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xp1在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过表达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海霞 任丽伊 +3 位作者 李云竹 左璇 李淑蓉 苏炳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173-2179,共7页
目的利用胚胎小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和分化模型过表达转录因子Foxp1,探讨Foxp1在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过表达后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从E12. 5d的胎鼠皮层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分化3 d... 目的利用胚胎小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和分化模型过表达转录因子Foxp1,探讨Foxp1在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过表达后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从E12. 5d的胎鼠皮层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分化3 d和7 d,经RT-PCR、Western blot检测Foxp1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脂质体转染法在神经干细胞中过表Foxp1,免疫荧光及RT-PCR鉴定Map2阳性的神经元和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RT-PCR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Jak1和Stat1、Stat3、gp130的表达。结果 Foxp1在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3 d和7 d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显著升高(P <0. 05),且在分化3 d时表达水平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在神经干细胞中过表达Foxp1提高了Map2阳性的神经元的分化比例及相应的Map2表达(P <0. 01),并降低了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及GFAP的表达(P <0. 05);过表达Foxp1抑制了Jak1和Stat1、Stat3、gp130的表达(P <0. 01)。结论 Foxp1在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表达水平升高,其过表达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并通过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1 神经干细胞 分化 JAK/ST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对斑马鱼胚胎及其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甘津凡 吴永梅 +1 位作者 李淑蓉 苏炳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38-154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O)对斑马鱼胚胎、多巴胺能(dopaminergic,DA)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同亲代Tg(Vmat2:GFP)斑马鱼产下的胚胎,简单随机分为10组:空白对照组,0.1%、0.3%、0.5%、0.8%、1.0%、1.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O)对斑马鱼胚胎、多巴胺能(dopaminergic,DA)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同亲代Tg(Vmat2:GFP)斑马鱼产下的胚胎,简单随机分为10组:空白对照组,0.1%、0.3%、0.5%、0.8%、1.0%、1.5%、2.0%、2.5%、3.0%DMSO(体积比)组。于浓度梯度下培养,统计存活率、畸形率、孵化率;分析行为学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A神经元的发育,PH3抗体检测细胞增殖及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DMSO浓度为2.5%时,斑马鱼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DMSO浓度为2.0%时,斑马鱼畸形率明显升高(P<0.01)、孵化率明显降低(P<0.05);DMSO浓度为2.5%时,斑马鱼胚胎尾部摆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DMSO浓度为0.5%时间脑DA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DMSO大于0.3%时,间脑细胞增殖明显减少(P<0.01);DMSO浓度≥0.8%时间脑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DMSO会引起斑马鱼胚胎发育障碍,其神经毒性造成间脑DA神经元丢失及细胞增殖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砜 斑马鱼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对斑马鱼胚胎及多巴胺神经元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永梅 杨琴 +1 位作者 李淑蓉 苏炳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50-1754,共5页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以及对斑马鱼多巴胺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葡萄糖实验(25 mmol/L葡萄糖)组,甘露醇对照(25 mmol/L甘露醇)组。25 mmol/L葡萄糖溶液处理Vmat-GFP转基因斑马鱼胚...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以及对斑马鱼多巴胺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葡萄糖实验(25 mmol/L葡萄糖)组,甘露醇对照(25 mmol/L甘露醇)组。25 mmol/L葡萄糖溶液处理Vmat-GFP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当胚胎发育到第3天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巴胺神经元的发育,荧光定量PCR检测PD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甘露醇组相比,25 mmol/L葡萄糖溶液处理胚胎后,胚胎发育迟缓,心脏畸形,多巴胺神经元荧光增强,端脑部位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增加,PD(帕金森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其中parkin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 mmol/L葡萄糖溶液对胚胎的发育具有毒性作用,但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营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斑马鱼 多巴胺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新枝 杨琴 +1 位作者 林森 周红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SCI组和VPA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T10 SCI模型。