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湿环境对大鼠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昆 郭鑫 +4 位作者 杨芸 李薇 王超 宋富强 呼永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595-2596,共2页
目的观察高湿环境对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IDH)与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含量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常湿对照组及高湿环境20、30、40d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湿环境,条件设置为温度25℃... 目的观察高湿环境对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IDH)与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含量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常湿对照组及高湿环境20、30、40d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湿环境,条件设置为温度25℃、相对湿度90%~95%RH。实验组大鼠每天置于箱中10h,其余时间与常温常湿对照组饲养于清洁环境(温度22~26℃,相对湿度40%~60%RH)。动物模型制作完成后,取腹主动脉血及肝组织,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肝脏组织IDH及α-KGDHc,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含量,并行肝组织HE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高湿环境20d组,肝脏IDH、α-KGDHc及血清乳酸含量较常温常湿对照组无显著变化。高湿环境30、40d组,肝脏IDH含量分别降至常温常湿对照组的75.98%和79.90%(P〈0.05),α-KGDHc含量分别降至常温常湿对照组的80.00%和81.01%(P〈0.05)。血清乳酸含量较常温常湿对照组分别升高了34.58%和23.33%(P〈0.01)。病理切片显示高湿环境40d大鼠肝脏点状坏死灶增多。结论高湿环境可致大鼠肝脏组织IDH、α-KGDHc含量降低,血乳酸升高,机体有氧代谢功能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湿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习服对大鼠肺脏细胞凋亡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昆 陈欣 +3 位作者 冯亚星 张耀雷 简燚 呼永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44-2147,共4页
目的 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习服对大鼠肺脏细胞凋亡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常湿对照组和高温高湿环境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高湿环境,条件设置为温度35℃、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目的 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习服对大鼠肺脏细胞凋亡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常湿对照组和高温高湿环境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高湿环境,条件设置为温度35℃、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90%~95%。高温高湿环境组大鼠每天置于箱中10 h,其余时间与常温常湿对照组饲养于清洁环境(温度22~26℃,RH 40%~60%),连续处理30 d。动物模型制作完成后,乙醚麻醉,取肺脏组织,分别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肺组织细胞胞质中Bax、Bcl-2及Cyt-C的变化,荧光素酶法测定肺组织ATP含量。结果 光镜下可见高温高湿环境组大鼠肺脏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血管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肺泡隔增宽、水肿;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20.79±7.65)显著高于对照组[(3.81±1.90),P〈0.001]。肺组织细胞胞质Bax显著升高(P〈0.001),Bax/Bcl-2较对照组升高了30.18%(P=0.021),Cyt-C升高了85.36%(P〈0.001),ATP含量降至对照组的69.30%(P=0.002)。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习服过程中,长期反复的高温高湿刺激可致大鼠肺脏组织细胞发生凋亡改变,同时伴有ATP合成障碍,能量代谢失衡,导致机体产生蓄积性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 习服 凋亡 三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快速建立ApoE^(-/-)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炯 张耀雷 +4 位作者 代凤丹 韦舒杰 王强 李德 杨大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索利用短期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的造模方式,快速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方法选择8周雄性SD大鼠(n=10)及Apo E-/-大鼠(n=10),高脂饮食2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谱及C反应... 目的探索利用短期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的造模方式,快速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方法选择8周雄性SD大鼠(n=10)及Apo E-/-大鼠(n=10),高脂饮食2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谱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随后行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2周后采用过量水合氯醛处死大鼠,取术侧颈总动脉进行HE、Masson及油红O染色,并行CD68、α平滑肌蛋白(α-SMA)免疫荧光染色。