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无车日期间PM_(2.5)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小燕 叶芝祥 +3 位作者 杨怀金 杨松 杨德容 吕维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26,共5页
2013年9月20-24日,通过采集成都市无车日前后禁行区域内PM2.5样品,分析样品中主要的可溶性无机离子、碳组分和金属元素,研究无车日期间PM2.5污染特征变化并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车日期间,可溶性无... 2013年9月20-24日,通过采集成都市无车日前后禁行区域内PM2.5样品,分析样品中主要的可溶性无机离子、碳组分和金属元素,研究无车日期间PM2.5污染特征变化并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车日期间,可溶性无机离子中二次离子NO3-、SO42-、NH4+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9.2%、21.6%、20.5%;有车日期间,OC/EC的平均比值为2.64,而无车日OC/EC比值为1.95,表明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助于减少二次有机碳的转化;PM2.5中Pb、Cs、Ni、Cu、Zn、Cr、As富集因子大,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Pb、Cu和Zn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无车日质量浓度分别下降3.7%、16.3%和19.4%。机动车对PM2.5中的二次离子(NO3-、SO42-、NH4+)、碳组分和重金属(Pb、Cu、Zn)均有较大贡献。因子分析表明,机动车排放源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贡献量达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车日 PM2.5 机动车尾气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罡 叶芝祥 +3 位作者 杨怀金 袁小燕 赵飞 王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2,167,共6页
为了解高速公路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集了成雅高速公路双流段的大气细颗粒物,分析了其质量浓度,无机元素,碳组分。研究表明:距高速公路2 m和120 m处大气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7.36μg/m^3和89.44μg... 为了解高速公路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集了成雅高速公路双流段的大气细颗粒物,分析了其质量浓度,无机元素,碳组分。研究表明:距高速公路2 m和120 m处大气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7.36μg/m^3和89.44μg/m^3;OC质量浓度占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23.1%和23.2%;EC质量浓度占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12.9%和10.6%,120 m处细颗粒物中OC/EC的值(2.2)>2,表明在扩散过程中发生了二次有机碳转化。富集因子法分析表明与机动车排放相关的Cd、Pb、Zn、Cu和Ni 5种重金属元素在细颗粒物中富集程度严重。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均表明高速公路对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大气细颗粒物不仅来自机动车直接排放的尾气还有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二次扬尘及农田产生的土壤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大气细颗粒物 重金属 OC 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孔剂诱导合成FeCoCuAl催化剂及其与ZSM-5复合催化CO_(2)加氢制高碳烃性能
3
作者 赵治华 徐成华 +5 位作者 任红 罗晶 杜磊 刘晨龙 陈雯婧 罗静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CO_(2)加氢制高碳烃(C_(5+))是合成高值化学品和燃料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既可以实现碳减排,又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采用沉淀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K、Na修饰的FeCoCuAl催化剂,考察了造孔剂1,3,5-苯三甲酸(BTA)对其在CO_(2)催化加氢制高... CO_(2)加氢制高碳烃(C_(5+))是合成高值化学品和燃料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既可以实现碳减排,又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采用沉淀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K、Na修饰的FeCoCuAl催化剂,考察了造孔剂1,3,5-苯三甲酸(BTA)对其在CO_(2)催化加氢制高碳烃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2.0MPa、原料气n(H_(2)):n(CO_(2))=3:1且空速为3600h^(-1)、时间为6h)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在FeCoCuAl-20.0BTA催化剂(n(BTA):n(Fe)=20.0%)中引入ZSM-5分子筛,构建了一系列复合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CO_(2)催化加氢制高碳烃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合N2吸/脱附、X射线衍射(XRD)、H_(2)-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和H_(2)升温脱附(CO_(2)-TPD)等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GC-MS对产物油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FeCoCuAl催化剂相比,FeCoCuAl-BTA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等均增大,并生成了更多的表面活性物种(Fe或Fe-Co合金),从而使得FeCoCuAl-BTA催化剂在CO_(2)催化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FeCoCuAl-20.0BTA催化剂的CO_(2)转化率和C_(5+)选择性分别可达70%和42%。FeCoCuAl-20.0BTA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生成的产物以C_(2)~C_(4)产物为主,而在FeCoCuAl-20.0BTA催化剂与ZSM-5分子筛以质量比为1.0、颗粒机械混合方式构建的复合催化剂上,FeCoCuAl-20.0BTA上生成的C_(2)~C_(4)产物可在ZSM-5分子筛上发生原位链增长、异构化和芳构化反应,从而提高了CO_(2)转化率和C_(5+)选择性,分别达到79%和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孔剂 FeCoCuAl催化剂 ZSM-5 CO_(2)加氢 高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Bi2O3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卢远刚 杨迎春 +1 位作者 叶芝祥 刘盛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3-648,共6页
