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驰 贾旭 +3 位作者 杨羚 修文博 邹家齐 凌保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比较5种中药单体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探讨替加环素与中药单体联合用药的增敏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和微量肉汤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中药单体白... 目的比较5种中药单体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探讨替加环素与中药单体联合用药的增敏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和微量肉汤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中药单体白花丹醌、二氢丹参酮、葫芦素、盐酸小檗碱和紫胡皂苷d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用棋盘法测定白花丹醌联合替加环素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值(FICI)。选取CCCP、PAβN及白花丹醌作为外排泵抑制剂,观察外排抑制试验结果。结果临床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其中,有8株替加环素耐药菌。5种中药单体中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抑菌活性最佳,MIC值范围是16~32μg/mL。白花丹醌和替加环素联合试验中,白花丹醌可逆转部分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75%(6/8)表现为相加作用,25%(2/8)表现为无关作用。外排抑制试验中,CCCP、PAβN及白花丹醌均显示对替加环素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结论在体外环境下,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一定抑菌活性,联合替加环素可降低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其增加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外排泵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白花丹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内酯胶束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宇 杨证玉 +2 位作者 何宝红 毛家敏 曾迎春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在体胃肠样品中东莨菪内酯(Sco)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包载Sco的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Soluplus)胶束给药系统(Sco-Ms)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Sco在大鼠胃肠黏膜匀浆... 目的建立测定在体胃肠样品中东莨菪内酯(Sco)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包载Sco的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Soluplus)胶束给药系统(Sco-Ms)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Sco在大鼠胃肠黏膜匀浆液中的稳定性;通过大鼠在体原位胃灌注模型以及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Sco-Ms的胃肠吸收情况。结果Sco在0.51~203.20 mg/L内线性良好;与各胃肠黏膜匀浆液孵育2 h后,Sco药物浓度的减少比例均在5%以内;在胃中灌注2 h后,Sco和Sco-Ms的胃吸收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co比较,Sco-Ms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4个肠段中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和吸收速率常数K_(a)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Sco在胃肠道黏膜中较为稳定,Sco-Ms胶束系统能有效促进Sco在整个肠段的吸收,进而提高Sco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内酯 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 胶束 稳定性 胃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家族外排泵基因对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献清 蔺飞 +2 位作者 彭勤 王清会 凌保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讨敲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家族(RND)外排泵基因adeB、adeB-like、adeFGH、adeIJK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杀性载体pMo130-Telr同源重组法敲除鲍曼不动杆菌AYE的RND外排泵相关基因。琼脂50%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 目的探讨敲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家族(RND)外排泵基因adeB、adeB-like、adeFGH、adeIJK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杀性载体pMo130-Telr同源重组法敲除鲍曼不动杆菌AYE的RND外排泵相关基因。琼脂50%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敲除前后菌株进行17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 成功获得AYE△adeB、AYE△adeB-like、AYE△adeFGH、AYE△adeIJK菌株。1)AYE△adeB菌株MIC值降低到原MIC的1/4或更低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米诺环素、替加环素;MIC值降低到原MIC的1/2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多粘菌素E。2)AYE△adeB-like菌株MIC值降低到原MIC的1/2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E。3)AYE△adeIJK菌株MIC值降低到原MIC的1/2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4)AYE△adeFGH菌株MIC值降低到原MIC的1/2的抗菌药物只有多粘菌素E。结论 RND外排泵基因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adeB对鲍曼不动杆菌AYE的耐药性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基因敲除 RND外排泵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排泵抑制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清会 蔺飞 +1 位作者 袁明勇 凌保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了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 AB)生物被膜形成与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关系,比较4种外排泵抑制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1)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种外排泵抑制剂(EPIs)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9株泛耐药鲍曼... 目的了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 AB)生物被膜形成与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关系,比较4种外排泵抑制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1)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种外排泵抑制剂(EPIs)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9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分别测定9株XDR AB生物被膜形成前后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情况。2)结晶紫染色法测定4种外排泵抑制剂对9株XDR AB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3)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9株XDR AB浮游状态与生物被膜状态下外排泵基因adeB、adeG、adeJ的表达情况。结果9株XDR AB除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敏感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生物被膜状态比浮游状态的XDR AB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加(1~32倍)。4种EPIs均能够抑制XDR AB生物被膜的形成,以PAβN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在生物被膜态下,9株XDR AB的外排泵基因adeB和adeJ的表达量与浮游状态adeB和adeJ的表达量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XDR AB生物被膜状态比浮游状态耐药性进一步增强与部分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相关;4种EPIs对XDR AB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排泵抑制剂 抗菌药物 生物被膜 泛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