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续断UG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原核表达
1
作者 田梅 尹彦棚 +4 位作者 王双宜 朱泽宇 谭友莉 侯飞侠 高继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5-2049,共15页
目的对续断中UGT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组学联合分析及原核表达,以期解析续断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方法采用实验室自测的续断基因组蛋白序列文件,利用BLASTP和hmmsearch,对续断UGT基因序列保守域进行验证。采用Prot-Param、SOMPA、MAGA... 目的对续断中UGT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组学联合分析及原核表达,以期解析续断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方法采用实验室自测的续断基因组蛋白序列文件,利用BLASTP和hmmsearch,对续断UGT基因序列保守域进行验证。采用Prot-Param、SOMPA、MAGA7.0、Tbtools等工具,对续断UGT基因家族进行蛋白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共线性分析等进行分析,并利用转录组数据和代谢组学数据联合分析,筛选出两条可能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相关的糖基转移酶,构建其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结果本研究从续断基因组中鉴定出44个续断UGT基因,续断UGT蛋白长度为49-1083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24.86 kDa,等电点为4.31-8.59,续断UGT基因家族共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根据续断、拟南芥和已经鉴定的UGT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续断中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主要分布在UGT73、UGT81、UGT85、UGT80家族。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光响应元件是UGT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最普遍存在的元件。利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筛选出两条可能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相关的糖基转移酶,成功进行了原核表达。结论本研究利用多组学联合筛选出与续断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相关的两个候选基因进行原核表达,为进一步验证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断 三萜皂苷 UGT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山消积颗粒对酒精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蒲琳 熊芳 +4 位作者 钱芳妮 孙露瑶 罗恒森 彭成 谢晓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02-3106,共5页
目的探讨隔山消积颗粒对酒精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丽珠得乐组(0.80 g/kg)、吗丁啉组(0.003 g/kg)、健胃消食片组(1.50 g/kg)和隔山消积颗粒低、中、高、极高剂量组(3.13、6.25、12.50、25.... 目的探讨隔山消积颗粒对酒精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丽珠得乐组(0.80 g/kg)、吗丁啉组(0.003 g/kg)、健胃消食片组(1.50 g/kg)和隔山消积颗粒低、中、高、极高剂量组(3.13、6.25、12.50、25.00 g/kg),预防性灌胃给药8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给予无水乙醇诱导急性胃黏膜损伤,检测大鼠胃液量和pH值、胃黏膜损伤评分和血清NO、SOD、IL-1β、TNF-α、GT水平,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TNF-α、TNFR1、p-IκBα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液pH值和胃黏膜损伤评分升高(P<0.01),胃黏膜大量上皮细胞坏死、黏膜水肿,GT、TNF-α水平升高(P<0.05,P<0.01),胃黏膜组织TNF-α、TNFR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山消积颗粒各剂量组胃液量增加,胃黏膜损伤评分降低,胃黏膜水肿、炎症、坏死等病理损伤得到改善,TNF-α、TNFR1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高剂量组和极高剂量组血清TNF-α、GT水平降低(P<0.05,P<0.01);丽珠得乐组、吗丁啉组、健胃消食片组胃液量增加(P<0.01),胃黏膜损伤评分降低,血清GT水平降低(P<0.01);丽珠得乐组、健胃消食片组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其中隔山消积颗粒高剂量组对胃液量、胃黏膜损伤评分的作用与阳性药相当,极高剂量组降低血清TNF-α水平的作用强于阳性药,但降低血清GT水平的作用以丽珠得乐最明显。结论隔山消积颗粒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和减轻炎症保护酒精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积颗粒 急性胃黏膜损伤 丽珠得乐 吗丁啉 健胃消食片 炎症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学“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成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8-700,共3页
根据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分离,学生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考硕、考博上,人才培养纵向层次递进不系统深入、横向交叉前沿不融通活跃,提出并践行了中药学"本硕博&qu... 根据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分离,学生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考硕、考博上,人才培养纵向层次递进不系统深入、横向交叉前沿不融通活跃,提出并践行了中药学"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体系、条件和机制。培养理念是"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明理致用",培养模式是"一中心三层次七阶段"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培养体系体现"厚基础、精专业、高素养",依托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双一流"学科的条件,开展了生源选拔与淘汰分流制、名师执教与全程导师制、纵向层次阶段递进制、横向交叉前沿融通制、游学访学论道结合制、本硕博学分累积转换制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本硕博”一体化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1
4
作者 王迪 俞佳 +1 位作者 詹固 李阳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1,共4页
