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染色法与膨胀萎陷法用于胸腔镜肺结核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1
作者 龚胜 王宁 +4 位作者 李丹 李刚 刘玉 蒋良双 姚晓军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荧光染色法与膨胀萎陷法在肺结核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9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段间平面确定方式将患... 目的:对比分析荧光染色法与膨胀萎陷法在肺结核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9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段间平面确定方式将患者分为荧光染色组(63例)和膨胀萎陷组(33例)。对比分析两组判定段间平面的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荧光染色组判定段间平面的时间[(28.98±9.32)s]明显短于膨胀萎陷组[(1077.56±194.0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56,P<0.001);但手术时长[(141.32±67.50)min]、术中出血量[100(50,200)ml]、术后引流时间[(7.08±4.24)d]、术后住院日[(10.73±4.32)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3.81%(15/63)]与膨胀萎陷组[分别为(129.24±61.70)min、100(50,100)ml、(7.21±3.06)d、(9.55±4.15)d、12.12%(4/3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7,P=0.394;Z=-0.973,P=0.334;t=0.159,P=0.874;t=-1.293,P=0.199;χ2=1.864,P=0.172)。结论:荧光染色显影技术可快捷、精准地判断肺结核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段间平面,且未增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日及并发症,具有安全、有效、可行的特点,值得临床参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切除术 胸腔镜 荧光X线摄影术 萎陷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治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影响因素分析——全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智腾 任斐 +5 位作者 王华 杨铭 陈禹 陈晓红 王芸 范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784,共7页
目的:分析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ultidrug/rifampicin-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RR-PTB)复治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全国六家省级结核... 目的:分析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ultidrug/rifampicin-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RR-PTB)复治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全国六家省级结核病专科医院收治的2291例MDR/RR-PTB患者,随访患者的治疗信息,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复治MDR/RR-PTB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结果:2291例患者的治愈率为56.44%(1293/2291),完成疗程率为16.28%(373/2291),成功治疗率为72.72%(1666/2291);治疗失败率为11.39%(261/2291),死亡率为1.44%(33/2291),失访率为14.45%(331/22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95%CI)=1.739(1.315~2.301)]、合并肝脏疾病[OR(95%CI)=2.230(1.213~4.099)]及出现肺部空洞[OR(95%CI)=1.531(1.244~1.885)]是导致复治MDR/RR-PTB患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案中含贝达喹啉药物[OR(95%CI)=0.163(0.097~0.274)]和性别为女性[OR(95%CI)=0.713(0.571~0.890)]是患者成功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复治MDR/RR-PTB患者的分类及治疗方案复杂,不同类型的复治患者治疗转归存在差异,应充分判断影响治疗转归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多中心研究(主题)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研究——全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叶智腾 任斐 +5 位作者 王华 杨铭 陈禹 陈晓红 王芸 范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分析老年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ultidrug/rifampicin-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RR-PTB)患者的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全国6家省... 目的:分析老年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ultidrug/rifampicin-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RR-PTB)患者的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全国6家省级结核病专科医院收治的年龄≥60岁且诊断为MDR/RR-PTB的患者,共47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全疗程的治疗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MDR/RR-PTB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结果:475例老年MDR/RR-PTB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65.89%(313/475),其中治愈率为50.74%(241/475),完成治疗率为15.16%(72/475);治疗失败率为13.05%(62/475),失访率为17.05%(81/475),死亡率为4.00%(19/4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0~79岁[OR(95%CI)=1.560(1.001~2.431)]、≥80岁[OR(95%CI)=3.306(1.370~7.974)]、肺部出现空洞[OR(95%CI)=1.832(1.195~2.808)]是影响老年MDR/RR-PTB患者成功治疗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案中含贝达喹啉[OR(95%CI)=0.193(0.044~0.841)]是老年MDR/RR-PTB患者成功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MDR/RR-PTB患者治疗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其治疗成功率较低,尤其应重视年龄≥70岁和肺部出现空洞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治疗结果 老年人 多中心研究(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290例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清 赵本南 +4 位作者 兰丽娟 刘亚玲 王玥莲 陈红 刘大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729-734,共6页
