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因素及长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53
1
作者 骆助林 陈理国 +4 位作者 田伏洲 汪涛 刘湘林 王瑞丰 黄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471-2473,共3页
目的探讨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及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8例行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随访6~12年观察结石复发率和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 148例患者中54例结石复发,总复发率为36.49%。Logisti... 目的探讨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及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8例行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随访6~12年观察结石复发率和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 148例患者中54例结石复发,总复发率为36.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家族史、体质指数和糖尿病是胆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保胆取石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但对伴有代谢综合征的胆结石患者应慎用保胆取石手术或术后采取防石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保胆取石术 代谢综合征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双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高危患者 被引量:24
2
作者 向珂 程龙 +5 位作者 骆助林 田伏洲 汤礼军 陈涛 陈琪 刘丹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双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高危患者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高危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合并高血压6例,心绞痛4例,心力衰竭2例,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双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高危患者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高危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合并高血压6例,心绞痛4例,心力衰竭2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糖尿病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级11例,Ⅳ级13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抽尽胆汁,注入生理盐水使胆囊充盈,再于右侧肋缘下穿刺胆囊,双管引流,1周后扩张窦道,行胆道镜取石。结果所有患者穿刺引流后症状及体征缓解,均胆道镜取净胆囊结石,无胆漏、肠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1例随访6~24个月,(11.1±6.1)月。1例胆囊结石复发。结论该方法治疗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胆囊穿刺双管引流 胆道镜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腹隔膜的形态及其生理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黎冬暄 田伏洲 +3 位作者 李红 王庆堂 黄大熔 胡建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胆石性胰腺炎的产生与胆、胰合流部的解剖学关系。方法:对29例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了实验及解剖学观察。结果:79%(23例)的胰管有防止胆胰返流的功能,其开口处和胆管之间菲薄的壶腹隔膜有“活瓣”样作用,可能是... 目的:探讨胆石性胰腺炎的产生与胆、胰合流部的解剖学关系。方法:对29例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了实验及解剖学观察。结果:79%(23例)的胰管有防止胆胰返流的功能,其开口处和胆管之间菲薄的壶腹隔膜有“活瓣”样作用,可能是防止胆胰返流的重要结构。该活瓣构造不全者占10%(3例)。胆管和胰管的汇合角度是造成壶腹隔膜构造变异的原因。结论:胆胰管汇合角度过大造成壶腹隔膜短而厚,“活瓣”功能丧失,使胆胰返流容易发生。这可能是共同通道过长者易发生胆石性胰腺炎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胰腺炎 病因学 解剖学 胆胰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田伏洲 骆助林 +6 位作者 张丙印 任建东 汤礼军 庞勇 黎冬宣 汪涛 陈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探讨胆源性慢性胰腺炎(BCP)的病因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7年1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临床确诊的BCP患者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2~57岁,病程2~9年。观察其临床表现,检测其胆汁中淀粉酶的含量或胰液中胆红素... 目的探讨胆源性慢性胰腺炎(BCP)的病因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7年1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临床确诊的BCP患者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2~57岁,病程2~9年。观察其临床表现,检测其胆汁中淀粉酶的含量或胰液中胆红素的含量,观察胰胆管合流方式,测量其共同通道的长度。本组41例全部首选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13例患者接受胆胰分流外科手术(BPS)。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强度,出院后采用电话询问及定期医院复查的方法进行随访。结果 41例中,32例发现存在胆胰反流的证据。EST手术成功治愈8例;行BPS手术的13例均获成功,达治愈标准者12例。结论胆胰反流可能是BCP的重要原因。BPS手术可应用于EST治疗失败的BCP病例,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胆管 胰腺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冠 吴东叶 +3 位作者 肖和达 梁鸿寅 孙红玉 汤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2-877,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质粒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E.coli mark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质粒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E.coli mark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E.coli)灌饲给SD大鼠,使其成功定植于大鼠肠道。将定植了GFP-E.coli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P组和APD组,每组12只。