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赖鸿皓 郭继华 +15 位作者 尤良震 王伽伯 刘存志 刘玥 刘宝利 孙鑫 李慧 杨忠奇 季光 赵林华 赵晖 商洪才 曾芳 魏戌 张霄潇 葛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403-3410,共8页
背景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 背景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类、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遵循我国新时期科技评价要求,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建立体现中医药规律、突出中医药优势的科学、分类、可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11月,完成于2023年5月。基于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结合专题小组讨论,初步形成指标框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最终确定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门槛指标10条,一级指标4条,二级指标17条,评价要点17条。经检验,两轮德尔菲法实施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3,各级指标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双侧检验显著性P值均<0.05,表明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一致性强,咨询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围绕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靠、易操作的指标体系。指标涵盖范围广,权重区分度高,具有一定中医特色,有利于在全面考虑成果多元价值的同时凸显核心优势。同时,配套建设的评价要点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可能为相关评价活动提供潜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药 评价指标 科技成果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与神经影像表征的针灸疗效预测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2
作者 尹涛 何昭璇 +1 位作者 兰蕾 曾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551-1554,共4页
在中国“脑科学计划”的背景下,基于机器学习和神经影像表征的分类预测研究方兴未艾。针对针灸疗效预测的研究也已经起步,必将成为针灸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本文试从机器学习在神经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基于神经影像表征的针灸疗... 在中国“脑科学计划”的背景下,基于机器学习和神经影像表征的分类预测研究方兴未艾。针对针灸疗效预测的研究也已经起步,必将成为针灸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本文试从机器学习在神经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基于神经影像表征的针灸疗效预测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的建议3个方面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基于机器学习与神经影像表征的针灸疗效预测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神经影像 针灸 疗效预测 支持向量机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促进脑健康的循证医学证据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天宇 李治 邬建卫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1,共11页
在评述太极拳对大脑结构重塑与功能改善等方面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太极拳促进脑健康研究与普及的具体方案:从构建“太极拳+脑健康”理论体系引领相关实践、构建“太极拳+脑健康”阐释体系塑造社会认同、构建“太极拳+脑健康... 在评述太极拳对大脑结构重塑与功能改善等方面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太极拳促进脑健康研究与普及的具体方案:从构建“太极拳+脑健康”理论体系引领相关实践、构建“太极拳+脑健康”阐释体系塑造社会认同、构建“太极拳+脑健康”知识体系凝聚公众共识等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相关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南;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太极拳+脑健康”研究高地、开展百万例真实世界研究、开展太极拳防治脑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建设太极拳促进脑健康的研究网络,追踪、提炼、诠释实践中的新变化、新走向;从形成太极拳防治脑疾病的专家共识与实施指南、太极拳防治脑疾病的社区方案、打造“文化普及+体育锻炼+智力促进”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太极拳练习体系等方面形成太极拳“保护脑、开发脑”的中国方案,提升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脑健康 脑科学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卫融合深度服务老年群体常见慢性疾病防治的实践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治 刘天宇 +2 位作者 邬建卫 陈子超 何国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88,共8页
老年群体年龄跨度达40年以上,三高、痴呆、中风、骨质疏松、慢阻肺等常见疾病既是老年群体健康的转折点,也是该群体医疗费用激增的触发点,而体育运动、医疗卫生均对这类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体卫融合深度服务老年群体常... 老年群体年龄跨度达40年以上,三高、痴呆、中风、骨质疏松、慢阻肺等常见疾病既是老年群体健康的转折点,也是该群体医疗费用激增的触发点,而体育运动、医疗卫生均对这类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体卫融合深度服务老年群体常见慢性疾病防治亟需推进。通过医院调研及文献分析发现,体卫融合服务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防治的相关实践体现在体卫融合体量巨大且需求多元、融合机制正在推进、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特色模式不时出现。与此同时,也存在体卫融合防治技术普及度低复制难,重治轻防厚医轻体长期存在,服务供给粗放多精准少,安全性、有效性、自觉性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强化医学引领,促使体卫融合破壁融合共生;立足主动健康,统筹体卫防治模式相融相成;密切部门协同,推动体卫融合建设共荣共赢;坚持承古拓今,实现体卫融合与现代技术互鉴互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体卫融合 老年群体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