目的:分析成都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愈出院的290例境外输入性SARS-CoV-2感染者,分为无症状感染者组(131例)及确诊病例组(1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成都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愈出院的290例境外输入性SARS-CoV-2感染者,分为无症状感染者组(131例)及确诊病例组(1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感染SARS-CoV-2后成为确诊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290例患者年龄2个月~68岁,14~4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247例),男性占比83.4%,62.1%来自亚洲,43.8%合并脂肪肝。确诊病例组以普通型患者为主(80.5%),仅1例重型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组住院时间短于确诊病例组,两组复诊时(出院后半个月)的淋巴细胞计数、CD4^(+)T计数、CD8^(+)T计数、CD4^(+)T/CD8^(+)T、肌酸激酶均较入院时降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较入院时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入院时乳酸脱氢酶增加与显性感染相关。有13例普通型患者复诊时的肺部病灶较出院时增加,其中3例核酸"复阳"。结论:成都市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亚洲,重症患者少。部分SARS-CoV-2感染者在康复早期仍存在病毒间断复制。对境外输入患者早隔离、早治疗不仅有利于疫情防控,还可能改变了自然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境外输入 临床特点 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患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第2版)
5
作者 《脊柱结核并发/患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防痨协会骨关节结核专业分会 +7 位作者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西部骨结核联盟 中国华北骨结核联盟 范俊 何敏 秦世炳 蒲育 张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治疗的难度成倍增加。为规范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患者的诊疗流程,使更多同行了解此类疾病治疗细节,并在治疗时有据可依,中国防痨协会骨关节结核专业分会、中国西部骨结核联盟、中国华北骨结核... 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治疗的难度成倍增加。为规范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患者的诊疗流程,使更多同行了解此类疾病治疗细节,并在治疗时有据可依,中国防痨协会骨关节结核专业分会、中国西部骨结核联盟、中国华北骨结核联盟、《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20年5月共同制定并发布了《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AIDS患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该共识从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背景开始论述,对其常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法、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职业暴露和注意事项,以及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讨论。在第1版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患者诊断及治疗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国外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成果,本共识编写组共同拟定了《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患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第2版)》,重点介绍近5年来脊柱结核合并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患者术前抗病毒治疗的新进展、耐药结核病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HIV/AIDS的进展,以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诊治中的应用前景,以供临床医师对脊柱结核并发HIV/AIDS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HIV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共病现象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同区域工作岗位个人防护专家共识 被引量:198
6
作者 李春辉 黄勋 +62 位作者 蔡虻 陈萍 陈文森 陈修文 邓子德 董宏亮 付强 高武强 高晓东 龚瑞娥 巩玉秀 侯铁英 胡国庆 胡必杰 李洁 李卫光 林玲 刘丁 刘聚源 刘卫平 刘运喜 陆群 马红秋 茅一萍 孟秀娟 逄崇杰 乔甫 任南 单淑娟 孙树梅 汤灵玲 童德军 王辉 王力红 王庆红 文建国 吴红曼 吴红梅 吴静 吴秀颖 鲜于舒铭 向天新 熊薇 徐艳 阎颖 杨怀 杨亚红 姚希 袁晓宁 岳丽青 曾翠 曾烂漫 张浩军 张静萍 张乐 张卫红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左双燕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9-213,共15页
