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道大出血的介入放射学(附5例报告)
1
作者 罗来华 何远忠 +2 位作者 周克 王健忠 何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13-15,共3页
5例医源性胆道大出血病例,均经皮经导管用明胶海绵或钢圈动脉栓塞止血成功。证实急诊腹腔动咏造影是胆道大出血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经皮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可靠、并发症少,应作为首选的疗法。作者认为,动... 5例医源性胆道大出血病例,均经皮经导管用明胶海绵或钢圈动脉栓塞止血成功。证实急诊腹腔动咏造影是胆道大出血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经皮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可靠、并发症少,应作为首选的疗法。作者认为,动脉栓塞不一定非要置管于出血的分支动脉,只要无禁忌证,栓塞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亦安全可行。长期休克未纠正者也应作为胆道大出血肝动脉栓塞治疗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大出血 动脉栓塞 介入放射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慢性胰腺炎相关脾静脉血栓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1例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汤善宏 何煊 +5 位作者 王钊 何乾文 周晓蕾 李红永 曾维政 蒋明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71-772,共2页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为门静脉某一分支障碍,导致血流异常及侧枝循环开放的临床较少见的疾病,据报道有多达37种原因可导致该类疾病,其中脾静脉血栓是最常见原因之一[1]。而胰腺炎是导致脾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2]。早在1920年报道...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为门静脉某一分支障碍,导致血流异常及侧枝循环开放的临床较少见的疾病,据报道有多达37种原因可导致该类疾病,其中脾静脉血栓是最常见原因之一[1]。而胰腺炎是导致脾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2]。早在1920年报道了第1例胰腺炎相关脾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如不及时诊治,患者会出现难治性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本文将报告因反复胰腺疾病所致脾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脾静脉部分堵塞,引发难治性胃底静脉曲张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患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 脾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动脉栓塞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置管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13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元昌 乔占峰 +4 位作者 赵铁军 汤礼军 张丙印 关静 龚光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病灶清除在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3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患者,在超声引导失败或引流疗效不佳时,在CT定位引导下行病灶穿刺置管引流,引流1周待假性窦道形成后,经...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病灶清除在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3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患者,在超声引导失败或引流疗效不佳时,在CT定位引导下行病灶穿刺置管引流,引流1周待假性窦道形成后,经窦道用胆道镜多次清除脓腔内坏死组织。结果 13例患者置管引流均成功,每例患者行胆道镜脓腔清理2~7次,其中8例治愈,5例假性囊肿形成。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脓腔清理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其创伤小,疗效佳,不易受胸腔内和胃肠道气体干扰,并发症少,对提高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周脓肿 经皮穿刺 CT引导 胆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对酒精性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汤善宏 秦建平 +5 位作者 蒋明德 曾维政 姚欣 何乾文 唐文 顾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30例接受TIPS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门静脉压力、腹水、脾功能...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30例接受TIPS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门静脉压力、腹水、脾功能亢进、肝功能等指标。随访终点为术后2 a,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再出血、支架堵塞、腹水及肝性脑病发生情况,并分析肝性脑病发生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穿刺前、后门静脉压力差别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Kaplan-Meier方法用于术后临床参数与肝性脑病发生相关性分析。结果 TIPS手术成功率为100%(30/30),门静脉压力术前(37.27±2.52)cm H2O降为术后(24.6±2.58)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a内,消化道再出血率为3.3%(1/30);腹水治疗有效率达88.9%(16/18);支架狭窄发生率为6.7%(2/30);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0%(12/30)。Kaplan-Meier分析发现患者术前Child-Pugh分级与术后肝性脑病发生密切相关(P=0.04)。结论 TIPS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术前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酒精性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高血压 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栓塞的临床应用近况及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何乾文 胡颖 +2 位作者 官泳松 刘学生 蒋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5期387-392,共6页