结果Apo E-/-大鼠血脂水平明显高于SD大鼠[总胆固醇(TC):18.56±2.82mmol/L vs 5.69±1.98mmol/L,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6.86±1.47mmol/L vs 1.92±0.76mmol/L,P<0.01];与SD大鼠比较,在严重血脂紊乱状态下,Apo E-/-大鼠全身处于显著炎症状态[CRP:4.66±0.57mg/L vs 0.39±0.21mg/L,P<0.05;白细胞:(21.79±5.10)×109/L vs(14.82±2.41)×109/L,P<0.01;中性粒细胞:(9.28±3.35)×109/L vs(2.10±0.96)×109/L,P<0.01]。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显著增生形成,并伴随着胶原纤维的轻度沉积;油红O染色可见Apo E-/-大鼠斑块增生明显,而SD大鼠呈阴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po E-/-大鼠斑块内CD68呈显著阳性,α-SMA呈弱阳性,而SD大鼠α-SMA呈阳性,无明显CD68显色。结论通过短期高脂饮食结合球囊损伤的造模方式,可以快速建立Apo E-/-大鼠A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技术 球囊损伤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GLS和AFP联合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天然 许爱国 +3 位作者 陈莉 李丽萍 李继红 张丽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54-255,共2页
探讨联合测定血清GLS和AFP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测定肝癌、非癌肝病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GLS)和AFP含量,然后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肝癌组GLS(799±226)mg/L显著高于非癌患者(481±104),后者与正常人(466±65)无明显差异。... 探讨联合测定血清GLS和AFP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测定肝癌、非癌肝病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GLS)和AFP含量,然后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肝癌组GLS(799±226)mg/L显著高于非癌患者(481±104),后者与正常人(466±65)无明显差异。测定血清GLS对肝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诊断效率分别为82.4%、94.7%、89.7%和78.0%,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肝癌组GLS和/或AFP升高为阳性者达97.3%,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可用于初筛肝癌;GLS与AFP都升高为阳性者达到52.7%,而非癌肝病和正常人组都为0,可用于确诊肝癌。结果显示肝癌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多;测定血清GLS对肝癌诊断、监测及预后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血清GLS与AFP联合测定对肝癌诊断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氏摩根菌噬菌体MmP1内溶素重组蛋白活性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晓艳 胡福泉 谭银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63-2465,共3页
目的初步鉴定摩氏摩根菌噬菌体MmP1内溶素基因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提取摩氏摩根菌细胞肽聚糖成分,采用酶谱电泳法、扩散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对细胞壁肽聚糖层的降解活性;采用纸片法检测重组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的抑菌作用;测定重... 目的初步鉴定摩氏摩根菌噬菌体MmP1内溶素基因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提取摩氏摩根菌细胞肽聚糖成分,采用酶谱电泳法、扩散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对细胞壁肽聚糖层的降解活性;采用纸片法检测重组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的抑菌作用;测定重组蛋白与抗生素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成功提取了摩氏摩根菌细胞壁肽聚糖,酶谱法、扩散法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对摩氏摩根菌肽聚糖具有降解作用,纸片法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当与新青霉素Ⅱ、氨苄青霉素(Amp)、羧苄青霉素(Car)3种抗生素共同作用时有协同抑菌作用,3种抗生素的MIC值分别由1.56、1.56、3.125μg/ml降为0.39、0.78、0.195μg/ml。结论重组融合蛋白可降解肽聚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活性,且与抗生素协同作用时可降低抗生素MI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内溶素 摩氏摩根菌 细胞壁肽聚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条件下人成骨细胞长链非编码RNA5'aHIF-1α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学翠 金小岚 +5 位作者 郎红梅 万勇 郭鑫 杨云 李薇 刘东方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人成骨细胞HIF-1α反义转录物5'a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低氧对人成骨细胞分化影响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不同氧体积分数(10%、6%、3%和1%O2)条件下培养72 h。用Trizol...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人成骨细胞HIF-1α反义转录物5'a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低氧对人成骨细胞分化影响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不同氧体积分数(10%、6%、3%和1%O2)条件下培养72 h。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aHIF-1α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结果 10%O2组MG63细胞5'aHIF-1α表达水平是对照组(6%O2)的2.06±0.07倍,3%和1%O2组MG63细胞5'aHIF-1α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63±0.08和0.43±0.03倍。10%O2组5'a 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3%和1%O2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随氧体积分数降低而逐渐升高。结论低氧条件下,长链非编码RNA-5'aHIF-1α可能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抑制MG63细胞HIF-1α的表达,但随着氧体积分数的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成骨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s 低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仿生修饰分子rFN/CAD的设计、制备及初步应用
