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 被引量:137
1
作者 石敏 张秀琼 +1 位作者 周永霞 江慕尧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5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调查骨科患者外伤、手术、卧床时间、饮食饮水及心理状况等与发生便秘的关系。结果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者占 90 .47%;重伤、大手术者发生便秘的较多 ;全麻及术后使用镇痛泵者便秘发...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调查骨科患者外伤、手术、卧床时间、饮食饮水及心理状况等与发生便秘的关系。结果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者占 90 .47%;重伤、大手术者发生便秘的较多 ;全麻及术后使用镇痛泵者便秘发生率较高 ;患者的心理情绪与不合理饮食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结论 对骨科卧床患者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定时训练腹肌并作腹部按摩 ,改变患者排便时不良心理与环境的影响 ,适当辅助用药帮助排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卧床患者 便秘 护理 影响因素 不良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总静脉汇合点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陆声 徐永清 +3 位作者 丁自海 王跃力 游永刚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为经腹膜腰椎前路微创手术提供腰椎前方血管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30例防腐固定尸体标本及120例腰椎MRI断层数据,观察下腰椎区域髂总静脉的解剖学特点;根据腰椎前方血管的断层图片判断髂总静脉汇合点(CCIV)对应椎体的位置;L5~S1... 目的:为经腹膜腰椎前路微创手术提供腰椎前方血管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30例防腐固定尸体标本及120例腰椎MRI断层数据,观察下腰椎区域髂总静脉的解剖学特点;根据腰椎前方血管的断层图片判断髂总静脉汇合点(CCIV)对应椎体的位置;L5~S1前方左髂总静脉对应椎间盘的位置。结果:CCIV的位置范围从L4椎体到S1椎体,相对恒定,主要分布在L5及L5~S1椎间隙(二者占87.5%);左髂总静脉的位置直接决定了进入L5~S1椎间盘的难易程度,88.3%左髂总静脉位于L5~S1椎间盘30°~90°的位置。结论:CCIV存在较大的变异,微创前路经腹膜手术在下腰椎损伤大血管的危险性主要来自髂总静脉汇合点及左侧髂总静脉对应椎体的位置,因此强调术前的MRI检查来判断髂总静脉的位置,评价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髂总静脉 前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骨科病区开展护理继续教育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永霞 张秀琼 石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骨科病区 骨科护士 护理继续教育 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部队中小医院护理技术管理的探讨
4
作者 石敏 李琳娜 袁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4期35-36,共2页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条件限苦,设备有限,信息不畅.该地区的中小医院受地域环境制约,收治范围狭小,而且护士休假时间长,人员在位率低,参训人员少,技术水平难以提高,而技术管理又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11...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条件限苦,设备有限,信息不畅.该地区的中小医院受地域环境制约,收治范围狭小,而且护士休假时间长,人员在位率低,参训人员少,技术水平难以提高,而技术管理又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115医院是西藏地区唯一的1所部队中心医院,编制床位150张,距离拉萨400余公里,山路坎坷,交通十分不便,技术发展很困难.如何有效地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需要,是护理管理的难点,作者通过1年的援藏工作实践进行了如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区部队 中小型医院 护理技术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指指腹创面的解剖及临床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小山 徐永清 +2 位作者 郭远发 邬江 李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报道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指腹皮肤缺损的解剖基础及方法。方法:根据尺神经手背支及其营养血管的解剖规律,设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指腹皮肤缺损。结果:患者7例,术后平均随访5~20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优3例,良3例... 目的:报道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指腹皮肤缺损的解剖基础及方法。方法:根据尺神经手背支及其营养血管的解剖规律,设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指腹皮肤缺损。结果:患者7例,术后平均随访5~20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优3例,良3例,可1例,疗效优良率86%。结论: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运丰富,修复小指皮肤缺损,覆盖完全,容易成活,优良率高,手术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尺神经手背支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手指 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导航模板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玉兵 陆声 徐永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9-674,共6页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11例需要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1例,多发性胸椎骨...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11例需要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1例,多发性胸椎骨折1例)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作46个胸椎个体化导航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在T2~T12置入椎弓根螺钉92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通过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的9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83枚完全在椎弓根内,9枚穿破椎弓根壁(其中椎弓根内侧壁穿破2枚、椎弓根外侧壁穿破7枚),其中5枚螺钉因椎弓根宽度小于4mm(3.0~3.8mm)而采用椎弓根旁固定方法(椎弓根螺钉轻度穿破椎弓根外侧壁经胸肋关节内侧进入椎体),椎弓根壁非故意穿破率为4.3%,置钉准确率为95.7%,所有穿破椎弓根壁的螺钉的穿出距离均小于2mm,螺钉位置可接受率为100%。无与螺钉置入有关的神经、血管、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置钉准确率高,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胸椎 个体化导航模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少锋 汤逊 +2 位作者 蔡景霞 林月秋 周田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23-525,i001,共4页
