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西南郊区冬季大气颗粒物中典型新污染物的污染特征
1
作者 张芸 唐冲 +3 位作者 颜廷昱 刘伟 孙静 方淑红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83-2991,共9页
选取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和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典型新污染物,研究其在成都地区大气中的污染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成都地区大气中25种PFASs和9种PPCPs浓度水平,对PFASs进行源解析并将其浓度与总悬浮... 选取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和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典型新污染物,研究其在成都地区大气中的污染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成都地区大气中25种PFASs和9种PPCPs浓度水平,对PFASs进行源解析并将其浓度与总悬浮颗粒物(TSP)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共检出10种PFASs和1种PPCPs.Σ_(10)PFASs的浓度范围为4.58~647.59pg/m^(3),平均值为140.81pg/m^(3),其中PFBA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33.18pg/m^(3)).ΣPPCPs的浓度范围为34.98~474.00pg/m^(3),平均值为189.88pg/m^(3),其中可替宁(CTN)是唯一检出物质.主成分分析表明成都地区大气中PFASs主要来源于表面活性剂、纺织业和皮革业等行业生产使用后排放至大气中形成的面源污染.成都市大气PFASs的物质中除了6:2氟调磺酸(6:2FTSA)和全氟丁酸(PFBA),其余检出物质均与TSP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与大气颗粒物中含有Fe_(2)O_(3)氧化物以及有机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全氟化合物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 大气颗粒物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电子信息系统模块级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子清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20期166-170,共5页
针对电子信息系统结构复杂、难于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等特点,以某型电子信息系统为例,采用故障字典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再由实测样本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完成对网络各参数的设置。仿真结果表明... 针对电子信息系统结构复杂、难于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等特点,以某型电子信息系统为例,采用故障字典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再由实测样本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完成对网络各参数的设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将故障定位到元器件,同时可为其他电子信息系统模块级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系统 故障诊断 神经网络 故障字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阶矩规范化雨滴谱反演方法的初步验证
3
作者 张扬 曾静 +1 位作者 刘黎平 董元昌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402,共14页
双偏振雷达反演雨滴谱能够为研究降水微物理过程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雨滴谱模型中的约束关系使得雨滴谱反演方法存在局限性,例如在“约束性Gamma(C-G)模型”雨滴谱反演方法中统计形状因子-斜率因子(μ-Λ)关系时,剔除了一些数据,因此μ... 双偏振雷达反演雨滴谱能够为研究降水微物理过程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雨滴谱模型中的约束关系使得雨滴谱反演方法存在局限性,例如在“约束性Gamma(C-G)模型”雨滴谱反演方法中统计形状因子-斜率因子(μ-Λ)关系时,剔除了一些数据,因此μ-Λ关系并不能代表所有降水的特性。为此,提出一种新的雨滴谱反演方法:双阶矩规范化雨滴谱反演法。该方法在保留全部有效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趋近线性的定量关系,利用水平反射率因子(ZH)和差分反射率因子(ZDR)计算得到雨滴谱六、七阶矩,进而参考双阶矩规范化雨滴谱模型反演雨滴谱。利用发生在广东的 2 次降水过程采用模拟试验,地面观测和高空反演等 多个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假设的雨滴谱模型与实际观测数据较为吻合,理论上方法合理可行。无论是模拟试 验还是地面验证,提出的方法都优于传统 C-G 方法,尤其是在强降水端表现明显。同时双偏振雷达(双阶矩规范化雨滴谱反演 方法)和云雷达对高空中弱回波(<35 dBz)粒子大小的反演一致。该方法从理论,地面和高空观测等方面都表现出反演的可靠 性,为研究不同高度的雨滴谱特征提供了较好的反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反演技术 双阶矩规范化 双偏振雷达 云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随机森林的云粒子相态识别算法
4