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部分脾栓塞术(PSE)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其适应证也越来越广。有多种栓塞材料可用于PSE,且各有特点。由于脾脏血管的解剖特点,治疗效果受栓塞体积大小的影响。评价PSE的疗效,可以根据外周血象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 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部分脾栓塞术(PSE)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其适应证也越来越广。有多种栓塞材料可用于PSE,且各有特点。由于脾脏血管的解剖特点,治疗效果受栓塞体积大小的影响。评价PSE的疗效,可以根据外周血象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由于种种原因,PSE后也难免有一些并发症,应注意寻找原因,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治疗性 适应证 脾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易华 王超 +5 位作者 蒋锐 汤善宏 罗艳 曾冬梅 何晓燕 施光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56-2359,共4页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HEHE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5例HEHE患者中,男3例,女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腹部不适、腹痛、恶心、体质量下降、发热等,其中1例为...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HEHE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5例HEHE患者中,男3例,女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腹部不适、腹痛、恶心、体质量下降、发热等,其中1例为体检时发现。2例为单结节,3例为多结节。肿瘤细胞形态较温和,排列呈条索状、小巢状,细胞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有丰富上皮样的嗜酸性胞质,常见分枝状胞浆突起,胞质内常见空泡形成,肿瘤背景为具有特征性的黏液样透明变性的软骨样基质或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基质。偶见核分裂和坏死。瘤细胞表达CD31、CD34、FLi-1、F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血管源性标志物,增殖活性低。结论 HEHE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多种多样,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不仅有助于确诊,也能够对HEHE治疗方案的选择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病理学 临床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IR与FSE序列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对比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柯振武 顾明 +3 位作者 徐元昌 马宗黎 胡朝芬 王健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1023-1024,共2页
目的 探讨脑脊液衰减翻转恢复 (FLAIR)与快速自旋回波 (FSE)在颅脑的应用对比价值。方法  68例颅内病变均用两种序列检查。结果 FLAIR检出病灶 1 3 2枚 ,FSE检出 92枚 ,前者比后者敏感性高。结论 FLAIR优点较多但在有的部位不如FSE ... 目的 探讨脑脊液衰减翻转恢复 (FLAIR)与快速自旋回波 (FSE)在颅脑的应用对比价值。方法  68例颅内病变均用两种序列检查。结果 FLAIR检出病灶 1 3 2枚 ,FSE检出 92枚 ,前者比后者敏感性高。结论 FLAIR优点较多但在有的部位不如FSE ,二种序列应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颅脑 脑脊液衰减翻转恢复 快速自旋回波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学刚 吴戈 +15 位作者 何乾文 张伟 刘源 周晓龙 敖伟 徐兴明 刘启榆 何晓明 李政文 文华长 孙颜媛 文永均 曹蓉 庞华容 吴辉 许国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吗啡注射复合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个中心纳入3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右美托咪定)181例和对照组(0.9%NaCl溶液)180例。两组TACE术前10min均给予吗啡注射液10mg皮下注射...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吗啡注射复合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个中心纳入3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右美托咪定)181例和对照组(0.9%NaCl溶液)180例。两组TACE术前10min均给予吗啡注射液10mg皮下注射。研究组TACE术前10min单次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μg·kg^-1·h^-1,10min后以维持剂量0.4~0.8μg·kg^-1·h^-1至术后6h结束;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入0.9%NaCl溶液。记录入手术室(T0)、栓塞前(T1)、栓塞结束时(T2)、TACE结束动脉压迫止血时(T3)、TACE后1h(T4)、TACE后3h(T5)、TACE后6h(T6)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镇静评分、镇痛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从T0~T6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6时研究组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和术中体动的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改善TACE术中及术后疼痛,提高疼痛控制满意度,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化疗栓塞 右美托咪定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罗来华 何乾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 应用 妇产科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海东 杨春敏 +2 位作者 赵凯 顾建文 张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785-2787,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纹状体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36例PD患者(Hoehn-Yahr分级为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6例)和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双侧纹状体进行H-MRS检测,对比分析P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纹状体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36例PD患者(Hoehn-Yahr分级为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6例)和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双侧纹状体进行H-MRS检测,对比分析P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纹状体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1胆碱化合物(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早期PD患者(Hoehn-YahrⅠ级)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和中晚期PD患者(Hoehn-YahrⅡ、Ⅲ和Ⅳ级)双侧纹状体的NAA/Cr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Cho/Cr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但PD患者随病情加重其纹状体的NAA/Cr和Cho/Cr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PD患者纹状体H-MRS有明显改变,提示H-MRS可以为PD患者纹状体的生化和神经细胞病理学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波谱学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多b值DWI在鼻咽癌N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于红梅 