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谢嘉平 曾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2例,根据动静脉内瘘功能分为失功组(48例)...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2例,根据动静脉内瘘功能分为失功组(48例)和对照组(154例)。采集患者上机前外周静脉血,采用Immulite 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β_(2)-MG水平,同时检测其他实验室指标如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等。行肱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壁钙化、血栓形成情况,计算肱动脉血流量、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β_(2)-MG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诊断价值。结果:失功组血hs-CRP、D-D和β_(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失功组肱动脉血流量低于对照组,肱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和血管壁钙化、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_(2)-MG水平、肱动脉血流量和肱动脉阻力指数为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446(1.211~1.726)、0.994(0.991~0.996)、1.158(1.034~1.298)。血清β_(2)-MG水平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705(0.654~0.864),以15.81 mg/L为截断值时敏感度为0.75,特异度为0.63。结论:血清β_(2)-MG水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判断动静脉内瘘失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β_(2)-微球蛋白 动静脉内瘘 失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RT评分联合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对急诊胸痛患者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庆 方凯 +2 位作者 廖中华 尧鹏 祝衡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HEART评分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和抗心磷脂抗体(ACA)对急诊胸痛患者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9例急诊胸痛患者进行HEART评分,同时检测血清IL-6、D-D和ACA水平,然后随访30 d内MAC... 目的:研究HEART评分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和抗心磷脂抗体(ACA)对急诊胸痛患者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9例急诊胸痛患者进行HEART评分,同时检测血清IL-6、D-D和ACA水平,然后随访30 d内MACE发生情况,分析HEART评分联合IL-6、D-D和ACA对急诊胸痛患者30 d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149例中,30 d内发生MACE 46例(30.87%)。MACE组HEART评分及血清IL-6、D-D和ACA-IgG水平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EART评分预测急诊胸痛患者30 d内MACE的AUC(95%CI)为0.912(0.865~0.959),以HEART评分>5分、IL-6>147.55 ng/L、D-D>226.54μg/L和ACA-IgG>5.23 U/mL为单指标阳性,以HEART评分阳性且IL-6、D-D和ACA中任意一项阳性为阳性进行联合诊断,结果显示敏感度为93.48%,特异度为62.14%,阳性预测值为52.44%,阴性预测值为95.52%。结论:HEART评分联合IL-6、D-D和ACA预测急诊胸痛患者30 d内MACE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胸痛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HEART评分 白细胞介素6 D-二聚体 抗心磷脂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血红蛋白、铁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萃萃 侯凯文 +2 位作者 王应强 何敬东 曾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89-93,共5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铁蛋白(ferritin,SF)、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与航空工业三六三医院2019年...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铁蛋白(ferritin,SF)、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与航空工业三六三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维生素D重度缺乏组(<5 ng/ml,35例)、维生素D轻度缺乏组(5~15 ng/ml,39例)和维生素D不足组(>15~30 ng/ml,46例),将同期于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体检的115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_(3)、Hb、SF水平,观察组各亚组患者血清Hb、SF水平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index,ER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Hb、SF水平和ERI与25(OH)D_(3)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Hb、SF水平和ERI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重度缺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_(3)、Hb、S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各亚组患者血清Hb、SF水平和E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b、SF水平均随维生素D水平增加而增加,ERI随维生素D水平增加而降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_(3)水平与Hb、SF水平均呈正相关(r=0.623,0.519;均P<0.05),ERI与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r=-0.73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SF水平下降以及ERI增加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维生素D重度缺乏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血清Hb、SF水平降低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关系密切,纠正血清Hb和SF水平异常、减轻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维生素D水平 血红蛋白 铁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