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回族武术拳谱的身体叙事形态——以《心意六合拳拳谱》为个案
1
作者 马林 王明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6-63,81,共9页
基于身体叙事理论,选取具有武学想象与武技实践代表性的回族武术拳谱《邓州心意六合拳拳谱》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着重阐释其身体叙事的基本形态。研究发现,其身体叙事形态的基本架构为以智勇双全的身... 基于身体叙事理论,选取具有武学想象与武技实践代表性的回族武术拳谱《邓州心意六合拳拳谱》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着重阐释其身体叙事的基本形态。研究发现,其身体叙事形态的基本架构为以智勇双全的身体作为叙事动力,以自然隐喻的身体作为叙事修辞,以六合相合的身体作为叙事符号。这三种身体叙事形态互融共生诠释出“回族武术身体的过去如何言说”,并在此基础上衍化出的“和的身体”叙事形态,为“回族武术未来身体如何存在”提供了发展方向的启示:在数字时代下既要注重从延伸到回归的身体转向,重温传统武术拳谱典籍中的身体之“和”;又要审视理解技术的身体,进而再塑传统武术“虚实共在”的身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武术 拳谱 邓州心意六合拳 身体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困境与路径突破 被引量:7
2
作者 胡宇 龚茂富 朱静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考察法,对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实践与特征、困境以及路径突破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研究指出,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提供关于武术新的知识和观念,推动武...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考察法,对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实践与特征、困境以及路径突破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研究指出,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提供关于武术新的知识和观念,推动武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科的交融,以及有助于理解武术历史的生成,因而具有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清末以降,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笼统泛化保护、政府主导的全国挖整保护、博物馆为主的专业化保护三个阶段。同时,呈现出保护范围逐渐完善、保护方法逐渐科学化与多样化,并形成了政府、社会、学者、大众多方参与的保护格局特征。研究认为,当前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机制仍不健全、保护资金匮乏、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保护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相关研究滞后。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突破这些保护困境的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保护范围 保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新与端本:清末师范学堂体育教学体系的镜像透视与主线考析(1897—1911年)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雨 杜俊儒 王明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92,共9页
清末师范学堂是我国教育史上出现的最早的教师专门培养机构,其体育课程与教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结构和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认知求新和教学端本的视角,对清末师范学堂的体育教学定位、体育教... 清末师范学堂是我国教育史上出现的最早的教师专门培养机构,其体育课程与教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结构和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认知求新和教学端本的视角,对清末师范学堂的体育教学定位、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课程修习要求、体育教学评价及其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考证与分析,力图展示清末师范学堂体育教学体系透视出的镜像与主线。研究认为,清末师范学堂的体育教学是近代师范体育教学的开端,也是我国高等体育师范教育的前身和起始;清末师范学堂体育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内容已初步成型,教学过程趋于寻求完善,教学评价呈现多元化方式,体育课程作为必修科目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程。体育教学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诉求密切联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师范学堂体育教学内容突破了兵式体操的束缚,健康与卫生保健知识开始出现在师范学堂体育教学内容中,通过修建专门的体育场地和增添体育器材的种类,保证了师范学堂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师范学堂体育课程修习时限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致,注重从道德教育的视角评判体育教学,体育实习成绩成为学生毕业成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注重体育教学的社会功能,奠定了中国高等体育师范教育的基础,加快了近代体育高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师范学堂 兵式体操 普通体操 体操专修科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武术视阈下散打的发展方向
4
作者 叶勇杰 《天工》 2018年第3期105-105,共1页
武术散打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在传统民族体育领域获得一定的发展。但传统武术散打成为奥运会竞技项目的希望依旧渺茫。可以说,散打面临中国传统体育发展中的普遍困境。而最根本制约原因是散打项目偏离人们的需求,导致自身发展难以维续... 武术散打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在传统民族体育领域获得一定的发展。但传统武术散打成为奥运会竞技项目的希望依旧渺茫。可以说,散打面临中国传统体育发展中的普遍困境。而最根本制约原因是散打项目偏离人们的需求,导致自身发展难以维续。在传统武术视阈下,理清散打项目的发展困境,探讨解决策略,指明散打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散打 困境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