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温小林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67-67,共1页
目的分析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外科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II级择期手术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比较两组MMSE评分和塑性质量。... 目的分析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外科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II级择期手术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比较两组MMSE评分和塑性质量。结果两组在术前、术后24 h MMSE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 h、6 h、12 h丙泊酚组MMSE评分要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丙泊酚组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要显著低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均会造成患者短期认知功能下降,但是丙泊酚影响较小,术后恢复认知较快,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以及对于七氟烷的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术后认知功能 MMSE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复合氟烷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朝明 徐小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31-733,共3页
目的比较氯胺酮复合氟烷与单独应用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短小手术患儿102例,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氟烷麻醉组(F组)和氯胺酮麻醉组(R组),每组各51例,记录两组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苏醒时... 目的比较氯胺酮复合氟烷与单独应用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短小手术患儿102例,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氟烷麻醉组(F组)和氯胺酮麻醉组(R组),每组各51例,记录两组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组患儿HR、MAP在诱导后(T2)、手术开始(T3)和术毕(T4)与入手术室安静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儿HR、MAP在T2、T3和T4时与T1比较,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术后苏醒时间为(15.08±4.97)min,较R组的(34.87±7.21)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短小手术应用氯胺酮复合氟烷麻醉较单纯应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复苏更迅速,从药理经济学考虑,在缺乏更好的替代药物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 氯胺酮 儿科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管理在小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河志 朱涤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25-727,730,共4页
目的分析麻醉管理在小儿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运用。方法选取94例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的VS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及七氟烷组,每组各47例,均给予麻醉管理,并在麻醉... 目的分析麻醉管理在小儿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运用。方法选取94例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的VS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及七氟烷组,每组各47例,均给予麻醉管理,并在麻醉维持过程中分别给予丙泊酚和七氟烷,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循环指标、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丙泊酚组丙泊酚用量为(5.29±3.81)mg/(kg·h),七氟烷组七氟烷用量为(7.29±3.55)mg/(kg·h),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清醒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儿麻醉管理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保持稳定;丙泊酚组患儿切皮时心率显著下降,呼吸频率显著上升,心内操作、手术结束时心率均持续下降,与七氟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94例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7±0.6)年,随访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有效的麻醉管理能够保持患儿术中呼吸、循环的稳定,保证术后恢复良好,在VSD患儿的麻醉管理中应用七氟烷,具有安全性好、镇痛效果佳等多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管理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经胸微创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ONSD、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的影响
4
作者 詹夏娟 肖永涛 +1 位作者 文乔兴 董蜀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8期113-116,121,共5页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视神经鞘直径(ONSD)、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2年7月收治重度子痫前期产妇108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视神经鞘直径(ONSD)、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2年7月收治重度子痫前期产妇108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ONSD、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MAP、心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插管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后5 min、胎儿娩出后5 min、术毕30 min ONSD小于麻醉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毕30 min DBP高于对照组,麻醉后5 min、胎儿娩出后5 min、术毕30 min心率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插管率(8.92%,5/56)与对照组(11.53%,6/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较硬膜外麻醉有利于改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ONSD,可显著降低产妇颅内压,且对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硬膜外麻醉 子痫前期 视神经鞘直径 血流动力学 颅内压 婴儿 新生 APGAR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温小林 朱涤非 李朝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10期816-818,共3页
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7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 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7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麻醉。观察麻醉前(T0)、入睡后(T1)、手术开始5 min(T2)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对照组患儿T1、T2时刻较T0时刻心率(HR)明显上升,呼吸频率(RR)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T1时刻较T0时刻HR明显上升、RR明显下降(P<0.05),T2时刻较T0时刻无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T1、T2时刻较T0时刻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T1、T2时刻HR、MAP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而RR、Sp O2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效果明显,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麻醉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腹股沟斜疝 疝囊高位结扎术 效果 安全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失调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娜 周艳 +1 位作者 刘娟 李小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不存在过量饮酒或其他已知肝脏疾病,肝脏中脂肪堆积[1],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肝细胞脂肪变性(超过 5%~10%的肝细胞具有肉眼可见的脂肪变性)[2]。NAFLD的发展过程包括从简单的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不存在过量饮酒或其他已知肝脏疾病,肝脏中脂肪堆积[1],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肝细胞脂肪变性(超过 5%~10%的肝细胞具有肉眼可见的脂肪变性)[2]。NAFLD的发展过程包括从简单的肝脏脂肪堆积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肝轴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劲 董蜀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601-604,共4页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组(R组),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组(N组)和瑞芬太尼常压对照组(...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组(R组),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组(N组)和瑞芬太尼常压对照组(C组)。通过调节瑞芬太尼及硝普钠的输注速度来进行控制性降压,R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从0.1~0.2μg·kg-1·min-1开始逐渐加大,每分钟增加0.05μg·kg-1·min-1;N组静脉输注硝普钠初始速率1μg·kg-1·min-1,每分钟增加0.5μg·kg-1·min-1,直到降低到平均动脉压基础值的70%但不低于55mmHg;C组不行控制性降压。记录麻醉诱导前(T0)、降压前即刻(T1)、降压达目标血压后10min(T2)、30min(T3)和停止降压后20min(T4)的MAP、HR、CVP及血浆中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含量;评估术野质量、出血量。结果 R组和N组均能控制血压于目标水平;R组T2-4的HR较N组、C组同时点及本组T0、T1均显著减慢(P均<0.05);R组、C组各时点PRA、A-Ⅱ、AL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组T2~4时点PRA、A-Ⅱ含量较R组、C组同时点及本组T0、T1均显著增高(P均<0.05);R组出血量、术野质量评分较N组、C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产生较好的效果,可控性佳,降压恢复平稳,改善了手术术野,明显减少出血量,降压过程RAAS未被过度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全髋关节置换术 控制性降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对糖尿病小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8
作者 温小林 朱涤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糖尿病小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C57/BL6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机械通气组(V组)和糖尿病机械通气组(DV组),每组8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制作...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糖尿病小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C57/BL6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机械通气组(V组)和糖尿病机械通气组(DV组),每组8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C组和D组气管切开后自主呼吸;V组和DV组使用0.125g氯唑沙宗进行呼吸阻断,之后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观察肺组织结构改变,检测小鼠肺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肺微血管通透性,检测Ang、AT1和ACE的mRNA表达水平及AngⅡ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3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肺微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P〈0.05);肺湿/干重比、MPO活性、Ang、AT1和ACE的mRNA表达水平及AngⅡ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与V组比较,D组和DV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与D组比较,DV组上述指标明显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小鼠机械通气后,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可能是其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机械通气 肺损伤 AngⅡ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杜海伟 李娟 涂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阿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试验组采用丙泊酚+阿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0.5 mg/kg艾司氯胺酮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变化、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睁眼、苏醒、拔管时间,评估术后镇静、苏醒质量及疼痛评分、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缩短(P<0.05),不同时间点心率及血压更平稳(P<0.05),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减少(P<0.05),术后镇静及苏醒质量更高(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0.5 mg/kg进行麻醉诱导有利于稳定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提高术后镇静及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术中生命体征 术后苏醒质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骨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学文 黄文 董蜀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7期140-143,共4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骨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骨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225例[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骨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骨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225例[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地塞米松组(D1组)、高剂量地塞米松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75例。术前1 h,D1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D2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方法(CAM-CR)、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D1、D2组患者术后1、3、7 d CAM-CR评分低于C组,MMSE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患者术后1、3、7 d CAM-CR、MMSE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1、D2组患者术后1、3、7 d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D1、D2组患者术后1、3、7 d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骨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骨关节置换术 谵妄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