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药学博士培养模式的实践思考——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芳 吴小唯 +6 位作者 王鸿 彭成 傅超美 邓赟 韩波 高飞 裴瑾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69-871,共3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1959年率先在全国创办中药学本科专业,培养了全国第一个中药学博士,接纳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2017年入选国家级一流建设学科。通过对中药学博士研究生问卷调查,发现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培养实...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1959年率先在全国创办中药学本科专业,培养了全国第一个中药学博士,接纳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2017年入选国家级一流建设学科。通过对中药学博士研究生问卷调查,发现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培养实际,同时针对中医药行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形成了"系统中药、医药结合、实践创新、明理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拓宽国际视野"三维度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文章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对中药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博士 培养 双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学表述中的相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廷模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6期885-891,共7页
目前,中医药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者对中医药学表述中的相对性不够重视,以致对古籍中记载的中药功效、临床应用方法等无法准确认识和理解,给临床用药、新药研发造成一定的误导和阻碍。本文通过探讨临床、诊断、方剂学及基础理论表述... 目前,中医药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者对中医药学表述中的相对性不够重视,以致对古籍中记载的中药功效、临床应用方法等无法准确认识和理解,给临床用药、新药研发造成一定的误导和阻碍。本文通过探讨临床、诊断、方剂学及基础理论表述的相对性,分析了中医药学表述存在"相对性"的原因,提出了正确的认识、理解方法。并且,本文重点讲述了相似药物功效取舍、功效强弱、部位认定、功效系统、功效层次、功效与药物品种、毒与能、功效与剂型和给药途径等中药学功效表述中的"相对性"问题。另外,本文对性能主次、四气级别、归经、五味、配伍等中药性能表述中的"相对性"进行了剖析。从中医药的思维方法角度来认识中医药学表述的"相对性"问题,给广大中医药人员打开中医药学宝库以启迪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学表述 基础理论 功效 性能 相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和模糊关联规则的中医药对量效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袁楠 金晖 +2 位作者 田玲 蒋永光 于中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以数据挖掘为技术手段,对方剂中药对的量效关联进行分析,主要工作包括:根据中药方剂中药物剂量分布的一般规律,用聚类方法自动划分药物剂量的模糊区间;基于模糊关联规则的概念,提出药对量效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 以数据挖掘为技术手段,对方剂中药对的量效关联进行分析,主要工作包括:根据中药方剂中药物剂量分布的一般规律,用聚类方法自动划分药物剂量的模糊区间;基于模糊关联规则的概念,提出药对量效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现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和模糊关联规则挖掘的中医药对量效关联分析符合中医药的基本特点,挖掘出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关联规则 聚类 中药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研究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方剂的组方用药差异 被引量:14
4
作者 文跃强 付颖 +3 位作者 魏江平 陈欢 代渊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50-2155,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近5年期刊文献中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方剂的组方用药差异,寻找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近5年来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近5年期刊文献中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方剂的组方用药差异,寻找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近5年来治疗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构建方剂数据库,利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比较治疗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常用药对、潜在药对及挖掘得到新方的差异。结果: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方剂中前20位高频使用中药中共13味一致,各有7味不同。同主要体现了虚瘀痰互结为二者的共有病机,异体现了老年痴呆以脾肾亏虚、精血不足为病机侧重点,而血管性痴呆以痰瘀互阻、浊毒阻络为病机侧重点;性味二者均以温药为主,但老年痴呆以甘温为主,其次为平性和寒性,血管性痴呆以苦温为主,其次为寒性和平性;归经均以肝经为主,其次依次为心经、脾经和肾经,具有一致性;此外挖掘分别发现了潜在药对和新方分别为16个、7个和26个、13个。结论:老年痴呆与血管性痴呆处方用药同中有异,各有侧重,提示前者治疗重在温阳健脾,后者重在化痰逐瘀、泄毒醒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血管性痴呆 方剂 配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实验研究概况 被引量:8
5
作者 林彦君 李佳川 +1 位作者 杨明 李春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本文分别从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以及单味、复方中药降脂作用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概况,认为中医药的治疗作用是多方位、多靶点的。
关键词 中医药 高脂血症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医药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敏 李小芳 《中医药学刊》 CAS 2004年第4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研究进展 中医药研究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成分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7
