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碱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自噬改善小鼠肝纤维化 被引量:8
1
作者 谭悦浩 李灿 +2 位作者 邓峰美 张嫔 刘漪沦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 研究小檗碱(BBR)对肝星状细胞(HSC)自噬与活化的调控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BBR(0、2、5、10、20、50μmol/L)干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20μg/L)处理的LX-2细胞24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 目的 研究小檗碱(BBR)对肝星状细胞(HSC)自噬与活化的调控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BBR(0、2、5、10、20、50μmol/L)干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20μg/L)处理的LX-2细胞24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不同质量浓度BBR(0、2、5、10μmol/L)干预PDGF-BB(20μg/L)处理的LX-2细胞24 h或48 h,使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印迹法检测小檗碱(5μmol/L)对LX-2细胞α-SMA,COL1A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检测Atg5、 Becn1、 Atg7、 LC3、p62的表达。动物实验共1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橄榄油(Oil)+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四氯化碳(CCl4)+PBS]和药物干预组(CCl4+BBR),每组6只小鼠,造模5周,2次/周。第3周开始给与BBR干预,2次/周,连续给药3周。造模5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羟脯胺酸水平,苏木素-伊红(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沉积情况。结果 BBR作用LX-2细胞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1.51±2.66)μmol/L;BBR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X-2细胞的增殖及迁移(P<0.05)。BBR(5μmol/L)下调LX-2细胞的α-SMA、COL1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细胞活化(P<0.05)。BBR(5μmol/L)下调LX-2细胞的Atg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62蛋白表达水平及减少LC3-Ⅱ/LC3-Ⅰ比值,抑制细胞自噬(P<0.05)。CCl4+BBR与CCl4+PBS组小鼠肝脏比较,BBR干预后,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沉积减少,羟脯胺酸含量减少(P<0.05)。结论 BBR在小鼠体内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在体外可抑制LX-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活化,这可能与BBR抑制HSC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自噬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