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急救严重腹部创伤192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戴睿武 汤礼军 +4 位作者 何发群 黎冬暄 赵铁军 邹树 马啸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217-219,230,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DC)急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损伤控制急救应用于192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192例患者均完成院前急救,186例完成损伤控制性手术(DCO)救治,184例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DC)急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损伤控制急救应用于192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192例患者均完成院前急救,186例完成损伤控制性手术(DCO)救治,184例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复苏,177例接受不同方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疗。急救过程中,各项异常指标在DCO后72h内逐渐恢复正常。治愈出院174例(90.6%),其中再次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2.3%),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12例(6.2%),死亡原因与损伤控制急救技术无关。结论:符合指征的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应积极选择适宜的损伤控制急救方式,并应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步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损伤控制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汤礼军 田伏洲 +3 位作者 王雨 黄大熔 周树 胡建中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作者应用导管将受体腹主动脉血液分流至供肝,建立了兔肝脏保存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对再灌注前、后供肝及受体肝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再灌注后供肝血流量及受体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重复... 作者应用导管将受体腹主动脉血液分流至供肝,建立了兔肝脏保存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对再灌注前、后供肝及受体肝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再灌注后供肝血流量及受体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重复性,且能准确地反映肝移植时供肝保存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保存 再灌注损伤 病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S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被引量:7
3
作者 罗国德 曹永宽 +4 位作者 张林 张国虎 王培红 龚加庆 王永华 《安徽医学》 2012年第6期697-698,共2页
目的探讨PHS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8例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PHS术式修补。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2~75min,平均6... 目的探讨PHS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8例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PHS术式修补。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2~75min,平均64min,术后住院时间6-9d,平均7.2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38个月,平均19.2个月,手术侧无复发,非手术侧新发1例。结论PHS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安全可行,具有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S术式 腹股沟疝 肝硬化 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序贯护理干预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雅 刘文清 +2 位作者 郭英 黄欣 龚加庆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3期23-24,共2页
回顾分析并总结 15 6例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情况 ,提出“重点突出的序贯护理”这一护理模式。术前要做到“两面一点” ,即一方面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 ,一方面抓紧行肠道准备 ,另外重点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术后做到“三段一线... 回顾分析并总结 15 6例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情况 ,提出“重点突出的序贯护理”这一护理模式。术前要做到“两面一点” ,即一方面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 ,一方面抓紧行肠道准备 ,另外重点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术后做到“三段一线” ,即将术后护理分为 3个阶段 ,并将心理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围术期 序贯护理 护理干预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去除治疗胰腺癌疼痛 被引量:4
5