作者 熊思会 万莎 +4 位作者 谭溧 卢小路 石梦莹 刘丽 徐海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535-2538,2542,共5页
肿瘤干细胞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靶向于肿瘤干细胞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途径。目前,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可以用于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的方法。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 肿瘤干细胞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靶向于肿瘤干细胞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途径。目前,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可以用于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的方法。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疗效,而实验研究也表明中医药对肿瘤干细胞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中医药调控不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调控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疗法在中医药应用中的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红霞 李楠 +4 位作者 郑世超 萧文科 许雅馨 温川飙 甘彦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69-3775,共7页
中医药在治未病、治慢病和养生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整合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开展融合创新研究,有助于发挥中医药价值。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可穿戴式设备等数字化技术发展,数字疗法应运而生。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融合数字疗法技术方... 中医药在治未病、治慢病和养生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整合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开展融合创新研究,有助于发挥中医药价值。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可穿戴式设备等数字化技术发展,数字疗法应运而生。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融合数字疗法技术方法,通过高级程序驱动软件或结合硬件设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数字疗法研究热点,结合文献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梳理数字疗法在预防、治疗、康复疾病方面的应用,分析目前数字疗法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及核心理论,以中医五音疗法、运动疗法、芳香疗法为例,探讨数字疗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形式,为中医药数字疗法发展提供初步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疗法 中医药 预防 治疗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NK-1R系统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双重调节及中医药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佳俊 任敉宏 +2 位作者 李勇 袁健梅 王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118,I0047,共8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近年来不少学者将其发病机制聚焦在SP/NK-1R系统,认为脑肠肽P物质(SP)与其主要受体(NK-1R)结合,通过抑制促炎基因表达和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而改善UC症状,阻断SP与NK...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近年来不少学者将其发病机制聚焦在SP/NK-1R系统,认为脑肠肽P物质(SP)与其主要受体(NK-1R)结合,通过抑制促炎基因表达和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而改善UC症状,阻断SP与NK-1R结合则会加剧肠道炎症而增加UC风险。对近10余年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SP/NK-1R系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该系统活化可加快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以保护肠屏障完整性;而另一方面,被激活的SP与NK-1R结合后,又会引起肠道病理性血管生成和肠动力紊乱等负向作用而加剧肠道炎症。探讨VC中SP与NK-1R的变化关系并结合中医药调控SP/NK-1R系统与UC发病机制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予以了综述,以期为从事药物干预UC机制的研究者提供文献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SP/NK-1R 调节机制 中医药调控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志病的中医芳香精油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欣 唐军 +6 位作者 杨丹丹 林俊芝 张定堃 杨昕 杨明 贺亚男 郑川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25-2832,2839,共9页
情志病是因精神情志变化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使得情志病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和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一种疾病。中医芳香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其利用芳香药物经鼻腔... 情志病是因精神情志变化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使得情志病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和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一种疾病。中医芳香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其利用芳香药物经鼻腔、皮肤等吸收,来调节气机和调和脏腑阴阳,达到预防、减轻或治疗情志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病 病因病机 中医芳香疗法 治则 芳香精油 起效途径 作用机制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人参乌梅汤通过TLR4/MyD88/pNF⁃κBp65信号通路对腹泻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11