目的:研究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条件及体外分化情况。方法:从12周龄人胚胎脑皮质分离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协同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rhLIF)进行培养;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 目的:研究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条件及体外分化情况。方法:从12周龄人胚胎脑皮质分离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协同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rhLIF)进行培养;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间接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培养得到的大量半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球能够传代培养;BrdU标记阳性,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人胚胎脑皮质分离细胞培养得到的细胞群具有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可进一步用于基础及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阮默 徐达传 +2 位作者 汪新民 徐永清 汤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果:S1侧突高度为(22.1±4.6)mm,厚度为(27.8±3.1)mm,S2侧突高度为(13.4±3.6)mm,厚度为(20.9±2.2)mm。S1进针点位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附近,S2进针点位于髂结节-髂后上棘连线前4/5与后1/5交点附近。S1侧突中轴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S2则约为80°,S1侧突中轴与冠状面的夹角约为36°,S2则约为15°。结论:(1)S1侧突能容纳直径为6.5~7.0mm的螺丝钉2枚,S2侧突可容纳1枚。(2)S1侧突螺丝钉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与冠状面夹角约为36°;对S2则分别约为80°和15°。S1进针深度为68mm,S1为55mm。(3)经皮骶髂螺丝钉固定手术应严格限制在骨折精确复位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 骶髂螺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4
9
作者 吴农欣 徐永清 +1 位作者 覃励明 朱跃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足背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后方续于腓肠神经,起始处直径(2.... 目的: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足背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后方续于腓肠神经,起始处直径(2.65±0.57)mm,主干于外踝前下方(1.5±0.9)cm处发出分1~2条分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4.8支,最为恒定的分支穿深筋膜时分别位于外踝后方平外踝最凸点,直径(0.75±0.16)mm;第5跖趾关节外侧近端(1.5±0.3)cm,直径(0.47±0.07)mm。结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以用来修复足前端或足底外侧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外侧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外科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腰椎间盘脱出手术治疗的再认识 被引量:22
10
作者 周中英 翁龙江 +2 位作者 汤逊 林月秋 王宇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7-9,共3页
腰椎间盘摘除及椎管减压的传统模式是手术效果不好的常见原因。在脊柱解剖研究的基础上,1989年以来通过206例的手术研究,特别注意探查神经根并彻底松解一切嵌压因素,手术后近期显效率达92%。随访观察108例,最短1年,... 腰椎间盘摘除及椎管减压的传统模式是手术效果不好的常见原因。在脊柱解剖研究的基础上,1989年以来通过206例的手术研究,特别注意探查神经根并彻底松解一切嵌压因素,手术后近期显效率达92%。随访观察108例,最短1年,最长5年,优良率为89%。重点分析了腰骶神经根常见的各种致压因素,以腰骶神经根全程各种致压因素的再认识为根据,强调手术中不仅要摘除椎间盘,更应彻底松解被嵌压的神经根以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 嵌压 松解 椎间盘突出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8
11
作者 汤逊 周中英 +5 位作者 翁龙江 林月秋 阮默 李主一 黄云江 潘险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椎间孔型与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 3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13例为椎间孔型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 ,占同期手术治疗病例的3 9%。 9例采用椎板间入路 ,2例... 目的 :探讨椎间孔型与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 3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13例为椎间孔型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 ,占同期手术治疗病例的3 9%。 9例采用椎板间入路 ,2例采用椎板侧方入路 ,2例采用椎板间和椎板侧方联合入路。结果 :本症常累及同序数神经根 ,且突出间隙以L4/ 5、L3/ 4居多。CT、MRI检查与手术所见一致。经 4个月~ 3年随访 ,疗效优 10例 ,良 2例 ,可 1例。结论 :薄层高分辨率CT是目前诊断本症的最好方法。