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包... 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包括赴武汉抗疫一线的部分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同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医疗机构;指导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合理有效利用防护用品,同时也覆盖了几乎所有非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本共识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肺炎暴露的风险,根据暴露风险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标准。本共识主要内容还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介绍及适用范围,三级防护穿脱流程,个人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同时,本共识特别强调,要合理进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以及重点分诊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医生参与分诊,这些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要求;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既要防止防护不足,又要避免滥用与过度使用,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前提,预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nCoV COVID-19 个人防护用品 区域岗位 分级防护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与外周血流式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毛毅 曾义岚 +2 位作者 吴桂辉 江智豪 范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080-1086,共7页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与外周血流式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5月25日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结核住院患者10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各临床特征...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与外周血流式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5月25日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结核住院患者10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各临床特征数据与外周血流式细胞亚群的检测值采用Eviews 8.0软件分别建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以明确各临床特征与外周血流式细胞亚群的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病灶范围及呼吸道标本抗酸染色涂片结果与CD3^+T细胞表达有关:肺部病灶范围越大、呼吸道标本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程度越高,CD3^+T细胞数量越低(回归系数分别为-0.255、-0.499,P值分别为0.021、0.027)。(2)患者的年龄、性别、结核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CD4^+T细胞表达有关:0~<20岁年龄段患者CD4^+T细胞数量低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回归系数-4.710,P=0.031);男性CD4^+T细胞数量低于女性患者(回归系数-2.150,P=0.001);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的患者CD4^+T细胞数量高于检测阴性的患者(回归系数1.433,P=0.030)。(3)初治患者CD8^+T细胞数量高于复治患者(回归系数1.247,P=0.029);呼吸道标本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程度越高CD8^+T细胞数量越高(回归系数0.442,P=0.033)。(4)并发肺外结核者的NK细胞低于未并发肺外结核者(回归系数0.375,P=0.030)。结论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病灶累及范围、呼吸道标本抗酸染色阳性与外周血流式细胞亚群CD3^+T细胞具有相关性;年龄、性别、结核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CD4^+T细胞具有相关性;是否初治、呼吸道标本抗酸染色阳性与CD8^+T细胞具有相关性;是否并发肺外结核与NK细胞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疾病特征 T淋巴细胞亚群 杀伤细胞 天然 数据说明 统计 因果律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考恩,丙替在成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谭清 周仲辉 何盛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964-2968,共5页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成为了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目前AIDS仍不可治愈,患者仍需终生服药,但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不断更新,在保证抗病毒疗效的同时,选择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和耐...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成为了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目前AIDS仍不可治愈,患者仍需终生服药,但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不断更新,在保证抗病毒疗效的同时,选择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的药物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艾考恩,丙替(Genvoya■),即艾维雷韦(EVG)、科比司他(COBI)、恩曲他滨(FTC)、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四药合一的复方单片制剂,简写为E/C/F/TAF,先后获得美国、欧盟以及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AIDS治疗。本文重点对Genvoya■的代谢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耐药性相关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和患者对该药物的综合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考恩 丙替 艾维雷韦 科比司他 恩曲他滨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出院后2年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复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本南 杜清 +4 位作者 康俊 刘大凤 张玲 兰丽娟 袁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7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总结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2年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及胸部CT复诊结果。方法:收集治愈出院后1、2年均到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复诊的29例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的血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及胸部高分辨... 