作者 管志伟 赵琼 +5 位作者 邱建利 徐炎 黄勤挽 周鸿雲 赵君琪 毋颖慧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4-952,共9页
目的探讨加味人参乌梅汤对TLR4/MyD88/pNF-κBp65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该方修复腹泻大鼠肠黏膜屏障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从48只大鼠中选取12只作为空白组(CK),其余36只选用复合方法制作模型。模型制备14 d后随机设置模型组(MC)、西药... 目的探讨加味人参乌梅汤对TLR4/MyD88/pNF-κBp65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该方修复腹泻大鼠肠黏膜屏障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从48只大鼠中选取12只作为空白组(CK),其余36只选用复合方法制作模型。模型制备14 d后随机设置模型组(MC)、西药组(MV)、中药组(MRWD),4组分别给予相应措施干预7 d。ELISA法检测血清DAO、D-Lac、IL-1β、IL-6、IL-10、TNF-α、MUC2、MUC4、MUC6及结肠匀浆SIgA浓度;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结肠TLR4、MyD88、pNF-κBp65、Occludin、Claudin-1、ZO-1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1)肠黏膜损伤标志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AO、D-Lac血清含量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均能显著下调DAO血清含量(P<0.001),中药组可显著下调D-Lac血清含量(P<0.05);中、西药组间DAO、D-Lac血清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炎症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LR4、MyD88、pNF-κBp65蛋白、基因表达及IL-1β、IL-6、TNF-α血清含量显著上调(P<0.05),IL-10血清含量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均能显著下调TLR4、MyD88、pNF-κBp65蛋白、基因表达及IL-1β、IL-6、TNF-α血清含量(P<0.05),并能显著上调IL-10血清含量(P<0.05);中、西药组间TLR4、MyD88、pNF-κBp65蛋白、基因表达及IL-1β、IL-6、IL-10、TNF-α血清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肠黏膜屏障因子: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UC2、MUC6、SIgA含量和Claudin-1、ZO-1蛋白、基因表达以及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均能显著上调MUC2、SIgA含量和Claudin-1、ZO-1蛋白、基因表达(P<0.05),中药组可显著上调MUC6含量和Occludin蛋白表达(P<0.05);中、西药组间MUC2、MUC6、SIgA血清含量变化及Claudin-1、ZO-1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上调Claudin-1蛋白表达优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上调ZO-1蛋白表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加味人参乌梅汤可通过调控TLR4/MyD88/pNF-κBp65信号通路对腹泻大鼠发挥肠黏膜屏障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人参乌梅汤 腹泻 TLR4 MYD88 NF-ΚB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载川芎嗪纳米乳凝胶制备
12
作者 文静 牛俊淞 +2 位作者 吴玉珍 邓婕 李楠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22-2529,共8页
目的制备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载川芎嗪纳米乳凝胶。方法测定川芎嗪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中的平衡溶解度,进行配伍实验,绘制伪三元相图。以Km值、油相占比、水相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PDI、饱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 目的制备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载川芎嗪纳米乳凝胶。方法测定川芎嗪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中的平衡溶解度,进行配伍实验,绘制伪三元相图。以Km值、油相占比、水相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PDI、饱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将载药纳米乳分散于卡波姆940凝胶基质中制备纳米乳凝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和透皮吸收性能。结果最佳处方为低共熔物、EL-40、1,2-丙二醇、水比例3.31∶6.16∶1.56∶88.97,粒径、PDI、饱和载药量分别为37.85 nm、23.04、5.82 mg/g。所得纳米乳凝胶呈白色半固体,平均pH值为6.68±0.07,黏度为(289.69±1.06)mPa·s,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24 h内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为(2048.23±55.6)μg/cm^(2),分别是水凝胶、水溶液的3.72、1.21倍。结论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载川芎嗪纳米乳凝胶满足制剂要求,可实现原料药有效经皮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纳米乳凝胶 低共熔物 冰片 薄荷脑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桑蒂”质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平 罗世英 +5 位作者 李梦佳 谭小燕 孙建彬 罗维早 唐策 张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测定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异荭草苷、8-羟基-1,3,5-三甲氧基口山酮(R2)、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R3)含量。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6.93%~103.58%,RSD 0.82%~2.9%。各批样品聚为2类,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404%,筛选出芒果苷、龙胆苦苷、异荭草苷为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全面评价“桑蒂”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蒂” 质量评价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盘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成分识别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昊前 张扬 +7 位作者 邢芳毓 高建萍 张天阳 李晓静 宋默微 孙冰冰 马莉 张贵锋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4,共9页
