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素E2对雌性小鼠下丘脑视前区正中核热敏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1
作者 侯晓钰 李娅 +3 位作者 宋宜安 何田慧 张洁 胥建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目的:探讨致热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对雌性小鼠下丘脑视前区正中核(MnPO)热敏神经元(WSNs)放电活动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雌性小鼠MnPO冠状脑片,灌流含有突触阻断剂(STBs)的人工脑脊液(ACSF),改变灌流液温度的同时... 目的:探讨致热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对雌性小鼠下丘脑视前区正中核(MnPO)热敏神经元(WSNs)放电活动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雌性小鼠MnPO冠状脑片,灌流含有突触阻断剂(STBs)的人工脑脊液(ACSF),改变灌流液温度的同时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鉴定WSNs。32个MnPO WSNs分为基础放电组(n=32)和PGE_(2)组(n=32),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MnPO WSNs分别灌流ACSF和1μmol·L-1PGE_(2)后的放电频率。选择灌流PGE_(2)后放电频率明显改变且活性良好的MnPO WSNs(n=21),分为PGE_(2)受体E系列前列腺素受体(EP)1拮抗剂(EP1 ant)+PGE_(2)组(n=7)、EP3 ant+PGE_(2)组(n=7)和EP4 ant+PGE_(2)组(n=7),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MnPO WSNs分别灌流3μmol·L-1EP1 ant和1μmol·L-1PGE_(2)混合液、10μmol·L-1EP3 ant和1μmol·L-1PGE_(2)混合液及10μmol·L-1EP4 ant和1μmol·L-1PGE_(2)混合液后的放电频率。结果:灌流含有STBs的ACSF后,共有188个雌性小鼠的MnPO神经元进行了内在温度敏感系数(以m值表示)的鉴定,其中32个神经元的m值≥0.8,被鉴定为MnPO WSNs,占所有记录神经元的17%。与基础放电频率比较,加入PGE_(2)后MnPO的放电频率明显降低(P<0.05);与PGE_(2)组比较,EP3 ant+PGE_(2)组MnPO WSNs的放电频率百分比改变降低(P<0.05);与PGE_(2)组比较,EP1 ant+PGE_(2)组MnPO WSNs的放电频率的百分比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GE_(2)组比较,EP4 ant+PGE_(2)组MnPO WSNs的放电频率的百分比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性小鼠MnPO存在约17%的WSNs;PGE_(2)可通过突触后的机制经EP3受体直接抑制雌性小鼠MnPO WSNs的放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前列腺素E2 视前区正中核 热敏神经元 EP3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衰老的调节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唐珍 王含彦 +2 位作者 易芳 郭冬梅 罗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7-880,共4页
细胞自噬是依赖溶酶体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降解途径。衰老是机体退化时功能下降及生理紊乱的综合表现。衰老组织中自噬减弱,提高自噬能延缓衰老,自噬参与衰老及衰老相关的各种病理过程。自噬对肿瘤具有双重调节作用,自噬参与细胞恶变及... 细胞自噬是依赖溶酶体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降解途径。衰老是机体退化时功能下降及生理紊乱的综合表现。衰老组织中自噬减弱,提高自噬能延缓衰老,自噬参与衰老及衰老相关的各种病理过程。自噬对肿瘤具有双重调节作用,自噬参与细胞恶变及肿瘤细胞生长。致癌基因活化诱发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又参与调控衰老相关性疾病——肿瘤。本文作者就自噬的形成、自噬与衰老的关系及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通过调控自噬活性来开发药物、治疗疾病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衰老 肿瘤 调控机制 衰老相关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对精氨酸加压素引起的大鼠低温的影响及其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永录 卜舒 +2 位作者 杨春涛 张洁 汪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72-167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的大鼠低温及其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外周给予AVP能提高大鼠尾部散热反应。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3种不同环境温度(12℃、22℃和32℃)下,用无线遥测技术连续记录体核温...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的大鼠低温及其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外周给予AVP能提高大鼠尾部散热反应。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3种不同环境温度(12℃、22℃和32℃)下,用无线遥测技术连续记录体核温度和尾部皮肤温度。上午10:00给大鼠腹腔注射AVP(10μg/kg)或V1a受体阻断剂(30μg/kg)。同时观察AVP或V1a受体阻断剂对大鼠背斜方肌微血管直径和理毛行为的影响。结果:(1)在3种不同环境温度中,AVP引起大鼠低温均伴有尾部皮肤温度降低反应。(2)V1a受体阻断剂能够阻断AVP引起低温和尾部皮肤温度降低效应。(3)AVP能明显引起背斜方肌微血管收缩反应。(4)AVP能提高大鼠的理毛行为(唾液理毛),而且这种作用也能被外周给予V1a受体阻断剂所阻断。(5)内源性AVP不参与正常大鼠尾部散热过程。