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脑低灌注致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受损及海马神经血管单元改变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燕 何婧 +3 位作者 向阳 王志强 杜果 王庆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561-1567,共7页
目的观察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模型中海马神经血管单元变化的特点,探讨海马神经血管单元变化与CCH致大鼠学习记忆受损的关系。方法取220~250 g SPF级8周龄SD雄性大鼠4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H组(n=... 目的观察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模型中海马神经血管单元变化的特点,探讨海马神经血管单元变化与CCH致大鼠学习记忆受损的关系。方法取220~250 g SPF级8周龄SD雄性大鼠4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H组(n=24)和对照组(n=20)。CCH组通过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CH模型,对照组不结扎。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4、12周通过旷场实验、物体辨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自主探索行为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检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和血管基底膜CollagenⅣ的共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血管单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周和12周CCH组大鼠:(1)物体辨别指数明显下降[(0.86±0.14)vs(0.71±0.16),P<0.05;(0.83±0.19)vs(0.64±0.10),P<0.05],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2)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足突AQP4[(1.94±0.80)vs(1.10±0.41),P<0.05;(2.05±0.51)vs(0.96±0.50),P<0.01]、血管基底膜CollagenⅣ[(6.90±2.42)vs(4.25±1.01),P<0.05;(6.63±2.20)vs(3.66±1.22),P<0.01]表达显著降低,二者的共表达比例[(0.94±0.02)vs(0.91±0.01),P<0.01;(0.91±0.01)vs(0.89±0.01),P<0.01]均明显减少;(3)超微结构显示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足突与血管基底膜明显解离,胶质血管连接及神经血管单元明显破坏。结论慢性脑低灌注所致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可能与海马神经血管单元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低灌注 神经血管单元 胶质血管连接 星形胶质细胞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伟文 廖晓阳 +4 位作者 邓文清 张晓琳 任长久 段雪梅 谢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调查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2—10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距离成都市市中心100公里外的某农村社区(乡镇)35~70岁纯务农居民1 017例。采用问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 目的调查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2—10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距离成都市市中心100公里外的某农村社区(乡镇)35~70岁纯务农居民1 017例。采用问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现患疾病)、体格检查〔血压、心率、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WHR)和体质指数(BMI)〕及实验室检查〔血糖、尿酸、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法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影响因素。结果 1 017例农村纯务农居民中患高血压230例(女138例、男92例),患病率为22.6%,人口标准化后患病率为24.9%。女性与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3.5%(138/586)和21.3%(92/431),标准化后患病率分别为22.9%和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0,P=0.237)。农村男性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χ^2趋势=26.653、55.444,P〈0.05)。农村女性高血压患者TC、LDL-C、尿酸水平及吸烟史、饮酒史、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与农村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95%CI)=1.086(1.066,1.105)〕、TC〔OR(95%CI)=1.303(1.048,1.622)〕、尿酸〔OR(95%CI)=1.025(1.009,1.041)〕是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受教育程度高〔OR(95%CI)=0.625(0.463,0.845)〕是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TC、尿酸是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受教育程度高是其保护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高血压预防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农村人口 患病率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庆松 李从阳 +3 位作者 郁可 王俊 肖莉 王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GBS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测与CSF变化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均以脑神经Ⅶ、Ⅸ、Ⅹ受损为首发症状,男... 目的分析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GBS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测与CSF变化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均以脑神经Ⅶ、Ⅸ、Ⅹ受损为首发症状,男性患者为女性的4倍,发病年龄以18~55岁年龄段为主(8/10例),感染的前驱症状少见,膝腱及跟腱反射均减弱或消失,4例患者存在明显的脊神经根刺激症状。病程中有4例患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所有患者的脑脊液均在发病3周内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F波异常率分别为81.25%及94.44%。与治疗前Hughes评分(4.00±0.82)相比,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2周后Hughes评分为(2.25±0.96)(P=0.012),治疗后4周为(0.50±1.00)(P=0.000)。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多组脑神经受损,特别是累及双侧脑神经Ⅶ、Ⅸ、Ⅹ的患者,应考虑GBS的可能;早期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IVIG可作为治疗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GBS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神经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模型中前脑磷酸化DARPP-32与嗜酸损伤神经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伟文 廖晓阳 +4 位作者 杨正辉 林航 王庆松 吴俞宪 刘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67-2471,共5页