7
作者 匡红 张瑗 +4 位作者 张聪 贾淑芳 孙薏 李静 呼永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黏附和成骨双重功能的仿生分子,为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界面的高效黏附和靶向分化提供新途径。方法筛选纤维连接蛋白和钙黏附蛋白前体分子,通过分子模拟、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纯化等技术设计并进行制备。通过离心促黏附实...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黏附和成骨双重功能的仿生分子,为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界面的高效黏附和靶向分化提供新途径。方法筛选纤维连接蛋白和钙黏附蛋白前体分子,通过分子模拟、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纯化等技术设计并进行制备。通过离心促黏附实验和成骨诱导分化实验检测其体外活性。结果成功获得长1954bp的FNⅢ7-10/CAD11 EC1-2重组基因和由641个氨基酸组成的融合蛋白。体外功能研究发现聚苯乙烯表面的融合蛋白涂层可显著提高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黏附和成骨分化能力。结论 rFN/CAD具有促黏附和促成骨的双重生物活性,可作为一种理想的仿生修饰分子用于生物界面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蛋白质生物合成 钙黏着糖蛋白类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缓解球囊损伤致大鼠颈动脉狭窄及其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耀雷 李昆 +4 位作者 杨炯 冯亚星 黄伟 吴祥云 张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并对狭窄变化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n=24)、损伤组(n=24)、大黄素+损伤组(n=24)。损伤组及大黄素+损伤组利用球囊建立颈动脉狭窄模型...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并对狭窄变化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n=24)、损伤组(n=24)、大黄素+损伤组(n=24)。损伤组及大黄素+损伤组利用球囊建立颈动脉狭窄模型;假手术组除无球囊抽拉损伤外其余处理与其他两组一致。术后大黄素+损伤组灌胃大黄素(70 mg/kg);其余两组灌胃等体积溶剂(生理盐水含二甲亚砜)。于第14天取下3组颈总动脉行HE染色;另取第14天3组颈总动脉行二氧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测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Ki67及c-myc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3组胞浆MEK1/2、p-MEK1/2、ERK1/2、p-ERK1/2及核内c-myc含量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颈动脉狭窄模型建立成功,14 d新生内膜增殖速度为3个时间点最快(P<0.01)。新生内膜成分主要为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ROS表达量急剧升高(P<0.01),大黄素+损伤组显著下调ROS水平(P<0.01)。与损伤组比较,大黄素+损伤组显著下调增殖蛋白Ki67表达(P<0.01),抑制新生内膜中VSMCs的增殖(P<0.01),降低MAPK-ERK通路活化(P<0.01),减少核内c-myc活化(P<0.01)。结论大黄素能够缓解大鼠颈动脉狭窄,其机制可能是大黄素下调ROS/MAPK/ERK/c-myc通路活化,降低增殖蛋白Ki67表达,从而抑制新生内膜中VSMCs的过度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活性氧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激酶 大鼠颈动脉狭窄
全文增补中
肝脏基质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梁成宵 古瑞 +6 位作者 李婷 杨冠 吴东叶 屈琳林 李凤君 田伏洲 孙红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制备肝脏基质水凝胶并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以期为后续该水凝胶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Triton X-100和SDS法制备大鼠肝脏脱细胞基质,对其进行HE染色和DNA含量测定;将肝脏脱细胞基质溶解制备成肝脏基质水凝胶,对其进行大体形态... 目的制备肝脏基质水凝胶并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以期为后续该水凝胶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Triton X-100和SDS法制备大鼠肝脏脱细胞基质,对其进行HE染色和DNA含量测定;将肝脏脱细胞基质溶解制备成肝脏基质水凝胶,对其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扫描电镜检测;在水凝胶表面培养肝细胞BRL-3A,采用Live/Dead染色、Alamar Blue法和细胞骨架染色,研究其细胞毒性、增殖情况及黏附行为。结果组织学和DNA含量检测显示获得了理想的肝脏脱细胞基质材料,该材料经溶解后可制备成温敏性水凝胶,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其呈网状多孔结构。细胞毒性实验显示该水凝胶材料有利于肝细胞的存活,并能促进肝细胞的黏附和增殖。结论成功制备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肝脏基质水凝胶,有望作为可注射性水凝胶材料应用于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脱细胞基质 水凝胶 肝细胞 细胞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