结论:外周给予AVP引起大鼠低温,不是由于其降低了体温调定点,可能是由于其抑制了体温调节性产热和提高唾液理毛活动以增加体表蒸发散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低温 尾部皮肤温度 散热 理毛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翻转脂多糖引起大鼠发热及其对痛觉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博萍 孟立 +2 位作者 罗蓉 胥建辉 杨永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5-639,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给精氨酸加压素(AVP)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发热和痛觉过敏的影响,以及与血清中IL-1β和PGE_2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3℃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用无线遥测系统连续测量大鼠体核温度(Tc)、... 目的:研究外周给精氨酸加压素(AVP)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发热和痛觉过敏的影响,以及与血清中IL-1β和PGE_2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3℃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用无线遥测系统连续测量大鼠体核温度(Tc)、棕色脂肪温度(T_(BAT))和活动。10:00或11:30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LPS(50μg/kg)、AVP(10μg/kg)或V1a受体阻断剂(30μg/kg)。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和PGE_2的含量。用足底痛觉测试仪(Hargreaves test)测试大鼠热痛缩爪潜伏期的变化。结果:(1)腹腔注射LPS引起大鼠双相发热过程伴有痛觉过敏现象。(2)AVP能够翻转LPS引起的Tc和T_(BAT)升高反应,降低发热引起的痛觉敏感性。(3)外周给V1a受体阻断剂能提高LPS引起的发热反应,但不影响发热引起的痛觉敏感性变化。(4)AVP能抑制LPS引起的发热大鼠血液中IL-1β和PGE_2水平升高。结论:(1)外周给予AVP可通过抑制棕色脂肪产热以及降低血液中IL-1β和PGE_2的浓度而翻转LPS发热反应并降低发热伴随的痛觉敏感性升高现象。(2)内源性AVP也有限制LPS发热的作用,但可能不影响发热引起的痛觉阈值降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发热 脂多糖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兴奋视前区正中核谷氨酸能神经元及其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侯晓钰 宋宜安 +3 位作者 何田慧 高文敏 张洁 胥建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8-422,428,共6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小鼠视前区正中核谷氨酸能(MnPO^(Vglut2))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Vglut2-tdTomato雄性小鼠制作脑片,通过荧光显微镜找到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MnPO^(Vglut2)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 目的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小鼠视前区正中核谷氨酸能(MnPO^(Vglut2))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Vglut2-tdTomato雄性小鼠制作脑片,通过荧光显微镜找到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MnPO^(Vglut2)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AVP对MnPO^(Vglut2)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或观察突触传递阻断剂(STBs)对AVP引起的MnPO^(Vglut2)神经元放电频率改变的影响;或观察AVP的V1a受体拮抗剂对AVP引起的MnPO^(Vglut2)神经元放电频率改变的影响。结果与灌流人工脑脊液(ACSF)时比较,灌流ACSF+AVP时,MnPO^(Vglut2)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明显升高(P<0.01),表明AVP可兴奋MnPO^(Vglut2)神经元。与灌流ACSF+STBs时比较,灌流ACSF+STBs+AVP时,MnPO^(Vglut2)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仍明显升高(P<0.001);此外,与灌流ACSF+AVP时比较,灌流ACSF+STBs+AVP时,AVP引起的MnPO^(Vglut2)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幅度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AVP通过突触后的机制直接兴奋MnPO^(Vglut2)神经元。与灌流ACSF+STBs+AVP时比较,灌流ACSF+STBs+AVP+V1a受体拮抗剂时,AVP引起的MnPO^(Vglut2)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幅度明显下降(P<0.01),提示AVP通过V1a受体直接兴奋MnPO^(Vglut2)神经元。结论AVP可通过突触后的机制经V1a受体直接兴奋MnPO^(Vglut2)神经元。该研究揭示了AVP作用的MnPO神经元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视前区正中核 谷氨酸能神经元 体温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平滑肌细胞BK_(Ca)通道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胥建辉 侯晓钰 赵宏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轻瘫(DGP)的发病机制与胃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胃轻瘫模型组。应用木瓜蛋白酶液急性酶分离大鼠胃平滑肌细胞,采用单通道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胃平滑肌细胞B...