VPA组术后即刻...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SCI组和VPA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T10 SCI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h皮下注射VPA 300mg/kg,至取材;C组和SCI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伤后6h,每组取5只大鼠处死取材,其余大鼠在伤后24h、48h和72h每组取5只先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随后处死取材。切片后分别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核因子κB(NF-κB)途径的激活状态,免疫组化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C组大鼠各时间点BBB评分均为21分,VPA组和SCI组各时间点的评分均低于C组(P<0.05),但VPA组各时间点的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SCI组,在伤后48h和72h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查显示C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VPA组和SCI组伤后6h损伤中央区即可见明显出血灶,灰质中神经元肿胀坏死,白质中神经纤维肿胀;伤后24h、48h出血灶界限更明显,并可见空洞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伤后72h上述病理变化仍明显;VPA组各时间点的病理变化与SCI组相似,但炎症细胞浸润减少。C组偶见或未见NF-κB核阳性细胞和IL-1β表达,与C组相比,SCI组和VPA组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L-1β表达量从伤后6h即显著性增高,24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72h仍显著性高于C组(P<0.05);VPA组各时间点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L-1β表达量均低于同时间点SCI组(P<0.05)。结论:VPA可促进大鼠SCI后运动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丙戊酸 核因子ΚB 白介素1Β 炎症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癫痫大鼠海马氧化应激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伍丽娜 甘彦峰 苏炳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癫痫大鼠海马氧化应激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褪黑素低剂量组和褪黑素高剂量组。模型组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50μg/kg,褪黑素低、高剂量组分别于腹腔注...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癫痫大鼠海马氧化应激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褪黑素低剂量组和褪黑素高剂量组。模型组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50μg/kg,褪黑素低、高剂量组分别于腹腔注射褪黑素20 mg/kg和60 mg/kg后30 min,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50μg/kg。癫痫持续60 min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及其线粒体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出现明显超微结构损伤,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P<0.001),海马SOD显著降低(P<0.001),MDA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褪黑素低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有所改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SOD升高(P<0.05),MDA降低(P<0.05);褪黑素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P<0.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SOD显著升高(P<0.001),MDA显著降低(P<0.001)。结论给予外源性褪黑素可明显减少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高剂量效果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褪黑素对抗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元、线粒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褪黑素 氧化应激 凋亡 超微结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3参与电磁辐射致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2
6
作者 文莉莉 米永杰 +1 位作者 陈纯海 李茂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3,TRPC3)是否参与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方法以65 mW/cm2电磁波辐照原代培养的新生24 h以内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20 min,以未接受电磁波辐照的神经元为...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3,TRPC3)是否参与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方法以65 mW/cm2电磁波辐照原代培养的新生24 h以内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20 min,以未接受电磁波辐照的神经元为对照组,将TRPC3-siRNA和对照寡核苷酸转染神经元后分别设立为辐照+TRPC3-siRNA干扰组和辐照+TRPC3假干扰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TRPC3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电磁辐射后用CCK8试剂盒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试剂盒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电磁辐射可明显增加神经元中TRPC3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为(58.8±3.6)%,凋亡率为(30.2±2.6)%,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辐照+TRPC3干扰组细胞存活率为(86.3±4.1)%,凋亡率为(9.2±0.6)%,与辐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辐射+TRPC3假干扰组与辐射组无明显差异(P>0.05)。