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科研素养培养的《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蒲忠慧 江岩 +2 位作者 任科 刘鳐 孙丰慧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9期64-65,67,共3页
科研素养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但医学院校食品专业本科生课程中,《食品毒理学实验》注重的是食品毒性学安全性评价基本技能的训练,较少涉及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成都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学生... 科研素养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但医学院校食品专业本科生课程中,《食品毒理学实验》注重的是食品毒性学安全性评价基本技能的训练,较少涉及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成都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素养,结合学生的主观诉求,近年来在《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中借助教学改革,成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毒理学实验》 科研素养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果油抗MRSA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航 龙娜娜 +6 位作者 林琳 李建龙 代敏 孙丰慧 唐婉林 陈玉平 张芬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草果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体外活性和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为后续综合开发抗MRSA感染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 目的探讨草果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体外活性和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为后续综合开发抗MRSA感染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草果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草果油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的联合抑菌指数(FIC)。结果草果油具有明显体外抗MRSA活性,MIC和MBC分别为0.36~2.90mg/mL、1.45~11.61mg/mL;且草果油能明显增强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抗MRSA的体外活性,除1株(3.70%)在与头孢吡肟联合使用时表现为无关作用外,其余均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协同率分别为81.48%、81.48%和77.78%,5株(18.52%)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草果油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及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能力,具有开发与运用防治MRSA感染中药新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油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逆转多重耐药活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株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原菌的分类和耐药谱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雪梅 郭红霞 +4 位作者 郭莉娟 林琳 李建龙 代敏 孙丰慧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55-56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流行于四川成都、眉山和绵阳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进行分类和耐药性分析,为奶牛乳腺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K-B法测定了临床分离的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 目的通过对流行于四川成都、眉山和绵阳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进行分类和耐药性分析,为奶牛乳腺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K-B法测定了临床分离的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头孢噻吩和头孢噻肟8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中91株病原菌表现为耐药,耐药率为75.8%,大部分病原菌耐受1种(34.0%)或2种抗生素(33.0%)。病原菌对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与临床用药规律呈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分离病原菌对青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5.2%和64.8%;其次为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6.7%和30.3%;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最好,敏感率为89.2%,提示其为该地区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有效药物。结论该地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所试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耐药率高,部分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提示应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奶牛乳腺炎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质诱导胶原在云母基底上的类外延附生有序聚集
4
作者 魏香奕 代娟 +3 位作者 袁亚 孙警辉 李学理 刘玲玲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9,共6页
使用AFM研究了电解质诱导的胶原在云母基底上的聚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胶原的聚集行为受到电解质类型和浓度的影响。某些电解质,例如KCl、K2SO4、(NH4)2SO4等,能够使胶原表面电荷由正转负,进而诱导胶原在云母基底上的类外延附生现象,胶... 使用AFM研究了电解质诱导的胶原在云母基底上的聚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胶原的聚集行为受到电解质类型和浓度的影响。某些电解质,例如KCl、K2SO4、(NH4)2SO4等,能够使胶原表面电荷由正转负,进而诱导胶原在云母基底上的类外延附生现象,胶原聚集结构走向与云母基底的晶格方向一致。胶原的外延附生现象,可能是由胶原和云母表面电荷带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聚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类外延附生 云母 电解质 有序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响应面法优选阔叶十大功劳叶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蒲忠慧 代敏 +1 位作者 韩荣祥 王雄清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优选阔叶十大功劳叶的小檗碱提取工艺。方法对阔叶十大功劳叶中小檗碱采用超声醇提,利用星点-响应面设计,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选取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3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通过星点-响应面设计来筛选阔叶十大... 目的优选阔叶十大功劳叶的小檗碱提取工艺。方法对阔叶十大功劳叶中小檗碱采用超声醇提,利用星点-响应面设计,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选取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3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通过星点-响应面设计来筛选阔叶十大功劳叶中小檗碱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阔叶十大功劳叶中小檗碱最优工艺为:液料比13∶1;乙醇浓度54%;超声时间35min,提取2次,经3次验证试验,最佳工艺提取的功劳叶中小檗碱为0.683%(RSD=0.85%,n=3),与预测值0.691%比较,偏差为1.16%。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功劳叶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合理,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阔叶十大功劳叶 小檗碱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探究Enterococcus faecium 15A降解二乙基亚硝胺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钟雨婷 张倩 +8 位作者 姚姝婷 罗娅 明悦 李晓玲 刘璇 岳鑫 魏香奕 刘刚 李学理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35,共8页
二乙基亚硝胺(N-nitrosodiethylamine,NDEA)是食品加工中易产生的强致癌物,研究显示,部分乳酸菌具有降解NDEA的功能,但其降解机制未明确。因此,该研究基于一株能有效降解NDEA、来源于健康人肠道的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5A,系... 二乙基亚硝胺(N-nitrosodiethylamine,NDEA)是食品加工中易产生的强致癌物,研究显示,部分乳酸菌具有降解NDEA的功能,但其降解机制未明确。因此,该研究基于一株能有效降解NDEA、来源于健康人肠道的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5A,系统考察培养温度、时间、pH值、需/厌氧的环境因素对E.faecium 15A降解作用的影响,发现菌株的降解能力与其生长情况呈正相关,环境的pH值能转变菌株的降解特性,pH2~7条件下有降解NDEA作用,而pH8环境中则表现为促进NDEA形成。经转录组学分析发现,E.faecium 15A对NDE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多基因靶点、涉及多代谢通路的过程,其中嘌呤合成/代谢途径可能为主要靶点通路。随后,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验证了相关的关键上调基因xpt、hpt、Pyk、Ndk和下调基因guaA,揭示了E.faecium 15A降解NDEA的作用规律,探究其降解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法高效降解NDEA奠定基础,为乳酸菌类发酵剂、益生菌剂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胺 肠球菌 乳酸菌 降解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