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共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分级评分方法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宏 陈思宇 胡富碧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4-209,共6页
随着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上升,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chemoradiotherapy,NCRT)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 随着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上升,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chemoradiotherapy,NCRT)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被推荐为LARC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NCRT能显著改善预后,但LARC患者对此治疗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准确评估NCRT的疗效对于临床决策和个体化医疗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血清肿瘤标记物、内镜、直肠腔内超声、CT/MRI等,但各有局限。近年来,磁共振肿瘤退缩分级(magnetic resonance tumor regression grade,mrTRG)系统因其无辐射、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和动态连续观察的优点而受到关注和推荐,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着重探讨LARC患者NCRT后mrTRG的应用价值及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磁共振成像 肿瘤退缩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增强CT对轻度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2
作者 温晓玲 王丽 +3 位作者 宋晓琴 张志 朱晓芳 吴少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增强CT在轻度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轻度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增强多层螺旋CT异常征象,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35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溃疡及炎症4例(11.4%),食管胃底静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增强CT在轻度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轻度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增强多层螺旋CT异常征象,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35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溃疡及炎症4例(11.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7例(20.0%),胃癌3例(8.6%),胃间质瘤3例(8.6%),胃息肉1例(2.9%),结肠恶性肿瘤5例(14.2%),小肠间质瘤6例(17.1%),直肠癌2例(5.7%),肠道Crohn病3例(8.6%),空肠憩室合并出血1例(2.9%),均经消化道内镜、手术病理证实,CT检出病变部位准确率为100%,CT诊断符合率为97.1%。结论多层螺旋增强CT在轻度消化道出血诊断中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对轻度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消化道出血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CT及DSA表现 被引量:5
3
作者 任勇军 刘书林 +4 位作者 杨林 翟昭华 缪南东 邓进 黄小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超声、CT和DSA的表现。方法对11例(12个CBT)分别进行超声、CT和DSA检查,分析其表现。结果CBT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内含丰富的小血管,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彩色多普勒可见丰富的肿瘤滋养血管...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超声、CT和DSA的表现。方法对11例(12个CBT)分别进行超声、CT和DSA检查,分析其表现。结果CBT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内含丰富的小血管,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彩色多普勒可见丰富的肿瘤滋养血管。CT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的类圆形肿块,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与颈部血管接近,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瘤体与颈部血管的关系。DSA显示肿瘤血供丰富,肿瘤染色明显,清晰显示瘤体与血管的关系,可以评估脑血管发育状况和代偿能力、颈动脉阻断后脑的耐受性。结论CBT具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超声、CT和DSA均可为准确诊断CBT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MRI联合DWI在腹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富碧 杨茹 +3 位作者 杜勇 杨汉丰 李杨 郑后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在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MRI图像,并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各种淋巴结病变MRI表现,并评价常规MRI、DWI和常规MRI联合DWI的...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在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MRI图像,并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各种淋巴结病变MRI表现,并评价常规MRI、DWI和常规MRI联合DWI的定性诊断价值。同时,测量并比较良性淋巴结组与恶性淋巴结组的ADC值。结果:良性组囊变发生率(64%)低于恶性组(78.3%)(P>0.05)。良性组环形强化发生率为(16%)低于恶性组(47.8%)(P<0.05)。恶性组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055±0.189(×10-3mm2/s),良性组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685±0.303(×10-3 mm2/s),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DWI、常规MRI联合DWI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9%(61/71)、69%(49/71)、94.4%(6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DWI对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ADC值可能是一种淋巴结定性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DECT增强扫描碘浓度鉴别良恶性浆膜腔积液 被引量:6