手术入路应依突出间盘组织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诊断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玉兵 陆声 +3 位作者 徐永清 张元智 师继红 陈国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根据10具尸体腰椎(L1~L4)标本术前CT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进行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手... 目的: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根据10具尸体腰椎(L1~L4)标本术前CT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进行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手术,术后行CT断层扫描评价螺钉在椎弓根及椎体内的位置。结果:共应用40个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80枚。CT扫描发现所有螺钉进钉点准确,进钉方向适当;全部螺钉均准确置入相应椎弓根及椎体内,无穿破椎弓根皮质及椎体前方的螺钉。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个体化导航模板 快速成型 逆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足部血管吻合支的研究与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逆行皮瓣的设计 被引量:20
13
作者 徐永清 徐达传 +2 位作者 钟世镇 石瑾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 :研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的粗细 ,为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远端逆行血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6侧新鲜小腿的动脉灌注红色塑料 ,制成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在踝足部的吻合支的... 目的 :研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的粗细 ,为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远端逆行血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6侧新鲜小腿的动脉灌注红色塑料 ,制成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在踝足部的吻合支的形态 ,测量血管的内径。结果 :胫前、胫后和腓动脉三者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丰富 ,胫后动脉经足底弓、足底深支与胫前动脉的吻合支最粗 ,内径为 2 .3mm。结论 :胫前、胫后和腓动脉三者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丰富 ,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之一断裂或栓塞时 ,只要三者之间在踝足部的主要吻合支未遭受破坏 ,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远端仍可作为皮瓣受区血管被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腓动脉 吻合支 逆行血供皮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原位修薄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末端创面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跃良 徐永清 +2 位作者 李军 梅良斌 王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索一期原位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远端创面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终末端创面9例。术中皮瓣切取根据创面需要,或原位保留深层皮下脂肪和深筋膜于供区(6例),... 目的探索一期原位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远端创面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终末端创面9例。术中皮瓣切取根据创面需要,或原位保留深层皮下脂肪和深筋膜于供区(6例),或保留全层脂肪和深筋膜于供区(3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植皮。平均手术时间为4.0 h。皮瓣大小为12 cm×8 cm~16 cm×10cm。结果本组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后好转。其余8例愈合顺利,未有无边缘坏死,全部病例皮瓣供区植皮未出现坏死。随访3~16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比常规切取的游离穿支皮瓣厚度减少一半,术后双足穿同样尺码的鞋,患者无再次修薄的要求。结论应用一期原位修薄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终末端创面,血供可靠,外形更好,无需二期修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修薄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腰椎侧前方静脉的解剖及其在腹腔镜腰椎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陆声 钟世镇 +3 位作者 徐永清 丁自海 候东生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索在腹膜后腹腔镜行下腰椎手术时,下腰椎侧前方血管的解剖及手术暴露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5具腰椎标本两侧观察腰升静脉和髂腰静脉走行、变异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腰升静脉和髂腰静脉在每具标本中均存在,有静脉分干和... 目的:探索在腹膜后腹腔镜行下腰椎手术时,下腰椎侧前方血管的解剖及手术暴露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5具腰椎标本两侧观察腰升静脉和髂腰静脉走行、变异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腰升静脉和髂腰静脉在每具标本中均存在,有静脉分干和共干汇流到髂总静脉等4种形式。在牵拉髂总静脉时,可能导致它们的破裂,并且在暴露血管时需注意避免损伤闭孔神经和腰骶干。结论: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是下腰椎很重要的解剖结构,腹腔镜手术显露下腰椎时应注意在牵拉髂总静脉时暴露和结扎这两个静脉,是手术避免血管破裂导致大出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下腰椎 腰升静脉 髂腰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模型及其评估指标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勇 徐永清 +3 位作者 王非 陆华拓 唐辉 游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6-479,共4页