辐照后胞内游离钙浓度显著升高,而TRPC3干扰后可以部分抑制其升高。结论 TRPC3表达增加所介导的细胞内游离钙升高可能是电磁辐射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TRPC3 神经元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comodulin在成年C57/BL6小鼠脑内的表达与性别差异研究
7
作者 周红利 林森 +2 位作者 杨明 李淑蓉 苏炳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33-2337,共5页
目的观察癌钙调蛋白(oncomodulin,OCM)在成年小鼠脑内的分布情况以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取正常成年雄性和雌性小鼠脑组织,使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OCM免疫阳性产物广泛表达于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脑内,... 目的观察癌钙调蛋白(oncomodulin,OCM)在成年小鼠脑内的分布情况以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取正常成年雄性和雌性小鼠脑组织,使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OCM免疫阳性产物广泛表达于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脑内,嗅球、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和小脑有高水平表达;中等水平的表达出现在端脑、间脑的大部分核团;较低水平表达见于黑质和苍白球外侧核。另外,OCM在雌、雄小鼠脑组织内表达具有性别差异,在部分脑区表现为雄性高于雌性,而在另一些脑区则相反。结论 OCM蛋白在成年小鼠脑组织中广泛表达,可能参与了脑功能的调节,而且在雌雄小鼠的同一核团OCM的功能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钙调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雌性 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和受体在早期人胚脑发育中的定位表达
8
作者 马大军 张晓 +3 位作者 田青 梁楠 米永杰 李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目的:了解在早期人胚脑的发育过程中,大脑神经元的增殖情况;了解神经营养素3(NT-3)和受体TrkC在人胚脑发育过程中的影响。方法:用6周龄的人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以PCNA作为大脑神经元的增殖的指标,NT-3和受体作为了解影响人胚... 目的:了解在早期人胚脑的发育过程中,大脑神经元的增殖情况;了解神经营养素3(NT-3)和受体TrkC在人胚脑发育过程中的影响。方法:用6周龄的人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以PCNA作为大脑神经元的增殖的指标,NT-3和受体作为了解影响人胚脑发育因素的指标。结果:在人胚胎早期发育阶段,PCNA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人胚前脑的神经细胞核中,NT-3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前脑脑室神经上皮层的胞质中和神经细胞的轴突中,其受体TrkC散在分布于人胚前脑神经细胞膜;发育过程中NT-3及其受体在脑室神经上皮层上呈现不同程度的免疫阳性反应。结论:NT-3及其受体TrkC在早期的人胚胎脑发育中呈现表达,提示NT-3可能诱导神经细胞增殖,并协同其它生长因子促进轴突的生长,保证神经元胞体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3 TRKC 人胚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9
作者 肖莉 陈晓琴 +3 位作者 石清明 王静 聂政 李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半胱氨酸水解酶-1(Caspase-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IR组)、1000 U/kg ...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半胱氨酸水解酶-1(Caspase-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IR组)、1000 U/kg EPO低剂量(L组)、3000 U/kg EPO中剂量组(M组)、5000 U/kg EPO高剂量组(H组)和假手术组(S组)。IIR组、L、M和H组行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0.5 h。处理组于缺血前1 h,分别以1000、3000和5000 U/kg EPO腹腔注射,IIR组及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 (1)光镜下IIR组肺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EPO预处理组肺组织结构病变程度较IIR组明显减轻,其中M组较L组和H组明显减轻。(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肺组织MMP-9和Caspase-1表达水平均上升(P<0.01)。EPO不同剂量组间比较,M组大鼠肺脏MMP-9和Caspase-1表达水平较L、H组降低(P<0.05)。结论 EPO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该作用可能与抑制MMP-9、Caspase-1介导的过度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注 肺损伤 EPO MMP-9 CASPAS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左右不对称模式建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肖莉 石清明 +4 位作者 杨茂 杨琴 李新枝 周红利 黄四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187-10189,共3页
器官左右不对称模式发生的内在分子调控机制极其复杂。综述了近年来4种经典分子信号途径在调控组织器官不对称发育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
关键词 左右不对称 分子信号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切片扫描系统的应用与管理经验探讨
11
作者 郑翔 毕文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0-64,74,共6页