作者 汪涛 田伏州 +4 位作者 蔡忠红 李旭 陈涛 石力 陈琪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55-56,58,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去除在胰腺癌疼痛中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定位,实时超声动态监测经皮穿刺,于腹腔动脉干根部旁侧注入无水乙醇15ml,对97例胰腺癌痛患者实施腹腔神经节去除术。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血清S...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去除在胰腺癌疼痛中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定位,实时超声动态监测经皮穿刺,于腹腔动脉干根部旁侧注入无水乙醇15ml,对97例胰腺癌痛患者实施腹腔神经节去除术。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血清SP水平变化。结果:97例中1例穿刺失败, 成功率98.7%,无急性胰腺炎、胰瘘及出血等穿刺并发症;VAS及S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P<0.05),有效率87.5%,显效率76.1%,12例无效。结论: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去除术安全可靠,能显著减轻胰腺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疼痛 腹腔丛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治疗早期肝内胆管结石术式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田伏洲 汤礼军 +2 位作者 赵铁军 王雨 邹树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3期139-140,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三种治疗早期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式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BSTD)虽能保存胆道正常的解剖结构,但术后结石复发率显著升高(P<0.05),皮下盲袢式胆肠内引流术(SLCJ)对预防术后肝胆管结石... 本文通过对三种治疗早期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式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BSTD)虽能保存胆道正常的解剖结构,但术后结石复发率显著升高(P<0.05),皮下盲袢式胆肠内引流术(SLCJ)对预防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起到显著的效果,但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而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非但未破坏胆道正常的解剖结构,而且利用功能良好的胆囊建立一皮下胆囊—肝胆管通道,为术后结石复发者提供了一简捷、可靠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肝胆管成形术 皮下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田伏洲 张炳印 +3 位作者 赵铁军 胡兵 黄大熔 胡建中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总结 19年来纤胆镜治疗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9年来纤胆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病例。在 2 5 17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A组 ,术中纤胆镜取石者 116 2例 ,B组 ,术后经胆道引流管窦道治疗者 12 2 8例 ,C组 ,术后切开永久... 目的 总结 19年来纤胆镜治疗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9年来纤胆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病例。在 2 5 17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A组 ,术中纤胆镜取石者 116 2例 ,B组 ,术后经胆道引流管窦道治疗者 12 2 8例 ,C组 ,术后切开永久性皮下通道治疗者 12 7例。结果 A组配合肝段切除结石取尽率 94.4% ,B组结石取尽率 85 .6 % ,C组结石取尽率 92 .1%。结论 纤胆镜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应强调外科手术相结合 ,争取在术中结合病灶切除等方法提高结石取尽率。手术建立永久性皮下通道 ,对复发结石的治疗和减少再次手术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纤胆镜 肝胆管结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胆道镜对诊断和处理器械所致胆管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炳印 王雅荣 +2 位作者 田伏洲 胡兵 桂成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1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中器械意外损伤胆管后的早期发现。方法 总结 12 5 0余例术中应用胆道镜发现的 14例胆管损伤 ,并列举转院 2例术中未被发现的胆道损伤最终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4例中 ,胆总管下端后壁穿孔 1例 ;右后支肝管...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中器械意外损伤胆管后的早期发现。方法 总结 12 5 0余例术中应用胆道镜发现的 14例胆管损伤 ,并列举转院 2例术中未被发现的胆道损伤最终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4例中 ,胆总管下端后壁穿孔 1例 ;右后支肝管穿透性损伤 1例 ;胆肠吻合术时造成左肝管横断及误扎 1例 ;取石器械穿破胆管壁至肝组织中形成假道 11例 ,由于处理及时无并发症。结论 术中应用胆道镜 ,有利于手术者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 ,遇到复杂疑难问题或有意外损伤时 ,能及时作出诊断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损伤 胆道手术 胆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淀粉酶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力 田伏洲 +3 位作者 汤礼军 张炳印 陈涛 邹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124-124,共1页
2005年7月—2008年8月我院对32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治疗过程中对胆汁淀粉酶(amylase,AMS)进行了检测,发现胆汁AMS增高对SO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总... 2005年7月—2008年8月我院对32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治疗过程中对胆汁淀粉酶(amylase,AMS)进行了检测,发现胆汁AMS增高对SO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胆汁淀粉酶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诊断 SOD AMS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胆道意外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伏洲 汤礼军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胆道意外损伤 处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块型肝癌病人行氩超冷刀手术的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雅 刘文清 +1 位作者 张明珠 龚加庆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2期35-36,共2页
