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医治疗肝衰竭60年:从临床洞见到科学发现
- 1
-
-
作者
扈晓宇
-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感染科
-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6-1024,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840,81273748)。
-
文摘
肝衰竭作为高致死率的临床危重症,其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系统回顾、梳理了我国中医药治疗肝衰竭领域60年传承创新的成果。临床研究方面:早期探索阶段,发现茵陈蒿汤联合西医治疗效果明显,灌肠疗法初显成效,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循证医学时代,基于对肝衰竭“本虚标实”的认识,创新构建“脾虚邪陷发黄”“气虚瘀黄”“脾肾阳虚发黄”等中医病机理论;基于中医证候动态演变研究,发现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呈现“早实晚虚”的证型特征,据此建立分期辨治框架:早期祛实(解毒化瘀)、晚期补虚(温阳固脱)。技术创新层面:人工肝联合中药、结肠灌洗及针灸凸显多靶点协同优势。基础研究方面:揭示茵陈蒿汤通过肠道菌群-代谢轴调控肝功能,赤芍-附子药对重塑巨噬细胞极化,五味子木脂素与五味子多糖靶向GSH/GPX4调节脂质稳态,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激活肝再生信号等,阐明“清热解毒”“温阳固脱”等治则的分子机制。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临床证据异质性、证候-生物标志物关联不足及前沿技术整合瓶颈。未来需构建“临床-基础”双向闭环研究范式,聚焦肠道微生态-免疫-能量代谢网络,推动中医药精准化治疗升级。
-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针灸疗法
-
Keywords
Liver Fail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ntegrated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Therapy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