5
作者 鞠烨 刘爱连 +3 位作者 田士峰 李烨 王逸敏 刘晓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三期碘浓度对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单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査证实的浆膜腔积液患者65例,其中良性积液23例,恶性积液42例。采用单源双能量CT综合分析...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三期碘浓度对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单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査证实的浆膜腔积液患者65例,其中良性积液23例,恶性积液42例。采用单源双能量CT综合分析平台,在常规混合能量扫描下分别测量计算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标准化CT值(NCTval;NCTval_N、NCTval_A、NCTval_P、NCTval_D);并计算三期标准化CT值强化程度(NCT;NCT_A、NCT_P、NCT_D)。采用能谱分析软件于碘(水)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平扫及增强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NIC_N、NIC_A、NIC_p、NIC_D);计算增强三期碘浓度强化程度(IC;IC_A、IC_P、IC_D)。比较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NCTval、NCT、NIC、1C,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各参数诊断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增强三期良、恶性浆膜腔积液NCTval、N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NIC、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三期中IC_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2),当阈值为0.04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2%,69.6%。结论单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碘浓度可为鉴别良恶性浆膜腔积液提供一种敏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DSA血供类型与经肝动脉灌注^(131)Ⅰ-HAb18F(ab')_2治疗后瘤体大小变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少平 卢武胜 +1 位作者 徐大伟 郑志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供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131Ⅰ-HAb18F(ab')2的疗效差异。方法使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0.75mCi/kg131Ⅰ-HAb18F(ab')2注射液,CT随访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变化。按照DSA造影表现,... 目的探讨不同血供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经肝动脉灌注131Ⅰ-HAb18F(ab')2的疗效差异。方法使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0.75mCi/kg131Ⅰ-HAb18F(ab')2注射液,CT随访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变化。按照DSA造影表现,将30例患者分为多、中等、少血供3型,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瘤体缩小的差异。结果DSA显示多、中等血供型肝癌肿瘤缩小的比率分别为60%、37.5%,2例少血供型肝癌治疗后1例瘤体显著缩小。结论131Ⅰ-HAb18F(ab')2免疫内照射治疗对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均有一定的缩小瘤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131 Ⅰ—HAb18 放射免疫治疗 肝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23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后军 杨汉丰 +6 位作者 杜勇 徐晓雪 李杨 张勇 胡富碧 付国丽 周雅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并对比患者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目的初步探讨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并对比患者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均1次心包置管引流成功。术中3例患者感觉轻度胸疼,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及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心包置管引流前后患者的心率减慢,由(91.7±12.5)次/min降至(86.7±9.6)次/min(P<0.05),收缩压由(104.3±16.4)mmHg升至(107.4±13.6)mmHg(P<0.05)。结论 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穿刺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准确且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CT导向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131)I-HAb18F(ab’)_2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少平 卢武胜 +1 位作者 徐大伟 郑志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131I-HAb18F(ab’)2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价值。方法8例合并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超选择灌注131I-HAb18F(ab')2临床治疗性试验,剂量:0.75mCi/kg。分析症状、卡氏评分、肝功能、AFP及肿瘤CT等影...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131I-HAb18F(ab’)2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价值。方法8例合并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超选择灌注131I-HAb18F(ab')2临床治疗性试验,剂量:0.75mCi/kg。分析症状、卡氏评分、肝功能、AFP及肿瘤CT等影像变化,随访近期疗效。结果7例疼痛患者中,3例症状缓解。3例卡氏评分增加、4例稳定。6例AFP异常患者治疗后3例下降。全组病例用药后肝功能损害均无明显加重。1例无明显症状的弥漫型肝癌患者治疗后病灶减少;余7例中,瘤体增大5例、缩小2例,其中,PR2例,临床有效率28.6%。本组1例1年随访时生存。结论经肝动脉灌注0.75mCi/kg131I-HAb18F(ab')2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肝功影响小,对门脉分支癌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放射免疫治疗 ^131 I-HAbl8 肝动脉 门静脉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DAK DirectView DR3000常见故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志 吴少平 牟发仁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1期1147-1147,共1页