作者 付涛 杨智鹏 +3 位作者 陶法 胡树贞 卢郁香 付长青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为准确识别云粒子相态,利用同址建设的毫米波云雷达和微波辐射计,基于贝叶斯-随机森林算法,分别建立降雨和非降雨天气模型,将云雷达反射率因子、速度谱宽、径向速度、退偏振比、微波辐射计垂直温度廓线和各要素高度作为粒子相态特征对... 为准确识别云粒子相态,利用同址建设的毫米波云雷达和微波辐射计,基于贝叶斯-随机森林算法,分别建立降雨和非降雨天气模型,将云雷达反射率因子、速度谱宽、径向速度、退偏振比、微波辐射计垂直温度廓线和各要素高度作为粒子相态特征对模型进行训练,建立冰晶、雪花、液态云滴、雨滴模型。基于2023年7月1日—2024年3月31日宜昌、太原、红原、衢州4站天气过程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对冰晶、雪花、液态云滴、雨滴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5%、97%、89%、96%;冰晶、雪花、雨滴的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均达到0.96以上。个例分析显示模型的识别结果符合云微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粒子相态识别 云微物理过程 毫米波云雷达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Gamma模型的完整雨滴谱分布拟合方法
5
作者 赵欣 王改利 +2 位作者 文镓齐 李冉 郭在华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8-338,共11页
基于2021年4月4日、9月13日、9月29日西藏墨脱和2022年5月10日、6月9日、6月10日广东龙门的微雨雷达与降水现象仪联合观测数据,构建完整雨滴谱分布。利用广义Gamma模型拟合完整雨滴谱分布,并与标准Gamma模型拟合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基于2021年4月4日、9月13日、9月29日西藏墨脱和2022年5月10日、6月9日、6月10日广东龙门的微雨雷达与降水现象仪联合观测数据,构建完整雨滴谱分布。利用广义Gamma模型拟合完整雨滴谱分布,并与标准Gamma模型拟合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完整雨滴谱数据计算的降水率更接近地面雨量计观测的降水率,相关性更高、偏差更小;采用雨滴谱分布的双矩(第3矩和第6矩)归一化,可以实现包含两个形状参数(μ和c)的广义Gamma模型拟合,且拟合的完整雨滴谱分布与观测更接近,可以同时描述毛毛雨模式、降水模式以及两者间的区域。定量对比结果显示,广义Gamma模型拟合比标准Gamma模型拟合的偏差更小、模型效率系数更高;墨脱和龙门不同微物理过程降水(直径影响型和数量影响型)的双矩归一化雨滴谱形状一致性很好,特别是在归一化直径范围的中心部分,这种相对稳定性对于应用广义Gamma模型从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反演雨滴谱分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雨雷达 降水现象仪 雨滴谱分布 广义Gamma模型 双矩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陈李静 张雷 +5 位作者 佘勇 姚振东 曾昭亮 田彪 郑宇 丁明虎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41,共15页
近年来,日益突出的极区大气污染以及气候变化问题使得气溶胶深入研究成为重要课题。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OpticalDepth,AOD)作为表征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其与大气颗粒物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可用以指示气溶胶对大气污染和气... 近年来,日益突出的极区大气污染以及气候变化问题使得气溶胶深入研究成为重要课题。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OpticalDepth,AOD)作为表征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其与大气颗粒物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可用以指示气溶胶对大气污染和气候的影响。从全球角度看,目前对气溶胶的研究在中纬度地区开展较多,而由于受观测连续性和遥感能力,特别是卫星遥感反演精度的限制,对南北极地区的气溶胶研究开展较少。本文主要分析极区AOD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瓶颈,概述极区AOD总体研究的进展,探索地基观测和卫星遥感等制约其深入研究的能力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 地基观测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一次典型降水性层状云的水凝物分类和过冷液态水含量分布特征
7
作者 谭杰 付丹红 +2 位作者 郭学良 樊昌元 苏德斌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0-1097,共18页
云中水凝物和过冷液态水含量分布特征对于揭示云和降水形成的微物理机制,以及构建和验证数值模式云物理参数化方案均具有关键作用。依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在林芝地区通过Ka波段云雷达获取的观测数据,在进行质量控制... 云中水凝物和过冷液态水含量分布特征对于揭示云和降水形成的微物理机制,以及构建和验证数值模式云物理参数化方案均具有关键作用。依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在林芝地区通过Ka波段云雷达获取的观测数据,在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研究了2019年9月16~17日一次典型降水性层状云的水凝物分类和过冷液态水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k-邻域频数法”的数据去噪率达到1.5%~5.0%,补值率达到3.5%~7.0%。使用“逐库订正法”对雷达衰减订正前后的差值为0~5 dBZ。研究发现,该地区典型的层状云降水形成机制具有独特性,是由大尺度环流抬升形成的中高层云和地形抬升形成的低云上下耦合、合并后产生。在初始形成阶段,云顶海拔高度达到12 km,上下层云明显分离,无融化层亮带形成。云内水凝物分布比较均匀,中高层冷云区主要由冰晶、雪组成,存在较高过冷云水含量。在成熟阶段,上下层云实现合并,降水形成,云顶高度下降到10 km左右。云内不均匀性显著增加,形成了明显的融化层亮带和弱对流泡。云内以冰雪粒子为主,对流泡区也存在少量霰粒子,过冷云水主要分布在对流泡区,最大可达到0.5~0.6gm^(-3)。在衰减阶段,大尺度天气系统过境后造成高层冷云快速减弱,以低层地形云产生的弱暖性降水为主,融化层亮带消失,融化层以上存在很浅薄的冰雪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云雷达 降水性层状云 水凝物分类 液态水含量 青藏高原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鑫 何建新 +1 位作者 刘艳 汤志亚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38,共3页