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SAP造模后于右下腹留置腹腔引流管,为APD治疗组。造模后24 h无菌条件下取材并处死。对比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胰腺组织细菌移位情况,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1β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及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MLN及胰腺组织细菌移位程度,血清内毒素水平,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APD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APD能减少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全身炎症水平,并可能因此改善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移位 腹腔穿刺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转流术后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石力 汤礼军 +3 位作者 陈涛 崔建峰 邹洪 田伏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8-859,862,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胃转流术后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胃转流术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4月间收治的30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T2DM患者行胃转流手术前及手术后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胃转流术后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胃转流术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4月间收治的30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T2DM患者行胃转流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时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对照组仅检测上述指标1次。结果 T2DM组术前MDA(3.6±1.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2±0.7μmol/L,P<0.01),SOD(45.2±18.8kU/L)显著低于对照组(87.6±20.2kU/L,P<0.01),GSH-PX(53.6±16.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78.9±15.6mmol/L,P<0.01)。T2DM组术后3个月MDA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SOD、GSH-PX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术后1个月时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2hPG及HbA1c在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显著下降(P<0.01,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术后13、6、个月呈持续性显著下降(P<0.01)。结论 T2DM患者在胃转流术后氧化应激状态得到显著改善,这可能是胃转流术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胃转流术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状刀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庞勇 张炳印 +1 位作者 汤礼军 田伏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9-1370,共2页
目的探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常规ERCP插管困难的712例患者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目的探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常规ERCP插管困难的712例患者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701例切开后插管成功胆管显影,成功率为98.5%。并发症共55例(7.7%)。结论对于插管困难的病例,用针状刀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安全、有效地提高ERCP诊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针状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导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光宇 戴睿武 +4 位作者 闫洪涛 陈涛 黎冬暄 郑晓博 汤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胰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SAP组(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胰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SAP组(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和PCD治疗组(在SAP组基础上行PCD治疗),每组20只,每组分6、24 h2个时相点,每时相点10只。分别于术后6、24 h取血清及腹水测定TNF-α、IL-1β及淀粉酶、蛋白酶水平,留取胰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行光镜下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在胰腺组织的表达以及采用TUNEL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注射牛磺胆酸钠后大鼠血清淀粉酶、TNF-α、IL-1β在造模后有显著升高(P<0.05),相同时相点的大鼠经PCD治疗后血清及腹水中炎症因子及腹水中蛋白酶含量即有明显下降(P<0.05),光镜病理检查提示PCD治疗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较未治疗的SAP大鼠明显改善,TUNEL染色可见术后24 h PCD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未治疗的SAP组高[(14.6±2.1)vs(2.7±1.5),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CD治疗后Bcl-2表达下调[术后24 h:(10.81±2.16)vs(28.45±5.41),P<0.05]、Bax表达上调[术后24 h:(23.17±4.39)vs(9.64±1.85),P<0.05]。结论 PCD可减轻SAP大鼠胰腺损伤并缓解其病情,其可能机制与引流出富含炎症细胞因子及胰酶等有害物质的腹水从而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经皮导管引流 胰腺损伤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寡核苷酸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及肝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涛 贾玉容 +1 位作者 赵铁军 尹致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采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肝癌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质 体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Western blot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及mRNA表 达,流式细胞仪... 