关键词 故障分析 KODAK DR 数字成像设备 投入使用 工作站 多功能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DWI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茹 胡富碧 +2 位作者 唐伟 肖波 张小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与肝损害相关性及肝脏ADC值对评价肝损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生化指标将AP分为肝功能损害组和肝功能正常组,根据APACHEⅢ评分将AP分为轻度(<30分)和重度(≥30分)两...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与肝损害相关性及肝脏ADC值对评价肝损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生化指标将AP分为肝功能损害组和肝功能正常组,根据APACHEⅢ评分将AP分为轻度(<30分)和重度(≥30分)两组。分析AP肝损害发生率与APACHEⅢ评分的相关性,肝脏ADC值与AST、ALT及APACHE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03例AP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62%,肝损害发生率与APACHEⅢ评分正相关(P<0.05)。肝功能损害组肝脏ADC值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肝功能损害组ADC值与ALT、AST均呈负相关(r=-0.584,P<0.05;r=-0.731,P<0.05)。肝功能损害组中,重度AP的肝脏ADC值低于轻度AP(P<0.05)。结论:AP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随APACHEⅢ评分升高而升高,ADC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和评价AP所致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肝功能损害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下深囊与关节腔间组织结构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雍刘军 钟河清 +2 位作者 杜芯瑜 罗瑛 吴少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观察髌下深囊和关节腔间组织结构特点,为膝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侧固定后的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关节腔、髌下深囊的滑膜分布及其之间区域组织结构;对20件膝关节铸型标本进行观察,研究关节腔、髌下深囊及... 目的观察髌下深囊和关节腔间组织结构特点,为膝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侧固定后的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关节腔、髌下深囊的滑膜分布及其之间区域组织结构;对20件膝关节铸型标本进行观察,研究关节腔、髌下深囊及其之间区域的血管来源、分支及分布。结果关节腔和髌下深囊内表面有相同的滑膜组织,但彼此间并非延续而成,二者之间被髌下脂肪组织填充分隔;关节腔、髌下深囊及其之间区域主要通过膝降动脉、膝下内侧动脉和膝上、下外侧动脉及其分支连通。结论髌下深囊和膝关节腔间滑膜互不延续,二者间有动脉连通。不同的膝关节病变在髌下深囊和膝关节腔可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和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深囊 关节腔 组织结构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体层血管成像对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12
作者 黄昊 唐芳 +2 位作者 白琛 刘亚斌 何明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体层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临床高度怀疑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128层螺旋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体层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临床高度怀疑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128层螺旋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分析128层螺旋CTA的影像特点、图像质量及其评估的血管狭窄程度,并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128层螺旋CTA的诊断效能。结果 80例患者均完成128层螺旋CTA检查,共检查颅内血管165根,其中轻度狭窄32根(19.39%),中度狭窄14根(8.48%),重度狭窄6根(3.64%),闭塞3根(1.82%),正常110根(66.67%);128层螺旋CTA对165根血管中1级、2级、3级可评价血管的显示率分别为86.67%、10.91%、2.42%,均显著高于DSA(75.16%、19.39%、5.45%)(P_均<0.05);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128层螺旋CT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6.23%、96.43%、96.36%、92.73%、98.18%、0.917。结论 128螺旋CT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能够准确评估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体层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血管 狭窄 闭塞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周水肿区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参数在胶质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龚军伟 罗天友 +3 位作者 吴少平 张竹 程润田 蒋佩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6-89,93,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瘤周水肿区近、中、远不同区域扩散张量成像(DTI)中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鉴别诊断胶质瘤分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例胶质瘤患者的DTI资料,其中高级别组30例,低级别... 