文中抛弃常规的雷达产品设计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雷达产品设计和开发。首先利用托盘处理的方式实时地对雷达基数据进行资料预处理,去除噪声、脉动及速度模糊对雷达产品设计带来的影响,在进行雷达数据格式转换后,利用具有强大... 文中抛弃常规的雷达产品设计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雷达产品设计和开发。首先利用托盘处理的方式实时地对雷达基数据进行资料预处理,去除噪声、脉动及速度模糊对雷达产品设计带来的影响,在进行雷达数据格式转换后,利用具有强大图形图像处理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生成气象业务中常用的雷达产品,同时开发出常规方法不易实现的三维雷达产品。最后将文中的设计与常规方法设计的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给出了三维雷达产品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产品 回波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信息约束的形状导向水平集算法对下颌管的分割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玲 侯小叶 +1 位作者 王中科 饶妮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针对下颌管在CT成像中相对于周围组织的模糊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信息约束的形状导向水平集算法,对下颌管进行高精度分割。首先根据下颌管分布的位置,重建出下颌管相应部位的多个侧断面,并进行下颌管提取;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针对下颌管在CT成像中相对于周围组织的模糊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信息约束的形状导向水平集算法,对下颌管进行高精度分割。首先根据下颌管分布的位置,重建出下颌管相应部位的多个侧断面,并进行下颌管提取;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下颌管进行先验形状统计;之后在形状导向水平集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下颌管周围组织的局部信息,对水平集演化的能量函数进行约束,以改进在模糊区域水平集的分割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对任意侧断面中下颌管的分割。通过利用分割精度对感兴趣目标的分割结果进行度量,得出形状导向水平集算法的平均分割精度为4.19%,而本算法的平均分割精度为1.82%。该方法能有效对患者的下颌管进行精确的分割,为临床下颌管的定位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下颌管 先验形状 形状导向 局部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流体晃荡波高和压强的预测研究
10
作者 金鑫 王宇圣 +4 位作者 张福贵 陈健 李登松 樊昌元 刘名名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9,共12页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流体晃荡现象存在计算效率低和经济成本高的不足。为此,本文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数值和实验结果进行时序重构,预测流体晃荡的压强和波高。以数值和实验的总压强和自由表面高程数...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流体晃荡现象存在计算效率低和经济成本高的不足。为此,本文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数值和实验结果进行时序重构,预测流体晃荡的压强和波高。以数值和实验的总压强和自由表面高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将神经网络中表征能力强的CNN、RNN、LSTM用于重演流体晃荡响应的时间演化过程。在模型训练过程中,系统地调节神经网络的内部结构参数,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NN和LSTM的重构误差低于4%,相关性达到0.88,整体优于CNN;LSTM的整体性能最佳,可以作为预测长序列数据的首选。整体来讲,三种代理模型均可以较好地复现流体晃荡的波高和压强,在流体晃荡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晃荡 神经网络 数值模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注意力机制的脑电情绪识别方法
11
作者 卢未坤 周颖玥 +4 位作者 武桥 廖祥 刘琦 黄润夏 杨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3-405,共13页
情绪识别在人机交互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脑电信号在反映人类情绪状态方面具有优势。基于脑电空间拓扑建模脑区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可以为情绪识别的特征提取提供重要信息。然而,仅使用空间拓扑构建单一的图结构进行图卷积,存在信... 情绪识别在人机交互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脑电信号在反映人类情绪状态方面具有优势。基于脑电空间拓扑建模脑区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可以为情绪识别的特征提取提供重要信息。然而,仅使用空间拓扑构建单一的图结构进行图卷积,存在信息聚合方式单一的问题,难以描述脑电通道之间的复杂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注意力机制的脑电情绪识别模型,其核心思想在于使用多头图注意力机制,动态地为节点连接分配权重,从而能够自适应地捕捉脑电通道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现有方法在信息聚合和动态模式捕捉方面的不足。使用DEAP数据集中7 424个脑电样本对所提模型进行了验证,其在效价、唤醒和支配3个情绪维度上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6.06%、96.54%和96.84%。与同样基于图神经网络的ELGCNN模型相比,在效价和唤醒两个维度上的准确率提高了6.20%和6.56%,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另外,还使用DREAMER数据集中4 630个脑电样本对模型性能进行了验证,在效价、唤醒和支配3个情绪维度上的分类准确率为87.87%,83.47%,79.96%。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图注意力机制能有效提取与情绪相关的脑电特征,提升脑电情绪识别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情绪识别 图神经网络 图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落差山地边界层方案的订正及臭氧模拟
