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对卵母细胞质量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卫丽 尹巧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卵母细胞质量调控的研究新进展。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医学文献,对中医药调控卵母细胞质量理论研究、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中药不仅从理论上可改善卵母细胞质量,并通过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可减轻西医促...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卵母细胞质量调控的研究新进展。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医学文献,对中医药调控卵母细胞质量理论研究、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中药不仅从理论上可改善卵母细胞质量,并通过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可减轻西医促排卵药物的副作用,减少促性腺激素(Gn)用量,提高卵细胞质量,提高优卵率、优胚率,降低流产率,改善体外受精(IVF)患者妊娠结局。结论中药对卵母细胞质量的调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但尚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卵母细胞质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黄素衍生物的制备及抗其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帅 袁崇均 +5 位作者 罗森 张磊 汤依娜 袁明铭 竹敏 王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20-925,共6页
目的通过对单体化合物鸢尾黄素的结构改造,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病毒候选药物。方法以鸢尾黄素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3个化合物,并以鸢尾黄素和利巴韦林为对照,考察化合物体外抗病毒的活性,观察的主要指标为半数毒性浓度(TC50)、半数抑... 目的通过对单体化合物鸢尾黄素的结构改造,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病毒候选药物。方法以鸢尾黄素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3个化合物,并以鸢尾黄素和利巴韦林为对照,考察化合物体外抗病毒的活性,观察的主要指标为半数毒性浓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抗病毒指数(TI),为研发新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结果化学试验分别通过磺化反应合成化合物1,乙基化反应合成化合物2,乙基化、磺化反应两步合成化合物3,并根据红外、紫外、质谱和核磁等数据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鸢尾黄素-5’-磺酸钠、4’,7-二乙基鸢尾黄素、4’,7-二乙基鸢尾黄素-5’-磺酸钠;抗病毒研究表明各化合物组在不同剂量时对H3N2、ADV3、RSV、CVB3等病毒毒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明显强于同等剂量的鸢尾黄素组。化合物1对H3N2和R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H3N2病毒指数为29.57,强于利巴韦林(15.87);抗RSV病毒指数为28.39,略强于利巴韦林(27.29);化合物2对CVB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CVB3病毒指数为31.60,略强于利巴韦林(29.00);化合物3对H3N2和R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RSV病毒指数为34.24,略强于利巴韦林(27.29);抗H3N2病毒指数为35.56,远强于利巴韦林(15.87)。结论化合物3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病毒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抗H3N2病毒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黄素 衍生物 细胞培养法 流感病毒 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柯萨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与阴道菌群紊乱及PD-1分子高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闫华 刘苏颖 +5 位作者 熊洪平 唐永军 卢钰 崔钰桐 朱坤 包钰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7-873,共7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与阴道菌群紊乱及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分子表达间的相关性,为PD-1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24只SPF级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n=12)、宫颈癌模型组(CCM)(n=12)。采用宫颈...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与阴道菌群紊乱及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分子表达间的相关性,为PD-1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24只SPF级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n=12)、宫颈癌模型组(CCM)(n=12)。采用宫颈癌U14细胞皮下移植法建立小鼠宫颈癌肿瘤模型。2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1 d后,取其阴道分泌物及血液样本。16S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实验动物的阴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的亚群及表面的PD-1分子表达情况。结果Beta多样性分析等显示,CON组与CCM组小鼠阴道菌群在物种组成及各菌种相对丰度上均有明显不同;CON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CCM组优势菌属转变为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和螺杆菌属(Helicobacter)。CCM组小鼠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表达均值为12.78%,明显高于CON组的10.45%(P<0.05)。CCM组T细胞总数(CD3+T细胞)及亚群中CD8+T细胞数量的均值分别为38.78%和11.98%,均比CON组均值(51.37%和20.08%)明显减少(P<0.05)。结论宫颈癌可导致阴道菌群紊乱,阴道菌群紊乱与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高表达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宫颈癌的免疫逃逸作用可能存在新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阴道菌群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口服避孕药连续服用法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静 雷贞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24-726,共3页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是最常见的避孕药,目前除广泛用于避孕外,临床上还将其用于抑制月经及一些妇科疾病,对于连续服用法的使用国内基本未开展,此文将国外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和应用作一概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关键词 复方口服避孕药 服用法 临床医师 妇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探析强精片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申毅锋 朱坤 +5 位作者 董良 尤耀东 李广森 黄晓朋 常德贵 俞旭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05-4518,共1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析强精片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成分和潜在分子机制,并对不育症模型小鼠进行相关作用靶点的实验验证。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收集强精片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数据库筛...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析强精片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成分和潜在分子机制,并对不育症模型小鼠进行相关作用靶点的实验验证。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收集强精片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数据库筛选男性不育症的疾病靶点;然后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预测靶点取交集,借助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氯化镉注射造模不育症小鼠模型,采用HE染色、电镜观察睾丸结构,qPCR检测Pi3kcb、Akt1表达量,探讨强精片治疗不育症的潜在机制。并将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探讨潜在作用成分及靶点机制。结果共获得109个强精片活性成分及286个可用于后续分析的靶点,476个男性不育症靶点,映射得出69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GO分析提示主要与营养、抗氧化、对类固醇激素反应等生物过程及功能相关。KEGG通路分析提示主要与PI3K-Akt、TNF、内分泌抵抗等信号通路相关,PI3K-Akt是核心信号通路。强精片可以改善不育症模型小鼠睾丸结构,提高Pi3kcb、Akt1 mRNA表达。强精片中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β-谷固醇、花生四烯酸与靶标蛋白MAPK1、AKT1、HSP90AA1、IL6、ESR1结合稳定。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强精片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主要靶标和通路,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精片 男性不育症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技术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成像中的初步探索
6
作者 张凤 俞旭君 +3 位作者 董良 杨薆黎 张静益 温艳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66-1172,共7页
目的:探索光声层析成像(photoacoustic tomography,PAT)和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ultispectral optoacoustic tomogra-phy,MSOT)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模型中进行睾丸结构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 目的:探索光声层析成像(photoacoustic tomography,PAT)和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ultispectral optoacoustic tomogra-phy,MSOT)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模型中进行睾丸结构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迈之灵组),每组6只。模型组、迈之灵组均采用缩窄左肾静脉并结扎左侧精索静脉侧支方法造模,经过4周相应措施干预后,比较实验大鼠左侧睾丸的PAT/MSOT图像、氧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研究不同干预措施实验大鼠的睾丸成像特征。结果:PAT/MSOT能对大鼠睾丸结构进行清晰成像,能够反映睾丸内的氧代谢水平。结论:PAT/MSOT可检测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睾丸结构和功能改变,是一种简易、无创、安全的新型睾丸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层析成像 多光谱 精索静脉曲张 睾丸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