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云系降水过程中GPS可降水量的特征--华北地区典型个例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国翠 李国平 +1 位作者 连志鸾 孙丽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6-1073,共8页
利用石家庄、秦皇岛和张家口2005-2006年4~10月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的关系进行统计,按降水性质,选取单纯积状云产生的对流降水、单纯层状云产生的稳定性降水及层积混合云产生的暴雨三类... 利用石家庄、秦皇岛和张家口2005-2006年4~10月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的关系进行统计,按降水性质,选取单纯积状云产生的对流降水、单纯层状云产生的稳定性降水及层积混合云产生的暴雨三类样本,对可降水量在三类典型降水过程中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存在高值可降水量是降水产生的必要条件;可降水量呈阶段性、波状变化特点,其变化幅度、极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与天气影响系统、降水性质等密切相关;降水强度和可降水量极大值出现时间不一定吻合,但强降水通常出现在可降水量的高值阶段,可降水量的高值阶段往往对应着较高的降水概率。另外,可降水量在以上三类性质降水中表现出不同特征,可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地基GPS 可降水量 稳定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降雨过程中GPS可降水量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郭洁 李国平 +3 位作者 黄文诗 陈娇娜 郝丽萍 杨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3-768,共6页
利用成都地基GPS观测网2007年8月21日~2008年11月30日观测数据,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资料反演GPS大气可降水量(PWV)。选取夏季暴雨,秋季绵雨和冬季雨雪天气过程分析GPSPWV在不同类型降雨天气过程中的演变特征及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利用成都地基GPS观测网2007年8月21日~2008年11月30日观测数据,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资料反演GPS大气可降水量(PWV)。选取夏季暴雨,秋季绵雨和冬季雨雪天气过程分析GPSPWV在不同类型降雨天气过程中的演变特征及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生在不同季节的暴雨对应PWV的演变有所不同,盛夏暴雨发生在PWV由峰值向波谷变化过程中,夏末的暴雨则出现在由波谷向波峰转变阶段,降雨前GPSPWV的增减速率可很好地预示其后的暴雨强度。在秋季绵雨中PWV的连续大幅递增或递减可作为降雨开始或结束的预报依据。GPSPWV在降雨天气分析及预报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地基GPS 可降水量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秋雨天气过程中GPS遥感水汽总量演变特征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娇娜 李国平 +2 位作者 黄文诗 刘碧全 杨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3-760,共8页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观测网2007年9—11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出30 min间隔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GPS-PWV)。将成都地区秋季降雨分为阵性降雨和连续性降雨(秋绵雨),结合其他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GPS-PWV变化与成都秋雨之...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观测网2007年9—11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出30 min间隔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GPS-PWV)。将成都地区秋季降雨分为阵性降雨和连续性降雨(秋绵雨),结合其他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GPS-PWV变化与成都秋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值的水汽总量是产生降水的必要条件;不同的降水过程,GPS-PWV的变化幅度、极值水平和持续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水汽的增长、上升运动的增强和温度的减少是造成阵性降水的主要原因;而秋绵雨过程中,水汽的增长和地面露点温度差与降水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雨 华西 地基GPS 水汽总量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国翠 李国平 +1 位作者 刘凤辉 苗志成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8-494,共7页
利用2004—2005年张家口、邢台和北京三个探空气象站北京时间08、20时的资料,计算了各个站点不同时刻对应的水汽总量,对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的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四种不同分型下用地面水汽... 利用2004—2005年张家口、邢台和北京三个探空气象站北京时间08、20时的资料,计算了各个站点不同时刻对应的水汽总量,对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的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四种不同分型下用地面水汽压估算水汽总量的经验公式。检验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估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偏差普遍低于4 mm和6 mm;夏季误差较大,而冬半年较小;按天气状况分型时,地面水汽压与水汽总量相关性较好、估计精度也更高,可作为除探空资料积分法和GPS遥感方法之外估计水汽总量的一种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统计特征 回归分析 水汽总量 地面水汽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基GPS水汽反演中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国翠 李国平 +1 位作者 杜成华 苗志成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6,共7页
运用几种不同的加权平均温度的算法,计算了华北地区张家口、北京和邢台的加权平均温度。结果表明,对于华北地区而言,常规的计算模型普遍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在对加权平均温度与地面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华北地区基于... 运用几种不同的加权平均温度的算法,计算了华北地区张家口、北京和邢台的加权平均温度。结果表明,对于华北地区而言,常规的计算模型普遍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在对加权平均温度与地面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华北地区基于地面气象要素的单因子和多因子回归方程,较好地满足了GPS遥感水汽总量实时性和高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平均温度 计算模型 地基GPS 水汽总量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可降水量与大雾天气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洁 李国平 黄文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利用2007年12月成都地基GPS网络观测数据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观测资料,分析了对成都市交通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7次大雾天气过程。通过对有雾和无雾时GPS可降水量、地面空气比湿的合成分析,从雾区上空和近地层水汽变... 利用2007年12月成都地基GPS网络观测数据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观测资料,分析了对成都市交通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7次大雾天气过程。通过对有雾和无雾时GPS可降水量、地面空气比湿的合成分析,从雾区上空和近地层水汽变化分析了四川盆地辐射雾形成的原因,而GPS可降水量的日变化特征可为大雾天气的短时临近预警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遥感 可降水量 大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