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的实施
被引量:
8
1
作者
杨卓
张德来
+2 位作者
曹胜兰
黄璜
李晓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行PCI联合比伐芦定抗凝治疗的AMI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8例和计划组58例。常规组予常规护理,计划组采用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
目的分析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行PCI联合比伐芦定抗凝治疗的AMI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8例和计划组58例。常规组予常规护理,计划组采用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干预。结果出院当日,计划组出院准备度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左室应变参数、左室射血分数、自护能力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显著(P<0.05,P<0.01)。两组随访1年各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干预有利于改善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其出院准备度及自护能力,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抗凝
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心脏康复计划
出院准备度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眼针带针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后心率变异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迪
李鸿鹏
+5 位作者
马江
聂谦
孙剑峰
吴志鹏
张宏才
赵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35-4544,共10页
背景已知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常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短期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常用的冠状动脉病变手术方式,但术后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复发性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背景已知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常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短期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常用的冠状动脉病变手术方式,但术后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复发性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ACE发生,但易合并消化道出血,不能持续有效地改善PCI预后。而眼针可有效减少胸痛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疗法可增强心脏和血管功能,二者相结合的眼针带针运动在PCI术后的应用有待探索。目的探讨眼针带针运动对冠心病(CHD)患者PCI后HRV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2例PCI后中、低危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分配比例随机分为眼针带针运动组或药物治疗组。眼针带针运动组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眼针带针运动,药物治疗组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受试者均完成了2周干预。收集患者以下资料:(1)基线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呼吸频率、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教育水平、职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患基础疾病数量。(2)主要指标: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PCI后24 h内和2周干预结束当天HRV。记录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5 min内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HF)、低频(LF)、低频/高频比值(LF/HF)。采用MACE评估干预后2、4、8周的预后。通过电话和门诊会诊记录心源性或全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重度心力衰竭、复发性心肌梗死、再次PCI、胸痛等情况。(3)次要指标: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I(hs-TnI)。(4)安全性指标:PCI后皮下血肿、皮肤病变、肌肉酸痛、呼吸异常、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局指标均在PCI后24 h内和2周干预结束当天测量。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LF/HF、SDNN、SDANN、SDNN index、LF、HF、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F/HF、SDNN、SDAN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药物治疗组CRP高于眼针带针运动组(P<0.05);两组NT-proBNP、CK-MB和hs-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带针运动组MACE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眼针带针运动在改善PCI后CHD患者的HRV方面比药物治疗更有效,MACE发生率更低,术后短期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眼针疗法
眼针带针运动
心率变异性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的实施
被引量:
8
1
作者
杨卓
张德来
曹胜兰
黄璜
李晓菲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科
出处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84-87,共4页
基金
四川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基金课题(2016-DYY-40)。
文摘
目的分析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行PCI联合比伐芦定抗凝治疗的AMI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8例和计划组58例。常规组予常规护理,计划组采用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干预。结果出院当日,计划组出院准备度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左室应变参数、左室射血分数、自护能力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显著(P<0.05,P<0.01)。两组随访1年各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干预有利于改善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其出院准备度及自护能力,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抗凝
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心脏康复计划
出院准备度
二级预防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眼针带针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后心率变异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迪
李鸿鹏
马江
聂谦
孙剑峰
吴志鹏
张宏才
赵珏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康复
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
医学与生命
科
学院
陆军军医
大学
西南
医院
康复
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35-4544,共10页
基金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20LC0081)
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项目(MPRC2021044)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研项目(20ZL02)。
文摘
背景已知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常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短期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常用的冠状动脉病变手术方式,但术后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复发性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ACE发生,但易合并消化道出血,不能持续有效地改善PCI预后。而眼针可有效减少胸痛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疗法可增强心脏和血管功能,二者相结合的眼针带针运动在PCI术后的应用有待探索。目的探讨眼针带针运动对冠心病(CHD)患者PCI后HRV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2例PCI后中、低危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分配比例随机分为眼针带针运动组或药物治疗组。眼针带针运动组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眼针带针运动,药物治疗组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受试者均完成了2周干预。收集患者以下资料:(1)基线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呼吸频率、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教育水平、职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患基础疾病数量。(2)主要指标: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PCI后24 h内和2周干预结束当天HRV。记录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5 min内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HF)、低频(LF)、低频/高频比值(LF/HF)。采用MACE评估干预后2、4、8周的预后。通过电话和门诊会诊记录心源性或全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重度心力衰竭、复发性心肌梗死、再次PCI、胸痛等情况。(3)次要指标: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I(hs-TnI)。(4)安全性指标:PCI后皮下血肿、皮肤病变、肌肉酸痛、呼吸异常、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局指标均在PCI后24 h内和2周干预结束当天测量。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LF/HF、SDNN、SDANN、SDNN index、LF、HF、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F/HF、SDNN、SDAN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药物治疗组CRP高于眼针带针运动组(P<0.05);两组NT-proBNP、CK-MB和hs-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带针运动组MACE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眼针带针运动在改善PCI后CHD患者的HRV方面比药物治疗更有效,MACE发生率更低,术后短期预后更好。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眼针疗法
眼针带针运动
心率变异性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随机对照试验
Keywords
Coronary diseas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Eye acupuncture therapy
Ocular acupuncture and exercise combination therapy
Heart rate variability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MI介入抗凝治疗患者基于授权理论的心脏康复计划的实施
杨卓
张德来
曹胜兰
黄璜
李晓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眼针带针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后心率变异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张迪
李鸿鹏
马江
聂谦
孙剑峰
吴志鹏
张宏才
赵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