12
作者 罗才桂 樊晋 +4 位作者 刘梦璇 颜廷昱 苏有琦 李茂善 张小玲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357-5366,共10页
通过在大落差山地开展边界层湍流脉动量观测,基于观测数据对一阶非局地边界层方案进行本地适用性订正,并评估订正后对臭氧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订正方案显著缓解了区域地面臭氧浓度的低估问题,将模拟偏差由−5.14×10^(-9)降低至−2.3... 通过在大落差山地开展边界层湍流脉动量观测,基于观测数据对一阶非局地边界层方案进行本地适用性订正,并评估订正后对臭氧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订正方案显著缓解了区域地面臭氧浓度的低估问题,将模拟偏差由−5.14×10^(-9)降低至−2.32×10^(-9),其中臭氧平流与化学过程为改善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修改YSU(Yonsei University)边界层方案中的最小湍流扩散系数,不同下垫面高空臭氧浓度呈现出平流与垂直混合过程的相反贡献特征,揭示了大落差山地与毗邻平原在不同高度层臭氧输送机制的显著差异.研究成果为复杂地形区域边界层参数化优化与臭氧模拟精度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臭氧模拟 WRF-Chem 最小湍流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地区臭氧探空观测与多源产品柱总量对比
13
作者 朱朗峰 王容博 +3 位作者 方永林 刘梦琪 郑向东 吴昊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384,共10页
基于2022年9月-2023年4月国产CYT-1臭氧探空仪在新疆阿勒泰、黑龙江嫩江、上海及海南三亚4个地区的212次观测数据,对比臭氧探空仪积分臭氧总量(Ω_(o))与多种卫星观测产品柱总量(Ω_(s))及再分析数据产品柱总量(Ω_(r))的差异。结果表明... 基于2022年9月-2023年4月国产CYT-1臭氧探空仪在新疆阿勒泰、黑龙江嫩江、上海及海南三亚4个地区的212次观测数据,对比臭氧探空仪积分臭氧总量(Ω_(o))与多种卫星观测产品柱总量(Ω_(s))及再分析数据产品柱总量(Ω_(r))的差异。结果表明:臭氧峰值及其出现高度随纬度变化,纬度最高的嫩江臭氧峰值平均值(17.1 mPa)最大,臭氧峰值出现高度最低(20.3 km);纬度最低的三亚臭氧峰值平均值最小(11.5 mPa),臭氧峰值出现高度最高(25.9 km)。Ω_(o)与Ω_(s)和Ω_(r)的平均相对偏差在阿勒泰、嫩江、上海和三亚分别为0.3%~3.5%、-5.1%~-1.5%、-8%~-4.2%和-10.5%~-6.5%,纬度越低负相对偏差越大。4个地区Ω_(o)与Ω_(s)和Ω_(r)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05显著性水平,阿勒泰、嫩江和上海相关系数均大于0.7,三亚相关系数均小于0.5,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探空仪 臭氧总量 偏差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逐月多年平均积雪密度格点数据集
14
作者 曹晓云 史飞飞 +3 位作者 刘致远 张娟 李弘毅 肖建设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305-317,共13页
积雪密度是表征积雪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也是将积雪深度转换成雪水当量的重要指标,在山区雪水资源估算、融雪洪水等水资源管理、自然灾害预报以及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1960–2020年青藏高原132个逐日国家气象站资料、中国区... 积雪密度是表征积雪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也是将积雪深度转换成雪水当量的重要指标,在山区雪水资源估算、融雪洪水等水资源管理、自然灾害预报以及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1960–2020年青藏高原132个逐日国家气象站资料、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卫星融合雪深数据集为主要数据源,分不同地表类型比较几种机器学习模型在积雪密度模拟中的性能,选取最优模型,综合地面、卫星和再分析资料,制作了青藏高原逐月积雪密度数据集。与132个青藏高原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月多年平均积雪密度数据进行精度检验发现,逐月多年平均积雪密度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019g/cm^(3),平均相对误差为11.88%,表明数据集具有较高精度。本数据集将为青藏高原水资源评估、水文过程模拟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密度 气象站点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明明 魏鸣 +1 位作者 王皓 王建森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1-871,共11页
