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屈波 潘显明 +2 位作者 权毅 邓少林 范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33-735,70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地区老年人(60岁以上)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7年期间骨科门、急诊治疗老年患者(60岁以上),共计... 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地区老年人(60岁以上)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7年期间骨科门、急诊治疗老年患者(60岁以上),共计2457例,其中男性1034例,女性1423例;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47例,男性235例,女性412例,并按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60岁以上女性骨折发生数明显多于男性,χ^2检验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比男性患者高,在髋部、脊柱、腕部等部位的骨折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χ^2检验,P〈0.01)。结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而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宜区别对待,应引起重视,并加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达 罗杨 +6 位作者 盛珺 黄晨 康夏 郑伟 顾伟 周江军 伍红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测T值均≤–2.5,术中均于伤椎邻近椎体... 目的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测T值均≤–2.5,术中均于伤椎邻近椎体注射1.5m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术前和术后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0min,出血量150~350ml;术中无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无明显骨水泥渗漏和螺钉松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椎体骨折均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迹象,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能有效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减轻椎管内压迫,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地维持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远期稳定性和骨折椎体的高度,显著降低了远期螺钉松动和椎体塌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达 罗杨 +6 位作者 郑伟 盛珺 廖冬发 谢庆云 周江军 巴晶晶 伍红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2-664,共3页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但远期随访发生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断裂等较多。目前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骨质疏松影...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但远期随访发生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断裂等较多。目前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骨质疏松影响螺钉的把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治疗方法 相邻节段 联合伤 骨水泥 椎弓根钉棒系统 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椎弓根螺钉稳定性与骨水泥注射剂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达 谢庆云 +6 位作者 张波 康夏 王财儒 周江军 潘显明 雷伟 郑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目的 :比较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不同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分析螺钉稳定性与骨水泥剂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初步探索注射PMMA的合适剂量。方法:18个新鲜腰椎标本来自4具新鲜尸体(男性1名和女性3名,平均年龄65±9岁),测量各椎... 目的 :比较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不同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分析螺钉稳定性与骨水泥剂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初步探索注射PMMA的合适剂量。方法:18个新鲜腰椎标本来自4具新鲜尸体(男性1名和女性3名,平均年龄65±9岁),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后将18个腰椎标本的36侧椎弓根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A^F组)。相同方法制备钉道后,从A组到F组中,依次向钉道内注入0ml、1.0ml、1.5ml、2.0ml、2.5ml、3.0ml PMMA后拧入普通椎弓根螺钉。待骨水泥硬化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周围骨水泥的分布情况,随后进行轴向拔出实验并测量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axial pullout strength,F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比较各组中的BMD和Fmax的差异。Fmax和PMMA剂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腰椎的BMD均小于0.6g/cm2,T值均小于-3.5,根据WHO的标准均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各组中BM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9)。A组中,螺钉周围未见任何PMMA;B^F组中,PMMA相对均匀地分布于螺钉周围的骨质中。所有腰椎中螺钉位置良好,均未见明显PMMA渗漏。A^F组的Fmax分别为358.50±86.00N、442.67±96.02N、532.00±103.18N、740.67±120.90N、841.50±133.42N和1111.50±158.57N。与A组相比,B^F组的Fmax的提高程度分别为23.48%、48.40%、106.60%、134.73%和210.04%。A组和B组之间,B组和C组之间,E组和F组之间Fmax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30,P=0.203,P=0.152),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x与PMMA剂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r=0.877,P<0.05)。结论 :PMMA可以提高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螺钉稳定性与PMMA剂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注射PMMA和增加PMMA的剂量并不能显著增加螺钉的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提高螺钉稳定性时注射PMMA的合适剂量是3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骨质疏松 腰椎 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 最大轴向拔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达 黄晨 +5 位作者 康夏 郑伟 何晓欢 宋本静 周江军 伍红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0-733,共4页