目的探讨胶质瘤瘤周水肿区近、中、远不同区域扩散张量成像(DTI)中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鉴别诊断胶质瘤分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例胶质瘤患者的DTI资料,其中高级别组30例,低级别组18例。取轴位水肿径线最大层面,测量瘤周水肿区近、中、远不同区域FA值和ADC值及对侧半球镜像正常白质区的FA值和ADC值,然后计算瘤周水肿区不同区域rFA值(rFA1、rFA2、rFA3)和rADC值(rADC1、rADC2、rADC3),比较其变化情况及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差异。结果高级别组胶质瘤瘤周水肿区rFA1、rFA2、rFA3低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胶质瘤瘤周水肿区rADC1、rADC2、rADC3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FA1、rFA2、rFA3、rADC1、rADC2和rADC3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2、0.893、0.854、0.743、0.761、0.694,rFA1与rFA2、rFA3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2与rFA3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DC1、rADC2和rADC3的ROC曲线下面积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1或rFA2与rADC1、rADC2、rADC3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3与rADC1、rADC2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周水肿区近、中、远不同区域DTI定量参数rFA值和rADC值鉴别诊断胶质瘤高、低级别均有一定的价值,但rFA值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r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喻钧伦 唐曦 +3 位作者 肖文 黄雨 罗天友 吴少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技术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 目的探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技术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给予髋周臀大肌注射GDNF(8.0μg/只),对照组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1周。分别于第5、10、15、20天进行股骨头多排螺旋CT、显微CT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结果影像学观察示,GDNF注射后第15天开始,实验组股骨头骨小梁逐渐丰富、密集,间距变窄,骨皮质厚度及密度增加;对照组股骨头骨小梁分布稀疏,间距增宽,部分断裂,骨质密度减低。第15、20天,实验组与对照组股骨头骨矿物质密度、组织骨矿物质密度及骨体积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股骨头内骨小梁粗大,骨细胞分布广泛,细胞核着色深,脂肪细胞分布较少;对照组骨小梁分布稀疏,形态不完整,部分断裂,骨细胞空陷窝和脂肪细胞增多,骨细胞和造血细胞减少。第15、20天,实验组与对照组股骨头骨细胞空陷窝率分别为:13.3±3.2%、10.6±2.4%和71.0±7.5%、78.6±5.3%,两组比较,实验组骨细胞空陷窝率显著减低(P<0.05)。结论 GDNF可通过抑制骨细胞坏死,保持骨小梁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显微CT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癌周灌注的能谱CT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远凤 李琦 +2 位作者 马超豪 吴少平 罗天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采用能谱CT技术对肺癌癌周灌注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其灌注变化情况及不同分类情况下的灌注差异。方法:经病理证实的81例肺癌患者均行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动脉期碘基物质图上分别测量癌周肺组织及健侧镜像区肺组织碘基值,然后计... 目的:采用能谱CT技术对肺癌癌周灌注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其灌注变化情况及不同分类情况下的灌注差异。方法:经病理证实的81例肺癌患者均行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动脉期碘基物质图上分别测量癌周肺组织及健侧镜像区肺组织碘基值,然后计算平均碘浓度(average iodine concentration,ICa),分析比较:所有病例组、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组癌周与健侧镜像区肺组织的ICa差异;不同部位(中央型、周围型)、肿瘤大小(A组:d≤3 cm、B组:3<d≤7 cm)、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及分化程度(低、低-中、中分化)肺癌组癌周ICa组内差异。结果:(1)81例肺癌[(1.26±0.42)mg/m L]、32例中央型[(1.12±0.33)mg/m L]及49例周围型[(1.35±0.45)mg/m L]肺癌癌周肺组织ICa明显低于相应健侧镜像区[(1.65±0.61)mg/m L,(1.63±0.69)mg/m L及(1.66±0.56)mg/m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央型肺癌癌周肺组织ICa[(1.12±0.33)mg/m L]明显低于周围型[(1.35±0.45)mg/m L](P<0.01),10例小细胞肺癌癌周肺组织ICa[(0.94±0.20)mg/m L]低于37例鳞癌[(1.23±0.40)mg/m L]及34例腺癌[(1.37±0.45)mg/m L](P<0.05),而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大小肺癌之间以及不同分化程度肺癌之间癌周肺组织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癌周灌注普遍减低,且中央型肺癌低于周围型肺癌,小细胞肺癌低于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癌周能谱CT灌注特征具有一定理论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能谱CT成像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邓杰 何建波 +7 位作者 汪雨婷 袁义志 郭鑫 黄斌 王心茹 杨虹莉 梅兰 邱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观察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方法纳入31例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与之相匹配的29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高分辨-T1WI;比较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以VBM分析观察...