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轻瘫(DGP)的发病机制与胃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胃轻瘫模型组。应用木瓜蛋白酶液急性酶分离大鼠胃平滑肌细胞,采用单通道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胃平滑肌细胞BKCa电流,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BKCa蛋白KCNMA和KCNMB1的表达。结果:大鼠胃平滑肌细胞BKCa电流的开放具有电压依赖性和胞内钙离子浓度依赖性,可被钾离子通道阻滞剂Ib TX阻断;模型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BKCa开放概率及开放幅度增加(P<0.05),平均开放时间及平均关闭时间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KCNMB1蛋白表达增加(P<0.01),KCNMA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DGP发病与胃平滑肌细胞BKCaβ1亚基蛋白表达上调及通道功能活动增强有关,β1亚基蛋白可能通过调节BKCa功能活动参与DG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胃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视前区GABA_A受体亚单位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瑜 孙士林 +5 位作者 尹双双 彭哲宇 曾宪刚 姚姝婷 何钰婷 彭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9-484,共6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大鼠视前区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GABA_A受体)亚单位(α、β和γ2)表达和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AVP组、V1a受体抑制剂+AVP组和V1a受体抑制剂组(均n=10);腹腔注射AVP或V1a受体抑制剂0.5 h... 目的: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大鼠视前区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GABA_A受体)亚单位(α、β和γ2)表达和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AVP组、V1a受体抑制剂+AVP组和V1a受体抑制剂组(均n=10);腹腔注射AVP或V1a受体抑制剂0.5 h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视前区GABA_A受体亚单位(α、β和γ2)表达及磷酸化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VP或V1a受体抑制剂组大鼠视前区GABA_A受体亚单位表达均无显著变化;AVP能显著上调视前区GABA_A受体γ2亚单位的磷酸化水平(P<0.05);AVP显著增加蛋白激酶C(PKC)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和磷酸化(P<0.01)。结论:外源性AVP不影响GABA_A受体亚单位(α、β和γ2)表达,但主要通过V1a受体激活PKC和CaMKⅡ,影响γ2亚单位磷酸化水平,从而调制视前区GABA_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前区 精氨酸加压素 Γ-氨基丁酸 蛋白激酶C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对雌性大鼠冷防御性肩胛间区棕色脂肪组织产热的影响及其机制
8
作者 侯晓钰 李娅 +3 位作者 谢江燕 宋宜安 张洁 胥建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3-560,共8页
目的:研究妊娠对雌性大鼠冷防御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非妊娠期组(n=14)、妊娠中期组(n=14)和妊娠晚期组(n=14)。非妊娠期组雌性大鼠不与雄性大鼠合笼,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组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合... 目的:研究妊娠对雌性大鼠冷防御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非妊娠期组(n=14)、妊娠中期组(n=14)和妊娠晚期组(n=14)。非妊娠期组雌性大鼠不与雄性大鼠合笼,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组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合笼交配,采用氨基甲酸乙酯和α-氯醛糖混合液麻醉各组大鼠。采用冰水降低各组大鼠腹部皮肤温度,给予皮肤冷刺激建立冷防御反应模型。采用多通道温度信号测量系统同步监测各组大鼠皮肤冷刺激前后腹部皮肤、直肠和肩胛间区棕色脂肪组织(iBAT)温度,采用多通道温度信号测量系统和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同步监测各组大鼠皮肤冷刺激前后腹部皮肤和直肠温度及支配iBAT的交感神经放电活动(SNA)情况。结果:与冷刺激前比较,接受冷刺激后各组大鼠皮肤温度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大鼠直肠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冷刺激后,各组大鼠皮肤温度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直肠温度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冷刺激前比较,接受冷刺激后,非妊娠期和妊娠中期组雌性大鼠iBAT温度均明显升高(P<0.05),妊娠晚期组大鼠iBAT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冷刺激后,与非妊娠期组比较,妊娠中期组大鼠iBAT温度上升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冷刺激后,与非妊娠期或妊娠中期组比较,妊娠晚期组大鼠iBAT温度上升幅度明显降低(P<0.05)。与冷刺激前比较,接受冷刺激后非妊娠期和妊娠中期组大鼠iBATSNA均明显升高(P<0.05),妊娠晚期组大鼠iBATS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冷刺激后,与非妊娠期组比较,妊娠中期组大鼠iBATSNA上升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妊娠期或妊娠中期组比较,妊娠晚期组大鼠iBATSNA上升幅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妊娠期和妊娠中期大鼠具有正常的冷防御反应;妊娠晚期大鼠冷防御反应减弱。这种现象与非妊娠期和妊娠中期大鼠具有正常的冷防御性iBATSNA、而妊娠晚期大鼠的冷防御性iBATSNA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冷防御反应 棕色脂肪组织 交感神经放电活动 体温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谷氨酸钠诱发的Aδ和C纤维放电活性的抑制效应