目的评价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5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行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和观察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 目的评价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5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行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和观察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20min,出血量120~28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椎体骨折均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迹象。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有效地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减轻椎管内压迫,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脊髄功能的恢复。该方法可以很好地维持伤椎高度,显著降低了远期椎体塌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 骨移植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尸体腰椎中膨胀式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达 伍红桦 +5 位作者 郑伟 龚凯 蒋凯 廖冬发 雷伟 潘显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8-643,共6页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尸体腰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固定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固定的稳定性。方法:16个腰椎标本取自4具新鲜尸体的脊柱(L1~L4)。年龄...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尸体腰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固定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固定的稳定性。方法:16个腰椎标本取自4具新鲜尸体的脊柱(L1~L4)。年龄51~78岁,平均63岁,其中女性3具,男性1具。所有标本经X线检查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其中1个腰椎因严重畸形被剔除。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后,将15个椎体随机分为3组。采用相同方法制备钉道,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直接置入CPS;PMMA-PS组先向钉道内注入PMMA,再置入CPS;EPS组直接置入EPS。置钉后24h,对标本进行X线检查和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及骨水泥分布情况;然后将椎体固定于MTS 858上,沿椎弓根螺钉的长轴方向以10mm/min的加载速度进行拔出实验,测量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pullout strength,Fmax)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bed value,EAV)。结果:所有腰椎的BMD均小于0.8g/cm2,T值为-3.5^-2.5,均为骨质疏松椎体,3组之间BM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和CT重建显示各组螺钉位置均良好,PMMA-PS组中未见PMMA渗漏现象;CPS组螺钉被周围的骨质直接包绕;PMMA-PS组螺钉被PMMA所包裹,PMMA存在于螺钉周围的骨质中,在椎体内形成了"纺锤样"结构;EPS组螺钉的前端在椎体内明显膨胀,形成了"爪状"结构。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Fmax分别为751.50±251.37N、1521.70±513.27N和1175.20±396.51N,PMMA-PS组和EPS组均显著高于CPS组(P<0.001,P=0.026),而PMMA-PS组和EPS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EAV分别为1.47±0.51J、3.09±0.93J和2.46±0.69J,PMMA-PS组和EPS组均显著高于CPS组(P<0.001,P=0.005),而PMMA-PS组和EPS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EPS可显著提高骨质疏松腰椎内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达到了与传统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接近的固定强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44靶向调节钙粘蛋白11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康夏 康菲 +3 位作者 杨波 郭洪峰 权毅 董世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证实miRNA-144靶向调节钙粘蛋白11(Cad-11)表达,抑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的成骨分化。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Cad-11与miRNA-144的靶基因关系进行鉴定;将pre-miR-144及anti-miR-144分别转染MSCs,成骨诱... 目的证实miRNA-144靶向调节钙粘蛋白11(Cad-11)表达,抑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的成骨分化。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Cad-11与miRNA-144的靶基因关系进行鉴定;将pre-miR-144及anti-miR-144分别转染MSCs,成骨诱导7、14 d后,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中Cad-11及成骨标志物Runx2、AL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MSCs成骨分化的变化关系。黏附实验检测miRNA-144对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黏附的影响。结果 Cad-11是miRNA-144的靶基因;miRNA-144在成骨诱导第7、14天可明显抑制Cad-11、Runx2和ALP的表达(P<0.05),同时降低MSCs的黏附性。结论 miRNA-144通过抑制Cad-11的表达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起负向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44 钙粘蛋白11 间充质干细胞 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绵羊腰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稳定性的动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达 康夏 +6 位作者 郑伟 周江军 谢庆云 张波 黄晨 雷伟 潘显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7-751,共5页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绵羊腰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固定的动态稳定性。方法:8只健康成年雌性绵羊,体重55.7±5.6kg...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绵羊腰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固定的动态稳定性。方法:8只健康成年雌性绵羊,体重55.7±5.6kg,年龄5.5±0.7岁。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手术)后1个月开始连续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0.45mg/kg/d)10个月,在建模前、激素注射结束后1个月(建模后)测量绵羊腰椎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MD显著下降(〉25%)时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建模后将每只骨质疏松绵羊腰椎(L1-L6)随机分为3组,每组2个腰椎。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组,直接拧入CPS;PMMA-PS组,向钉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0ml)后拧入CPS;EPS组,直接拧入EPS。