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孙莹 徐凯 +16 位作者 姜铁民 杨丽霞 张卫泽 杨柏松 赵仙先 黄党生 张明德 唐发宽 王胜强 王冬梅 李春江 庞继恩 郑立文 高光华 黄国明 柏树轶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全军心血管介入治疗管理系统中选取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8170例STEMI患者,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对患者靶血管术...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全军心血管介入治疗管理系统中选取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8170例STEMI患者,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对患者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进行分层,探讨靶血管闭塞程度对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根据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将8170例患者分为两组:75%-99%狭窄(n=2191)和100%狭窄(n=5979)。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2%和3.0%(P=0.077)。进一步根据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对患者进行分层,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3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5%和3.3%(P=0.436);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为3-6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0%和2.9%(P=0.147);症状至血管开通时间〉6h时,上述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4%和2.8%(P=0.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与靶血管术前闭塞程度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 医院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
2
作者 杨丽霞 石燕昆 +5 位作者 王先梅 齐峰 郭传明 郭瑞威 任丽 李明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活性物质间的关系。方法:提取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多态性,紫外吸收法检测血ACE活性,放免非平衡法测定血中血管活性物质[肾素(PRA)、血管紧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活性物质间的关系。方法:提取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多态性,紫外吸收法检测血ACE活性,放免非平衡法测定血中血管活性物质[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浓度并做相关分析。结果:80例冠心病人ACE基因I/D多态性DD型27例,DI型39例,II型14例。正常对照组80例,DD型12例,DI型42例,II型26例。冠心病人DD型分布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I型分布显著减少,不同ACE基因型患者其血中ACE活性、AngⅡ、ALD、ET及NO浓度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发现冠心病组ACE与AngⅡ、ALD、ET浓度相关。结论:在研究人群中,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是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遗传标志,ACE基因的这种多态性能显著地影响血清ACE水平,冠心病患儿ACE活性与AngⅡ、ALD、ET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硬化 肽基二肽酶A 多态现象 遗传 血管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应用利尿剂患者介入诊治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葛美玲 韩雅玲 +7 位作者 黄岚 杨丽霞 于波 赵瑞平 王效增 李毅 徐凯 李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应用利尿剂行冠脉或外周血管介入诊治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AKI)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0月由53家中心共同参研的TRACK-D研究中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应用利尿剂行冠脉或外周血管介入诊治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AKI)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0月由53家中心共同参研的TRACK-D研究中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同时应用利尿剂的患者650例,其中瑞舒伐他汀组321例,对照组329例。瑞舒伐他汀组患者从入选开始每晚顿服瑞舒伐他汀10mg,术前至少2剂,并持续应用至术后3剂。对照组患者术前至术后72h内不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分别于术前,术后48、72h测定患者血清肌酐(Scr)水平,同时观察CIAKI发生率,随访观察术后30d时患者心功能恶化,全因死亡,因肾功能恶化需透析、血滤的发生情况。结果 650例患者中48例发生CIAKI,总发生率为7.4%。其中瑞舒伐他汀组有16例(5.0%),对照组有32例(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术后随访30d,心功能恶化1级、因肾功能恶化需透析或血滤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且围术期应用利尿剂的患者,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预防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I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造影剂 糖尿病 肾功能不全 急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alusins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成 王先梅 +4 位作者 杨丽霞 曹现宝 孙景豫 万秋华 秦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salusins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EH)、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以及OSAHS并发EH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OSAHS并发EH患者50例,设为EH+OSAHS组,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EH患者60例为EH组、OSAHS患者35例为OSAHS... 目的:探讨血清salusins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EH)、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以及OSAHS并发EH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OSAHS并发EH患者50例,设为EH+OSAHS组,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EH患者60例为EH组、OSAHS患者35例为OSAHS组,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1例为对照组。检测并记录入选者血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身高、体重以及常规生化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alusin-α及salusin-β水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变量与OSAHS并发EH的相关性。结果:(1)血清salusin-α水平在对照组(7.438±1.626)pg/ml、OSAHS组(6.186±1.200)pg/ml、EH组(5.938±1.287)pg/ml、EH+OSAHS组(5.299±1.398)pg/ml中逐渐降低,除OSAHS组与E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血清salusin-β水平在对照组(10.575±1.791)pg/ml、OSAHS组(10.279±0.530)pg/ml、EH组(9.698±0.344)pg/ml、EH+OSAHS组(9.070±0.586)pg/ml水平依次降低;OSAHS组与对照组及E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lusin-α水平与OSAHS并发EH呈独立负相关[比值比(OR)=-0.736,P<0.05];血清salusin-β水平与OSAHS并发EH呈独立负相关(OR=-0.731,P<0.05)。