9
作者 罗蓉 欧阳征鹏 +5 位作者 郭媛 姚繁荣 李莉 王军 马少杰 赵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924,共6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激动剂奥曲肽是否通过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作用而产生抗伤害感受作用。方法:在DA大鼠脊神经背侧皮支分离细束,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钠组、奥曲肽组和环生长抑素组。观察大鼠感受野注射谷氨酸钠、奥曲肽或环...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激动剂奥曲肽是否通过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作用而产生抗伤害感受作用。方法:在DA大鼠脊神经背侧皮支分离细束,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钠组、奥曲肽组和环生长抑素组。观察大鼠感受野注射谷氨酸钠、奥曲肽或环生长抑素预处理后Aδ和C纤维放电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谷氨酸钠组大鼠Aδ及C纤维放电率明显升高(P<0.05);与谷氨酸钠组比较,奥曲肽组大鼠注射过程中以及注射后5min内Aδ和C纤维放电率明显降低(P<0.05);与谷氨酸钠组比较,环生长抑素组大鼠注射过程中以及注射后5min内平均放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生长抑素受体激动剂奥曲肽通过抑制谷氨酸钠诱导的外周Aδ和C纤维放电活性而抑制伤害感受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谷氨酸钠 Aδ纤维 C纤维 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在蜜蜂毒疼痛模型中的抗伤害感受作用及对背根神经节pCREB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唐珍 欧阳征鹏 +3 位作者 王含彦 易芳 郭冬梅 罗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4-628,共5页
目的利用伤害感受敏感型DA大鼠研究奥曲肽(OCT)在蜜蜂毒(BV)疼痛模型中的抗伤害感受作用以及背根神经节(DRG)内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变化,为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外周镇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DA大鼠右爪足底中... 目的利用伤害感受敏感型DA大鼠研究奥曲肽(OCT)在蜜蜂毒(BV)疼痛模型中的抗伤害感受作用以及背根神经节(DRG)内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变化,为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外周镇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DA大鼠右爪足底中间部位,用50μl微量注射器皮下注射BV(0.1 mg/50μl)建立BV疼痛模型。成年雄性DA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BV组、OCT组、对侧OCT组和环生长抑素(c-SOM)组。分别用秒表和计数器记录大鼠注射BV后抬/舔爪时间和自发性缩足反射次数等伤害感受行为。大鼠机械敏感性阈值用up-down法测定,用50%机械缩爪阈值(PWMT)表示,分别于注射前1 h和注射后1.5 h测量。热刺激反应用热缩爪潜伏期(PWTL)表示,于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2 h测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CREB在DRG表达的变化。结果在DA大鼠足底注射BV后1 h内,OCT组比BV组的抬/舔爪持续时间均缩短(P<0.05);OCT组PWMT较BV组升高,但这两组间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BV后BV组同侧DRG中pCREB阳性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局部OCT预处理明显减少pCREB阳性细胞百分数(P<0.05)。结论足底注射OCT抑制BV导致的自发性伤害感受行为和机械痛敏,并伴有同侧DRG内pCREB表达降低,这一作用可能是OCT通过激活外周局部SSTR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蜜蜂毒疼痛模型 背根神经节 PCR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臂旁外侧核化学毁损对脂多糖致热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文敏 何田慧 +5 位作者 姚兰 吴沆烘 陈圳炜 赖玉培 胥建辉 张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5-1381,共7页
目的:探讨毁损臂旁外侧核(LPB)对大鼠脂多糖(LPS)致热反应的影响,阐明LPB是否参与LPS致热反应过程。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B毁损组,每组6只。采用核团注射的方法在LPB毁损组大鼠LPB局部注射鹅膏氨酸进行化学毁损,对... 目的:探讨毁损臂旁外侧核(LPB)对大鼠脂多糖(LPS)致热反应的影响,阐明LPB是否参与LPS致热反应过程。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B毁损组,每组6只。采用核团注射的方法在LPB毁损组大鼠LPB局部注射鹅膏氨酸进行化学毁损,对照组大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恢复至少1周,腹腔植入监测体核温度(T_(core))所需的无线遥测发射子。采用无线遥控测温的方法监测2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后不同时间点T_(core)和活动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尼氏染色法检测2组大鼠LPB中的NeuN和尼氏小体的分布。