从葵花盘中筛选具有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以XO为载体,从葵花盘提取物中特异性吸附分离候选化合物,通过高分辨液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研究XO抑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从葵花盘醇提物中筛选出咖啡醇等13种化合物,... 从葵花盘中筛选具有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以XO为载体,从葵花盘提取物中特异性吸附分离候选化合物,通过高分辨液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研究XO抑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从葵花盘醇提物中筛选出咖啡醇等13种化合物,其中,咖啡醇(IC 50=47.49μg/mL,P<0.0001)具有XO抑制活性,为竞争性可逆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咖啡醇与XO特异结合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技术证明咖啡醇可与XO有效结合,并降低其活性。咖啡醇与酶FAD区域的结合阻碍了底物氧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使酶的结构更加致密,底物难以定位到活性腔中,导致其催化活性下降。咖啡醇对酶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主要驱动力为疏水作用,且咖啡醇在XO活性腔上只有单一或一类结合位点。咖啡醇是一种潜在抑制XO活性的成分,为治疗高尿酸血症天然产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盘 黄嘌呤氧化酶 咖啡醇 超滤-质谱联用技术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酒传统功效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君平 宋艳 +3 位作者 黄张君 余松柏 刘蓉 曾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
白酒作为我国的国酒,深受民众喜爱,对我国经济、文化有深远影响。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白酒对健康的影响备受学者关注。酒类自古以来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大量应用与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酒对机体心血管、糖代谢等... 白酒作为我国的国酒,深受民众喜爱,对我国经济、文化有深远影响。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白酒对健康的影响备受学者关注。酒类自古以来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大量应用与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酒对机体心血管、糖代谢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该文简要介绍了白酒中微量风味物质(醇类、酸类、酯类、酚类物质、含氮化合物及萜烯类化合物),对古籍记载白酒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进行归纳,采用现代药理作用阐释白酒传统功效,总结白酒发挥功效的相关机制,以期为白酒功效阐明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风味物质 传统功效 现代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对慢性束缚应激小鼠焦虑、抑郁及认知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强萌 姜宁 +5 位作者 黄红 张亦文 陈芳 李召辉 刘新民 吕光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7,共13页
目的探讨白天和夜晚两个不同束缚时段的慢性束缚应激28 d对雌雄ICR小鼠情绪及认知样行为的影响,为慢性束缚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性别和束缚时段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72只雌雄各半的ICR小鼠分为6组:雄性空白组、雄性白天束缚组、雄性夜... 目的探讨白天和夜晚两个不同束缚时段的慢性束缚应激28 d对雌雄ICR小鼠情绪及认知样行为的影响,为慢性束缚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性别和束缚时段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72只雌雄各半的ICR小鼠分为6组:雄性空白组、雄性白天束缚组、雄性夜间束缚组、雌性空白组、雌性白天束缚组、雌性夜间束缚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天束缚10 h,连续束缚28 d建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通过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避暗实验等方法,观察不同时段的束缚对雌雄ICR小鼠情绪和认知行为的影响。结果将雌雄小鼠分组统计时,在悬尾实验中,雄性白天束缚组的不动时间与雄性空白组相比呈显著性增加(P<0.05)。在强迫游泳实验中,雄性白天束缚组和夜间束缚组的不动时间与雄性空白组相比均显著性增加(P<0.05)。在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与雌性空白组相比,雌性白天束缚组的摄食潜伏期无明显差异,夜间束缚组显著性延长(P<0.05),且夜间与白天束缚组相比呈显著性延长(P<0.05);在夜间束缚时雌性的摄食潜伏期与雄性相比呈显著性延长(P<0.05)。旷场实验中,雌性空白组与雄性空白组相比,中央区时间、中央区/边缘区时间呈显著性降低(P<0.05);雌性白天束缚组的中央区时间、中央区/边缘区时间与雌性空白组相比呈显著性降低(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Y迷宫实验中,各组均无明显差异。避暗实验中,雄性白天束缚组的入暗潜伏期与雄性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夜间束缚组的入暗潜伏期与空白组相比显著性缩短(P<0.05)。将雌雄小鼠合并统计时,在悬尾实验中,白天雌雄束缚组的不动时间呈显著性增加(P<0.05);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白天和夜间雌雄束缚组的不动时间呈显著性增加(P<0.01,P<0.05);在旷场实验中,白天雌雄束缚组的中央区时间、中央区/边缘区时间呈显著性缩短(P<0.05,P<0.01),夜间雌雄束缚组的中央区时间、中央区/边缘区时间、白天和夜间雌雄束缚组的平均速度和总路程无明显差异。结论白天时段慢性束缚应激28 d后雄性小鼠表现出抑郁情绪;慢性束缚应激28 d后雌性小鼠易致焦虑情绪;夜间时段慢性束缚应激28 d后雄性小鼠出现学习记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应激模型 抑郁症 焦虑症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仁多糖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亚 李瑞煜 +2 位作者 冯五文 卢勇 赵松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9,共7页