结论:低血清salusin-α水平、salusin-β水平与OSAHS并发EH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高血压 salusin-α salusin-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T细胞核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该蛋白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丽霞 郭瑞威 +4 位作者 齐峰 石燕昆 王先梅 任丽 徐安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该蛋白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20例。... 目的: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该蛋白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20例。另选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60例。应用Gensini评分评定狭窄程度,酶联免疫法测定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多聚酶链反应--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PCR-RFLP)方法检测MCP-1 2518G/A基因多态性。结果:①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NFAT、MCP-1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1浓度与NFAT呈正相关(r=0.65,P<0.05)。②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NFAT、MCP-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③MCP-1 2518G/A基因有三个基因型,GG型的MCP-1浓度较AG型及AA型升高(P<0.05),ACS组GG型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NFAT与MCP-1水平的升高及MCP-1 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T细胞核因子 基因多态性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重塑患者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武力勇 王先梅 +4 位作者 杨丽霞 齐峰 郭传明 周靓 徐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础病因的心室重塑患者血浆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室重塑患者(心室重塑组,n=180)和体检正常者(对照组,n=6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空腹胰岛素... 目的:探讨不同基础病因的心室重塑患者血浆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室重塑患者(心室重塑组,n=180)和体检正常者(对照组,n=6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空腹胰岛素的浓度,同时常规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腰臀比等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心室重塑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值,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心室重塑组血浆瘦素、空腹胰岛素均高于对照组[(12.22±6.10)ng/ml vs(8.89±5.27)ng/ml,P<0.01];[(14.37±7.19)ng/ml vs(10.48±5.17)ng/ml,P<0.01],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124.08±62.12)ng/mlvs(164.23±69.60)ng/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其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浆瘦素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最高,较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可溶性瘦素受体呈现相反的变化,以对照组最高,其次为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结论:心室重塑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与心室重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重塑 瘦素 可溶性瘦素受体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糜酶活性改变在心肌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先梅 杨丽霞 +5 位作者 宋武战 祝善俊 齐峰 郭传明 石燕昆 赵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27-2331,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脏糜酶与心肌肥厚患者心肌组织胶原合成和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病理检查、放射免疫、计算机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检测心肌肥厚患者(心肌肥厚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心脏糜酶活性、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 目的:观察心脏糜酶与心肌肥厚患者心肌组织胶原合成和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病理检查、放射免疫、计算机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检测心肌肥厚患者(心肌肥厚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心脏糜酶活性、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及心肌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心脏糜酶活性和心肌局部Ang Ⅱ水平与CVF及PVCA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心肌肥厚组心脏糜酶活性为(0.27±0.06)kU/g蛋白,对照组为(0.12±0.06)kU/g蛋白,心肌肥厚组心脏糜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匀浆液Ang Ⅱ水平为(179.3±36.1)ng/g心肌组织,对照组心肌组织匀浆液Ang Ⅱ水平为(103.2±13.6)ng/g心肌组织,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Ang 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肥厚组CVF为39.5%±9.8%,对照组为20.9%±8.2%,心肌肥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肥厚组PVCA为1.98±1.05,对照组为0.41±0.12,心肌肥厚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肥厚患者心肌组织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均P<0.01)。心脏糜酶活性与CVF及PVCA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69,P<0.05和P<0.01)。心肌局部Ang Ⅱ水平也与CVF及PVCA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58,均P<0.05)。结论:心脏糜酶可增加胶原的合成,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降解,促进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糜酶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肥厚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表达及与核因子-κB活化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丽霞 吕晋琳 +3 位作者 齐峰 叶金善 郭瑞威 石燕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TNF-αmRNA)表达与核因子-κB(NF-κB)活化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肌重塑中的意义。方法 :CHF患者76例为CHF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TNF-αmRNA)表达与核因子-κB(NF-κB)活化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肌重塑中的意义。方法 :CHF患者76例为CHF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NF-κB的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NF-αmRNA的表达,并与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相关参数比较。