目的:采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肝癌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质 体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Western blot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及mRNA表 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比率,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贴壁率变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 后,肝癌细胞survivin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贴壁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抑,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结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可以有效降低细胞内survivin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SURVIVIN基因 反义寡核苷酸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创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附48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莉萍 戴睿武 +1 位作者 田伏洲 石炳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创伤诊断与治疗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8年6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收治的48例胰腺创伤患者的诊断、外科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全组病例中,术前明确诊断32例(66.7%),术中确诊16例(33.3%)... 目的探讨胰腺创伤诊断与治疗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8年6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收治的48例胰腺创伤患者的诊断、外科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全组病例中,术前明确诊断32例(66.7%),术中确诊16例(33.3%)。根据胰腺损伤标准(AAST-OIS)分级:Ⅰ级9例(18.8%),Ⅱ级28例(58.3%),Ⅲ级5例(10.4%),Ⅳ级4例(8.3%),Ⅴ级2例(4.2%)。治愈44例(91.7%),死亡4例(8.3%)。近期并发症2例(4.2%),包括1例创伤性胰腺炎、1例膈下脓肿;远期并发症3例(6.3%),均为胰腺内分泌功能不足,发生于胰腺远端切除术后。术后并发症7例(14.6%),包括2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瘘合并肠瘘、4例胰瘘。结论胰腺创伤的早期诊断需根据详尽的病史、周密的体格检查,结合血清淀粉酶指标、B超、CT扫描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磁共振下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做出判断,并进行准确的胰腺损伤分级,必要时应及时剖腹探查。胰瘘仍是胰腺创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胰腺受严重损伤后。术中应尽可能避免对胰腺本身实行较大范围的操作,正确判断主胰管损伤、彻底清创、有效的外引流和良好的胰肠吻合是防止术后胰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创伤和损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术结合胆道球囊支撑治疗肝门胆管狭窄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勇 钟萍 +3 位作者 戴睿武 汪涛 汤礼军 张炳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029-2030,共2页
目的通过球囊支撑法和手术整形,解除肝门胆管的狭窄,打破胆管炎-狭窄-结石的恶性循环,减少和阻止胆管炎发作和结石再生。方法 295例肝门胆管狭窄患者采用手术整形和放置球囊支撑,使狭窄胆管得到扩张,恢复胆道通畅。结果 1年后复查,以肝... 目的通过球囊支撑法和手术整形,解除肝门胆管的狭窄,打破胆管炎-狭窄-结石的恶性循环,减少和阻止胆管炎发作和结石再生。方法 295例肝门胆管狭窄患者采用手术整形和放置球囊支撑,使狭窄胆管得到扩张,恢复胆道通畅。结果 1年后复查,以肝门一级胆管整形和放置球囊支撑者疗效较好,胆道通畅率均为95.8%,以一、二级胆管都存在狭窄者疗效欠佳,为80.0%。结论手术整形结合球囊支撑解除胆管狭窄,方法安全、疗效明显,是提高肝胆管结石疾病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支撑 手术整形 胆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STAT3活化在大鼠肝移植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莉萍 郭毅斌 +3 位作者 戴睿武 曾永毅 张玉君 董家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肝胆管上皮细胞(BEC)增殖过程中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的意义。方法在"两套袖法"基础上,以"支架法"建立肝动脉重建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并随机分为CP1h、CP12h组(供肝在4℃UW液中分别冷保存1h...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肝胆管上皮细胞(BEC)增殖过程中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的意义。方法在"两套袖法"基础上,以"支架法"建立肝动脉重建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并随机分为CP1h、CP12h组(供肝在4℃UW液中分别冷保存1h、12h后行OLT)、雷帕霉素(RPM)组(CP12h组术后给予RPM),和对照(C)组。分别于术后1、3、7、14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IL-6mRNA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M)原位检测肝BEC内活化型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EC增殖情况。结果CP1h组术后1d肝内IL-6mRNA表达升高(0.41±0.03),随后(3、7、14d分别为0.28±0.03、0.23±0.03、0.27±0.05)逐渐接近C组水平;BEC内STAT3的活化水平(94±8、61±6、39±4、34±3),及肝内BEC增殖率(分别为2.1%±0.3%、5.9%±0.5%、2.6%±0.5%、2.3%±0.5%)的变化也呈现相同趋势。与C组及CP1h组相比,CP12h组术后各时相点肝组织IL-6mRNA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0.60±0.03,0.73±0.02,0.38±0.02,0.30±0.04);BEC内STAT3活化水平(167±17、247±13、110±9、74±8)和BEC增殖率(分别为7.0%±0.5%、27.8%±1.8%、23.1%±1.6%、17.8%±1.2%)亦明显升高,且IL-6mRNA表达水平与STAT3活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RPM可明显降低CP12h组BEC内STAT3的活化水平(分别为88±7、106±4、84±5、40±4)和BEC增殖率(4.2%±0.5%、11.2%±1.2%、12.9%±1.3%、8.5%±0.6%)。