目的:总结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2年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及胸部CT复诊结果。方法:收集治愈出院后1、2年均到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复诊的29例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的血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及胸部高分辨率CT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指标的变化,为评估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远期恢复情况提供参考。结果:出院后2年异常血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升高(72.4%)及NK细胞计数降低(65.5%);与出院后1年比较,血小板计数、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降低,血清纤维结合蛋白、甘油三酯、胰岛素、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A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感染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半年,血清特异性总抗体结果明显高于接种前。超半数(55.2%)复诊者心脏彩超结果正常,异常结果主要为瓣膜轻度反流(24.1%)及左室舒张功能降低(31.0%);与出院后1年比较,有7例(24.1%)心脏彩超异常结果减少。28例出院后2年复查胸部CT,异常结果主要为磨玻璃影(17.9%)、肺小结节(直径<6 mm)(32.1%)及散在索条影(39.3%),71.4%(20/28)的随访者两次胸CT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新冠肺炎康复者出院后2年的异常血实验室指标主要为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升高及NK细胞计数降低。虽然大部分患者心脏彩超及胸部CT与1年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仍有部分患者异常结果在减少。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半年总抗体仍显著高于接种前,但特异性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复诊 实验室检查 疫苗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10
作者 何畏 陈晴 +2 位作者 黄涛 黄晓秋 吴桂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探讨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病区住院的147例患者(包括63例单纯肺结核、60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 目的探讨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病区住院的147例患者(包括63例单纯肺结核、60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和24例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分别为肺结核组、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四色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检测纳入的各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分析上述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96.000(377.500,823.250)个μl和347.500(214.000,479.250)个/μl,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698.000(572.000,904.000)个/μl和409.000(311.000,545.0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07,P=0.012;Z=-2.431,P=0.015)。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CD4^+/CD8^+比值分别为195.500(137.250,278.750)个/μl和1.670(1.258,2.273),较肺结核患者的244.000(154.000,317.000)个/μl和1.770(1.290,2.350)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92,P=0.058;Z=-0.546,P=0.585)。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51.500(283.750,949.000)个/μl和295.500(134.250,461.750)个/μl,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698.000(572.000,904.000)个/μl和409.000(311.000,545.0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Z=-2.460,P=0.014);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185.000(92.000,366.250)个/μl]及CD4^+/CD8^+比值[1.455(1.018,2.128)]与单纯肺结核患者[分别为244.000(154.000,317.000)个/μl和1.770(1.290,2.35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15,P=0.188;Z=-1.429,P=0.153)。结论随着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逐步降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更易播散至肺外;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在肺外结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计数 CD4-CD8比值 数据说明 统计 结核 肺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2017年成都市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依从性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吕春容 唐晨曦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调查2011年—2017年成都市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TB)病人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2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就诊的127例AIDS/TB双重感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调查2011年—2017年成都市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TB)病人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2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就诊的127例AIDS/TB双重感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填写、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收集病人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严重程度、TB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等信息,分析影响AIDS/TB双重感染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果]2011年—2017年我院新确诊1 