结果 :CHF组较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水平和TNF-α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CHF组的两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者分别与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心肌重塑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化促进TNF-αmRNA表达增强可能是CHF时心功能恶化和心肌重塑进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对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叶金善 杨丽霞 +5 位作者 刘毅慧 郭瑞威 郭传明 朱国富 苗贵华 段亚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424-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对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行PCI术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频发室早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36例。比较消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对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行PCI术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频发室早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36例。比较消融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室早总数、6分钟步行试验、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有关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消融治疗后6个月复查,24 h室早总数由术前(25 662±13 121)个减少为(256±223)个(P<0.01);临床胸闷、心慌症状消失;6 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487±70)m vs(527±82)m,P<0.05],NYHA心功能分级较前改善(2.4±0.5 vs 1.1±0.4,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等心脏结构明显缩小[(56±12)mm vs(51±8)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0.48±0.09 vs 0.56±0.0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合并频发室早患者,行射频消融可改善频发室早引起的临床症状及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Ⅱ致内皮细胞凋亡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丽霞 郭瑞威 +3 位作者 王红 郭传明 齐峰 石燕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00-2102,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AngⅡ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活性变化情况。方法:1μmol/L的AngⅡ处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12、24和48h后,用TUNEL法来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用[3H]掺入法来检测PARP的活性,硝酸... 目的:探讨体外AngⅡ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活性变化情况。方法:1μmol/L的AngⅡ处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12、24和48h后,用TUNEL法来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用[3H]掺入法来检测PARP的活性,硝酸还原法检测NO含量。结果:1μ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以时间依赖性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6h后细胞内的NO含量开始增加(P<0.05),24h达到高峰,48h后下降到对照组水平;6h后PARP的活性上升(P<0.05),12h到达高峰,24h接近正常,48h后PARP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O含量增加导致的细胞毒性在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PARP活性的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稳定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晓斌 杨丽霞 +3 位作者 郭明 刘莉 郭瑞威 梁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明确他汀类药物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中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将24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他汀组(n=12),高脂饲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10 mg/(kg·d)]灌胃,8... 目的:明确他汀类药物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中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将24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他汀组(n=12),高脂饲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10 mg/(kg·d)]灌胃,8周后处死所有小鼠取主动脉弓制成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天狼星红染色,评估斑块的相对面积、斑块稳定性(用纤维帽厚度/内膜中层厚度表示)、斑块易损指数[VI=(脂质空泡+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组小鼠的斑块相对面积减小[(0.36±0.09)vs(0.46±0.09),P<0.01],纤维帽厚度/内膜中层厚度增加[(71.52±16.48)vs(51.93±21.94),P<0.05],易损指数降低[(2.73±2.02)vs(8.94±0.67),P<0.05)。他汀组斑块内含有较少的脂质空泡[(0.51±0.11)vs(0.62±0.10),P<0.05]和巨噬细胞[(0.06±0.04)vs(0.09±0.04),P<0.05],较多的平滑肌纤维[(0.18±0.05)vs(0.10±0.06),P<0.01]和胶原纤维[(0.08±0.06)vs(0.03±0.04),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增加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2,9及其抑制物-1,2基因表达变化在心肌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先梅 严睿 +5 位作者 杨丽霞 郭传明 齐峰 石燕昆 王燕 魏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心室肥厚时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9及其抑制物(TIMP)-1,2基因表达的改变及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病理检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放射免疫和蛋白印迹杂交等方法,检测心肌肥厚患者(心肌肥厚组)和正常... 目的:探讨人心室肥厚时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9及其抑制物(TIMP)-1,2基因表达的改变及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病理检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放射免疫和蛋白印迹杂交等方法,检测心肌肥厚患者(心肌肥厚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心肌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心肌MMP-1,2,9及TIMP-1,2蛋白表达。结果: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心肌肥厚组比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匀浆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179.3±36.1)pg/mg心肌组织,对照组为(103.2±13.6)pg/mg心肌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增高(P<0.01)。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MMP-1,2,9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均<0.01),TIMP-1,2蛋白表达也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心肌肥厚时心肌胶原的代谢受到MMPs/TIMPs的调节。