螺钉置入术后6周和12周各处死4只绵羊,取出腰椎,剔除标本周围软组织,自各椎间盘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每个腰椎随机选择一侧的螺钉行轴向拔出实验,将椎体固定于MTS 858生物材料实验机上,沿椎弓根螺钉长轴方向以5mm/min的加载速度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测量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pullout strength,Fmax)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bed value,EAV)。结果:建模前、后绵羊腰椎的BMD分别为1.14±0.10g/cm^2和0.83±0.07g/cm^2,建模后BMD显著下降(P〈0.05),平均为27.2%(25.4%-28.9%),骨质疏松绵羊模型成功建立。置钉术后6周E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分别为1252.13±203.51N和1426.38±235.75N,EAV分别为2.48±0.45J和2.84±0.55J,均显著高于CPS组(827.88±139.22N和1.66±0.30J)(P〈0.05);置钉术后12周E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分别为1518.88±256.81N和1472.75±248.65N,EAV分别为3.09±0.59J和2.95±0.60J,均显著高于CPS组(906.63±152.50N和1.80±0.35J)(P〈0.05);置钉术后6周、12周EPS组的Fmax和EAV与PMMA-P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术后12周C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和EAV与同组置钉术后6周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置钉术后12周EPS组的Fmax和EAV较同组置钉术后6周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与CPS相比,EPS可显著提高螺钉在骨质疏松绵羊腰椎中的稳定性,并达到了与临床常用的PMMA-PS近似的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力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Centerpiece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管狭窄症21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范凌 潘显明 +5 位作者 黄钢 覃先云 廖东发 马泽辉 邓少林 蒋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4-1116,共3页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持久等优点,近期和远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术式,但传统的单开门手术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等缺点...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持久等优点,近期和远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术式,但传统的单开门手术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等缺点而限制了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治疗 颈椎管狭窄症 脊柱内固定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再狭窄 单开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工作岗位对重度烧伤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东文 王红梅 +2 位作者 孙瑛 崔琳 刘文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重返工作岗位对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76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精简烧伤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 目的探讨重返工作岗位对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76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精简烧伤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rief,BSHS-B)、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等对其身心健康进行测评。结果 76例重度烧伤患者中,54例重返工作岗位,未返工作岗位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及社会功能得分均低于四川省常模和重返工作岗位组,重返工作岗位组IES-R得分、BSHS-B各维度(除体像、人际关系及性生活外)得分明显低于未返工作岗位组(P<0.05或P<0.01),两组HA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返工作岗位有助于促进重度烧伤患者的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重返工作 身心健康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骨微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静 石锐 +6 位作者 闵理 张闻力 文艺 唐凡 曲波 周勇 屠重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张力侧骨小梁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实验组选择16例低能量创伤致股骨颈骨折需要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术前行健侧髋部骨密度检测。因活体取材困难,故选取5根青年同种异体股骨为对照组。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股骨...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张力侧骨小梁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实验组选择16例低能量创伤致股骨颈骨折需要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术前行健侧髋部骨密度检测。因活体取材困难,故选取5根青年同种异体股骨为对照组。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股骨颈张力侧骨小梁中,切取5 mm×5 mm×10 mm的松质骨,行Micro-CT扫描分析微结构参数。分析两组之间微结构参数的差异及实验组患者微结构参数与骨密度之间关系。结果实验组微结构:骨体积分数(BV/TV)0.0645±0.0259,骨小梁数量(Tb.N)(0.8078±0.2212)mm-1,骨小梁厚度(Tb.Th)(0.0836±0.0212)mm,骨小梁距离(Tb.Sp)(1.2197±0.4492)mm,连接密度(Conn.D)1.8577±1.0217,结构模型指数(SMI)1.7780±0.5168。对照组微结构:BV/TV0.1470±0.0633,Tb.N(1.2692±0.1376)mm-1,Tb.Th(0.1201±0.0414)mm,Tb.Sp(0.6810±0.1129)mm,Conn.D 3.3585±1.7851,SMI 0.8781±0.666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髋部张力侧松质骨小梁显著破坏,各微结构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微结构参数与骨密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区张力侧骨小梁明显破坏,这可能是髋部骨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骨微结构 MICR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制钛网椎板预防犬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粘连 被引量:5
12