36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病人,其中127例(9.3%)病人合并TB;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36~45岁(OR=1.22)合并感染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吸毒(OR=1.99)是最危险的感染途径,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CD_4^+细胞水平的减少,合并感染的发生风险逐渐提高(P<0.05);118例随访病人中,54例(45.8%)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良好,64例(54.2%)中断治疗,病人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是否存在临床症状、药物不良反应、CD_4^+细胞水平、TB知晓得分是影响双重感染病人抗结核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都地区AIDS/TB双重感染的疫情仍然较为严重,应加大对36~45岁、静脉吸毒、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的筛查力度,使其尽早开展有效治疗;AIDS/TB双重感染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差,对TB的认知水平低,应加强对此类病人的督促与提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结核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治疗依从性 认知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治涂阳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桂辉 唐先珍 +5 位作者 黄涛 马瑶 傅小燕 钱堃 易彦伶 张许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分析复治涂阳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的287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并发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组)169例,未并发糖尿病患者(未并... 目的分析复治涂阳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的287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并发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组)169例,未并发糖尿病患者(未并发糖尿病组)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咯血、发热、复治次数、有无自行停药、病灶累及肺野、肺部空洞等信息,采用微孔板法分析患者的耐药情况。结果与未并发糖尿病组相比,并发糖尿病组男性患者占比较多[88.8%(150/169)、73.7%(87/118)],年龄更大[55.0(47.5,63.0)岁、37.0(27.0,50.0)岁],BMI较高[21.1(18.9,24.1)、19.0(17.6,21.2)],有咯血、肺部空洞>3个的患者较多[46.2%(78/169)、30.5%(36/118);57.4%(97/169)、42.4%(50/118)],肺部病变累及肺野较广泛[4.0(3.0,6.0)个、3.0(2.0,4.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P=0.001;Z=-7.548,P<0.001;Z=-4.366,P<0.001;χ^(2)=7.103、6.277,P=0.008、0.012;Z=-3.810,P<0.001)。并发糖尿病患者耐药率前3位:异烟肼[50.3%(85/169)]、利福平[41.4%(70/169)]、链霉素[27.8%(47/169)],未并发糖尿病组患者耐药率前3位:异烟肼[27.1%(32/118)]、利福平[22.9%(27/118)]、链霉素[17.8%(21/118)];与未并发糖尿病组比较,并发糖尿病组耐多药率[35.5%(60/169)、22.0%(26/118)]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P=0.014)。两组准广泛耐药:耐多药+二线注射剂耐药率[7.7%(13/169)、4.2%(5/118)]、耐多药+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6.5%(11/169)、4.2%(5/118)]及广泛耐药率[4.7%(8/169)、1.7%(2/1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11、0.681、1.908,P=0.235、0.409、0.167)。结论复治涂阳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咯血发生率更高,肺野病变更广泛,空洞较多,耐多药情况可能更为严峻。应该重视糖尿病与结核病共病的筛查及治疗,了解其药敏检测结果,精准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糖尿病 共病现象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支气管结核患儿并发肺不张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晴 吴桂辉 +8 位作者 黄涛 黄晓秋 蒋良双 吴世幸 代莉 陈敏 徐婷 黄英姿 何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0-936,共7页
背景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一旦并发肺不张可致反复感染、肺功能恶化,甚至肺叶切除,造成极大危害。目的探讨TBTB患儿并发肺不张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同时为介入诊治TBTB患儿及TBTB发生... 背景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一旦并发肺不张可致反复感染、肺功能恶化,甚至肺叶切除,造成极大危害。目的探讨TBTB患儿并发肺不张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同时为介入诊治TBTB患儿及TBTB发生机制的探讨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7月至2019年11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的TBTB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患儿均≤14岁,根据是否并发肺不张分为并发肺不张组(n=23例)、无肺不张组(n=137例),收集两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合并症、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气管镜检查等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BTB患儿并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0例TBTB患儿,男女比例为1.08∶1,中位年龄为12(9,13)岁,14.4%(23/160)的TBTB患儿入院时同时并发肺不张,65.2%(15/23)的TBTB患儿肺不张发生在右肺,39.1%(9/23)的TBTB患儿为右肺中叶不张。