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研究
1
作者 陈洁 瞿雅懿 +4 位作者 何金晓 蔡晓洋 万子玉 陈华林 李敏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以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收集的17份黄丝郁金种姜为材料,对其质量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偏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确定种姜分级指标,结合生产实际,初步建立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并以不同等级种姜为处理进行田间验证试验,探究种姜等级与... 以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收集的17份黄丝郁金种姜为材料,对其质量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偏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确定种姜分级指标,结合生产实际,初步建立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并以不同等级种姜为处理进行田间验证试验,探究种姜等级与黄丝郁金生长、产量及质量的关系,以检验该种姜分级标准的科学性。结果表明,黄丝郁金种姜以种姜粗、种姜重、发芽率为主要分级指标划分三个等级:一级种姜种姜粗≥16 mm,种姜重≥10 g,发芽率≥99.00%,含水量≥70.00%,净度≥96.00%;二级种姜种姜粗≥12 mm,种姜重≥6 g,发芽率≥97.00%,含水量≥75.00%,净度≥96.00%;三级种姜种姜粗≥8 mm,种姜重≥3 g,发芽率≥94.00%,含水量≥75.00%,净度≥96.00%。不同等级种姜田间验证试验发现,随着黄丝郁金植株的生长,其株高、叶长之间差异越显著,表现为一级种姜>二级种姜>三级种姜>等外级种姜;一、二、三级种姜产出药材产量显著高于等外级种姜(p<0.05);一级种姜所产一等药材占比更高;一、二、三级种姜所产药材浸出物显著高于等外级种姜(p<0.05)。不同等级种姜在植株生长、药材产量及质量方面均存在差异,本研究建立的种姜分级标准科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丝郁金 种姜分级 生长 产量 浸出物 挥发油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药效为指导的大黄提取工艺质量控制策略研究(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芸霞 龚小红 +3 位作者 李燕 袁岸 张若琪 彭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97-2207,共11页
慢性便秘是一种高发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黄用于治疗便秘十分有效。其主要成分有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大黄鞣质和大黄多糖,然而哪种成分才是大黄治疗便秘的有效成分却不清楚。本研究提出一种以疾病为基础、以药效为指导的中药... 慢性便秘是一种高发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黄用于治疗便秘十分有效。其主要成分有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大黄鞣质和大黄多糖,然而哪种成分才是大黄治疗便秘的有效成分却不清楚。本研究提出一种以疾病为基础、以药效为指导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方法来进行中药质量控制。首先建立大鼠便秘模型,进行大黄药效成分筛选,进行不同产地药材质量考察,筛选最适产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发现,大黄治疗便秘的有效成分是大黄结合蒽醌。与四川平武、北川大黄相比,凉山大黄质量较优。提取工艺为10.34倍乙醇,提取24.25 min,共4次。其最大提取量为5.455 mg·g-1。本研究可为大黄提取工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便秘 有效物质 提取工艺优化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表面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药效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素娟 张鑫 +5 位作者 王智磊 贺仪 蒲秋华 陈林 陈鸿平 刘友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4期618-622,共5页
目的:研究陈皮表面分离的优势真菌对主要药效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陈皮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结合显微与分子鉴定方法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和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陈皮的主要药效成分。结果:从陈皮表面分离到优势菌为黑... 目的:研究陈皮表面分离的优势真菌对主要药效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陈皮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结合显微与分子鉴定方法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和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陈皮的主要药效成分。结果:从陈皮表面分离到优势菌为黑曲霉和黄曲霉;陈皮反接黑曲霉与黄曲霉后药效成分发生了改变,二者的改变存在差异,且不同黑曲霉菌株影响药效成分的改变也具有差异,其中1株黑曲霉菌株对陈皮药效成分改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总黄酮、橙皮皮苷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产生了5个明显的新化学成分。结论:真菌代谢转化与陈皮药效物质变化具有相关性,在陈皮陈化过程起重要作用,其生长代谢消耗药效物质,产生成分改变。从微生物转化角度阐释陈皮"陈久者良"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优势真菌 分离鉴定 反接 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