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气科学类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 |
华维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
2
|
华北平原一次大气涌及其对夜间对流的影响 |
姚安琪
陈起英
华维
|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CMIP6模式对川渝夏季复合热浪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关系的模拟差异及原因 |
陈沪宁
陈樟
葛非
金正睿
|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青藏高原东坡高冠层植被大气间的储存项对地表能量闭合度的影响研究 |
刘禹辰
李茂善
常娜
江永濠
王婷
胥佩
|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5
|
成都地区含碳气溶胶浓度及其光学特性 |
毛鑫茹
李玥
刘璇
姜懿航
袁亮
|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典型城市大气中关键环境因素对苯氧化生成甲酸的贡献 |
唐嘉雪
黄德新
王赛男
|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2022年夏季成都平原臭氧污染及典型个例成因分析 |
潘婕
王传扬
张小玲
王婧怡
|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分析 |
孙欢欢
倪长健
崔蕾
周智敏
周如雨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9
|
|
|
9
|
2015年春节成都市郊大气PM_1污染特征分析 |
林瑜
叶芝祥
杨怀金
张菊
王碧菡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
10
|
成都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
白爱娟
钟文婷
华兰
张舒杼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8
|
|
|
11
|
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信息在林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张婕
张文煜
王研峰
范广洲
韩婷婷
刘海文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
12
|
2013-2018年冬季成都市9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及逆温特征 |
陈婷
冯鑫媛
李春艳
王卫民
宋文超
王式功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
13
|
成都市降水对大气颗粒物湿清除作用的观测研究 |
于人杰
康平
任远刘瑞
李明山
张小玲
袁亮
朱倩
黄逸飞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5
|
|
|
14
|
成都市郊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化学组分粒径分布特征 |
王碧菡
廖婷婷
蒋婉婷
车红蕾
王雨婷
宋明昊
张小玲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
15
|
定量评估东亚地区植被对大气变率的反馈 |
马迪
吕世华
孟宪红
赵林
李照国
马媛媛
李美霞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6
|
WRF-Lake模式不同参数化方案对纳木错湖区夏季大气边界层模拟的影响 |
王梓奕
杨显玉
吕雅琼
孟宪红
王黎欢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7
|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影响研究百年进展 |
张强
黄建平
杨金虎
管晓丹
于海鹏
朱飙
张红丽
韩东亮
闫昕旸
张国龙
杨泽粟
曾剑
|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8
|
沈阳市O_(3)生成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
洪也
陆美静
马雁军
王式功
苏枞枞
王扬锋
任万辉
李晓岚
张云海
王绪鑫
韩国敬
|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观测研究进展 |
马耀明
王宾宾
姚楠
孙丽君
蔡征岭
石兴东
胡泽勇
马伟强
仲雷
李茂善
陈学龙
韩存博
谢志鹏
刘莲
刘新
王永杰
王忠彦
马彬
|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
马伟强
马耀明
马龙腾飞
李茂善
孙方林
宋敏红
韩熠哲
胡伟
刘莲
苏荣明珠
韩存博
|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