目的研究在重复系统给予亚惊厥剂量戊四氮(PTZ)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中,DARPP-32在大鼠前脑的磷酸化表达分布情况及其时程变化与嗜酸损伤神经元时程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以探讨磷酸化DARPP-32(p-DARPP-32)在实验性大鼠癫痫模型中存在... 目的研究在重复系统给予亚惊厥剂量戊四氮(PTZ)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中,DARPP-32在大鼠前脑的磷酸化表达分布情况及其时程变化与嗜酸损伤神经元时程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以探讨磷酸化DARPP-32(p-DARPP-32)在实验性大鼠癫痫模型中存在的神经元损伤所扮演的角色。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实验组(n=5)和1个对照组(n=10),A组:PTZ 1 h,大鼠在PTZ诱发癫痫发作1 h后被处死,后几组按相应的时间处死;B组:PTZ6 h;C组:PTZ24 h;D组:PTZ48 h;E组:PTZ72 h;对照组大鼠接受同样体积和次数的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而后在与上述各组相应的时间点被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不同组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p-DARPP-32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嗜酸损伤神经元数量。结果不同组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p-DARPP-32阳性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D组、E组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p-DARPP-32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升高(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和B组均降低(P<0.05);D组和E组较C组均降低(P<0.05);D组与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嗜酸损伤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D组、E组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嗜酸损伤神经元数量均升高(P<0.05);B组较A组均升高(P<0.05);C组较B组均升高(P<0.05);C组、D组、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发作后DARPP-32在大鼠前脑存在着明显磷酸化表达,且与嗜酸损伤神经元数量的时程变化有着一致的同步关系。持续的癫痫发作后,多巴胺激活D1/PKA/DARPP-32/PP-1信息传递链可能是导致大鼠前脑神经元广泛性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而p-DARPP-32在多巴胺发挥生理作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戊四氮 大鼠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中的困惑与挑战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庆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人口老龄化阶段,血管性痴呆(VaD)是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方国家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位居痴呆病因的第二位[1]。虽然与阿尔茨海默病比较,Va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但如同阿尔茨海默病一样,当脑血管病...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人口老龄化阶段,血管性痴呆(VaD)是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方国家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位居痴呆病因的第二位[1]。虽然与阿尔茨海默病比较,Va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但如同阿尔茨海默病一样,当脑血管病患者一旦发展至VaD阶段,就意味着患者已失去了有效治疗的最佳时机,其临床疗效很有限。因此,VaD的概念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延误了防治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脑血管障碍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在神经血管单元受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舒佳惠 王庆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0-1332,共3页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主要由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等其他支持细胞组成,是动态变化、相互依存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1]。而在脑缺血状态下,NVU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参与了组织的损...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主要由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等其他支持细胞组成,是动态变化、相互依存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1]。而在脑缺血状态下,NVU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参与了组织的损伤过程,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香草酸 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色素C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郁可 王庆松 +2 位作者 李从阳 丁鑫 秦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6-828,共3页
目的观察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效果,并对其标准效度进行检验。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MoCA分别对60例... 目的观察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效果,并对其标准效度进行检验。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MoCA分别对6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脑梗死组患者给予对应治疗,并于1个月后再次进行MMSE和MoCA评定。结果对照组和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与MMSE总分均具有较好相关性(r=0.921,r=0.916,r=0.899,P<0.01)。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各条目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除延迟记忆外,较治疗前MoCA各条目得分及总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异常率明显高于MMSE评分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P<0.05)。结论MoCA在临床中筛查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可靠的标准效度,亦能灵敏的判断出认知功能改善状况,与MMSE比较,MoCA用于此类患者评定所得出的异常率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与前循环卒中患者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对比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庆松 向阳 +1 位作者 王俊 刘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比检测120例PCI及96例前循环卒中患者(对照组)中一侧椎动脉发育不... 