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肝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付宁 马明坤 +2 位作者 罗道蕴 黄精 陈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比较精准肝切除术(precise hepatectomy,PH)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irregular hepatectomy,I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IB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IBD... 目的比较精准肝切除术(precise hepatectomy,PH)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irregular hepatectomy,I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IB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IBDS患者86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PH组和IH组,各43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当日引流量、治疗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计算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H组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IH组,手术时间长于I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ALT、ALB、APTT、TBIL、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优良率(95.35%)高于IH组(74.42%)(P<0.05)。P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60%)低于IH组(46.51%)(P<0.05)。PH组结石残留率(6.98%)也低于IH组(25.58%)(P<0.05)。结论 PH治疗IBDS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残留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肝切除术 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付宁 李正平 罗道蕴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植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晚期PHC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联合组患者行TACE治疗,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奥...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植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晚期PHC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联合组患者行TACE治疗,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对照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E-钙粘连蛋白(EC)、内皮抑素(E)、VEGF和免疫细胞水平、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AFP、EC、E、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恶心、呕吐外,联合组其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吡柔比星及奥沙利铂可有效杀灭肝癌细胞,改善患者免疫水平及远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吡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对原发性肝癌患者MMP、VEGF、sPD-1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付宁 沙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laparoscope precise hepatectomy,LPH)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PD-1(sPD-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laparoscope precise hepatectomy,LPH)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PD-1(sPD-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LC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非规则性肝切除,试验组患者行LPH。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指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MMP-2、MMP-9及VEGF、sPD-1水平;T细胞(T)、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自然杀伤细胞(NK)等免疫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复发情况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引流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少,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均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MMP-2、MMP-9、VEG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患者sPD-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患者T、Th、CIK、NK水平高于对照组,T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23.33%vs 2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治疗PLC可完整切除病灶,维护残肝功能,并有效降低MMP-2、MMP-9及VEGF水平,且对机体扰动小,有利于患者免疫机制的恢复及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 原发性肝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PD-1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邓天芝 陈晓梅 龙洪航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肝癌...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手术进行及术后康复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两组患者术后CD^(3+)、CD^(4+)细胞阳性率、CD^(4+)/CD^(8+)比值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CD^(8+)细胞阳性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肝功能影响较小,且能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手术 免疫功能 肝功能 恶性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肝切除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付宁 罗道蕴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22-724,共3页
目的研究规则肝切除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48例,行规则肝切除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狭窄切除、结石残留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 目的研究规则肝切除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48例,行规则肝切除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狭窄切除、结石残留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出血量(82.14±5.45)mL,平均手术时间(62.37±1.55)min。单侧肝内胆管狭窄术后狭窄残留率远低于双侧肝内胆管狭窄术后狭窄残留率(P<0.05)。肝内胆管狭窄残留术后结石残留率远高于无肝内胆管狭窄残留术后结石残留率(P<0.05)。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4.72%,复发率为4.05%。结论规则肝切除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肝切除 复杂肝内胆管结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中等体积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付宁 李正平 马明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8-111,116,共5页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等体积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CC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RFA组(n=44例)与对照组(n=44例)。RFA组于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对照组行...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等体积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CC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RFA组(n=44例)与对照组(n=44例)。RFA组于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肝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4 d甲胎蛋白(AFP)、E^-钙粘连蛋白(EC)、内皮抑素(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CD3^+、CD4^+、CD8^+、CD4^+/CD8^+、毒性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NK)细胞等免疫细胞;观察术后并发症及1、3年生存情况。结果术后14 d,RFA组AFP、EC、E、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RFA组CD3^+、CD4^+、CD4^+/CD8^+、CTL、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1、3年生存率(88.64%、72.73%)均高于对照组(70.45%、5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治疗中等体积HCC可有效减少机体损伤,提高患者免疫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中等体积 肝癌 免疫能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大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7期203-204,共2页
目的 :观察用大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 目的 :观察用大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加用大柴胡汤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时间、机体中炎性因子的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的时间、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IL-6、IL-10、hs-CRP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用大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显著缩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的时间,降低其机体中炎性因子的水平,减少其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胡汤 西药 重症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PTPN3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园园 陈华根 +5 位作者 宋强 高阳 沈晓 罗兴 唐涛 李伟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6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3(PTPN3)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2例HCC患者(HCC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集两组清晨空腹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PTPN3水平。比较不同临...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3(PTPN3)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2例HCC患者(HCC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集两组清晨空腹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PTPN3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HCC患者的血清PTPN3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血清PTPN3水平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HCC患者血清PTPN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CC患者中,以血清PTPN3的中位水平182.42 ng/mL作为高水平和低水平的临界值,甲胎蛋白≥400μg/L者、TNM分期Ⅲ~Ⅳ期者血清PTPN3高水平比率分别高于AFP<400μg/L者、TNM分期Ⅰ~Ⅱ期者(P<0.05或<0.01)。血清PTPN3高水平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低水平患者(P=0.028)。TNM分期(P=0.013)、血清PTPN3(P=0.034)是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CC患者血清PTPN3水平升高,血清PTPN3水平升高与HCC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HCC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3 甲胎蛋白 临床病理参数 5年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