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观察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方法纳入31例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与之相匹配的29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高分辨-T1WI;比较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以VBM分析观察组间脑灰质体积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抑郁症组上述脑区灰质体积改变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大于对照组(P<0.01)。相比对照组,抑郁症组左侧小脑后叶灰质体积缩小,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及右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增大(簇水平P均<0.05,FWE校正)。抑郁症组左侧小脑后叶灰质体积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276,P=0.039),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及右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与HAMD-17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7、0.589、0.632,P均<0.01)。结论青少年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额叶、小脑及边缘系统存在灰质体积改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灰质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腰大肌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文华 唐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0-780,共1页
患者女,49岁,无明显诱因右侧腰部疼痛6个月,伴右大腿外侧胀痛,外院MRI示右侧腰大肌旁团块状混杂信号;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L2~4椎体右侧约2 cm肌肉轻压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72-4(CA72-4)18.90 U/ml。CT:右侧... 患者女,49岁,无明显诱因右侧腰部疼痛6个月,伴右大腿外侧胀痛,外院MRI示右侧腰大肌旁团块状混杂信号;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L2~4椎体右侧约2 cm肌肉轻压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72-4(CA72-4)18.90 U/ml。CT:右侧腰大肌上份内6.0 cm×8.5 cm×6.4 cm囊实性团块影,密度不均;L2右侧神经根与病灶分界不清,右肾受压向上移位;增强后团块实性成分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图1A~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炎CMRI左心室功能参数分析及与LGE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尉峰 赵新湘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通过心肌炎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左心室功能参数分析及与晚期钆增强(LGE)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心肌炎左心室功能与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41例心肌炎组分为L0组(LGE阴性,15例)和L组(LGE阳性,26例),L组分为La组(LGE阳性节段... 目的:通过心肌炎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左心室功能参数分析及与晚期钆增强(LGE)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心肌炎左心室功能与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41例心肌炎组分为L0组(LGE阴性,15例)和L组(LGE阳性,26例),L组分为La组(LGE阳性节段数<3)和Lb组(LGE阳性节段数≥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比较L0组、La组、Lb组之间的左心室功能参数(LVEF、FS、LVEDD、LVEDV、LVESV、LVMM、LVSV、CO、CI);对心肌炎L组LVEF与其它左心室功能参数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LVEF与LGE阳性节段数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心肌炎L0组、La组、Lb组间LVEF(P<0.001)、LVEDV(P=0.001)、LVESV(P<0.001)、LVSV(P<0.001)、CI(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炎L组LVEF分别与LVEDV(P=0.032)、LVESV(P<0.001)呈负相关,与LVSV(P<0.001)、CI(P=0.012)呈正相关,与余参数不存在相关性,与LGE阳性节段数(P<0.001)呈负相关。结论:LVEF、LVEDV、LVESV、LVSV、CI能够较好地反映心肌间质的纤维化,LVEF分别与LVEDV、LVESV、LVSV、CI具有相关性。LGE有助于预测心肌炎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肌炎 心室功能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T1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在震颤型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倩 邱丽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128,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运动障碍为主,常导致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并最终残疾。结构MRI中的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 dimensions T1-weighted imaging, 3D-T1WI)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运动障碍为主,常导致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并最终残疾。结构MRI中的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 dimensions T1-weighted imaging, 3D-T1WI)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 DTI)可对PD患者灰质和白质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近年来,基于3D-T1WI的相关研究显示震颤型(tremor-dominant, TD)PD患者震颤的发生可能与广泛的灰质改变有关,主要涉及海马、丘脑束旁核、丘脑腹中间核、苍白球及小脑等,基于DTI的相关研究显示,TD患者的白质改变主要涉及下额枕束、上纵束、皮质脊髓束及左侧齿状核-红核-丘脑束等,这些区域与震颤症状的起源点及治疗点密切相关。本文就3D-T1WI及DTI的成像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在TD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三维T1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灰质 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