目的探讨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比检测120例PCI及96例前循环卒中患者(对照组)中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及椎动脉优势现象的分布差异,分析椎动脉优势或发育不良与PCI的相互关联,及其优势比(odds ratio,OR)和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结果 PCI组椎动脉优势与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分别为63例(52.5%)和11例(9.17%),对照组分别为30例(31.25%)和2例(2.08%),PCI组病例椎动脉优势及椎动脉发育不良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掊2=9.823,P=0.002及掊2=4.731,P=0.030),且PCI组有椎动脉优势或发育不良的危险较对照组明显增高(OR 2.432,95%CI 1.388~4.261;OR=4.743,95%CI 1.025~21.942),而有一侧椎动脉优势或发育不良的患者出现PCI的危险明显高于没有该血管变异的病例(RR 1.462,95%CI 1.154~1.185,RR 1.576,95%CI 1.209~2.053)。结论椎动脉发育不良及椎动脉优势现象与PCI间存在明显关联,单侧椎动脉优势这种常见的血管变异现象在PCI发病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前循环缺血性卒中 椎动脉优势 椎动脉发育不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后循环缺血患者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庆松 范进 +3 位作者 陈林 王俊 向阳 刘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在老年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PCI及老年前循环脑卒中患者229例,根据诊断分为老年PCI组(老年组)91例,中年PCI组(中年组)68例,老年前循环脑卒中患者(前循环组... 目的探讨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在老年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PCI及老年前循环脑卒中患者229例,根据诊断分为老年PCI组(老年组)91例,中年PCI组(中年组)68例,老年前循环脑卒中患者(前循环组)70例。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比检测一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分布差异,分析椎动脉优势与PCI的相互关联,及二者的优势比。结果老年组椎动脉优势52例(57.1%),中年组26例(38.2%),前循环组22例(31.4%),老年组椎动脉优势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前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有单侧椎动脉优势的危险较中年组和前循环组明显增高(OR=2.154,95%CI:1.134~4.091;OR=2.909,95%CI:1.513~5.592)。结论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是老年PCI常见的血管变异,与老年PCI间存在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椎动脉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眩清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鑫 高辉 +3 位作者 肖丽 陈琳 李从阳 王庆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7-298,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天眩清联合法舒地尔、单纯法舒地尔治疗中枢性眩晕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中枢性眩晕患者96例,随机分为天眩清联合法舒地尔组(治疗组)及法舒地尔组(对照组),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不... 目的:对比研究天眩清联合法舒地尔、单纯法舒地尔治疗中枢性眩晕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中枢性眩晕患者96例,随机分为天眩清联合法舒地尔组(治疗组)及法舒地尔组(对照组),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对中枢性眩晕都有明显疗效,但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治疗组伴有神经功能症状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不伴有神经功能症状的患者(P<0.05),而对照组无差别。结论:天眩清联合法舒地尔能明显改善中枢性眩晕患者的症状,尤其是对于伴有神经症的中枢性眩晕患者,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天眩清 法舒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素或文拉发辛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杨 李从阳 +1 位作者 郁可 王庆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497,共3页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联合甲状腺素或文拉发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对经至少两种机制不同抗抑郁药治疗8~12周无明显疗效的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T治疗组34例,用左甲状腺素钠(50μg/d)加帕罗西丁(40mg/d),V治疗组34例,用文拉...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联合甲状腺素或文拉发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对经至少两种机制不同抗抑郁药治疗8~12周无明显疗效的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T治疗组34例,用左甲状腺素钠(50μg/d)加帕罗西丁(40mg/d),V治疗组34例,用文拉发辛(150mg/d)加帕罗西丁(40mg/d),分别治疗6周。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记录。结果:T治疗组患者(完成29例)和V治疗组患者(完成26例)HAMD-17评分均下降(P<0.01)。临床有效率T治疗组和V治疗组分别为38.2%(13/34)和58.8%(20/34)。V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38.2%)高于T治疗组(11.8%)。结论:文拉发辛加帕罗西汀或左甲状腺素钠加帕罗西汀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均有一定疗效,前种方法作用更优于后者,但其副作用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帕罗西汀 左甲状腺素钠 文拉发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催化CO氧化反应机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建平 王俊 +2 位作者 唐典勇 伏秦超 张元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9-336,共8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AuAg-,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在混合团簇中的吸附位顺序为Cu>Au>Ag;O2也优先吸附到Cu上,其次为Ag,最难的为Au;另外,O2分子较CO分子易于吸附到混...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AuAg-,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在混合团簇中的吸附位顺序为Cu>Au>Ag;O2也优先吸附到Cu上,其次为Ag,最难的为Au;另外,O2分子较CO分子易于吸附到混合团簇上.CO氧化反应有三条反应通道,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容易进行.AuAg-团簇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为CO插入AuAgO2-中的Ag―O键形成中间体[Au―AgC(O―O)O]-,然后直接分解形成CO2和AuAgO-,或另一个CO分子进攻中间体[Au―AgC(O―O)O]-形成两分子的CO2和AuAg-.而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为CO和O2共吸附到团簇上,然后形成四元环中间体,最后四元环中间体分解形成产物或另一个CO分子进攻四元环中间体从而形成产物.