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陈新
熊萍
钟科
孙勇
陈一
-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口腔科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
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9-723,共5页
-
文摘
目的:检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群落分布,找出特异性微生物,为临床上选择适当的维护与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0例患黏膜炎的种植体龈沟液样本(A组)及14例健康种植体的龈沟液样本(B组),提取样本龈沟液中的微生物总DNA作为模板,采用细菌的16SrD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GGE电泳分析及克隆测序分析。结果:A组较B组龈沟液量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样本整体相似性为18%,A组各样本群落相似性为29.9%~60.2%,B组各样本相似性30.8%~74%。A组测得5种菌门,包括15种菌属,B组测得4种菌门,12种菌属。A组G-厌氧杆菌比例为69.65%,B组为64.51%。结论:发生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时龈沟液量较健康种植体增加,龈沟液量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种植体周围组织在健康状态和发生黏膜炎时的龈沟液中微生物群落均具有高度多样性,但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健康种植体及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均以G-厌氧杆菌为主,后者G-厌氧杆菌比例更高。
-
关键词
种植体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6S
RDNA
微生物多样性
-
Keywords
Implant PCR-DGGE 16SrDNA Microbial diversity
-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人工种植牙周围龈下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陈新
万永
钟科
孙勇
-
机构
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
-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08-910,共3页
-
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立项(编号:120419)
-
文摘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由于种植体设计、应力分布等原因造成种植失败的情况目前已较为少见,种植体周围炎已成为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1]。对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态的研究有利于临床早期判断种植体健康状况,及时给予适当干预,从而提高种植修复远期成功率。
-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微生态
人工种植牙
龈下
种植失败
种植技术
应力分布
健康状况
-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不同厚度的胶原生物膜对骨缺损修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马征
孙勇
-
机构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
-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4,共4页
-
文摘
目的:通过观测两种不同厚度的脱细胞基质胶原膜在兔颅骨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和特点,为两种厚度的生物胶原膜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对兔颅骨骨缺损采用A型和C型脱细胞基质胶原膜覆盖通过X线检查、骨组织切片苏木静-伊红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图像分析观察骨缺损区不同实验程期(4、8、12周)的组织修复状况。结果:两种不同厚度的脱细胞基质胶原膜在兔颅骨的骨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良好的引导骨组织再生性和操作性。结论:两种不同厚度的脱细胞基质胶原膜均可起到屏障纤维结缔组织,引导新骨再生,完全修复骨缺损的作用;两种不同厚度的脱细胞基质胶原膜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骨缺损的作用经过动物试验观察无明显差异。
-
关键词
胶原膜
骨缺损
引导骨组织再生
-
Keywords
Collagen membrane The calvarial defect Guide bone regeneraion
-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犬股骨髁骨缺损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4
- 4
-
-
作者
肖琼
董露
杨琴秋
孙勇
陈红亮
赵峰
芦帅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4-799,共6页
-
基金
全军"十二五"科研面上项目(CWS11J024)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4KB04)
-
文摘
目的:通过建立beagle犬股骨髁的骨缺损模型,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诱导骨再生过程中新生骨的微观结构,评价PRF修复骨缺损的特点和优势,为PRF在诱导骨再生及颌骨重建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在实验犬股骨髁制备骨缺损,按Choukroun方法制备PRF膜,将PRF膜、Bio-Oss骨替代材料及自体骨骨松质随机填入3处骨缺损。12周、24周处死动物并取材,采用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microfocus computerizedtomography system,Micro-CT)检测分析新生骨的几何信息和结构信息。结果:PRF新生诱导骨骨小梁结构呈板状,厚度较厚,连续性和成熟度良好,数量稍少,接近自体骨组的成骨情况,优于Bio-Oss组;观察期内均数随时间延长,有向天然骨组衍变的趋势;PRF诱导成骨表现为向心性的特点。结论:PRF可诱导新生骨形成,成骨效果接近生理状态,表现为向心性成骨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缺损
骨诱导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
-
Keywords
Platelet-rich fibrin
Bone defects
Osteoinduction
Micro-CT
-
分类号
R782.4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