MMP-1,2,9和TIMP-1,2蛋白表达均增加,使MMPs的活性受到抑制,胶原合成增加的速度大于胶原降解的速度,导致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 心肌纤维化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酰胺对人内皮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珠甫 杨丽霞 +3 位作者 郭瑞威 杨栋 齐峰 石燕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7-959,共3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酰胺(C2-ceramide)对内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加药组加入终浓度分别为5、12.5、25、50μmol/L的C2-ceramide,对照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1%的无水乙醇。采用T...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酰胺(C2-ceramide)对内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加药组加入终浓度分别为5、12.5、25、50μmol/L的C2-ceramide,对照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1%的无水乙醇。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对bax mRNA、bcl-2mRNA及蛋白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加药组内皮细胞的凋亡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加药组bax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bcl-2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神经酰胺通过上调bax及下调bcl-2表达水平,改变bax/bcl-2值,从而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酰胺 内皮细胞 凋亡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0
14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2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更为严峻。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治疗 专家 中国 心肌梗死患者 城乡地区 人民健康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抑制AVP诱导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N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丽霞 王先梅 +3 位作者 郭传明 齐峰 石燕昆 郭瑞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诱导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s,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s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光光度法测定CaN活性。结果...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诱导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s,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s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光光度法测定CaN活性。结果:(1)10-7mol/LAVP组CFs的吸光度(A49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10呈浓度依赖性下调AVP诱导的CFs的A490值(P<0.05或P<0.01)。IL-10本身对CFs的增殖无抑制作用。(2)10-7mol/LAVP组CFs的S期百分率及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10-6g/LIL-10+10-7mol/LAVP组S期百分率及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AVP组(P<0.01)。(3)10-7mol/LAVP组CaN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8、10-7、10-6和10-5g/L+10-7mol/LAVP组的CaN活性均明显低于AVP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IL-10呈浓度依赖性下调AVP诱导CFs的CaN活性。结论:IL-10具有抑制AVP诱导CFs增殖和下调CFs的CaN活性的作用,这可能对预防和逆转心脏重构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精氨酸升压素 心脏成纤维细胞 钙神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二例
16
作者 王红 杨丽霞 +5 位作者 齐峰 郭传明 王先梅 石燕昆 王燕 李明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急性心肌梗死 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伴发 冠状动脉疾病 关节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脂氧合酶通路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硬化中的作用
17
作者 衡旭华 杨丽霞 +2 位作者 郭瑞威 石燕昆 杨智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5-LO)通路在ApoE-/-小鼠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将8周龄ApoE-/-雄性小鼠24只[体质量(22.42±1.21)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2,普通饲料)、动脉硬化模型组(n=12,高脂饲料)。16周后,...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5-LO)通路在ApoE-/-小鼠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将8周龄ApoE-/-雄性小鼠24只[体质量(22.42±1.21)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2,普通饲料)、动脉硬化模型组(n=12,高脂饲料)。16周后,病理检测分析校正斑块面积(PA/LA);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中5-LO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和白三烯D4(leukotriene D4,LTD4)的血清水平。结果建模成功,动脉硬化模型组粥样斑块形成。动脉硬化模型组较对照组小鼠主动脉中5-LO的mRNA的表达[(0.61±0.0)vs(0.18±0.03),P<0.01]及蛋白表达[(1.53±0.18)vs(0.52±0.40),P<0.01]明显升高,血清LTB4水平[(34.79±4.47)vs(12.07±2.35),P<0.01]及LTD4水平[(2 862.48±48.77)vs(2 357.10±53.57),P<0.01]显著升高。动脉硬化模型组血清LTB4(r=0.954,P<0.01)、LTD4(r=0.946,P<0.01)水平与校正斑块面积成正相关。结论 5-脂氧合酶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脂氧合酶 动脉粥样硬化 白三烯B4 白三烯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介导胞间通讯在兔输尿管痉挛中的作用
18
作者 李新 郭凤云 +4 位作者 陈志朋 潘进洪 何鹏 李为兵 周占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输尿管痉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14只)。实验组制作输尿管梗阻模型。常规HE染色、电镜观察输尿管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输尿管痉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14只)。实验组制作输尿管梗阻模型。常规HE染色、电镜观察输尿管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输尿管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变化,以体外肌条拉力实验检测输尿管收缩性变化,并观察缝隙连接阻滞剂18α-次甘草酸(AGA)对其收缩性的影响。结果两组输尿管形态改变差别不明显。输尿管平滑肌细胞间存在大量缝隙连接结构。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可见实验组输尿管Cx43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1)。体外肌条拉力实验显示实验组在较小电刺激强度[(0.42±0.14)mV]下即可出现自发性收缩(P<0.05);随电刺激强度增大,肌条收缩力逐渐增强,相同电刺激强度下实验组收缩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GA可显著抑制电刺激所引起的输尿管收缩,而实验组较对照组收缩力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Cx43介导胞间通讯增强是导致输尿管急性梗阻后兴奋性增高、收缩力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痉挛 CX43 缝隙连接 收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