利用地基GPS技术反演得到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FY-2C卫星水汽图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8年9月23—26日成都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期间的水汽主要由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和来自"... 利用地基GPS技术反演得到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FY-2C卫星水汽图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8年9月23—26日成都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期间的水汽主要由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和来自"黑格比"台风的高低空急流组成;暴雨发生前对流层中低层水汽充足,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水平风的垂直切变较明显;高时间分辨率的地基GPS资料不仅可获得水汽实时变化的信息,而且对于暴雨发生时间和暴雨强度都有一定的指示性;结合中尺度数值模拟的结果,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中可降水量的变化能反映区域水汽辐合辐散的变化,降水与否或降水大小不仅取决于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更受到大气动力和热力条件的影响,水汽辐合的强弱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可降水量 大气垂直结构特征 数值模式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nvLSTM融合RMAPS-NOW数据的雷达回波外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善昊 胡志群 +1 位作者 王福增 陈杰鑫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4-567,共14页
雷达回波外推是临近预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效果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快速准确的回波外推技术一直是雷达气象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在雷达回波外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些外推网络架构的输... 雷达回波外推是临近预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效果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快速准确的回波外推技术一直是雷达气象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在雷达回波外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些外推网络架构的输入大多用16级伪彩色雷达回波强度产品转化而来的灰度图,丢失了许多回波细节,并且随着外推时间延长,误差不可避免地增大。回波的生消、移动、演变与天气背景紧密相关,因此,将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研发的新一代快速更新多尺度资料分析和预报系统的临近数值预报子系统(RMAPS-NOW)初始零场的部分物理量产品融入华北雷达拼图原始数据,构建多个雷达单元(Radar cells),并将这些雷达单元作为输入,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LSTM),设计了一个多通道雷达回波外推网络架构(MR-ConvLSTM)。另外,考虑到卷积算法的平滑性,构建了自定义损失函数,增加回波强度的时空权重进行时空衰减订正。选取(40.65°—41.65°N,114°—115.4°E)内2018—2021年的6—9月共13000组华北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及RMAPS-NOW初始零场数据,其中的80%共10400组为训练集,20%共2600组为测试集。引入的物理量包括多个高度层的u、v风(1350 m),相对湿度(RH,150 m),水平散度(1350 m)等,基于ConvLSTM及MR-ConvLSTM加自定义损失函数,分别训练得到5个雷达回波外推模型。采用临界成功指数(CSI)、命中率(POD)、虚警率(FAR)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测试集对所有模型进行评估。基于引入物理量的MR-ConvLSTM训练得到的模型在20、30、35 dBz反射率阈值下,比未引入物理量的基于ConvLSTM的外推模型CSI值平均高4.67%、13.8%、5.98%,POD值平均高3.1%、7.68%、8.38%,FAR值平均低6.37%、8.54%、10.17%,同时引入3种物理量(RH、u、v)的外推模型在不同阈值的各项指标中综合表现最好,其CSI、 POD值在3种不同阈值下比未引入物理量模型平均高16.01%、13.38%,FAR值平均低14.88%。从模型应用的个例可视化也可以看出,引入物理量后有效提升了雷达回波外推的准确度,证明基于MR-ConvLSTM架构训练的雷达回波外推模型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外推 深度学习 RMAPS-NOW MR-ConvLSTM网络架构 自定义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智慧化平衡功能评估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杨 彭俊文 +3 位作者 李永红 夏川黔 卢秋云 戚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68,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平衡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智能化平衡功能评估系统,通过佩戴在身体不同部位的MPU6050加速度传感器和薄膜压阻式足底压力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平衡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智能化平衡功能评估系统,通过佩戴在身体不同部位的MPU6050加速度传感器和薄膜压阻式足底压力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处理站立和动态行走时的下肢信号,并提供左倾、右倾、平衡稳定、前倾和后倾5种平衡功能评估结果。该系统集成了数据采集、处理、评估和反馈功能,最终可通过用户界面实时查看评估结果,了解自身平衡功能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跌倒判断参数指标平均达到85.8%,能够为个体提供精准评估和干预,识别平衡问题并预警失衡风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 多模态 加速度 足底压力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西北地区云水资源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杰 蔡淼 +3 位作者 周毓荃 杨玲 赵俊杰 欧建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6-489,共14页