以硝酸铋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了不同氮掺杂量的Bi2O3(N-Bi2O3)粉体,并采用XRD、FT-IR、XPS、UV-Vis、PL手段对其晶相结构和光谱特征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未掺杂Bi2O3为单斜相α-Bi2O3,氮掺杂Bi2O3则为四方相β-Bi... 以硝酸铋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了不同氮掺杂量的Bi2O3(N-Bi2O3)粉体,并采用XRD、FT-IR、XPS、UV-Vis、PL手段对其晶相结构和光谱特征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未掺杂Bi2O3为单斜相α-Bi2O3,氮掺杂Bi2O3则为四方相β-Bi2O3和Bi5O7NO3组成的混晶,氮原子替代了Bi2O3晶格中部分氧原子,形成了Bi N键而稳定存在.氮掺杂能促进β-Bi2O3的生成.与未掺杂Bi2O3粉体相比,氮掺杂样品的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红移,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甲基橙在可见光下的降解实验表明,氮掺杂Bi2O3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 氮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掺杂Bi_2O_3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卢远刚 杨迎春 +2 位作者 刘盛余 叶芝祥 胡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0-366,共7页
以硝酸铋和四氯化锡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纯Bi2O3和Sn掺杂Bi2O3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下,利用2,4-二氯苯酚水溶液... 以硝酸铋和四氯化锡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纯Bi2O3和Sn掺杂Bi2O3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下,利用2,4-二氯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浸渍法能较好地实现Sn的掺杂,催化剂中掺杂剂Sn的价态为+4价,以锡的氧化物形式存在于Bi2O3晶格间隙或晶粒表面。并且掺杂适量的Sn,可有效抑制Bi2O3晶相由四方相向单斜相的转变,拓宽了Bi2O3的可见光响应范围,有效阻止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提高了Bi2O3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当Sn的掺杂量为2%时(物质的量的分数),Bi2O3具有最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铋 锡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 2 4二氯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Bi_2O_3光催化剂可见光催化降解2,4-二氯酚 被引量:2
6
作者 卢远刚 杨迎春 +1 位作者 刘盛余 叶芝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3-1029,共7页
采用自制的Bi2O3及氮掺杂Bi2O3(N-Bi2O3)光催化剂,以卤钨灯为光源,在可见光下对2,4-二氯酚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N-Bi2O3较Bi2O3具有更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当N-Bi2O3光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2,4-二氯酚初始浓度为20 mg/L和pH=7时... 采用自制的Bi2O3及氮掺杂Bi2O3(N-Bi2O3)光催化剂,以卤钨灯为光源,在可见光下对2,4-二氯酚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N-Bi2O3较Bi2O3具有更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当N-Bi2O3光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2,4-二氯酚初始浓度为20 mg/L和pH=7时,光催化反应320 min,2,4-二氯酚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91.5%。2,4-二氯酚的光催化反应初活性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速率模型。对降解过程中总有机碳及Cl-测试结果表明,N-Bi2O3光催化剂能较好地完成对2,4-二氯酚的深度矿化及脱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Bi2O3 光催化 可见光 二氯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螯合剂TMT-15处理高含汞气田废水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维阳 刘盛余 +3 位作者 汪雪婷 孙宇杰 能子礼超 伏倩雯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9-463,共5页
选用重金属螯合剂TMT-15处理高含汞气田废水(COD=1 560 mg/L,SS=210 mg/L,pH=2.5~3.0,汞质量浓度为340 mg/L),考察了TMT-15投加量,废水pH,与氢氧化物、硫化物联用等因素对汞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了TMT-15与汞的螯合产物的稳定性.实验... 选用重金属螯合剂TMT-15处理高含汞气田废水(COD=1 560 mg/L,SS=210 mg/L,pH=2.5~3.0,汞质量浓度为340 mg/L),考察了TMT-15投加量,废水pH,与氢氧化物、硫化物联用等因素对汞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了TMT-15与汞的螯合产物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TMT-15能与汞强力螯合并沉淀,投加量低,pH适用范围广;絮凝剂聚合硫酸铝与TMT-15的联用可提高除汞效果,但作用有限;TMT-15与氢氧化物联用时的汞的去除效果提升显著,在氢氧化钠、三聚硫氰酸、汞元素的摩尔比为0.5:0.5:1和废水pH为3.0的条件下,汞去除率可达99.99%,剩余汞浓度低于GB 8978-1996中规定的汞排放浓度;螯合产物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且在较高浓度的酸碱环境中溶解率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螯合剂 三聚硫氰酸三钠盐 含汞气田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Ⅱ)-邻菲啰啉-刚果红缔合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谦 杨迎春 +1 位作者 叶芝祥 张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480,共7页
