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透树脂与流体树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菊 王璐 李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观察渗透树脂与流体树脂在自酸蚀粘接及全酸蚀粘接条件下对暴露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将60颗健康离体牙随机分为4组(n=15),在不同粘接条件下对暴露的牙本质进行粘接,A组采用Icon-Etch酸蚀,渗透树脂Icon-Infiltrant粘接;B组采... 目的:观察渗透树脂与流体树脂在自酸蚀粘接及全酸蚀粘接条件下对暴露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将60颗健康离体牙随机分为4组(n=15),在不同粘接条件下对暴露的牙本质进行粘接,A组采用Icon-Etch酸蚀,渗透树脂Icon-Infiltrant粘接;B组采用SE-Bond酸蚀粘接,Icon-Infiltrant粘接;C组采用SE-Bond酸蚀粘接,流体树脂FiltekTMZ350XT粘接;D组采用格鲁玛酸酸蚀,Prime&Bond NT和FiltekTMZ350XT粘接,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树脂粘接面形态,测量混合层、粘接剂层的平均厚度及树脂突的平均长度。结果:渗透树脂与流体树脂一样在暴露牙本质表面形成紧密嵌合,D组混合层厚度最厚,C组的粘接剂层最厚,而A组渗入到牙本质小管中的树脂突最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渗透树脂可渗透入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形成树脂突,封闭牙本质小管,其作用优于自酸/全酸粘接的流体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自酸蚀粘接剂 全酸蚀粘接剂 树脂突 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新 熊萍 +2 位作者 钟科 孙勇 陈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检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群落分布,找出特异性微生物,为临床上选择适当的维护与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0例患黏膜炎的种植体龈沟液样本(A组)及14例健... 目的:检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群落分布,找出特异性微生物,为临床上选择适当的维护与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0例患黏膜炎的种植体龈沟液样本(A组)及14例健康种植体的龈沟液样本(B组),提取样本龈沟液中的微生物总DNA作为模板,采用细菌的16SrD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GGE电泳分析及克隆测序分析。结果:A组较B组龈沟液量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样本整体相似性为18%,A组各样本群落相似性为29.9%~60.2%,B组各样本相似性30.8%~74%。A组测得5种菌门,包括15种菌属,B组测得4种菌门,12种菌属。A组G-厌氧杆菌比例为69.65%,B组为64.51%。结论:发生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时龈沟液量较健康种植体增加,龈沟液量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种植体周围组织在健康状态和发生黏膜炎时的龈沟液中微生物群落均具有高度多样性,但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健康种植体及种植体周围黏膜炎龈下微生物群落均以G-厌氧杆菌为主,后者G-厌氧杆菌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6S RDNA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种植义齿受植区骨缺损中的成骨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红亮 赵承初 +2 位作者 赵峰 钟科 孙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对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应用引导骨再生(GBR)治疗种植义齿受植区骨缺损中成骨的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ADM是否能够在GBR术中有成骨作用。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种植前受植区颌骨骨缺损的患者42例... 目的对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应用引导骨再生(GBR)治疗种植义齿受植区骨缺损中成骨的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ADM是否能够在GBR术中有成骨作用。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种植前受植区颌骨骨缺损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产异种ADM进行GBR术修复颌骨骨缺损,6个月后行X线检查,并与GBR术前进行比较,成骨区行种植术,观察术中骨生成的情况,将种植过程中取出的新生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42例患者在术后复查中未见明显排异反应。其中,40例患者行二期手术过程中观察成骨效果满意,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较好,未见残留膜。切片组织学观察可见明显板层骨形成。2例患者因为创口感染,经过术区抗生素反复冲洗,控制感染后,1例后期成骨效果较满意,1例失败。结论异种ADM应用于GBR修复种植义齿受植区骨缺损,成骨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缺损 异种脱细胞基质 引导骨再生 成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19和间隙连接蛋白43在4-亚基硝氧喹啉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燕 康晓洁 +1 位作者 黎春晖 聂敏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研究4-亚基硝氧喹啉(4NQO)诱发大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细胞角蛋白19(CK19)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探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CK19与Cx43的相关性。方法利用4NQO诱导SD大鼠的口腔黏膜癌变,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K19、Cx43... 目的研究4-亚基硝氧喹啉(4NQO)诱发大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细胞角蛋白19(CK19)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探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CK19与Cx43的相关性。方法利用4NQO诱导SD大鼠的口腔黏膜癌变,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K19、Cx43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各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大鼠正常舌黏膜组织中,CK19阳性染色的细胞散在分布于黏膜基底层;随着大鼠舌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CK19表达于黏膜基底上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CK19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黏膜各层。CK19在正常舌黏膜、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度上皮异常增生、重度上皮异常增生、O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50.00%、58.33%、80.00%、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舌黏膜中Cx43蛋白主要表达于大鼠舌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上皮的基底层、棘层和颗粒层呈阳性染色。随着大鼠舌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Cx43的表达明显下降。Cx43在正常舌黏膜、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度上皮异常增生、重度上皮异常增生、O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85.71%、66.67%、40.00%、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CK19蛋白表达水平随病变程度加重显著升高,提示CK19与口腔上皮细胞的癌变有关;Cx43蛋白表达水平随病变程度加重显著下降,Cx43表达下降是口腔黏膜癌变的早期事件。