作者 邱小波 潘显明 +2 位作者 邓少林 李伟 黎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观察特制钛网椎板在犬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后不同时期对硬脊膜外瘢痕形成及粘连的影响,了解其在预防医源性椎管狭窄中的效果,旨在尝试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方法:本实验以犬为实验动物,共12只,行随机分组自身对照实验。对12只犬均行静... 目的:观察特制钛网椎板在犬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后不同时期对硬脊膜外瘢痕形成及粘连的影响,了解其在预防医源性椎管狭窄中的效果,旨在尝试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方法:本实验以犬为实验动物,共12只,行随机分组自身对照实验。对12只犬均行静脉全麻,并6只行分节段行单纯椎板切除与另6只行椎板切除特制钛网椎板成形术。于术后4、8周分别摄X线片、磁共振影像(MRI)以及行病理学检查,比较观察椎板切除特制钛网椎板成形与单纯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组织增生及椎管成形情况。结果: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MRI扫描显示椎管成形良好,使用特制钛网椎板椎管成形组的硬脊膜矢状径无明显变窄。硬脊膜未见骨性压迫。病理学提示使用特制钛网椎板比单纯椎管减压的瘢痕组织明显减少。结论:特制钛网椎板应用于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后能减轻硬脊膜周围瘢痕粘连,从而减小下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的风险。特制钛网椎板固定确实,不易移位,从而避免对硬脊膜压迫的风险。特制钛网椎板能减轻硬脊膜周围瘢痕组织形成及粘连,在脊柱返修手术中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 粘连 椎板切除 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囊内改良清理术治疗创伤性髌前滑囊炎12例报道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金标 邓冰 +6 位作者 杨延伟 范凌 邓少林 黄钢 谢美明 李伟 崔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囊内改良清理术治疗创伤性髌前滑囊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5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囊内清理术治疗髌前滑囊炎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在关节镜监视下,先用椎板刮匙地毯式搔刮滑囊前后壁滑膜层,再利用刨削器...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囊内改良清理术治疗创伤性髌前滑囊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5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囊内清理术治疗髌前滑囊炎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在关节镜监视下,先用椎板刮匙地毯式搔刮滑囊前后壁滑膜层,再利用刨削器进行彻底清理,冲洗止血后,局部加压包扎,术后伸膝位石膏固定2周,2周后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2~2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感染及复发,无局部皮肤感觉障碍,无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利用关节镜下囊内清理术治疗髌前滑囊炎,方法简单、经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髌前滑囊炎 清理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膨胀式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强化螺钉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达 张译 +5 位作者 蒋凯 廖冬发 伍红桦 马泽辉 潘显明 雷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比较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在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的稳定性。方法:30块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随机分为3组(n=10),普通椎弓根螺钉... 目的:比较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在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的稳定性。方法:30块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随机分为3组(n=10),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组:直接置入CPS;PMMA-PS组:先向钉道内注入PMMA,再置入CPS;EPS组:直接置入EPS。24 h后进行X线及CT检查和轴向拔出实验、并测量最大拔出力(maximum pullout strength,Fmax)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bed value,EAV),然后观察模块的破坏情况、并测量出口处直径(diameter of hole,DOH)。结果:CPS组中螺钉被人工骨材料直接包裹,PMMA-PS组中PMMA严密包裹螺钉,明显提高了螺钉周围的密度;EPS组中螺钉的前端在模块内膨胀形成一个"爪状"结构。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Fmax分别为(48.50±9.22)、(217.40±62.15)N和(84.50±11.36)N。PMMA-PS组和EPS组的Fmax均明显高于CPS组(P=0.000,P=0.038),而EPS组的Fmax明显低于PMMA-PS组(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EAV分别为(0.11±0.04)、(0.41±0.08)J和(0.18±0.06)J,PMMA-PS组和EPS组的EAV均明显高于CPS组(P=0.000,P=0.016),而EPS组的EAV明显低于PMMA-PS组(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螺钉拔出后,PMMA-PS组的破坏最为严重,EPS组其次,CPS组的破坏最小。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DOH分别为(8.40±0.86)、(13.85±1.63)mm和(10.29±1.15)mm,PMMA-PS组和EPS组的DOH均明显大于CPS组(P=0.000,P=0.002),而EPS组的DOH明显小于PMMA-PS组(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S和PMMA-PS均可以明显提高螺钉在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的稳定性,尽管EPS提高螺钉稳定性的效果不如PMMA-PS,但它为预防临床上骨质疏松条件下螺钉松动和避免传统方法中使用PMMA的诸多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力学 人工骨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不同椎弓根螺钉界面的显微CT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达 谢庆云 +6 位作者 郑伟 康夏 张波 权毅 周江军 雷伟 潘显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5-539,共5页
目的通过显微CT技术比较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可膨胀椎弓根螺钉(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MMA-PS)的界面情况。方法健康成年雌性绵羊8只,成功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将每只绵羊的腰椎(L1-L6)随机分为3个不同置钉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备钉道),普... 目的通过显微CT技术比较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可膨胀椎弓根螺钉(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MMA-PS)的界面情况。方法健康成年雌性绵羊8只,成功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将每只绵羊的腰椎(L1-L6)随机分为3个不同置钉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备钉道),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经钉道向椎体内拧入CPS,PMMA-PS组在拧入CPS之前向钉道内注入骨水泥(PMMA)1.0ml,EPS组经钉道向椎体内拧入EPS。分别于术后6周和12周处死绵羊,对螺钉及周围骨组织进行显微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和骨组织计量学方法评价钉道界面情况。结果术后6周和12周时CPS组和EPS组中骨小梁与螺钉直接接触,形成了"钉-骨"界面,PMMA-PS组中螺钉被PMMA严密包裹,形成了"钉-PMMA-骨"界面。EPS组螺钉的前段胀开形成"爪状"结构,挤压并显著改善了周围骨质的质量。从术后6周到12周,CPS组和PMMA-PS组中螺钉周围的骨质质量无明显变化,未见PMMA降解吸收,PMMA-PS组中形成了二次界面。术后12周时EPS膨胀部分周围的骨质条件较术后6周有显著提高,形成了良好的"钉-骨"界面。