在pH=9.0的弱碱性环境中,Hg2+与邻菲啰啉(phen)反应形成无色螯合物[Hg(phen)3]2+,再与刚果红(CR)反应,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Hg(phen)3CR,其摩尔比为1∶1。此时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最大的散... 在pH=9.0的弱碱性环境中,Hg2+与邻菲啰啉(phen)反应形成无色螯合物[Hg(phen)3]2+,再与刚果红(CR)反应,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Hg(phen)3CR,其摩尔比为1∶1。此时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最大的散射波长分别位于578 nm(RRS法)、612 nm(SOS法)和352 nm(FDS法)。在一定条件下,散射增强(ΔI)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32μg/L(RRS法)、3.20μg/L(SOS法)和1.56μg/L(FDS法),考察了最佳实验条件和影响因素,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以RRS法为例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据此建立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测定Hg2+的光散射新方法,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Hg2+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并对RRS增强的原因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瑞利散射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汞(Ⅱ) 邻菲啰啉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HPLC测定水中二氯酚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新 杨迎春 叶芝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4,101,共6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反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新方法,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成功用于环境水样中2,4-二氯酚与2,6-二氯酚的测定。对萃取条件(如萃取剂、分散剂/反乳化剂的种类和体积、盐浓度、p H等)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反乳...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反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新方法,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成功用于环境水样中2,4-二氯酚与2,6-二氯酚的测定。对萃取条件(如萃取剂、分散剂/反乳化剂的种类和体积、盐浓度、p H等)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反乳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对2,4-二氯酚与2,6-二氯酚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600μg/L(r=0.999 8)和5~600μg/L(r=0.999 7),检出限(3σ)为2.06μg/L和2.88μg/L。对200μg/L的标准溶液测定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1%和2.67%(n=6)。该方法已成功用于3种实际环境水样中痕量2,4-二氯酚与2,6-二氯酚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3.2%~118.2%,RSD为0.56%~17.81%(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乳化 分散液液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氯酚 环境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VO_4/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降解腐殖酸 被引量:18
10
作者 胡蕾 叶芝祥 +1 位作者 卢远刚 徐成华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4,共8页
首先以P123为模板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载体,然后采用沉淀法制得介孔BiVO4/TiO2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漫反射吸收光谱仪、比表面分析仪对所制得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样品中的TiO2主要以锐钛矿型存在,BiVO... 首先以P123为模板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载体,然后采用沉淀法制得介孔BiVO4/TiO2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漫反射吸收光谱仪、比表面分析仪对所制得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样品中的TiO2主要以锐钛矿型存在,BiVO4为四方相和单斜相共存的混晶,与单纯的BiVO4、TiO2光催化剂相比,BiVO4/TiO2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可见光吸收性能、较好的比表面积和均一的介孔结构.腐殖酸的可见光降解试验表明,随着腐殖酸初始浓度的增大,其光降解率逐渐降低,ln(C/C0)对t呈线性关系.试验同步研究了腐殖酸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GC-MS谱图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VO4 TIO2 光催化剂 可见光降解 腐殖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