CK19与Cx4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CK19和Cx43的联合检测对OSCC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OSCC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角蛋白19 间隙连接蛋白4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片扩散法比较BioPure MTAD等冲洗液抑制根管内常见菌株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于鑫 黄云霞 +1 位作者 胡宁 苏勤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不同根管冲洗液对多种根管内常见菌株的抑菌圈,比较其体外抑菌能力。方法固体培养基上涂布菌悬液,放无菌滤纸片,纸片上滴加0.005mL试验液体或蒸馏水作阴性对照。适宜条件培养后观察并测定抑菌圈大小。结果BioPure M... 目的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不同根管冲洗液对多种根管内常见菌株的抑菌圈,比较其体外抑菌能力。方法固体培养基上涂布菌悬液,放无菌滤纸片,纸片上滴加0.005mL试验液体或蒸馏水作阴性对照。适宜条件培养后观察并测定抑菌圈大小。结果BioPure MTAD对多种试验菌株的抑菌圈最大,而质量分数为1.3%的次氯酸钠对多种试验菌株的抑菌圈最小,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纸片扩散法中,BioPure MTAD对多种试验菌株均显示了良好的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洗液 根管冲洗 抑菌性能 纸片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种植牙周围龈下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新 万永 +1 位作者 钟科 孙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08-910,共3页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由于种植体设计、应力分布等原因造成种植失败的情况目前已较为少见,种植体周围炎已成为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1]。对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态的研究有利于临床早期判断种植体健康状况,及时给予适当干预,从而提高种...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由于种植体设计、应力分布等原因造成种植失败的情况目前已较为少见,种植体周围炎已成为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1]。对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态的研究有利于临床早期判断种植体健康状况,及时给予适当干预,从而提高种植修复远期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微生态 人工种植牙 龈下 种植失败 种植技术 应力分布 健康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的胶原生物膜对骨缺损修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征 孙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通过观测两种不同厚度的脱细胞基质胶原膜在兔颅骨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和特点,为两种厚度的生物胶原膜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对兔颅骨骨缺损采用A型和C型脱细胞基质胶原膜覆盖通过X线检查、骨组织切... 目的:通过观测两种不同厚度的脱细胞基质胶原膜在兔颅骨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和特点,为两种厚度的生物胶原膜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对兔颅骨骨缺损采用A型和C型脱细胞基质胶原膜覆盖通过X线检查、骨组织切片苏木静-伊红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图像分析观察骨缺损区不同实验程期(4、8、12周)的组织修复状况。结果:两种不同厚度的脱细胞基质胶原膜在兔颅骨的骨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良好的引导骨组织再生性和操作性。结论:两种不同厚度的脱细胞基质胶原膜均可起到屏障纤维结缔组织,引导新骨再生,完全修复骨缺损的作用;两种不同厚度的脱细胞基质胶原膜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骨缺损的作用经过动物试验观察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骨缺损 引导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犬股骨髁骨缺损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肖琼 董露 +4 位作者 杨琴秋 孙勇 陈红亮 赵峰 芦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4-799,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beagle犬股骨髁的骨缺损模型,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诱导骨再生过程中新生骨的微观结构,评价PRF修复骨缺损的特点和优势,为PRF在诱导骨再生及颌骨重建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在实验... 目的:通过建立beagle犬股骨髁的骨缺损模型,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诱导骨再生过程中新生骨的微观结构,评价PRF修复骨缺损的特点和优势,为PRF在诱导骨再生及颌骨重建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在实验犬股骨髁制备骨缺损,按Choukroun方法制备PRF膜,将PRF膜、Bio-Oss骨替代材料及自体骨骨松质随机填入3处骨缺损。12周、24周处死动物并取材,采用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microfocus computerizedtomography system,Micro-CT)检测分析新生骨的几何信息和结构信息。结果:PRF新生诱导骨骨小梁结构呈板状,厚度较厚,连续性和成熟度良好,数量稍少,接近自体骨组的成骨情况,优于Bio-Oss组;观察期内均数随时间延长,有向天然骨组衍变的趋势;PRF诱导成骨表现为向心性的特点。结论:PRF可诱导新生骨形成,成骨效果接近生理状态,表现为向心性成骨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缺损 骨诱导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铬合金和钛基台与全瓷冠间粘接界面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伟嘉 龙刚 +2 位作者 胡嘉伟 何瑞华 孙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钴铬合金基台和钛基台支持时与氧化锆全瓷冠、氧化铝全瓷冠和铸造全瓷冠间复合树脂粘接界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钴铬合金基台的特性。方法建立右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体局部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冠咬合面加载水平和垂直力,... 目的对比观察钴铬合金基台和钛基台支持时与氧化锆全瓷冠、氧化铝全瓷冠和铸造全瓷冠间复合树脂粘接界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钴铬合金基台的特性。方法建立右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体局部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冠咬合面加载水平和垂直力,以模拟最大咬合力的侧向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结果钴铬合金基台粘接界面应力最大数值小于钛基台粘接界,应力集中区域较钛基台粘接界面广泛。钴铬合金基台粘接界面应变最大数值小于钛基台粘接界面且应力分布区域更均匀广泛;钴铬合金基台粘接界面同钛基台相似,应力最大值主要来自水平侧向力,应力集中主要在基台和冠颈部与种植体连接处。钴铬合金基台粘接界面总变形最大值较钛基台粘接界面大且分布范围区域较均匀广泛。结论钴铬合金基台粘接界面应力分布优于钛基台界面,钴铬合金基台相对钛基台更抗折断,钴铬合金基台粘接界面与钛基台界面的应力分布区域相似。在临床应用中,钴铬合金基台是钛基台的一种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铬合金基台 钛基台 粘接界面 粘接剂 全瓷冠 三维有限元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