结论严重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活化BEC内IL-6/STAT3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移植肝BEC增殖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管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胰头癌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力 田伏洲 +3 位作者 汤礼军 汪涛 苗建国 罗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BD)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AME)在胰头癌患者围术期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胰头癌患者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并将患者分为单纯PTBD组(21例)及PTBD+AME治疗组(14例);PTBD组仅对患者进行胆道引流,PTBD+AM...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BD)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AME)在胰头癌患者围术期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胰头癌患者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并将患者分为单纯PTBD组(21例)及PTBD+AME治疗组(14例);PTBD组仅对患者进行胆道引流,PTBD+AME组在行PTBD胆道引流的同时静脉滴注AME1000mg/d。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肝功能变化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TBD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7例(33.3%),单纯内引流14例(66.7%);术中出血量为584±96ml,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次(23.8%)。PTBD+AME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5例(35.7%),单纯内引流9例(64.3%),术中出血量为493±84ml,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次(14.3%)。PTBD+AME治疗组手术前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手术后1周的TB、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显著低于PTBD组(P<0.05)。结论与单纯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比较,胰头癌患者在围术期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的同时用AME治疗能够进一步促进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黄疸 阻塞性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温控射频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睿武 汤礼军 +4 位作者 汪涛 闫勇 张丙印 庞勇 田伏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脉冲温控射频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46例伴有顽固性疼痛的晚期胰腺癌病人给予脉冲温控射频治疗,观察疼痛缓解、KP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疼痛减轻,VAS评分明显减少(P<0.05)。精神、睡... 目的:探讨脉冲温控射频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46例伴有顽固性疼痛的晚期胰腺癌病人给予脉冲温控射频治疗,观察疼痛缓解、KP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疼痛减轻,VAS评分明显减少(P<0.05)。精神、睡眠、营养状况等显著改善,KP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少数病人(8.7%)出现轻度消化道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脉冲温控射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手段,并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脉冲温度控制射频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镜经引流窦道清创技术治疗胰周脓肿 被引量:4
15
作者 汪涛 汤礼军 +4 位作者 张炳印 闫勇 陈琪 鲁亚玲 张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评价胆道镜经引流窦道清创治疗胰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81例开腹清创引流或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未愈的胰周脓肿,胆道镜经引流窦道进入病灶内部,以活检钳和取石网钳取脓苔及坏死脱落组织,生理盐水灌洗脓腔,反复... 目的评价胆道镜经引流窦道清创治疗胰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81例开腹清创引流或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未愈的胰周脓肿,胆道镜经引流窦道进入病灶内部,以活检钳和取石网钳取脓苔及坏死脱落组织,生理盐水灌洗脓腔,反复清创和持续引流,达到治愈。结果治愈76例,治愈率93.8%。4例因CT显示坏死区域靠近肠系膜血管或脾门部位改行开腹手术,1例因并发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76例治愈者接受胆道镜清创2~9次,平均5.1次,第一次镜下清创至治愈拔管时间25~132 d,平均37 d。胆道镜清创并发出血2例,肠漏1例,保守治愈。76例治愈患者随访3~38个月,其中>12个月39例,无病灶残余。结论胆道镜完成对胰周脓肿病灶的清创,方法简单,临床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周脓肿 清创 胆道镜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胆管合流部解剖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MRCP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黎冬暄 汤礼军 +4 位作者 黄竹 邹树 马利红 李永继 向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产生与胰胆管合流部解剖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MRCP片,对胰胆管合流部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以同期139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MRCP片作为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组的共同通道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产生与胰胆管合流部解剖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MRCP片,对胰胆管合流部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以同期139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MRCP片作为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组的共同通道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前者胰管与胆管汇合处角度也明显大于后者(P<0.01);两组的肝外胆管直径和胰管直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胰胆管合流部的解剖密切相关,共同通道过长、胰胆管汇合角度过大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病因学 磁共振成像 共同通道 胰腺管合流部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转位术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洪 闫洪涛 +6 位作者 伍松 唐均成 郑晓博 崔建峰 石力 陈涛 汤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探讨回肠转位术(ileal transposition,IT)对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只GK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行回肠转位术,假手术组行末端回肠离断后原位吻合术... 