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电商直播女性观众的个人特征与居住环境对在线体育消费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颖 孙淑慧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
研究探索了体育电商直播中女性观众的个人特质与居住环境对其在线体育消费行为的综合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职位职级、收入水平、婚姻状况以及居住地的空气质量(具体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对女性观众的在线消费行为产... 研究探索了体育电商直播中女性观众的个人特质与居住环境对其在线体育消费行为的综合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职位职级、收入水平、婚姻状况以及居住地的空气质量(具体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对女性观众的在线消费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第一,身处高层职位、收入中等以及已婚的女性更倾向于在体育电商直播平台进行消费。这验证了社会阶层和生命周期背景对女性观众的在线体育消费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第二,当居住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时,女性观众在体育电商直播平台上的消费意愿会相应增加,这暗示着环境因素与个体特征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协同作用。第三,粉丝身份进一步推动了女性观众的在线体育消费行为。这表明,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粉丝身份及其背后的心理需求与行为模式。这些发现不仅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启示,还为体育电商直播平台制定个性化推广策略、提供精准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电商直播 女性 个人特征 居住环境 在线体育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变革时代中国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价值导向论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青 孙淑慧 +1 位作者 张小林 纪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3,共8页
文章剖析了“回归”与重视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时代意义,认为应从体育的本、源、道视角强化对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归”与重视,通过“改变思维”推动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批判性思考”和“破圈”能力提升;同时,以“大历史观”与“大体... 文章剖析了“回归”与重视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时代意义,认为应从体育的本、源、道视角强化对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归”与重视,通过“改变思维”推动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批判性思考”和“破圈”能力提升;同时,以“大历史观”与“大体育观”为体育基本理论研究提供观念更新和价值引领。在此基础上,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3个维度提出了中国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升华的依据所在,即首先要正本清源,厘清体育基本理论的本体论问题;其次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明确体育基本理论的认识论问题;最后要敢于学术争鸣、质疑与批判,明晰体育基本理论的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变革 体育基本理论 大历史观 大体育观 价值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口述史研究基本问题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科 孙淑慧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43,共6页
体育口述史是运动“生命”或体育事件的诉说,能够丰富体育史的研究,激活体育学术全新的活力,在访谈中完成思想、观点的传递和史料的挖掘。体育口述史要注重访谈者、受访者和口述资料三者的关系,厘清体育回忆录、访谈等与体育口述史的区... 体育口述史是运动“生命”或体育事件的诉说,能够丰富体育史的研究,激活体育学术全新的活力,在访谈中完成思想、观点的传递和史料的挖掘。体育口述史要注重访谈者、受访者和口述资料三者的关系,厘清体育回忆录、访谈等与体育口述史的区别,正视精英体育人物和群众体育口述史的不同价值与意义。研究认为:体育口述史研究要注重其“史”学特性,最大的独特性是运动场景的再现;体育口述史注重“对话式”的访谈,采访者必须历史在场;体育口述史作为一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弥补、纠偏、发掘史料,有其严格的操作过程,其理论与实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批具有史学功底的学者介入,从时空维度还原口述者的运动情境和体育事件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体育口述史 运动行为 运动场景 访谈 学术对话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方位、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4
作者 张小林 陈晔 +1 位作者 张钊 孙淑慧 《体育科学》 2025年第2期27-35,共9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推动体育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的关键路径。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历史分析、...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推动体育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的关键路径。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历史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系统梳理体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脉络,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认为,体育强国建设始终围绕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断推进,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其新的内涵和使命。在体育领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生产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并从“技术−制度−文化”3个维度全面赋能体育强国建设。同时,《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多处提及科技与创新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关键领域、核心问题和重点场域的应用,这与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形成耦合。为更好地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体育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应着力于以下方面:培养新型劳动者,构建体育领域数字人才矩阵;打造新型劳动资料,实现高水平体育科技自立自强;拓展新型劳动对象,完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适配新型生产关系,推进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健全科技伦理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体育科技向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