随着液质联用(LC-MS)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强有力手段。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与质谱强大的结构鉴定功能相结合,两者优势互补,能够阐明中药作用机理,推动中药现代化。总结概述了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 随着液质联用(LC-MS)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强有力手段。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与质谱强大的结构鉴定功能相结合,两者优势互补,能够阐明中药作用机理,推动中药现代化。总结概述了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以及中药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中药质量控制 中药活性成分 中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Cd对川芎苓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德林 陈云子 +5 位作者 陈蓉 喻文 袁文洪 苟琰 刘薇 李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846,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镉(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以石英砂为基质的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浓度CdCl 2·2.5 H 2O(0、0.1、0.25、0.5、1、2 mmol/L)溶液处理川芎苓种,研究Cd胁迫对川芎苓种萌发、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及C...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镉(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以石英砂为基质的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浓度CdCl 2·2.5 H 2O(0、0.1、0.25、0.5、1、2 mmol/L)溶液处理川芎苓种,研究Cd胁迫对川芎苓种萌发、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及Cd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d浓度的增加,株高抑制率、根长抑制率上升;根、叶及节盘Cd含量显著升高;株高、根长、叶鲜重、根鲜重下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非酶系统物质(可溶性蛋白、谷胱甘肽、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0.1~2.0 mmol/L 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随着Cd胁迫浓度的升高毒害作用增强,其中川芎幼苗根对Cd胁迫最敏感。Cd胁迫下川芎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整体上呈现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川芎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系统物质积累,减少膜系统损伤、活性氧蓄积,缓解Cd毒害作用,提高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苓种 CD 胁迫 种子萌发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广医1号急性毒性、鼻黏膜刺激性和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
6
作者 杨宁 李轶 +2 位作者 彭成 张明 谢晓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20-4027,共8页
为初步了解拟开发医院雾化制剂华西广医1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鼻黏膜刺激性试验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效学试验方法研究了华西广医1号安全性和药效。结果表明:以0.34 g/mL药液24 h内雾化给药,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 为初步了解拟开发医院雾化制剂华西广医1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鼻黏膜刺激性试验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效学试验方法研究了华西广医1号安全性和药效。结果表明:以0.34 g/mL药液24 h内雾化给药,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对大鼠经鼻腔给药无明显刺激性;以0.068 g/mL雾化给药,有升高幼龄小鼠的胸腺指数的作用趋势;可升高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巨噬细胞碳粒廓清指数K、校正指数α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目(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数目(red blood cell,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水平,并可升高溶血素值。可见,华西广医1号雾化给药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34 g/kg,无明显鼻黏膜刺激性,0.068 g/mL雾化给药有增强免疫功能,可用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广医1号 玉屏风散 雾化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毒性 刺激性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连丸水提物和醇提物对5-FU致小鼠肠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余蕾 谢晓芳 +4 位作者 彭芙 覃俊媛 曹小玉 田云才 彭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2-1326,共5页
目的 比较香连丸水提物和醇提物对5-氟尿嘧啶(5-FU)所致小鼠肠道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提取香连丸水提物和80%醇提物,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哌丁胺组、香连丸水提物和醇提物低、高剂量组(1.25、2.5 g/kg),除空白组外,其... 目的 比较香连丸水提物和醇提物对5-氟尿嘧啶(5-FU)所致小鼠肠道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提取香连丸水提物和80%醇提物,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哌丁胺组、香连丸水提物和醇提物低、高剂量组(1.25、2.5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5-FU诱导肠黏膜损伤模型,各组灌胃对应药物7 d,记录小鼠体质量、腹泻评分、大肠长度,取肝、脾、肠系膜进行菌群培养观察腹腔感染情况,检测血清D-乳酸(D-LA)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腹泻评分升高,血清D-LA及DAO活性升高,回肠病理损伤严重,Occludin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香连丸水提物和醇提物能缓解小鼠腹泻,减轻肠黏膜道病理损伤,降低小鼠血清D-LA及DAO活性,减轻腹腔感染情况,促进回肠Occludin蛋白表达,其中香连丸水提物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而醇提物高剂量效果不及低剂量。结论 香连丸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可减轻5-FU引起的小鼠肠黏膜损伤,其中香连丸醇提物效用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连丸 氟尿嘧啶 化疗性肠黏膜炎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BGLU基因家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雅兰 周罗静 +3 位作者 张灵迂 章景 卞金辉 高继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7-792,共16页