并发肺不张组的年龄〔9(8,12)岁〕、空洞率〔4.3%(1/23)〕低于无肺不张组〔12(10,13)岁〕、〔27.0%(37/137)〕(P<0.05);无肺不张组病变累及肺部双侧多叶的占比高于并发肺不张组(χ^(2)=5.692,P=0.017);肺不张组分型为肉芽增殖型TBTB的比例高于无肺不张组(χ^(2)=11.915,P=0.001)。年龄〔OR=0.827,95%CI(0.710,0.965)〕和肉芽增殖型TBTB〔OR=7.382,95%CI(1.979,27.539)〕是TBTB患儿并发肺不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中14.4%的TBTB患儿并发肺不张,肺不张更易发生在右肺,而右肺中叶为常见肺不张发生部位;TBTB患儿年龄越小、分型为肉芽增殖型更容易并发肺不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气管支气管结核 儿童 肺不张 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检测阳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强化围手术期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邦银 蒲育 +5 位作者 何敏 何磊 环明苍 蔡玉郭 刘林 蒋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分析HIV检测阳性脊柱结核患者的疾病特征,以及强化围手术期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HIV检测阳性脊柱结核患者23例作为HIV阳性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脊柱结核患者... 目的分析HIV检测阳性脊柱结核患者的疾病特征,以及强化围手术期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HIV检测阳性脊柱结核患者23例作为HIV阳性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脊柱结核患者316例作为对照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IV阳性组PPD试验阳性率[21.7%(5/23)]、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率[47.8%(11/23)]、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13.0%(3/23)]、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率[4.3%(1/23)]、并发肺结核发生率[21.7%(5/23)]、典型脊柱结核影像学特征发现率[43.5%(10/23)]、结核中毒症状发生率[13.0%(3/23)]均低于对照组[81.0%(256/316)、84.8%(268/316)、28.2%(89/316)、21.2%(67/316)、60.8%(192/316)、82.0%(259/316)、58.9%(186/316)]。除结核抗体阳性率、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42、21.75,P值分别为0.115、0.051)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4.99、232.23、142.52、220.68、132.16,P值均为0.000)。HIV阳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者的检出率为82.6%(19/23),高于对照组[20.6%(65/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7,P=0.000)。HIV阳性组通过强化围手术期管理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定量,血红蛋白量分别为(285.17±23.04)个/μl、(40.44±0.37) g/L、(129.30±1.72) g/L,较强化围手术期管理前[(219.83±26.56)个/μl、(29.51±0.94) g/L、(97.48±3.16) g/L]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04、-10.977、-8.318,P值均为0.000);体质量指数强化围手术期管理前、后分别为20.84±0.29、20.85±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 1,P=0.594)。HIV阳性组术后标本培养耐药率、肝功能损伤率、结核未愈率、远期死亡率分别为30.4%(7/23)、65.2%(15/23)、8.7%(2/23)、8.7%(2/23),均高于对照组[13.0%(41/316)、34.5%(109/316)、0.9%(3/316)、0.6%(2/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1、37.71、15.04、17.39,P值分别为0.020、0.006、0.003、0.001)。结论 HIV检测阳性脊柱结核患者与单纯脊柱结核患者比较,临床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大多降低;通过强化围手术期管理,患者免疫学与营养学指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HIV感染 共病现象 疾病特征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危重症肺结核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娟 毛毅 陈洪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38-640,共3页
为了解发生危重症肺结核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笔者搜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科重症病区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发生危重症肺结核孕产妇(孕妇21例,产妇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症状以发热(90.0%,... 为了解发生危重症肺结核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笔者搜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科重症病区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发生危重症肺结核孕产妇(孕妇21例,产妇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症状以发热(90.0%,27/30)、气促(86.7%,26/30)、咳嗽(76.7%,23/30)多见;结核病类型以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为主(73.3%,22/30),33.3%(10/30)并发肺外结核。30例患者中,11(36.7%)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患者院内死亡4例,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后电话随访死亡;9例产妇院外分娩活婴,14例孕妇引产或流产,4例孕妇院内分娩活婴,3例孕妇继续妊娠。综上,发生危重症肺结核孕产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为主,应及时诊断、规范治疗以改善预后;同时,建议拟行IVF-ET术的妇女行结核病相关项目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孕妇 危重病人医疗 体征和症状 预后 数据说明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桂辉 黄涛 +5 位作者 程耀 黄晓秋 傅小燕 马瑶 李鹏 何畏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分析HIV感染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的临床特征、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诊断为TBM的148例患者,将52例HIV感染并发TBM者作为观察组,96例未并发HIV感染者作为... 