对 2 6例行氩超冷刀手术的巨块型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提出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 ,术后重点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 肝肿瘤 氩超冷刀手术系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糖原拮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礼军 田伏洲 +3 位作者 王雨 胡建中 李旭 李晓军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 为了探讨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能否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了 3组糖原含量显著不同的兔肝脏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肝脏酶学及微循环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 糖原含量越高的肝脏 ,其组织结构及功能损伤越... 目的 为了探讨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能否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了 3组糖原含量显著不同的兔肝脏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肝脏酶学及微循环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 糖原含量越高的肝脏 ,其组织结构及功能损伤越轻 ,且微循环血流量值越高。结论 缺血前增加肝脏糖原含量可显著地拮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据此 ,临床上在阻断肝血流施行复杂的肝脏手术之前 ,若能增加肝细胞糖原含量则有望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糖原 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循环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介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汤礼军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介质 细胞因子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特氏壶腹嵌顿结石的内镜处理
14
作者 张炳印 田伏洲 +1 位作者 黄大熔 王雨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2-13,共2页
本文就94例因乏特氏壶腹嵌顿结石所致的急腹症实施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并同时取出嵌顿的结石,或将较大结石松动后送回胆总管内并置入支撑引流导管达到迅速解除梗阻,胆胰管减压,通畅引流的治疗目的进行了,总结。结果... 本文就94例因乏特氏壶腹嵌顿结石所致的急腹症实施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并同时取出嵌顿的结石,或将较大结石松动后送回胆总管内并置入支撑引流导管达到迅速解除梗阻,胆胰管减压,通畅引流的治疗目的进行了,总结。结果83例(88.3%)治愈;11例(11.7%)平稳渡过急性期后择期手术;2例(2.1%)术后出现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本文仅对EST的优点;乳头括约肌的切开长度;取石时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特氏壶腹 嵌顿结石 内镜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肝冷保存后复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汤礼军 田伏洲 +3 位作者 王雨 李晓军 黄大熔 胡建中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70-72,共3页
为了探讨原位肝移植时供肝冷保存后复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意义,作者应用兔肝保存-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了冷保存6小时后又经历了不同时间复温缺血的兔肝于再灌注前、后肝组织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兔肝冷保存后即使经历一... 为了探讨原位肝移植时供肝冷保存后复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意义,作者应用兔肝保存-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了冷保存6小时后又经历了不同时间复温缺血的兔肝于再灌注前、后肝组织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兔肝冷保存后即使经历一短暂的复温缺血阶段也会给其组织结构及功能带来明显损伤。且复温缺血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大。此外,肝脏在冷缺血(冷保存)期间主要表现为肝窦内皮细胞损伤,而复温缺血损伤则主要累及肝实质细胞。上述结果表明,原位肝移植过程中供肝冷保存后的复温缺血可能是导致术后原发性供肝功能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复温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供体 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管炎内镜置管引流162例体会
16
作者 张炳印 四伏洲 黄大熔 《肝胆外科杂志》 1995年第4期210-211,共2页
文章总结了162例因胆石引起的急性胆管炎采用内镜置管引流的临床体会。143例引流通畅,胆汁引流量200~600ml/d,病人症状在置管后迅速缓解,可以达到急诊手术引流的效果。12例导管未能通过高位梗阻部位,7例胆管内... 文章总结了162例因胆石引起的急性胆管炎采用内镜置管引流的临床体会。143例引流通畅,胆汁引流量200~600ml/d,病人症状在置管后迅速缓解,可以达到急诊手术引流的效果。12例导管未能通过高位梗阻部位,7例胆管内大量结石,泥沙及脓性絮状物堵塞导管引流不畅,而中转手术。作者认为:成功的置管引流,胆道减压迅速,可有效地控制感染,改善中毒症状并减轻黄疸。急性期后,可应用导管造影明确胆道系统的病理改变,及滴入药物治疗或溶石。内镜置管可重复,并发症少,为择期进行确定性治疗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内镜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面积控制大鼠胰腺创伤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海林 肖和达 +3 位作者 邓超 刘卫辉 汤礼军 戴睿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新型大鼠单纯胰腺创伤模型,并基于损伤面积评估其伤情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采用自主研发多功能撞击仪的3 cm^2(3 cm^2致伤面积组)和6 cm^2(6 cm^2致伤面积组)撞击头,分别挤压各组处于开腹状态的胰腺,使之在400 ...