白芷为常用的药食同源物种,既是临床常用中药,又是香料,用途十分广泛。为获取白芷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该研究首次以杭白芷叶片DNA为材料,采用Nanopore测序技术构建杭白芷全基因组数据库,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组装... 白芷为常用的药食同源物种,既是临床常用中药,又是香料,用途十分广泛。为获取白芷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该研究首次以杭白芷叶片DNA为材料,采用Nanopore测序技术构建杭白芷全基因组数据库,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组装、功能注释以及进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原始测序数据过滤后获得662 Gb三代数据,Read N50约为32932 bp,经过组装得到杭白芷基因组大小为5.6 Gb,Contig N50约为806638 bp。(2)组装后的序列通过与KOG、GO、KEGG等功能数据库比对,得到了功能注释的基因占66.47%,KOG功能注释结果表明杭白芷的蛋白功能主要集中在一般功能预测、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伴侣以及信号转导机制;GO功能分类表明杭白芷的基因集中在生物学过程及细胞组分;KEGG通路注释表明参与代谢途径的基因占主要地位。(3)杭白芷中鉴定到45个BGLU家族基因。该研究首次利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杭白芷全基因组进行解析,为杭白芷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和BGLU在杭白芷生长发育中的后续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芷 基因组 第三代测序技术 BGLU 基因家族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抗炎、镇痛作用与产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谢晓芳 王培 +3 位作者 许欣 彭成 谭玉柱 曹小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2-156,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附子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河北安国醇提物组、四川江油醇提物组、云南昆明醇提物组、四川布拖醇提物组、陕西城固醇提物组、河北安国水提物组、四川江油水提物...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附子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河北安国醇提物组、四川江油醇提物组、云南昆明醇提物组、四川布拖醇提物组、陕西城固醇提物组、河北安国水提物组、四川江油水提物组、云南昆明水提物组、四川布拖水提物组、陕西城固水提物组,其中水提物组按2.5 g生药/kg灌胃给药、醇提物组按1 g生药/kg灌胃给药;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和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阳性药用醋酸地塞米松片0.006 g/kg)实验观察不同产地附子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炎作用;通过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阳性药物均为盐酸曲马多片,0.08 g/kg)考察不同产地附子的水提物以及醇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较,四川江油附子醇提物可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云南昆明附子醇提物可明显降低大鼠致炎3 h时足跖肿胀度(P<0.01),四川江油附子水提物显著减少扭体小鼠的扭体次数和延长扭体潜伏期(P<0.01);热板致痛实验中,四川江油水提物在给药后1 h、2 h,云南附子水提物在0.5 h、1 h、2 h,四川布拖水提物各时间点以及四川布拖醇提物0.5 h、1.5 h、2 h时小鼠痛阈值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河北安国附子水提物和醇提物对两个炎症模型和小鼠扭体法有一定作用,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附子具有减缓耳、足肿胀的作用。在所实验的不同产地附子中,四川江油产附子的水提物以及醇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产地 抗炎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法评价不同产地番石榴叶的质量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丹 冯靖雯 +2 位作者 陈鸿平 刘友平 胡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6期899-912,共14页
番石榴叶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的干燥叶,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及云南等地。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的番石榴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 番石榴叶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的干燥叶,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及云南等地。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的番石榴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1批番石榴叶样品确定了14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处于0.720~0.928,其中相似度小于0.8的番石榴叶样品主要产自广西、广东,相似度大于0.9的番石榴叶样品主要产自四川、云南;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提示番石榴叶样品可根据产地大致分为两类,包括沿海地区(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和西南地区(四川、云南),不同产地番石榴叶药材质量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9、4、12、11、13、3、10号峰是引起番石榴叶产地质量差异的主要成分,并鉴定出9号峰为鞣花酸,11号峰为异槲皮苷,13号峰为番石榴苷,12号峰为瑞诺苷,10号峰为金丝桃苷。定量分析鞣花酸、异槲皮苷、番石榴苷、瑞诺苷、金丝桃苷发现西南地区的5种成分总量高于沿海地区,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建立的番石榴叶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为番石榴叶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质量评价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CAD法比较小麦麸皮与苦荞麸皮炒枳壳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迪 何悦月 +1 位作者 李阳倩 邓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18-3120,共3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UPLC-CAD)法比较枳壳药材生品、小麦麸皮及苦荞麸皮炒枳壳炮制品的药效指标成分含量差异.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炮制通则中相关炮制方法制备小麦麸皮与苦荞麸皮炒枳壳的炮制品,UPLC-CAD法测...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UPLC-CAD)法比较枳壳药材生品、小麦麸皮及苦荞麸皮炒枳壳炮制品的药效指标成分含量差异.