目的分析HIV感染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的临床特征、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诊断为TBM的148例患者,将52例HIV感染并发TBM者作为观察组,96例未并发HI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及临床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者分别占78.8%(41/52)和51.9%(27/52),并发其他肺外结核者占73.1%(38/5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占39.6%(38/96)、30.2%(29/96)、30.2%(29/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9、6.76、8.27,P值均<0.05)。观察组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85.0(141.0,225.0)mm H2O(1mm H2O=0.0098kPa)、30.0(4.0,175.0)×10^6/L、1141.2(762.8,1548.6)mg/L、2.3(1.7,2.7)mmol/L、117.0(111.1,121.9)mmol/L,对照组分别为284.0(197.5,315.0)mm H2O、360.0(280.0,415.0)×10^6/L、1660.0(1270.0,1900.0)mg/L、1.4(1.2,1.8)mmol/L、105.1(102.6,112.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63、4.79、2.57、4.17、4.19,P值均<0.05)。头颅影像学检查显示,观察组脑组织梗死灶发生率为46.2%(2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1%(2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P=0.028)。观察组病情好转者有20例(38.5%),恶化及死亡者有32例(61.5%);对照组好转者有62例(64.6%),恶化及死亡者有34例(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P<0.05)。观察组病情恶化及死亡者中体质量指数(BMI)<18.0、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 个/μl、规范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者分别占56.3%(18/32)、43.8%(14/32)、53.1%(17/32)、28.1%(9/32)和40.6%(13/32),与病情好转者的25.0%(5/20)、15.0%(3/20)、20.0%(4/20)、60.0%(12/20)和75.0%(15/2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7、4.62、5.61、5.19、5.8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 [OR(95%CI)=4.21(1.15~15.45)]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规范抗结核治疗[OR(95%CI)=0.28(0.05~0.94)]及规范抗病毒治疗[OR(95%CI)=0.13(0.04~0.47)]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感染对TBM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指标、头颅影像学检查和预后均有明显影响,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结核 脑膜 疾病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流行性感冒轻症病例229例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悦琳 刘勇 +3 位作者 李继科 曾义岚 叶庆 王玥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793-1797,1802,共6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流行性感冒轻症的临床特征、病情转归规律,比较中西医疗效的差异性和安全性,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央随机的方法,将229例流感轻症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8例)和对照组(11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中医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流行性感冒轻症的临床特征、病情转归规律,比较中西医疗效的差异性和安全性,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央随机的方法,将229例流感轻症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8例)和对照组(11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西医治疗,观察人口学指标、流行病学史、基础疾病、体温、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等变化。结果:2组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痊愈率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89例(83.96%),好转17例(16.04%);对照组治愈79例(80.61%),好转19例(19.39%);总有效率100%。2组均无转为重症或死亡病例。2组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分别是(3 266.95±1 236.79)vs(3 346.25±1 384.12),(3 805.53±1 546.90)vs(3 892.60±1 709.02)。在第3天时观察组患者呼吸道症状缓解率较对照组高,为23.3%vs 13.72%,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更快。研究过程中共报道不良事件5例,其中观察组3例(2.97%),对照组2例(2.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费用方面,2组检查项目相同,经5 d治疗的中药汤剂费用(为精品小包装中药价格,含熬药费)平均为131.78元/例,国产奥司他韦为168元/例,进口奥司他韦为264.97元/例,观察组患者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方案治疗流行性感冒轻症疗效与奥司他韦相当,在退热和缓解呼吸道症状方面有一定优势,且价格低廉、易于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治疗 流行性感冒 轻症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本南 刘大凤 +3 位作者 刘亚玲 杨铭 兰丽娟 杜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65-471,共7页