第二个CO分子的协同效应不明显.AuAg-和AuCu-对CO氧化反应催化活性强于Au2-团簇,因此,Ag和Cu掺杂可以提高金团簇的催化活性,与之前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O氧化 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激动D1受体在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作中促惊厥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伟文 廖晓阳 +2 位作者 王建 杨正辉 刘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203-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激动D1受体在重复给予亚惊厥剂量戊四氮(PTZ)所诱导的大鼠全身性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二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Z组、LSP组、LSSP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PTZ组大鼠接受重复低剂量... 目的探讨多巴胺激动D1受体在重复给予亚惊厥剂量戊四氮(PTZ)所诱导的大鼠全身性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二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Z组、LSP组、LSSP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PTZ组大鼠接受重复低剂量的PTZ诱发SE;LSP组大鼠首先接受舒必利、左旋多巴腹腔注射,再接受重复低剂量的PTZ诱发至SE;LSSP组大鼠首先接受舒必利+SCH23390、左旋多巴腹腔注射,再接受重复低剂量的PTZ诱发至SE;对照组大鼠接受与PTZ组相同次数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注射,2 h处死大鼠。比较各组诱导不同程度癫痫发作所用PTZ累积剂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os在皮质、海马及纹状体的表达数量。结果对照组大鼠无癫痫发作。PTZ组、LSP组、LSSP组诱导不同级别癫痫发作所用PTZ累积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SP组较PTZ组和LSSP组的用量降低(P<0.05);PTZ组与LSS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内比较,诱导不同级别癫痫发作所用PTZ累积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Z组、LSP组、LSSP组Fos在皮质、海马及纹状体表达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激动D1受体对PTZ诱导的SE有促惊厥作用,并贯穿于癫痫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多巴胺D1 癫痫 戊四氮 大鼠 惊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优泰与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郁可 王庆松 +2 位作者 李从阳 王俊 向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前,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的抑郁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而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不但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还可提高其远期的运动功能。我院自2005年9月-2007年9月在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且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2... 目前,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的抑郁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而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不但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还可提高其远期的运动功能。我院自2005年9月-2007年9月在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且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22例,从中筛选出56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者,分别给予圣·约翰草(St.John's wort)提取物(路优泰,neurostan)和帕罗西汀(paroxetine)进行抗抑郁治疗,并通过对二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治疗 帕金森病 抑郁症状 帕罗西汀 路优泰 伴发 临床治疗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前循环TIA后脑血流量降低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俊 王建 +3 位作者 王庆松 王志强 段丹 李余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运用脑CT灌注成像技术评估首次TIA后认知功能减退是否与脑血流量变化有关。方法选择性回顾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首次临床诊断为前循环TIA及认知量表评定正常的50例患者,发病1周内进行全脑C... 目的运用脑CT灌注成像技术评估首次TIA后认知功能减退是否与脑血流量变化有关。方法选择性回顾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首次临床诊断为前循环TIA及认知量表评定正常的50例患者,发病1周内进行全脑CTPI检查,分别监测感兴趣区域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发病第4周进行认知量表评价,根据认知量表结果分为VCI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早期CTPI灌注参数的差异,并将VCI组认知量表评分与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CI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前循环TIA发作至入院平均时间及前循环TIA发作至完成CTPI的平均时间等方面结果相仿,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VCI组与对照组相比,VCI组CBF降低,MTT、TTP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BV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o CA与VCI组MTT值负相关(r=-0.51,P=0.009)。结论 TIA发生后脑血流灌注降低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提示CTPI对前循环TIA后VCI早期预警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灌注成像 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激动剂通过降低ACAT1表达抑制平滑肌泡沫细胞形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旭 陈雪 +5 位作者 孙梦姣 张明杰 郭露 朱洁 李敬诚 张莉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泡沫化的作用和...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泡沫化的作用和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培养原代VSMC,用80μg/mL ox-LDL刺激VSMC诱导泡沫细胞形成。检测SIRT1在ox-LDL刺激不同时间(24、48、72 h)的表达变化。SIRT1的活性调控分别应用SIRT1激动剂(SRT1720,SRT,1μmol/L)和抑制剂(nicotinamide,Nic,100μmol/L)进行干预。干预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SM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1,ACAT1)的蛋白表达,干预48 h后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情况。应用PPARγ激动剂(Rosiglitazone,RSG,50μmol/L)和抑制剂(GW9662,10μmol/L)调控PPAR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SMC中ACAT1的表达。结果 1ox-LDL诱导的VSMC泡沫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在48 h降低约47%(P<0.01);油红O染色显示,SRT可以抑制VSMC泡沫细胞形成,而Nic可逆转SRT的抑制作用;2ox-LDL诱导的VSMC泡沫细胞中ACAT1的表达显著增加[(2.77±0.70),P<0.01],SIRT1激动剂SRT可显著抑制ACAT1的表达[(0.90±0.27),P<0.01],而SIRT1抑制剂Nic可阻断这一作用,升高ACAT1的表达[(2.25±0.37),P<0.05];3ox-LDL诱导的VSMC泡沫细胞中PPARγ的表达减少[(0.73±0.12),P<0.05],SIRT1激动剂SRT可上调VSMC中PPARγ的表达[(0.98±0.16),P<0.05],SIRT1抑制剂Nic抑制PPARγ的表达[(0.47±0.13),P<0.01];4PPARγ激动剂RSG可抑制ACAT1的表达[(0.73±0.09),P<0.01],而PPARγ抑制剂GW9662则上调ACAT1表达[(1.68±0.09),P<0.01]。