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炮制通则中相关炮制方法制备小麦麸皮与苦荞麸皮炒枳壳的炮制品,UPLC-CAD法测定其中辛弗林、柚皮苷、新橙皮苷、柠檬苦素和诺米林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枳壳中辛弗林含量在炮制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两种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含量经过小麦麸皮炒后含量均有降低,而苦荞麸皮炒后新橙皮苷含量有上升趋势;两种炮制辅料对新橙皮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两种炮制方式炮制后,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的含量均有上升的趋势,且柠檬苦素含量在经过苦荞麸皮炒后含量上升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建立的UPLC-CAD法简便、快捷、可靠,可为枳壳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 小麦麸皮 苦荞麸皮 炮制 含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赶黄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覃俊媛 孙晨 +1 位作者 彭成 谢晓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 探究赶黄草水煎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MRSA)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赶黄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目的 探究赶黄草水煎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MRSA)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赶黄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根据MIC和MBC绘制杀菌曲线,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观察赶黄草水煎液对SA和MR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胞外多糖和胞外DNA的含量研究赶黄草水煎液破坏SA和MRSA生物膜的作用方式。结果 赶黄草水煎液对SA的MIC和MBC分别为1.36和2.71 mg/mL,对MRSA的MIC和MBC为2.71和5.73 mg/mL;赶黄草水煎液可使SA和MRSA均生长受到抑制,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减少胞外多糖和胞外DNA的释放。结论 赶黄草水煎液对SA和MRSA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通过抑制胞外多糖和DNA的分泌破坏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金黄色葡菌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 细菌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赶黄草总黄酮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余蕾 谢晓芳 +3 位作者 彭芙 谢君 李梦婷 彭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8-1123,共6页
为研究赶黄草总黄酮对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理,采用TGF-β1诱导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LX-2,HSC-LX-2)活化,给予不同浓度赶黄草总黄酮后,MTT法检测赶黄草总黄酮对... 为研究赶黄草总黄酮对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理,采用TGF-β1诱导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LX-2,HSC-LX-2)活化,给予不同浓度赶黄草总黄酮后,MTT法检测赶黄草总黄酮对活化后的LX-2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胶原收缩实验检测胶原收缩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及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等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mad2、Smad3、p-Smad2、p-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显示,赶黄草浓度在为5、9、13 mg/L均可抑制TGF-β1活化后的LX-2的增殖和迁移,且13 mg/L时效果最显著(P<0.01);另外,赶黄草总黄酮可减少ColⅠ及FN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沉积(P<0.01),并抑制胶原收缩;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赶黄草总黄酮作用后Smad3、p-Smad2和p-Smad3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Smad7的表达明显增加。赶黄草总黄酮能明显抑制LX-2的增殖,减少ECM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与其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总黄酮 人肝星状细胞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叶厚朴与厚朴的挥发油成分和体外抑菌活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佳 盛永成 +3 位作者 张世洋 唐飞 敖慧 李明秀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98,共4页
试验旨在对比研究凹叶厚朴与厚朴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抑菌活性。挥发油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凹叶厚朴与厚朴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含量,使用比浊法研究凹叶厚朴与厚朴挥... 试验旨在对比研究凹叶厚朴与厚朴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抑菌活性。挥发油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凹叶厚朴与厚朴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含量,使用比浊法研究凹叶厚朴与厚朴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GC-MS结果显示,两种挥发油中芳樟醇、α-松油醇、α-桉叶醇、β-桉叶醇等12种共有成分在凹叶厚朴中的含量大于厚朴,合计占各自挥发油含量的58.25%、46.02%。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凹叶厚朴与厚朴挥发油对10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凹叶厚朴对ATCC25923等8种菌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厚朴。研究表明,试验结果可为中草药添加剂的开发应用及抑菌剂的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叶厚朴 厚朴 挥发油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婷 谢丹妮 +3 位作者 王平 李劲松 徐颖 孙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47-856,共10页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主要有氧化应激损伤、胆碱能损伤、铝中毒、β-淀粉样蛋白毒性和转基因等,其在造模周期、成功率等方面各具特点。