为认识西北地区的云水资源(Cloud Water Resource,简称CWR)特征以及科学规划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作业布局,利用2000—2019年中国1°×1°CWR观测诊断评估数据集,采用线性拟合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统计分析了... 为认识西北地区的云水资源(Cloud Water Resource,简称CWR)特征以及科学规划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作业布局,利用2000—2019年中国1°×1°CWR观测诊断评估数据集,采用线性拟合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统计分析了西北地区CWR的分布及演变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从全区整体看,CWR的相关物理量(状态量、平流量、总量和降水效率)主要表现为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春季CWR总量约为1736亿t(折合柱水量约为51.2 mm),仅次于夏季;春季水凝物降水效率为48.7%,相较于秋季,春季的CWR开发潜力更大。(2)从区域内1°×1°网格的计算结果得到空间分布,受地势与环流的影响,近20年CWR年总量及水汽年总量、水凝物年总量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呈“两高一低”的特征,高值位于西风急流区与季风影响边缘区,低值区主要位于高原气候区。(3)近20年,西北地区格点的CWR年总量平均以23.6 mm/a速率增加,其中春季的增加趋势最显著,增速为8.5 mm/a。季节分布上,CWR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水凝物降水效率夏季高,秋、春季较低,冬季最低。(4)CWR年总量的EOF分解第一模态(EOF1)贡献率为78.2%,分布特征为区域东部较高,在2008年出现年际转折,开始转变为CWR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格局。(5)在西北地区典型区域中,天山区域年平均及格点平均后的CWR年总量以及水凝物降水效率均高于祁连山区,年际变化上祁连山区的CWR在增多,天山区的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云水资源(CWR) 时空特征 季节特征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μm激光雷达高原机场下击暴流探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向华 黄轩 +4 位作者 朱文会 郑佳锋 唐顺仙 任涛 程振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6,共9页
为了探究激光雷达在湿下击暴流天气时的风场探测效果和低空风切变识别能力,采用多元资料结合具体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和数据验证的方法,利用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的测风激光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记录,对2021-05-18的一次湿下击暴流过程进行... 为了探究激光雷达在湿下击暴流天气时的风场探测效果和低空风切变识别能力,采用多元资料结合具体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和数据验证的方法,利用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的测风激光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记录,对2021-05-18的一次湿下击暴流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下击暴流具有复杂的风场结构,主体到达机场前,首先造成了超过14 m/s的外流,并与环境风耦合形成逆风切变辐合线,且最强外流区位于辐合线后侧1 km~2 km;下击暴流抵达跑道上空时,造成了地面辐散风场,辐散中心风速远小于外流边缘且垂直气流存在着剧烈变化,下击暴流共持续约10 min;测风激光雷达对雷暴云内部垂直气流分布、跑道区域下击暴流辐散风场的水平和垂直结构以及地面风场辐合线的形成和演变均有良好的识别效果,交互使用雷达不同探测模式和数据产品有利于机场低空风切变的监测和预警。该研究为激光雷达在下击暴流风切变预报和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测风激光雷达 精细结构 湿下击暴流 低空风切变 垂直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与X波段天气雷达探测参量差异及组网融合处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于新 马建立 +1 位作者 陈明轩 史朝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8,共11页
随着X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网的增多,与S波段双偏振雷达开展组网观测愈发具有必要性。利用北京地区2021年7月27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观测资料,对X波段双偏振雷达组网观测值和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值进行一致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者... 随着X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网的增多,与S波段双偏振雷达开展组网观测愈发具有必要性。利用北京地区2021年7月27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观测资料,对X波段双偏振雷达组网观测值和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值进行一致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者观测的反射率因子(Z)一致性好,差分反射率(Z_(DR))差异集中在0 dB值附近,Z≥30 dBz时,差分相移率(K_(DP))差异显著。根据观测值差异特征,比较了探测参量直接融合和距离指数权重融合两种数据融合方式,通过分析偏振参量垂直剖面图发现,融合后可以相互弥补探测盲区,K_(DP)通过距离指数权重融合的方式过渡更加自然。本文融合效果可供不同波段雷达融合组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段双偏振雷达 X波段雷达网 融合组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