结论 SIRT1通过上调VSMC中PPARγ表达而抑制ACAT1表达,从而抑制ox-LDL诱导的VSMC泡沫样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俊 李运明 +1 位作者 宣兵 王建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3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设计,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变异性;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老... 目的探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设计,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变异性;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Depression Scale,GDS)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和抑郁情况。结果 11 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总有效率为84.38%,77.36%。轻、中度老年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治疗前(P<0.01,P<0.01),治疗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低于治疗前(P<0.01,P<0.01)。轻、中度老年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身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维度得分高于治疗前(P=0.03,P=0.01,P<0.01,P<0.01,P=0.04,P<0.01;P<0.01,P<0.01,P<0.01,P<0.01.P=0.01,P<0.01)。轻、中度老年治疗后GDS量表得分低于治疗前(P<0.01,P=0.02)。观察期内共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提示可能有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抑郁症状的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高血压 原发性 老年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援建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明晖 杨武 +3 位作者 周全 刘毅 尹泽钢 席惠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8-821,共4页
目的总结援利比里亚抗埃博拉工作涉及的卫生防疫标准流程设计及具体落实情况,为今后的传染性疾病的救援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回顾中国援利埃博拉治疗中心卫生防疫工作实践,包括卫生防疫的组织运行模式、工作流程、质量控制、工作改进等,... 目的总结援利比里亚抗埃博拉工作涉及的卫生防疫标准流程设计及具体落实情况,为今后的传染性疾病的救援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回顾中国援利埃博拉治疗中心卫生防疫工作实践,包括卫生防疫的组织运行模式、工作流程、质量控制、工作改进等,分析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总结经验教训。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赴利比里亚执行埃博拉病毒病诊疗任务以来,成功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卫生防疫工作对此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良好的组织管理、完善的物资准备、科学的流程设计、严格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后的持续改进是卫生防疫工作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卫生防疫 消毒 隔离 组织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穿刺术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渝宪 王伟文 +3 位作者 王庆松 林杭 曹仁存 张德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头颅CT对病灶的导向定位,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患者进行硬膜下血肿穿刺治疗,另设外科手术组为对照,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微创组42例,并发症2例...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头颅CT对病灶的导向定位,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患者进行硬膜下血肿穿刺治疗,另设外科手术组为对照,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微创组42例,并发症2例,术后24h各种症状改善明显,意识障碍者意识恢复良好,住院天数7~11d,平均8.85d,平均住院费用4500元,无一例临床死亡。外科手术组38例患者,并发症9例,其中死亡4例(均死于术后的并发症),住院天数14~29d,平均17.53d,平均住院费用10000元。两组认知功能障碍者治疗后均有所恢复。结论:经对两种硬膜下血肿治疗方法的对比,微创术方法更显得简便、快捷、不易感染、费用低,治疗上突破了对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对一些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微创治疗是比较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微创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致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改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向阳 王庆松 郑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subconvulsive epileptiform discharges,SED)对海马突触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6~7周龄雄性SD大鼠64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惊厥阈下痫样放电组(SED组,n=15)、海马快速电点燃组(hippocampal kindling... 目的探讨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subconvulsive epileptiform discharges,SED)对海马突触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6~7周龄雄性SD大鼠64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惊厥阈下痫样放电组(SED组,n=15)、海马快速电点燃组(hippocampal kindling,HK组,n=17)、海马电极埋植对照组(electrode control,EC组,n=16)及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n=16),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电刺激后1、7、30d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等改变。结果电刺激后1 d,HK、SED组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较NC、EC组均有显著减少(P〈0.01),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有减少(P〈0.05),电刺激后30d,HK、SED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较NC、EC组增多(P〈0.05),而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均有显著增多(P〈0.01)。结论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引发了实验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增加、树突棘密度增高、树突分支点数增多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增大等突触发生改变,在癫痫性情感行为障碍与认知功能受损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 海马 树突 突触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