薏苡仁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薏苡仁富含多种化合物,包括脂肪酸及酯类、多糖、黄酮、三萜等。其中,多糖是其发挥功效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薏苡仁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热水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薏苡仁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薏苡仁富含多种化合物,包括脂肪酸及酯类、多糖、黄酮、三萜等。其中,多糖是其发挥功效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薏苡仁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热水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闪式提取法等。研究表明,薏苡仁多糖的单糖组成丰富,主要包含葡萄糖、半乳糖、木糖以及甘露糖等。薏苡仁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降糖、抗肿瘤、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等。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薏苡仁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以期为薏苡仁多糖的深入系统研究及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多糖 提取纯化 结构表征 降糖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模式识别结合HPLC特征图谱的麦冬地下部位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红梅 李红彦 +4 位作者 蔡晓洋 李文静 种叶敏 杨转珍 李敏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0-2095,共6页
目的 对比研究麦冬地下部位组分。方法 采用Kromasil100-5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气体体积流量3.0 L/min,建立麦冬块根、须根及根茎对照特... 目的 对比研究麦冬地下部位组分。方法 采用Kromasil100-5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气体体积流量3.0 L/min,建立麦冬块根、须根及根茎对照特征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它们的共性和差异。结果 共指认17个共有峰,1、2、4~6、12号峰为根茎特有,7号峰为须根和块根共有,9、15号峰为根茎和须根共有。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将麦冬块根、须根及根茎聚为3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到差异标志物色谱峰9、11、13(麦冬皂苷D)、15、16(甲基麦冬黄烷酮A)和17(甲基麦冬黄烷酮B)。结论 建立的特征图谱能表征麦冬须根、根茎和块根的化学成分差异,可为麦冬的药用及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块根 须根 根茎 化学成分 HPLC特征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延胡索对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解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宸韬 刘佳玲 +5 位作者 高阳阳 徐浩然 王辉 赵元静 樊如意 陈思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888,共10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CR)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干预效果,通过代谢组学及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解析CR治疗UC的潜在机制。方法:构建小鼠UC模型... 目的:探讨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CR)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干预效果,通过代谢组学及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解析CR治疗UC的潜在机制。方法:构建小鼠UC模型,分为5组,模型组、高剂量组(1.517 g/kg生药)、中剂量组(0.986 g/kg生药)、低剂量组(0.455 g/kg生药)和阳性药物组(718.8 mg/kg,5-氨基水杨酸)。另设未造模小鼠作为空白组(灌胃0.9%NaCl)。各组小鼠连续给药7 d,动态监测实验动物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日均摄食量及饮水量等表型参数,7 d后处死动物,获取血清和结肠组织;ELISA法定量分析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比对各组血清代谢物谱差异;小鼠相同方法造模并进行验证,阳性药物选择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随后评估结肠长度和黏膜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GSH合成通路关键基因,即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γ-GCS)、氧化应激调控因子(yap1p、skn7)及线粒体GSH转运蛋白(Slc25a39)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CR可明显改善模型动物质量减轻,DAI增加和结肠长度缩短等相关评测指标,且呈剂量依赖性;血清中IL-6、CRP和TNF-α水平降低,而IL-17A无明显影响;代谢组学分析显示,有21种潜在的与氨基酸和脂质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CR作用下明显调节;验证实验证实CR和GSH治疗对结肠黏膜损伤表现出明显保护作用,但不影响结肠长度;CR上调了GSH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别是γ-GCS,表明其可增强肠的抗氧化防御作用。结论:CR在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中具有治疗潜力,可缓解症状、降低血清炎症标志物和调节代谢途径;GSH合成相关基因的上调,提示药物可增强肠抗氧化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溃疡性结肠炎 代谢组学 谷胱甘肽代谢 炎症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
20
作者 许佳慧 刘玉红 +4 位作者 黄志芳 刘云华 陈燕 胥亭亭 易进海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9-716,共8页
目的评价通脉颗粒、通脉片、通脉胶囊、通脉口服液的质量一致性。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丹参素、原儿茶醛、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阿魏酸、丹酚酸B、丹酚酸A含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日摄入量角度进... 目的评价通脉颗粒、通脉片、通脉胶囊、通脉口服液的质量一致性。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丹参素、原儿茶醛、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阿魏酸、丹酚酸B、丹酚酸A含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日摄入量角度进行质量分析。结果39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1个共有峰,相似度0.765~0.997。各批样品聚为5类,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3.53%。不同剂型中各成分日摄入量差异明显,尤其是丹酚酸B;片剂、胶囊中其日摄入量较低,并且同一剂型之间存在不均一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为评价不同厂家通脉制剂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颗粒 通脉片 通脉胶囊 通脉口服液 HPLC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