要将脱甲烷塔下部的CO_(2)气化并使得之进入上部;在RSV流程基础上,改进双塔RSVC流程,双塔设置可以实现脱甲烷塔顶气相对吸收塔底部液相中CO_(2)进行汽提,提高吸收塔中的CO_(2)浓度,设置预分离器可以在吸收塔气相中CO_(2)含量升高后控制CO_(2)冻堵。RSV和RSVC流程对比结果表明,RSVC流程在几乎不影响乙烷收率情况下,使凝液产品中的CO_(2)含量能降低约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回收 RSV流程 CO_(2)冻堵 流程改进 凝液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卫星站安全仪表系统功能安全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岑康 涂昆 +2 位作者 姚婷 张优 郑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70-77,共5页
针对国内一已运营的典型LNG卫星站,采用HAZOP分析方法对其需要的安全仪表功能进行了辨识,利用LOPA法确定了相应安全仪表功能的SIL等级,并采用马尔可夫模型进行了SIL验证。结果表明:该站已有的安全仪表功能尚不完善,还需新增储罐超压联... 针对国内一已运营的典型LNG卫星站,采用HAZOP分析方法对其需要的安全仪表功能进行了辨识,利用LOPA法确定了相应安全仪表功能的SIL等级,并采用马尔可夫模型进行了SIL验证。结果表明:该站已有的安全仪表功能尚不完善,还需新增储罐超压联锁排放和空温式气化器过压保护等两个安全仪表功能,且其SIL等级应达到SIL2。针对SIL等级达不到要求的两个新增安全仪表功能,提出了调整功能测试周期、选用带危险失效自诊断的仪表和冗余结构配置等多种措施组合的优化改进方案。LNG卫星站应在设计阶段即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功能安全评价,以确保安全仪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卫星站 安全仪表系统 功能安全评价 安全仪表功能辨识 SIL定级 SIL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深度脱碳分流解吸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仁杰 曹洁 +2 位作者 李绍元 余中 罗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前,常规天然气深度脱碳工艺能耗大,具体表现在再生塔温度高、重沸器热负荷过大、工艺流程换热简单、换热网络集成度小、热量损失多等方面。研究了一种分流解吸工艺,该工艺中物料分两股进入再生塔,回收再生塔塔顶气相热量,减少塔顶冷... 目前,常规天然气深度脱碳工艺能耗大,具体表现在再生塔温度高、重沸器热负荷过大、工艺流程换热简单、换热网络集成度小、热量损失多等方面。研究了一种分流解吸工艺,该工艺中物料分两股进入再生塔,回收再生塔塔顶气相热量,减少塔顶冷却器的冷却水用量,从而减少重沸器热负荷,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分流解吸工艺比常规工艺节能,当原料气中CO2摩尔分数为3.63%时,最佳分流比为0.3,此时净化效果最好;当原料气中CO2摩尔分数为20%时,最佳分流比为0.4,此时净化效果最好。第2股选择进料位置时,建议选取中部偏上两块塔板(第8块)作为最佳进料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深度脱碳 分流解吸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