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在家兔肾下主动脉阻断术中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治贵 麻伟青 +2 位作者 黄海波 张萍 孙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59-561,共3页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肾下主动脉阻断术中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阻断组 (B组 )及丙泊酚 (C组 ) ,每组 8只。B、C组肾下主动脉阻断4 0分钟后再灌注 1小时 ,C组于阻断前 10分钟静注丙泊酚 ...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肾下主动脉阻断术中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阻断组 (B组 )及丙泊酚 (C组 ) ,每组 8只。B、C组肾下主动脉阻断4 0分钟后再灌注 1小时 ,C组于阻断前 10分钟静注丙泊酚 5mg/kg ,继以持续输注丙泊酚 2 0mg·kg-1·h-1至松开前 5分钟 ;余两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测定给药前 (C-10 )、松开前 (C40 )、松开后 1小时 (R60 )血中内皮素 1(ET 1)水平及尿素氮 (BUN)、肌酐 (Cr)、K+ 、Ca2 + 含量 ,记录阻断前、阻断后、松开后尿量并测定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含量。结果  (1)B组再灌注后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阻断前及A组 (P <0 0 5 ) ,C组阻断后及松开后血ET 1较阻断前无明显变化。 (2 )B组R60 时的血浆BUN、血K+ 含量明显高于基础水平 (P <0 0 5 ) ,C组无明显变化。 (3)B组及C组阻断后尿量均明显升高 ,再灌注后B组尿量明显低于阻断前 (P <0 0 5 ) ,B组尿 β2 MG明显高于阻断前及C组 (P <0 0 5 )。结论 肾下主动脉阻断可导致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障碍。丙泊酚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其抑制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下主动脉阻断术 丙泊酚 肾功能保护作用 内皮素-1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补液为主治疗利比里亚埃博拉病毒病(附4例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志辉 李福祥 +8 位作者 郝春秋 周飞虎 杨建军 张萍 蔡颖 阴继凯 郭万刚 郭昌星 李成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为主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的疗效。方法分析在利比里亚治疗的4例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治疗结果。根据病情轻重和是否伴有严重呕吐来确定采用口服或静脉补液,依据个体情况包括尿量、粪便量和排汗量等确定用量,每天补液750~2 ...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为主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的疗效。方法分析在利比里亚治疗的4例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治疗结果。根据病情轻重和是否伴有严重呕吐来确定采用口服或静脉补液,依据个体情况包括尿量、粪便量和排汗量等确定用量,每天补液750~2 000mL。其中3例采用口服补液,另1例第1天采用口服补液,后因病情较重改为静脉补液。疗程到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结果主要接受口服补液治疗的3例埃博拉病毒病的患者痊愈,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例死亡。结论口服补液应作为早期、长期、就地治疗经济、卫生状况落后的西非地区轻、中度埃博拉病毒病的一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补液疗法 口服补液盐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确诊埃博拉病毒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福祥 李成忠 +9 位作者 周飞虎 胡宗海 陈志辉 郝春秋 杨建军 郭昌星 张萍 蔡颖 郭万刚 阴继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4-589,共6页
目的分析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确诊患者临床特征及其转归,探讨该病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归纳5例EVD确诊患者流行病学、症状、体征、治疗、转归情况,总结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5例患者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6岁,男∶... 目的分析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确诊患者临床特征及其转归,探讨该病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归纳5例EVD确诊患者流行病学、症状、体征、治疗、转归情况,总结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5例患者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6岁,男∶女为2∶3,重症3例、轻症2例。起病前21d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2例来自同一传播链;1例为医护人员。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或虚弱、厌食、腹泻、结膜充血等为主,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5例患者均首次行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RNA PCR检测即为阳性。经尽快、早期采取严密隔离、退热、补液、预防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3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尽早隔离传染源、管理接触者可有效阻断传播链;PCR核酸检测是诊断EVD的快速、方便、有效方法;尽早采取对症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博拉病毒病死亡病例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成忠 周飞虎 +8 位作者 陈志辉 郝春秋 郭昌星 阴继凯 郭万刚 张萍 蔡颖 杨建军 李福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分析埃博拉病毒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和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于2015年初抵达利比里亚,历时2个月,共收治5例埃博拉确诊病例,死亡2例。病例1为年轻女性,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腹泻... 目的分析埃博拉病毒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和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于2015年初抵达利比里亚,历时2个月,共收治5例埃博拉确诊病例,死亡2例。病例1为年轻女性,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腹泻、出血等症状,入院后迅速死亡,死亡后口腔分泌物检测确诊为埃博拉病毒病。病例2为老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纳差、剧烈腹泻,治疗过程中血液病毒载量居高不下。最终2例患者均死于低容量性休克。结论接触者追踪隔离、感染者的早期诊治以及为感染者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是防治埃博拉病毒病的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死亡 临床分析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吸毒者口服脱毒舒胶囊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5
作者 贺建昌 徐贵丽 +5 位作者 张青 张滇民 郝江 沈亮 冯恩富 刘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286-1291,共6页
目的:评价正常吸毒者口服脱毒舒胶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43名正常吸毒受试者进行单次及多次给药的耐受性试验。其中,单次给药者31人,经筛选合格后随机分配到7个剂量组(1、2、3、4、5、6和7粒组)。多次给药者12人,男女各半,分为3粒组... 目的:评价正常吸毒者口服脱毒舒胶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43名正常吸毒受试者进行单次及多次给药的耐受性试验。其中,单次给药者31人,经筛选合格后随机分配到7个剂量组(1、2、3、4、5、6和7粒组)。多次给药者12人,男女各半,分为3粒组和4粒组,连续给药6d,前3d1d2次,1次3(或4)粒;后3d1d2次,1次2粒。观察记录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的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等指标。结果:给药后体格检查、体征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实验室检查中单次组共有4组(3、4、5、6粒给药组)的BUN值和两组(3、7粒给药组)的Cr值试验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给药两组的BUN值和Cr值试验前后变化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病例的CK值变化有临床意义,但该组均数前后变化分析无统计学差异。试验中不良事件均为轻中度且为一过性,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脱毒舒胶囊单次给药1~7粒,受试者均可耐受;多次给药(前3d早晚各4粒,后3d早晚各2粒)受试者可以耐受。推荐II期临床研究用药剂量为多次给药,疗程6d,前3d早晚各4(或3)粒,后3d早晚各2(或1)粒,但需注意受试者睡眠、饮食、心肌酶和大小便等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舒胶囊 单次给药 多次给药 耐受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毒后牙关紧闭患者2例的急救护理体会
6
作者 黄晶 赵军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服毒 牙关紧闭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引流袋接头保护帽的再利用
7
作者 孙长菊 周永霞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7期498-498,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引流袋 接头保护帽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