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李峻辉
宁亚功
+6 位作者
彭仲杰
贺斌
成诗黔
栾晓文
张晓云
叶建红
王云华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评价髂内动脉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髂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灌注尿激酶、络泰、罂粟碱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64例。其中男98例,女66例;年龄7~71岁,平均...
目的评价髂内动脉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髂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灌注尿激酶、络泰、罂粟碱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64例。其中男98例,女66例;年龄7~71岁,平均442岁。结果根据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26例,显效94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39%。其中12例经治疗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值得一提的是,X线片改善表现与临床症状改善不一定一致。结论选择髂内动脉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髂内动脉
并发症
临床疗效
SELDINGER技术
治疗后
选择
平均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移促进股骨头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李峻辉
吴亚玲
+4 位作者
叶建红
宁亚功
于海鹰
彭仲杰
栾晓文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6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免疫组织化学
活血祛瘀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峻辉
宁亚功
+7 位作者
彭仲杰
栾晓文
叶建红
张晓云
贺斌
王云华
吴亚玲
江建国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40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介入组和综合组。于治疗后 8周 ,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股骨头空骨陷窝数测定及观察。结果 中药组和介入组动物血浆和...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40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介入组和综合组。于治疗后 8周 ,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股骨头空骨陷窝数测定及观察。结果 中药组和介入组动物血浆和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 ,全血高、中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甘油三脂明显降低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与中药组和介入组比较亦有差异 (P <0 0 5) ,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总胆固醇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仍有差异 (P <0 0 5) ,空骨陷窝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中药组、介入组和综合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均可以降低血脂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坏死骨修复和新生骨再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实验
血液流变学
血脂
全血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李峻辉
宁亚功
彭仲杰
贺斌
成诗黔
栾晓文
张晓云
叶建红
王云华
机构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中医中心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基金
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01MA045)
文摘
目的评价髂内动脉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髂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灌注尿激酶、络泰、罂粟碱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64例。其中男98例,女66例;年龄7~71岁,平均442岁。结果根据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26例,显效94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39%。其中12例经治疗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值得一提的是,X线片改善表现与临床症状改善不一定一致。结论选择髂内动脉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髂内动脉
并发症
临床疗效
SELDINGER技术
治疗后
选择
平均
目的
Keywords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分类号
R681.8 [医药卫生—骨科学]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移促进股骨头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李峻辉
吴亚玲
叶建红
宁亚功
于海鹰
彭仲杰
栾晓文
机构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中医中心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6期391-393,共3页
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2002C0025Q)
文摘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免疫组织化学
活血祛瘀药
Keywords
Femur head necrosi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Immunohistochemistry
Blood act stasis remove drugs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峻辉
宁亚功
彭仲杰
栾晓文
叶建红
张晓云
贺斌
王云华
吴亚玲
江建国
机构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中医中心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基金
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 0 1MA0 4 5)
文摘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40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介入组和综合组。于治疗后 8周 ,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股骨头空骨陷窝数测定及观察。结果 中药组和介入组动物血浆和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 ,全血高、中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甘油三脂明显降低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与中药组和介入组比较亦有差异 (P <0 0 5) ,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总胆固醇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仍有差异 (P <0 0 5) ,空骨陷窝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中药组、介入组和综合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均可以降低血脂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坏死骨修复和新生骨再生 。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实验
血液流变学
血脂
全血粘度
Keywords
Femur head necrosis
TCM WM therapy
Hemorheology
Pathology
分类号
R681.8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李峻辉
宁亚功
彭仲杰
贺斌
成诗黔
栾晓文
张晓云
叶建红
王云华
《中国骨伤》
CAS
200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移促进股骨头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李峻辉
吴亚玲
叶建红
宁亚功
于海鹰
彭仲杰
栾晓文
《中国骨伤》
CAS
2007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李峻辉
宁亚功
彭仲杰
栾晓文
叶建红
张晓云
贺斌
王云华
吴亚玲
江建国
《中国骨伤》
CAS
200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