本文通过整理近年建立AD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以AD病因及病理机制为核心,总结并分析AD动物建...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主要有氧化应激损伤、胆碱能损伤、铝中毒、β-淀粉样蛋白毒性和转基因等,其在造模周期、成功率等方面各具特点。本文通过整理近年建立AD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以AD病因及病理机制为核心,总结并分析AD动物建模方法及评价指标,以期对AD模型进行合理的方法学评价。笔者认为,在现有AD动物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应结合新型的转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构建与临床相符的AD模型症状,并参考AD临床诊断标准对动物模型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将有利于全面评价A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差和水分对黄连生物碱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君君 刘林秋 +2 位作者 文家维 陈涵婷 何洋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7,共7页
探究昼夜温差和水分缺失对黄连生物碱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昼夜温差条件下以及水分缺失条件下黄连植株为实验组,无昼夜温差以及正常水分条件下黄连植株为对照组,每隔7 d对黄连根茎叶组织进行采样,提取其总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黄... 探究昼夜温差和水分缺失对黄连生物碱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昼夜温差条件下以及水分缺失条件下黄连植株为实验组,无昼夜温差以及正常水分条件下黄连植株为对照组,每隔7 d对黄连根茎叶组织进行采样,提取其总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黄连生物碱合成途径中6个具有重要功能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昼夜温差处理后,黄连根茎叶中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昼夜温差处理可诱导关键基因的表达。而水分缺失情况下催化四氢氧化物氧化的关键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恢复浇水之后,其表达量反而降低。催化亚甲基二氧桥的4个关键基因,其表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升高,但在经过水分缺失处理后其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水分的缺失会使其表达量降低。昼夜温差处理对关键基因具有直接特异诱导的作用,而水分的缺失则会增加催化四氢氧化物氧化的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而使催化亚甲基二氧桥关键基因的表达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基因表达水平 胁迫实验 生物碱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的不同熏硫程度白芷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文莉 李蕊 +2 位作者 陈瑞鑫 郭佳晨 蒋桂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43-2949,共7页
目的建立白芷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寻找不同熏硫程度白芷质量差异的标志物。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月旭Xtime UPLC C 18色谱柱(4.6 mm×1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 mL/min;柱温35℃;检测... 目的建立白芷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寻找不同熏硫程度白芷质量差异的标志物。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月旭Xtime UPLC C 18色谱柱(4.6 mm×1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05 nm。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白芷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结果共得到11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出其中7个(白当归素、氧化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佛手柑内酯、水合氧化前胡素);33批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735~0.997。聚类分析仅将白芷样品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与4种熏硫程度分类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5种差异性成分,经对照品比对,确定了其中2种差异性成分,分别为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3种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为欧前胡素0.444~3.725 mg/g,珊瑚菜素0.241~0.631 mg/g,异欧前胡素0.179~0.508 mg/g。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不同熏硫程度白芷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熏硫程度 UPLC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蚁草总生物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蛋白、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云丽 郑作文 +4 位作者 甘彩玉 梁冰洁 韦建华 张文涛 彭成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以胶原蛋白、细胞因子为考察对象,探索狗蚁草(Alysicarpus vaginalis L.DC.)总生物碱(AVTA)的抗纤维化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AVTA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无毒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VTA(10.00、7.00、4.90μg/mL)对T6细胞... 以胶原蛋白、细胞因子为考察对象,探索狗蚁草(Alysicarpus vaginalis L.DC.)总生物碱(AVTA)的抗纤维化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AVTA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无毒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VTA(10.00、7.00、4.90μg/mL)对T6细胞上清液COLⅠ(Ⅰ型胶原)、COLⅢ(Ⅲ型胶原)和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及IL-6(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VTA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无毒浓度在13.72μg/mL以下;与细胞对照组相比,10.00μg/mL的AVTA能显著抑制COLⅠ、COLⅢ、PDGF、TNF-α、IGF-1、IL-6的分泌(P<0.05或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蚁草(Alysicarpus vaginalis L.DC.)总生物碱 HSC-T6 胶原蛋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