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新型大鼠单纯胰腺创伤模型,并基于损伤面积评估其伤情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采用自主研发多功能撞击仪的3 cm^2(3 cm^2致伤面积组)和6 cm^2(6 cm^2致伤面积组)撞击头,分别挤压各组处于开腹状态的胰腺,使之在400 k Pa的压强下形成不同面积的损伤,并设置对照组;建模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存活率、一般情况、大体病理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检测血钾、血钙的浓度和血清、腹水中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 cm^2和6 cm^2致伤面积组均能形成明显的损伤(P<0.05),其中,与3 cm^2致伤面积组比较,6 cm^2致伤面积组损伤更显著(P<0.05)。与3 cm^2致伤面积组相比,6 cm^2致伤面积组大鼠存活率、血钾及血钙水平更低(P均<0.05),一般情况更差,损伤性病理改变的范围及程度更大,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更高(P均<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损伤面积控制的大鼠胰腺创伤模型。该模型简单、有效、可控性及可重复性好,适合用于伤情演化机制和创伤施救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创伤模型 损伤面积 伤情评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在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衰竭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前军 程龙 +3 位作者 朱永强 杜飞舟 黄民 汪涛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在评估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衰竭风险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行三段或三段以上的肝部分切除患者36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肝功能血清学指标、Child-Pugh评分、ICG R15检测,肝脏增强CT检查,Gd-EOB-DTPA增强...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在评估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衰竭风险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行三段或三段以上的肝部分切除患者36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肝功能血清学指标、Child-Pugh评分、ICG R15检测,肝脏增强CT检查,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分析术前残肝细胞摄取率(r HUI)、标准残肝细胞摄取率(Sr HUI)及术中相关指标与术后出现肝衰竭风险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 HUI、Sr HUI对出现肝衰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合并肝衰竭风险患者8例(22.22%),术后合并肝衰竭风险者与无肝衰竭风险者中r HUI、Sr HUI、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 HUI与术后肝衰竭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敏感度71.4%,特异度87.5%,临界值0.614,95%可信区间为0.692~0.978;Sr HUI与术后肝衰竭风险的AUC为0.864,敏感度85.7%,特异度75.0%,临界值0.344,95%可信区间为0.730~0.998。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有助于评估大范围肝切除术后出现肝衰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衰竭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及E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四伏洲 张炳印 +4 位作者 黄大熔 刘家帮 周建华 胡建中 王茂旭 《肝胆外科杂志》 1995年第4期207-209,共3页
将8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分为两组。院内组407例,在LC前选出其中116例可疑胆总管结石者进行ERCP检查,将检出的3例胆道蛔虫病人先行内镜胆管取出(ERBA)。7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先行内镜括约肌切开(... 将8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分为两组。院内组407例,在LC前选出其中116例可疑胆总管结石者进行ERCP检查,将检出的3例胆道蛔虫病人先行内镜胆管取出(ERBA)。7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先行内镜括约肌切开(ES)取石。然后再行LC。术后仅2例胆管残石(0.5%)。院外组因没有条件行ERCP,LC术后经证实的胆管残石发生率为3.3%(16/479),明显高于院内组(P<0.01)。对于两组共18例胆管残石病人,14例通过ES取出残石.证明ERCP及ES与LC相结合,更能充分发挥微创外科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ERCP 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干细胞组织来源与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林 戴睿武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77-480,共4页
胰腺疾病如胰腺创伤、胰腺炎、胰腺肿瘤和糖尿病等所致的胰腺损伤可引发机体内外分泌的紊乱并危害人类健康,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胰腺疾病的治疗效果总体来讲不甚理想。即使当前移植领域的技术有了极大发展,然而由于胰腺移植供体不足和排... 胰腺疾病如胰腺创伤、胰腺炎、胰腺肿瘤和糖尿病等所致的胰腺损伤可引发机体内外分泌的紊乱并危害人类健康,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胰腺疾病的治疗效果总体来讲不甚理想。即使当前移植领域的技术有了极大发展,然而由于胰腺移植供体不足和排异反应等切实问题尚不能解决,故未在临床上开展。因此治疗手段的研究还需另辟蹊径,近年来随着胚胎发生学的研究和细胞工程、组织工程技术等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各领域研究者都把干细胞视为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与功能恢复的最理想种子细胞。这为胰腺损伤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