目的分析含丙硫异烟胺(protionamide,Pto)和(或)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收... 目的分析含丙硫异烟胺(protionamide,Pto)和(或)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科入院及门诊就诊的MDR-TB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使用含Pto和(或)PAS抗结核方案治疗者336例。依据抗结核药物使用情况分为两组,其中仅含Pto治疗方案的患者91例(简称"Pto组"),含Pto和PAS治疗方案的患者245例(简称"Pto+PAS组")。所有患者均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及第1、3、6、9、12、18、24个月分别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出现时机,以及采用优甲乐治疗的时机、治疗率及治疗剂量、疗效情况。结果 336例MDR-TB患者中,药物性甲减症的发生率为28.87%(97/336),其中4例出现黏液性水肿、2例出现乏力伴脱发经检查甲状腺功能后确诊,其余91例患者均无明显自觉症状,均在复诊检测甲状腺功能时发现。Pto+PAS组甲减症的发生率[32.24%(79/245)]明显高于Pto组[19.78%(18/91)](χ^2=5.020,P=0.025),男性甲减症的发生率[24.07%(52/216)]明显低于女性[37.50%(45/120)](χ^2=6.772,P=0.009)。发生药物性甲减症的比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用药后1.5个月内、3个月内、3~6个月内、6个月后的占比分别为40.20%(39/97)、24.74%(24/97)、17.53%(17/97)、17.53%(17/97);Pto+PAS组在1.5个月内甲减症的发生率[46.83%(37/79)]明显高于Pto组[11.11%(2/18)](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8)。78例甲减症患者需要采用优甲乐治疗,Pto+PAS组需要采用优甲乐治疗的比率[84.81%(67./79)]明显高于Pto组[61.11%(11/18)](χ^2=5.227,P=0.022)。优甲乐最终使用剂量分别为49例(62.82%)≤50μg/d、20例(25.64%)51~75μg/d、9例(11.54%)>75μg/d;其中4例Pto+PAS组患者使用优甲乐剂量超过125μg/d后甲减症仍控制不佳而停用Pto及PAS,其余74例患者均达到治疗效果。结论MDR-TB患者采用含Pto联合PAS方案较单含Pto方案治疗更易出现甲减症,抗结核药物治疗前3个月甲减症发生率高,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采用优甲乐治疗的药物性甲减症患者,如果在不同剂量治疗后效果较好而不必停用Pto及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药物疗法 联合 丙硫异烟胺 对氨水杨酸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临床方案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妊娠合并利福平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赖敏 吴桂辉 +3 位作者 陈洪德 程耀 罗海霞 何克静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12-419,共8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结核病(RR/MDR-TB)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7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3例妊娠合并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结核病(RR/MDR-TB)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7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3例妊娠合并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母婴结局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3例妊娠合并RR/MDR-TB患者中,以发热(53.8%,7/13)、咳嗽(84.6%,11/13)、咳痰(53.8%,7/13)为主要临床表现。至2022年11月,母亲存活11例(84.6%),病亡2例(15.4%);11例存活患者中,治疗成功9例(69.2%,9/13),尚在治疗过程中2例(15.4%,2/13),其中1例为停药1年后复发。治疗期间7例(53.8%)患者发生了9次不良反应,分别为肝功能损伤(30.8%,4/13)、骨髓抑制(15.4%,2/13)、恶心呕吐(7.7%,1/13)、视物模糊(7.7%,1/13)、皮疹(7.7%,1/13)。妊娠结局包括:流产或引产8例(61.5%,8/13),生产5例(38.5%,5/13),其中顺产1例,剖宫产4例。5名新生儿中,早产3名,出生时低体质量2名,均无出生缺陷,均未出现先天性结核病;随访5~66个月,所有婴儿均存活,1名身高和体质量为同龄人-2级标准,1名语言发育迟缓,其余3名均正常生长发育。结论:妊娠合并RR/MDR-TB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通过积极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大多预后良好,早中期妊娠多引产,婴儿除部分生长受限外无严重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婴儿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患者证候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鑫 汪义明 +17 位作者 李白雪 吴文军 何睿 郑永利 党思捷 付玉玲 尚亚楠 刘蕾 王蕊 李岫滟 郑政隆 郑晗月 刘海慧 沈政男 曾玲 孟祥博 熊滨雁 冯全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5,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群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证候分类及特征,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四川省内6家三甲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老年患者的四诊信息,构建数据库。运用隐结构法的Lantern 5.0软件,基于双步隐树分析,构建隐结构模型,通过... 目的探索老年群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证候分类及特征,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四川省内6家三甲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老年患者的四诊信息,构建数据库。运用隐结构法的Lantern 5.0软件,基于双步隐树分析,构建隐结构模型,通过综合聚类提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证候。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推断潜在证候。结合不同方法结果和专业知识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证候分类。结果共纳入122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共收集103个症状。纳入分析频次≥40的59个症状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到15个隐变量,综合聚类得到4种常见证候,分别为邪袭肺卫证、邪热蕴肺证、湿邪困脾证、阴虚夹湿证。得到19个公因子,用公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推断出4个常见证候。结合不同方法和专业知识最终确定4种常见证候及特征。结论四川地区老年群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证候为邪袭肺卫证、邪热蕴肺证、湿邪困脾证、阴虚夹湿证。研究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四川地区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实际情况,可为四川地区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 老年 证候 因子分析 隐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