根据管理和应用显微切片扫描系统的经验,围绕设备性能指标、应用场合、设备管理和标本制备技术等4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显微切片扫描系统 切片全景成像 设备管理 显微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ycalolide B初步建立斑马鱼帕金森病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凌晗 吴永梅 +1 位作者 李淑蓉 苏炳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7-493,共7页
目的应用mycalolide B(MB)建立斑马鱼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模型,观察斑马鱼行为学、形态学及多巴胺神经元的变化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同亲代斑马鱼单次产卵200~300枚,简单随机化分为7组:对照组(0.2%DMSO)、MB10组(10μg/L ... 目的应用mycalolide B(MB)建立斑马鱼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模型,观察斑马鱼行为学、形态学及多巴胺神经元的变化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同亲代斑马鱼单次产卵200~300枚,简单随机化分为7组:对照组(0.2%DMSO)、MB10组(10μg/L MB)、MB20组(20μg/L MB)、MB40组(40μg/L MB)、MB80组(80μg/L MB)、MB160组(160μg/L MB)、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200μmol/L MPTP),每组30枚胚胎,于浓度梯度下培养;统计存活率,分析行为学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巴胺神经元生长情况,并与MPTP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B效应浓度33.4~50.3μg/L时,成斑马鱼出现发育迟缓、脊椎畸形、心包水肿、平衡失态、震颤等;运动速率降低明显(P<0.05);Vmat2-GFP标记的阳性细胞减少(P<0.01);synuclein蛋白沉积(P<0.05)。结论建立斑马鱼PD模型的MB效应浓度为33.4~50.3μg/L;MB诱导的斑马鱼PD模型与MPTP模型相比,行为学、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减少方面相似,且较不产生synuclein的MPTP模型更具模式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alolide B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帕金森病 模型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延伸因子-1A2基因在宫颈癌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靳馥源 潘泽民 +6 位作者 辛慧珍 者湘漪 张春贺 李洪涛 潘贞贞 李冬妹 郑威楠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真核延伸因子-1A2(eEF1A2)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设计eEF1A2基因的siRNA干扰片段分别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HeLa细胞和C33A细胞,实验组包括:转染Si-eEF1A2-1和SieEF1A2-2的细胞组,未转染的细胞和非干扰... 目的探讨真核延伸因子-1A2(eEF1A2)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设计eEF1A2基因的siRNA干扰片段分别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HeLa细胞和C33A细胞,实验组包括:转染Si-eEF1A2-1和SieEF1A2-2的细胞组,未转染的细胞和非干扰转染细胞(NC组)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EF1A2和E-cadherin在宫颈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水平,通过划痕实验和基质胶包被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通过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结果宫颈癌细胞中,siRNA干扰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eEF1A2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si-eEF1A2转染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愈合间隙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RNA干扰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穿过小室基底膜的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eEF1A2干扰的细胞CCK8增殖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中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宫颈癌SiHa、HeLa和C33A细胞eEF1A2基因表达水平,可以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eEF1A2基因 SIRNA干扰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酶Ⅱ:一种“不同寻常”的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畅 罗蓉 +1 位作者 杜吉佩 李秀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90,共6页
精氨酸酶Ⅱ起源于早期生命形式。它将L-精氨酸转化为尿素和鸟氨酸,从而维持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机体精氨酸酶Ⅱ水平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与某些慢性炎症疾病的发生,导致这些疾病发生可能有四个原因:第一,过多的精氨酸酶Ⅱ与一氧化氮合酶... 精氨酸酶Ⅱ起源于早期生命形式。它将L-精氨酸转化为尿素和鸟氨酸,从而维持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机体精氨酸酶Ⅱ水平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与某些慢性炎症疾病的发生,导致这些疾病发生可能有四个原因:第一,过多的精氨酸酶Ⅱ与一氧化氮合酶竞争L-精氨酸从而降低NO的产生;第二,生成过多的鸟氨酸会导致血管结构改变和神经毒性;第三,精氨酸酶Ⅱ参与某些炎性反应的信号通路,最终导致炎症的发生;第四,精氨酸酶Ⅱ可以促使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具有M1型表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精氨酸酶Ⅱ在心血管疾病和巨噬细胞中的作用以及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的机制,为临床靶向精氨酸酶Ⅱ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酶Ⅱ 心血管疾病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