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国军 庞凤 +4 位作者 杜敏晖 于湛 李成芳 李菊 仇宜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8-972,共5页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种可迅速致盲的难治性疾病,而引起NVG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不同原发病导致的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居多,二者引起的NVG的临床特点不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种可迅速致盲的难治性疾病,而引起NVG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不同原发病导致的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居多,二者引起的NVG的临床特点不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和比较CRVO与DR引起NVG的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为NVG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的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海慈医院眼科治疗的由CRVO和DR引起的NVG患者27例29眼,其中由CRVO引起者10例10眼,由DR引起者17例19眼.对两种NVG患者的原发病病程、NVG病程、眼压、眼底表现及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和对比.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改善微循环治疗、抗青光眼(药物和手术)及原发病治疗,部分患者接受了玻璃体切割或/和白内障摘出术,每组患者中均有2眼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14.00±10.13)个月和(17.89±12.5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P>0.05). 结果 CRVO和DR所致的NVG患者原发病病程的中位数分别为3.3个月(2周~6个月)和11.1个月(4~36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O.05).CRVO所致NVG患者的病情进展快,而DR所致NVG患者的病情进展稍慢.CRVO所致10例10眼NVG者中,治疗后视力升高者2眼,视力不变或下降者8眼;而DR所致NVG的17例19眼中,治疗后视力升高者15眼,视力不变或下降者4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8,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眼压分别为(48.40±7.96) mmHg(1 mmHg=0.133 kPa)和(25.34±10.51)mmHg,治疗后分别为(11.40±5.15) mmHg和(16.42±3.63) 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P<0.01).CRVO所致NVG患者治疗前6眼可见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水肿和静脉扩张,4眼可见轻度视盘水肿及视网膜出血;治疗后4眼眼底窥不见,2眼隐约见视盘苍白,视网膜陈旧性激光斑,2眼视盘苍白,视网膜血管闭塞,2眼视网膜动脉呈银丝状.DR所致NVG患者中治疗前8眼眼底窥不见,11眼眼底呈DRⅢ~Ⅳ期改变;治疗后16眼眼底病变稳定,3眼眼底病变发展到V~Ⅵ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2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8,P<O.05). 结论 CRVO与DR引起NVG的临床特点有所不同,可以依据两种NVG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来指导NVG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难治性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农村十年间儿童活动性沙眼的快速评估
2
作者 乔利峰 雷春涛 +2 位作者 樊映川 张晓七 周梦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8-551,共4页
背景沙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沙眼的发病率已经大大下降,但在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仍有活动性沙眼的流行。目的调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学龄儿童活动性沙眼的患病情况... 背景沙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沙眼的发病率已经大大下降,但在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仍有活动性沙眼的流行。目的调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学龄儿童活动性沙眼的患病情况,评估2000年与2013年该地区儿童活动性沙眼的防治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按照WHO沙眼简化分级系统及活动性沙眼快速评估调查(TRA)的标准和要求,于2000年对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农村地区214名6~7岁儿童进行活动性沙眼现场快速评估调查,其中男113人,女101人,将活动性沙眼分为沙眼性滤泡(TF)、沙眼性炎症(TI)、沙眼性瘢痕(Ts)、沙眼性倒睫(TT)和沙眼性角膜混浊(CO),依据上述体征确定活动性沙眼的诊断。2013年本研究组再次对该地区100名学龄儿童进行活动性沙眼评估,其中男58人,女42人,了解10年间该地区学龄儿童活动性沙眼患病率的变化。结果2000年纳溪区和江阳区共4个农村小学214名6~7岁儿童接受了调查,共发现TF105人,患病率为49.07%;其中纳溪区儿童TF患病率为49.05%(52/106),江阳区患病率为49.07%(53/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99)。2013年分别对纳溪区和江阳区的2所小学100名6~7岁的儿童进行了活动性沙眼流行病学调查,均未发现TF、TI、TS、TT、CO,即未发现活动性沙眼患者。结论十年来随着中国沙眼防治工作的开展及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儿童活动性沙眼的流行已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流行病学 滤泡性沙眼 患病率 WHO沙眼简化分级系统 学龄儿童 农村地区 横断面研究 沙眼快速评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TO-LDV飞秒激光设备应用3a后制瓣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许寅聪 鲁齐 王超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评估使用3 a的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的稳定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和2013年5月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患者各60眼,根据手术时间分为2010年组和2013年组,通过对2组患者飞秒激光所制角膜瓣的精确性、一致性、重复性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评估使用3 a的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的稳定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和2013年5月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患者各60眼,根据手术时间分为2010年组和2013年组,通过对2组患者飞秒激光所制角膜瓣的精确性、一致性、重复性进行对比分析来监测设备的稳定性。结果 2010年组、2013年组制瓣前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428.5~592.0(534.6±32.1)μm、495.0~618.0(539.9±25.3)μm,2010年组、2013年组所制角膜瓣厚度分别为64.0~108.0(89.1±9.1)μm、66.5~108.5(89.4±8.7)μm,两组间制瓣前角膜中央厚度及所制角膜瓣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际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值之间的差值2010年组、2013年组分别为(-0.93±9.14)μm、(-0.63±8.84)μm,2组实际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值之间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在偏差±20μm以内的2010年组、2013年组患者分别为58眼、57眼,占各组总例数的96.67%和95.00%。结论不同阶段飞秒激光设备制作的角膜瓣保持了较好的精确性、一致性和重复性,设备稳定性保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 角膜瓣厚度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