腰痛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对于研究其退变机制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椎间盘退变模型的... 腰痛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对于研究其退变机制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其评估指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评估指标 模型 治疗方法 人类健康 发病机制 退变机制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关节结核性滑囊炎伴“米粒小体”形成1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文漭 李霞 +2 位作者 王媛媛 赵玺龙 戴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9-350,共2页
患者男性,39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腕部及手掌红肿伴疼痛性小肿块,自行用针刺破肿块后有清亮或脓性液体流出。遂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后肿块再次长大,并伴有左手指麻木,于2011年1月到我院就诊。病程中患者无发热、盗汗。专科检... 患者男性,39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腕部及手掌红肿伴疼痛性小肿块,自行用针刺破肿块后有清亮或脓性液体流出。遂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后肿块再次长大,并伴有左手指麻木,于2011年1月到我院就诊。病程中患者无发热、盗汗。专科检查:左手腕部内侧可见鸡蛋大小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结核 滑囊炎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卫星细胞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7
18
作者 邬江 钟世镇 +1 位作者 徐达传 李主一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1-352,共2页
目的 :为肌组织工程的研究作技术上的准备 ,建立大鼠肌卫星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成年Wistar大鼠 ,利用二步消化法成功地分离出卫星细胞 ,在体外培养 ,观察其生长、分化的过程 ,并用电镜及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结果 :二步消化法分... 目的 :为肌组织工程的研究作技术上的准备 ,建立大鼠肌卫星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成年Wistar大鼠 ,利用二步消化法成功地分离出卫星细胞 ,在体外培养 ,观察其生长、分化的过程 ,并用电镜及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结果 :二步消化法分离的细胞成活率较高 ,生长良好 ,卫星细胞在体外增殖后 ,最终会经过由单核细胞变为多核细胞的过程 ,即产生了质的改变。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卫星细胞培养体系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细胞培养 肌组织工程 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嗅鞘细胞与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尹国栋 汤逊 +2 位作者 林月秋 徐永清 周田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0-682,719,F0005,共5页
目的:探索人胚胎嗅鞘细胞(hOECs)与神经干细胞(hNSCs)联合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作Wistar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9—10d后,分别将取材自人胎脑的hOECs和hNSCs移植到脊髓损伤处(联合移植组),并设hOECs移植组、hNSCs... 目的:探索人胚胎嗅鞘细胞(hOECs)与神经干细胞(hNSCs)联合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作Wistar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9—10d后,分别将取材自人胎脑的hOECs和hNSCs移植到脊髓损伤处(联合移植组),并设hOECs移植组、hNSCs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术后第1、2、4、6、8、10周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取材行荧光化学(Hoechst33342)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75、NF-200、GFAP、Synaptophysin)观察。结果:术后4—10周,hNSCs组、hOECs组和联合移植组的BB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其中,联合移植组的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NSCs可以在损伤脊髓内存活10周以上,并分化为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联合移植组和hOECs组P75染色呈阳性反应,hOECs与hNSCs联合移植可促进神经突触的形成,恢复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论:hOECs和hNSCs联合移植可促进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人胚胎嗅鞘细胞 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BBB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腕关节运动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永清 李主一 +4 位作者 钟世镇 朱青安 赵卫东 李忠华 石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确定远近侧列主要腕骨在腕关节屈伸和桡、尺偏活动时的角度变化大小。方法:24侧新鲜青年男性上肢标本用于实验。将标本进行处理后,被动活动腕关节,使其作屈曲、背伸、桡偏和尺偏运动。12侧标本采用克氏针量角器直接测量,另12侧标... 目的:确定远近侧列主要腕骨在腕关节屈伸和桡、尺偏活动时的角度变化大小。方法:24侧新鲜青年男性上肢标本用于实验。将标本进行处理后,被动活动腕关节,使其作屈曲、背伸、桡偏和尺偏运动。12侧标本采用克氏针量角器直接测量,另12侧标本采用计算机立体视觉分析。结果:腕关节屈曲时,舟骨屈曲52.0°±11.0°,月骨屈曲34.5°±10.4°,三角骨屈曲41.8°±11.7°;腕关节背伸时,舟骨背伸43.4°±10.8°,月骨背伸27.0°±8.3°,三角骨背伸32.0°±6.7°;腕关节桡偏时,舟骨桡偏7.0°±5.2°,月骨桡偏7.1°±2.2°,三角骨桡偏16.1°±5.6°;腕关节尺偏时,舟骨尺偏20.4°±3.1°,月骨尺偏20.3°±2.5°,三角骨尺偏27.5°±6.0°。结论:腕关节屈伸运动时,近侧列腕骨的角度相差很大,其中舟骨屈伸角度最大,三角骨次之,月骨角度最小。远侧列腕骨的角度运动很相近,可以看作是一个运动单位,各腕骨屈伸运动时有轻度的旋转和尺桡偏运动。腕关节作桡尺偏运动时,舟骨和月骨运动相近,而三角骨的尺桡偏最大。在桡偏的同时,近侧列腕骨有轻度的背伸和旋转;在尺偏的同时,近侧列腕骨有轻度的屈曲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运动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