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不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三斌 郭坤元 +3 位作者 胡灯明 尹波 彭利晖 刘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4-485,共2页
目的探索HLA不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可行性。方法4例SAA患者接受HLA1~3个位点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给予G-CSF 5μg/(kg·d),皮下注射,连续5天,以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在第4、5天... 目的探索HLA不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可行性。方法4例SAA患者接受HLA1~3个位点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给予G-CSF 5μg/(kg·d),皮下注射,连续5天,以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在第4、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采用氟达拉宾(Flu)+CTX+ATG+TBI组成的新方案。受者应用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骁悉(MMF)+舒莱预防GVHD。结果4例全部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平均为15.3(14-16)天,PLT〉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7.5(16-19)天。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仅1例患者发生Ⅱ度急性GVHD。1例因系统性念珠菌病死亡外,其余3例无病生存。结论新的HLA不全相合移植方案耐受性好,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植活,而且不增加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HLA不全相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点突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媛媛 李惠民 +2 位作者 李晓进 杨玲 胡灯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41-544,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进行JAK2V617F点突变检测,探讨该突变在此类病人中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0例典型MPD病人bcr/abl融合基因,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 本研究旨在对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进行JAK2V617F点突变检测,探讨该突变在此类病人中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0例典型MPD病人bcr/abl融合基因,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样本JAK2V617F点突变,对有突变的病例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病人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JAK2V617F突变为阴性;余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JAK2V617F阳性率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病人为75%,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病人为30%,在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病人为50%。JAK2V617F在CML和bcr/abl阴性MPD病人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JAK2V617F可能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特征性分子事件,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子指标用于此三类疾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V617F AS—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JU103对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GVHD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三斌 郭坤元 +1 位作者 胡灯明 尹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TJU103对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1)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TJU103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2)以BALB/c(H-2d)、CB6F1(H-2d/b)分别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和半相合基因... 目的探讨TJU103对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1)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TJU103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2)以BALB/c(H-2d)、CB6F1(H-2d/b)分别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和半相合基因移植的受鼠,给予9.0Gy全身照射后4h,单纯照射组经尾静脉注射0.3mlD-Hank's液,不进行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3.0×107脾细胞),但不进行其他治疗处理;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3.0×107脾细胞)+TJU103(终浓度25μg/ml),此后腹腔注射TJU10350μg/d,共7d,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GVHD的情况。结果(1)TJU103可以显著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25μg/ml浓度时,可以抑制83%细胞增殖。(2)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对照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10和10/10;而完全异基因移植实验组小鼠GVHD发生率仅为2/10,30d生存率增加至8/10(P<0.01),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d以上(P<0.01);半相合基因移植实验组小鼠GVHD发生率为1/10,30d生存率增加至9/10(P<0.01),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d以上(P<0.01)。结论TJU103不仅可以显著抑制体外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而且可显著降低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GVH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JU103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是恶性细胞?
4
作者 谢政军 胡灯明 +7 位作者 王三斌 尹波 郑维扬 徐兵 徐晓兰 林榕 冯茹 周淑芸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13-918,共6页
本研究探索白血病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也具有白血病恶变特征。分别分离培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与正常对照比较其形态、生长曲线、细胞表面标志及是否带有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克... 本研究探索白血病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也具有白血病恶变特征。分别分离培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与正常对照比较其形态、生长曲线、细胞表面标志及是否带有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的基因异常标志。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生物学特征方面与正常健康人无任何明显差异,未发现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带有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基因改变。结论:来源于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无相应白血病细胞的克隆性异常,提示可能作为自体移植的辅助治疗和细胞治疗或基因治疗的可供选择的细胞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白血病 细胞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方否决细胞对小鼠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作用
5
作者 王三斌 郭坤元 +1 位作者 胡灯明 尹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父方否决细胞对小鼠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以B6CF1(H-2b/d)作为半相合干细胞移植的受鼠,给予9.0Gy全身照射后4h,单纯照射组经尾静脉注射0.3mlD-Hank's液,不进行细胞移植;对照组经... 目的探讨父方否决细胞对小鼠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以B6CF1(H-2b/d)作为半相合干细胞移植的受鼠,给予9.0Gy全身照射后4h,单纯照射组经尾静脉注射0.3mlD-Hank's液,不进行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3.0×107脾细胞),但不进行其他治疗处理;实验组于移植4d后经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数量分别为5.0×106、1.0×107),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情况。结果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对照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10和10/10;而1/6量否决细胞组小鼠GVHD的发生率为5/10,30d生存率增加至5/10(P<0.01),5只因GVHD死亡的受鼠中位生存期为20d,较对照组(中位生存期14d)有显著性差异(P<0.05);1/3量否决细胞组小鼠GVHD的发生率为2/10,30d生存率增加至8/10,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d以上(P<0.05)。结论半相合干细胞移植后输注父方否决细胞,可以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显著降低半相合干细胞移植GVH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决细胞 半相合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