结论在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EPS通过膨胀挤压刺激周围骨质生长,在术后早期显著提高了局部骨质的质量,随着挤压应力的持续存在,局部骨质质量在后期进一步改善,形成了良好的生物性界面,为螺钉的远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骨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聚甲基丙烯酸 腰椎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XA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敖丽娟 左毅刚 +6 位作者 李咏梅 钱菁华 王文丽 唐梅 张丽芬 汤逊 杨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经会阴(TP)注射组,TU组采用膀胱镜定位4点注射法,TP组采用肛门指检定位1点尿道周围注射法,每病例注射100U。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尿障碍情况均有显著性改善,注射后3天—2周开始出现漏尿次数及间断导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治疗后1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间断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注射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第一次无抑制性收缩时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增加(P<0.05),最大尿道压降低(P<0.05);注射后3个月上述指标虽有所回升,但并未回到注射前;两种注射途径在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BTXA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改善排尿功能,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的发生,减少尿路感染及自主神经反射的发生;经会阴注射和经膀胱镜注射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 A型肉毒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体外相容性及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金标 陈建庭 +2 位作者 金大地 权毅 范雯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2,137,共4页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NPCB)的体外相容性及降解特点。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NPCB薄片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增殖测定;将NPCB薄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期NPCB质量及浸泡液pH值的改变。结果NPCB在体外能明显促进...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NPCB)的体外相容性及降解特点。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NPCB薄片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增殖测定;将NPCB薄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期NPCB质量及浸泡液pH值的改变。结果NPCB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成骨细胞的贴附和增殖;在观测周期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NPCB质量逐渐减小,浸泡液pH值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NPCB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能发生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聚乳酸 人工骨 体外相容性 形态学 细胞增殖 测定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替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强化对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达 张译 +5 位作者 廖冬发 蒋凯 龚凯 周劲松 李剑 潘显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5-689,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钙(CS)对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强化效果。方法健康成年雌性绵羊8只,经双侧卵巢切除术和注射甲泼尼龙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每只绵羊的腰椎(L1-L4)均随机分为两组,CS组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射CS,... 目的评价硫酸钙(CS)对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强化效果。方法健康成年雌性绵羊8只,经双侧卵巢切除术和注射甲泼尼龙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每只绵羊的腰椎(L1-L4)均随机分为两组,CS组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射CS,空白组椎体不进行任何强化。3个月后处死动物并收集腰椎(L1-L4)。采用microCT扫描、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实验评价椎体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建模后绵羊腰椎的平均骨密度较前显著下降(下降幅度>25%,P<0.05),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注射后3个月CS完全降解,未有任何残留。CS组椎体的骨质条件(骨小梁数量和密度)显著优于空白组(P<0.05),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也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CS可显著改善骨质疏松椎体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降低潜在的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硫酸钙 生物力学 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退变不稳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凌 潘显明 +4 位作者 屈波 蒋凯 李伟 邓少林 廖东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下颈椎退变不稳(Hypomere vertebrae cervicales unstable,HVCU)的发病机理及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54例HVCU的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White标准评定颈椎的稳定性,采用评分评价脊髓功... 目的:探讨退变下颈椎退变不稳(Hypomere vertebrae cervicales unstable,HVCU)的发病机理及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54例HVCU的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White标准评定颈椎的稳定性,采用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结果:本组54例随访时间1年至3年,49例患者术后头晕及颈肩部的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复发;3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后又出现症状复发,但较术前减轻;2例患者头晕症状改善不甚满意。脊髓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由术前平均9.70分增加至术后平均14.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评分术前平均8.5分,术后平均<5分。结论:对下颈椎退变不稳患者,在确定其诊断后,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不稳定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突、关节突与椎弓根关系的X线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权毅 潘显明 +2 位作者 邓少林 廖冬发 张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80-1380,共1页
关键词 横突 关节突 椎弓根 X线研究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