翟昭华 +2 位作者 马代远 顾明 刘念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鼻咽癌(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NPC及15例良性淋巴结增大患者行常规MR及多b值DWI(b=600、800、1000s/mm2)检查。测量NP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及良性淋巴结...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鼻咽癌(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NPC及15例良性淋巴结增大患者行常规MR及多b值DWI(b=600、800、1000s/mm2)检查。测量NP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及良性淋巴结不同b值的ADC值,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PC与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00=-1.623,t800=-0.742,t1000=-1.684,P均>0.05),而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3.623,t800=-5.152,t1000=-5.807,P均<0.05)。b值为800s/mm2时ADC值对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能力最佳,截断值为0.938×10-3 mm2/s。结论:3.0T MRDWI有助于诊断NPC转移性淋巴结,对提高鼻咽癌N分期有重要作用。b值为800s/mm2时DWI对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能力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脓肿压迫脾静脉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1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汤善宏 何卿玮 +5 位作者 何乾文 梁燕 周晓蕾 李红永 曾维政 蒋明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73-774,共2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3岁,主因“腹痛、气紧、乏力2个月余”入院。病史:患者缘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隐痛于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给予相应治疗(具体不详),之后出现间断发热,经抗...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3岁,主因“腹痛、气紧、乏力2个月余”入院。病史:患者缘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隐痛于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给予相应治疗(具体不详),之后出现间断发热,经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好转,12 d 后患者出现高热,最高达39.7℃,自觉气促、心跳加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胆囊增大,遂转入本院治疗。入院后给予泰能抗感染、胆囊穿刺引流、胸腹腔穿刺引流,对症及支持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所好转,后自行要求出院。出院后,仍间断发热、腹痛,遂再次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差,腹部膨隆,中上腹、左上腹及中下腹可见3条引流管,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脾肾区无叩痛,肠鸣音约3次/min,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44×109/L,红细胞计数2.98×1012/L↓,血红蛋白浓度84 g/L↓,中性粒细胞比率81.51%↑;血生化:肌酐41.30μmol/L↓,葡萄糖7.21 mmol/L↑,GGT 126.00 U /L↑,ALP 197.10 U /L↑,降钙素原<0.05 ng/ml;尿常规:隐血(+)↑。余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异常。查腹部 CT 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后改变,腹腔积液引流术后,胰腺体见一5.7 cm ×2.7 cm 大小脓肿,邻近脾静脉、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上段稍显狭窄,周围结构显示不清,侧枝血管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图1)。胃镜检查示:胃底见团块状静脉曲张,无红色征;胃底、胃体广泛黏膜肿胀,诊断为:(1)胃底重度静脉曲张(无红色征);(2)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脓肿 脾静脉 高血压 门静脉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响及心电编辑软件对心律不齐图像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次 廖明松 +4 位作者 赖小今 李运明 关静 蒋锐 顾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评价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心电编辑软件对心律不齐图像的质量控制。方法:把112例患者按心率波动幅度分成4组:A组0~4次/min、B组5~9次/min、C组10~14次/min和D组≥15次/min。在心电门控下进行64层螺旋CT... 目的:评价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心电编辑软件对心律不齐图像的质量控制。方法:把112例患者按心率波动幅度分成4组:A组0~4次/min、B组5~9次/min、C组10~14次/min和D组≥15次/min。在心电门控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容积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对各组重建图像进行定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对其中因心律不齐而图像质量欠佳的26例患者进行了心电编辑,分析编辑前后图像质量差异。结果:除RCA2外,A、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A、B、C组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RCA2受心律影响明显,其与心率波动幅度呈负相关(P<0.001,r=-0.488);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01),编辑后图像质量提高。结论:心律是64层螺旋CT成像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心率波动≥15次/min时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受影响重;心电编辑软件对心律不齐冠脉图像质量有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多层螺旋CT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额叶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海东 顾建文 +3 位作者 杨春敏 赵凯 夏勋 杨文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18-1720,共3页