目的探讨回肠转位术(ileal transposition,IT)对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只GK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行回肠转位术,假手术组行末端回肠离断后原位吻合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动态检测2组大鼠血液中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于术前及术后4周测定大鼠血液中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于术中及术后第4周获取大鼠肝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TG沉积情况并用图形图像处理器计算平均灰阶值。结果手术组术后空腹及OGTT2 h血糖值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至术后第2、4周时其血糖值显著低于术前(P<0.05);假手术组手术前后空腹及OGTT2 h血糖值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4周,手术组大鼠血液中GLP-1含量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FFA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TG及Tch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假手术组此3个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第4周肝脏组织切片内TG沉积现象明显比术前改善(P<0.05),假手术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回肠转位术能显著降低GK大鼠的血糖,其可能机制是手术后通过改善肝脏脂质代谢,食物过早刺激末端回肠,引起GLP-1分泌的增加,使胰岛素抵抗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回肠转位术 GK大鼠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镜下引流管桥接回置法治疗T管窦道未愈或破裂引起的胆漏 被引量:3
18
作者 庞勇 张炳印 +1 位作者 汤礼军 田伏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4-995,共2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引流管桥接回置法治疗T管窦道未愈或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胆道镜下寻找到窦道远端残腔,通过导丝回置引流管如同搭桥样将中断的窦道远近端连接起来。结果27例T管窦道未愈或破裂,全部经胆道镜下桥接回置引流管成功...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引流管桥接回置法治疗T管窦道未愈或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胆道镜下寻找到窦道远端残腔,通过导丝回置引流管如同搭桥样将中断的窦道远近端连接起来。结果27例T管窦道未愈或破裂,全部经胆道镜下桥接回置引流管成功,而且25例窦道保存良好,顺利完成后续胆道镜治疗,仅2例窦道封闭。结论胆道镜下引流管桥接回置法治疗T管窦道未愈或破裂安全有效,不仅防止了胆漏,避免了再次开腹,而且保留窦道,延续了胆道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镜 T管窦道 胆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纤维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宁 孙红玉 +2 位作者 陈亭 屈琳琳 汤礼军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5-268,共4页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快、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急性胰腺炎时早期预防肠屏障功能紊乱是预防远期感染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之一。膳食纤维(DF)作为不可消化的糖类聚合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慢性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肿瘤等...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快、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急性胰腺炎时早期预防肠屏障功能紊乱是预防远期感染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之一。膳食纤维(DF)作为不可消化的糖类聚合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慢性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肿瘤等,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用法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目前已报道的临床研究和Meta分析结果,为急性胰腺炎时使用膳食纤维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膳食纤维 肠屏障功能 肠道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邹树 田伏洲 崔建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9-982,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1%、3%及5%牛磺胆酸钠溶液进行相应处理,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Eg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进行胰腺病理评分,检测血... 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1%、3%及5%牛磺胆酸钠溶液进行相应处理,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Eg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进行胰腺病理评分,检测血清AST、LDH及TNF-α和IL-1β水平。从正常Wistar大鼠分离培养肝细胞,观察原代培养肝细胞在TNF-α刺激及PD98059预处理后Egr-1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Egr-1表达与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且原代培养肝细胞Egr-1mRNA表达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gr-1可能参与急性胰腺炎肝损害过程,并且其作用机制部分依赖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胰腺炎 肝损害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