结果: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LPS(100μg·kg^(-1))后诱导出典型的双相发热,在腹腔注射LPS后1.5 h开始升温,2.5 h(1相)T_(core)首次达到峰值,3.5 h再次升温且5.5 h(2相)T_(core)第2次达到峰值;LPS毁损组大鼠腹腔注射LPS后也出现发热反应,5.5 h时T_(core)较基础T_(core)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LPB毁损组大鼠发热反应明显减弱,腹腔注射LPS后2.5和5.5 h时T_(core)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LPS毁损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后活动度均较注射前增加,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LPB中分布大量NeuN免疫阳性神经元,尼氏小体大而数量多,细胞形态完整,边缘清晰;LPB毁损组大鼠头尾方向前、中和后3个水平的LPB毁损区域几乎未见NeuN免疫阳性神经元,神经元胞体缺失,尼氏小体大量消失。结论:LPB化学毁损模型部分消除了LPS的致热反应,表明LPB在LPS致热反应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旁外侧核 化学毁损 脂多糖 双相发热 尼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下丘脑视前区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燕泥 徐润 +5 位作者 游凡 蒋佩文 孙玲 王思文 杨茜雅 唐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对大鼠下丘脑视前区(preoptic area,POA)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AVP或AVP V1a受体抑制剂0.5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技... 目的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对大鼠下丘脑视前区(preoptic area,POA)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AVP或AVP V1a受体抑制剂0.5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大鼠视前区AVP V1a受体、NMDA受体NR2A、NR2B、NR1亚单位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AVP或V1a受体抑制剂组大鼠视前区NR2A、NR2B和V1a受体mRNA表达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AVP对NR1mRNA表达也无影响,但V1a受体抑制剂明显降低了NR1mRNA表达(P<0.01);AVP能明显下调视前区NMDA受体亚单位(NR2A、NR2B、NR1)蛋白水平(均P<0.05),但不影响V1a受体蛋白表达(P>0.05)。结论外源性AVP不影响AVP V1a受体的表达,其主要通过抑制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质翻译而不是基因转录,减少大鼠视前区NMDA受体介导的谷氨酸能突触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前区 精氨酸加压素 V1a受体 NMD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shRNA敲低大鼠双侧臂旁外侧核EP3受体对发热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何田慧 王楠萍 +3 位作者 吴思濠 魏滟麟 胥建辉 张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72-1877,共6页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臂旁外侧核(LPB)EP3受体表达对LPB微量注射前列腺素E_(2)(PGE_(2))和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引起的发热反应的影响。方法构建干扰EP3受体表达的AAV载体,采用立体定位方法分别向shRNA-con...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臂旁外侧核(LPB)EP3受体表达对LPB微量注射前列腺素E_(2)(PGE_(2))和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引起的发热反应的影响。方法构建干扰EP3受体表达的AAV载体,采用立体定位方法分别向shRNA-control组和shRNA-EP3组大鼠LPB注射AAV2-CMV-EGFP和AAV2-shRNA-Ptger3(EP3)-EGFP病毒。4周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AV病毒的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PB EP3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以验证敲低效果;采用无线遥测和能量代谢测定的方法检测LPB微量注射生理盐水、PGE_(2)或腹腔注射LPS对shRNA-control组和shRNA-EP3组大鼠的体温(T core)和能量代谢(EE)的影响。结果shRNA-EP3组及shRNA-control组大鼠AAV病毒转染主要集中于LPB脑区;与shRNA-control组相比,AAV病毒注射敲低了shRNA-EP3组大鼠LPB的EP3受体mRNA的表达(P<0.05);shRNA-control组和shRNA-EP3组大鼠的基础体温无明显差异,LPB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引起T core和EE均出现短暂轻微的升高,但2组间无明显差异;与shRNA-control组相比,PGE_(2)升高shRNA-EP3组大鼠T core作用明显减弱(P<0.05);shRNA-EP3组大鼠腹腔注射LPS后仍能引起发热反应,但与shRNA-control组相比,发热反应减弱,腹腔注射LPS后5.5 h的体温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敲低LPB的EP3受体表达减弱了LPB微量注射PGE_(2)和腹腔注射LPS引起的发热反应,提示,LPB的EP3受体介导LPB PGE_(2)的致热作用,部分参与了LPS性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EP3受体 臂旁外侧核 脂多糖 前列腺素E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