目的: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年龄对正常人额叶脑组织代谢物浓度的影响。方法:对80例健康成人双侧额叶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的额叶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 目的: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年龄对正常人额叶脑组织代谢物浓度的影响。方法:对80例健康成人双侧额叶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的额叶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在≤50岁年龄段额叶的NAA/Cr和Cho/Cr比值无明显改变,但在>50岁年龄段额叶的NAA/Cr比值逐渐降低、Cho/Cr比值逐渐增高。结论:1H-MRS是可以为正常人额叶与年龄相关的代谢物浓度的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无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 正常人 质子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莫小军 徐元昌 +2 位作者 杜飞州 杨金钢 耿学龙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320排CT三维血管成像技在颅内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CT三维血管成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320排CT脑血管检查,并采用MPR、VR、MIP等三维后处理,观察及评估肿瘤与... 目的:探讨320排CT三维血管成像技在颅内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CT三维血管成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320排CT脑血管检查,并采用MPR、VR、MIP等三维后处理,观察及评估肿瘤与周围血管及静脉窦的关系,并与术中结果比较,分析CT血管成像术前诊断与术中所见是否一致。结果:36例CTA中34例均清楚显示脑膜瘤的供血血管,其中颈外动脉供血9例,颈外、颈内动脉共同供血8例,颈内动脉供血17例,2例供血动脉显示不清。CTA结果与术中所见比较,显示供血动脉率94.4%(34/36),准确判断符合率85.3%(29/34)。CT静脉成像(CTV)示17例窦旁脑膜瘤中2例静脉窦正常,未受肿瘤侵犯,与术中所见一致,15例静脉窦不同程度受肿瘤侵犯,其中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3例,而术中示14例静脉窦受侵,1例未受侵,CTV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1%(16/17);其余19例其他部位与静脉窦分界清晰,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320排CT血管成像术能清楚显示颅内脑膜瘤与邻近动脉、静脉的关系,对临床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和处理周围血管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7
16
作者 冷渌清 何远忠 顾明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3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疗法 治疗 MRI 疗效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位脑立体定向术在颅内病变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元昌 顾明 +3 位作者 袁树斌 王开祥 郭爱华 白小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6-196,共1页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脑立体定向与CT相结合,行脑立体定向活检术24例,在颅内病变的定性诊断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2~59岁,平均年龄456岁;均为...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脑立体定向与CT相结合,行脑立体定向活检术24例,在颅内病变的定性诊断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2~59岁,平均年龄456岁;均为幕上病变。脑立体定向装置及活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病变 CT 定位 立体定向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及其临床运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顾明 周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542-544,共3页
磁共振扩散成像及其临床运用顾明①周明综述罗来华审校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一种能非常早期明确提供与常规SE序列T1WI和T2WI完全不同的成像对比并对组织水的横向... 磁共振扩散成像及其临床运用顾明①周明综述罗来华审校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一种能非常早期明确提供与常规SE序列T1WI和T2WI完全不同的成像对比并对组织水的横向扩散运动具有特殊敏感性的磁共振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系统下逆行胆道造影造影剂浓度的半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冷渌清 胡朝芬 +3 位作者 顾明 何远忠 蔡炬 柯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318-1319,共2页
关键词 数字减影系统 逆行胆道造影 造影剂浓度 半随机对照试验 数字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锁骨下动脉穿刺导管药盒植入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克 罗来华 +1 位作者 何远忠 汪庆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9-422,共4页
作者报告21例经皮锁骨下动脉穿刺配合皮肤小切口植入导管药盒系统,行动脉内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初步经验。与外科剖腹和局部手术切开动脉植入法比较,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本文还对植... 作者报告21例经皮锁骨下动脉穿刺配合皮肤小切口植入导管药盒系统,行动脉内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初步经验。与外科剖腹和局部手术切开动脉植入法比较,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本文还对植入的技术要点,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掌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实体瘤,该介入治疗方法适宜,并可取代外科手术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导管药盒系统 动脉内化疗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