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简介
1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I0004-I0005,共2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是成都中医学院,始创于1956年,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为成都中医药大学、199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始招收藏医专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已成为全国唯一拥有民族医学专科、本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是成都中医学院,始创于1956年,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为成都中医药大学、199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始招收藏医专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已成为全国唯一拥有民族医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中医药大学 医药学院 民族 医学专科 中医学院 国家教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现中医药特色的道地药材黄连品质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范刚 唐策 +4 位作者 张静 赖先荣 孟宪丽 张艺 范昕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4-1280,共7页
本文以道地药材黄连的研究为例,对其生长环境进行分析,运用ISSR等方法考察其遗传型,采用HPLC、1H-NMR及NIR等方法对化学型进行分析,并从抗内毒素、抗微生物的生物热力学,以及治疗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生物效应等角度考察其药效型,综... 本文以道地药材黄连的研究为例,对其生长环境进行分析,运用ISSR等方法考察其遗传型,采用HPLC、1H-NMR及NIR等方法对化学型进行分析,并从抗内毒素、抗微生物的生物热力学,以及治疗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生物效应等角度考察其药效型,综合分析其相关性,初步建立了基于黄连生态型、基因型、化学型和药效型的道地药材品质评价方法,同时建立了结合道地性的黄连规范化质量标准,为构建体现中医药特色的黄连品质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品质评价 黄连 中医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石饲料致动物胆固醇结石模型造模要素及中医药防治的数据挖掘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纯 徐晓娟 +5 位作者 王张 邓蒂斯 李宛静 雒芙蓉 梁小青 张淼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定量研究致石饲料致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提高造模效率及评价药物有效性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选取1993—2016年期间研究致石饲料致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的文献,录入动物种别、致石饲料配方、成石率、测试指标、受试药物... 目的:定量研究致石饲料致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提高造模效率及评价药物有效性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选取1993—2016年期间研究致石饲料致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的文献,录入动物种别、致石饲料配方、成石率、测试指标、受试药物等重要信息,定量统计和分析造模要素。结果:常用豚鼠、小鼠、兔等动物;致石饲料常用胆固醇、脂肪等,其中豚鼠最常用的致石饲料配方为90.00%全价饲料、1%胆固醇、2%猪油、5%蔗糖和2%酪蛋白,连续喂养49 d,成石率平均为87.40%;小鼠最常用的配方为83.50%全价饲料、1%胆固醇、15%脂肪、0.5%胆酸,连续喂养45 d,成石率平均为89.48%;兔最常用的配方为98.80%全价饲料、1.2%胆固醇,连续喂养50 d,成石率平均为72.40%;犬喂食含0.3%胆固醇的致石饲料,连续42 d,成石率为100%;树鼩喂食含胆固醇20%、蔗糖20%、大油(猪油)15%、蛋黄20%、玉米粉25%的致石饲料,连续喂养42 d,成石率为100%;金黄地鼠喂食含葡萄糖74.3%、酪蛋白20%、食盐5%、维生素0.5%和氯化胆碱0.2%的致石饲料,连续21 d,成石率为50%。常测试的指标为,胆汁中TC、TBIL、LDL、BA、PL、HDL等,血清中TC、TG、TBIL、LDL、BA、HDL、CKK等。造模的同时给药,常用药物包括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和中药复方,涉及甘草、大黄、白芍、金钱草、柴胡、茵陈等77种药材。结论:致石饲料常用于制造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但配方及其成石率差异大、成本高、耗时长,中医药有利于肝胆系统功能恢复,防止成石性胆汁的产生,评价指标主要涵盖脂质、肝功能及胆道动力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石饲料 胆固醇结石 动物模型 造模要素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民族医药古籍发掘整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俞佳 张艺 +3 位作者 德洛 张丹 刘继林 邓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9-1363,共5页
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资料作为民族医药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本文采用问卷、访谈、文献等方法,从文献的资源调查、发掘整理等方面阐述四川省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研究现状。根据四川省藏医药、彝医药、羌医药的现状差... 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资料作为民族医药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本文采用问卷、访谈、文献等方法,从文献的资源调查、发掘整理等方面阐述四川省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研究现状。根据四川省藏医药、彝医药、羌医药的现状差异,提出了民族医药发展忽略文献研究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保护与利用四川省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等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四川省民族医药文献发掘整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民族医药 古籍文献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民族医药传承创新 被引量:13
5
作者 罗婕 张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11-2216,共6页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民族医药是在不同区域的民族之间共同交流后形成的。近年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藏医《四部...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民族医药是在不同区域的民族之间共同交流后形成的。近年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藏医《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民族医药知识得到保护,民族文化得到弘扬,但民族医药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从历史记忆、民族政策、文化认同、人才教育、健康产业5个维度探讨构建中华民族医药共同体路径。旨在强化各民族医药文化的交互作用,创造互惠均衡的民族医药发展环境,为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医药 途径 传承 发展 创新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医药对体质辨识思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商禹 赵文卓 +3 位作者 程黄佳瑾 刘馨蔚 崔正植 张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34-2239,共6页
民族医药对于体质的认识起源于本民族的文化和临床实践,其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中医学比较具有更强的独特性和文化性。现以目前主要民族医药藏、蒙、维、傣、朝医学对体质的认识为基础,通过整理和归纳对目前我国主要民族医药对... 民族医药对于体质的认识起源于本民族的文化和临床实践,其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中医学比较具有更强的独特性和文化性。现以目前主要民族医药藏、蒙、维、傣、朝医学对体质的认识为基础,通过整理和归纳对目前我国主要民族医药对体质的认识进行总结,探讨“民族医药体质认知思维”的发展和传承,以期达到有效地发展和传承民族医药体质学术思想,并促进传统医学知识的现代应用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医药 体质医学 原创思维 研究进展 藏医药 蒙医药 维医药 傣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和熵方法的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静 赵可惠 +4 位作者 泽翁拥忠 唐策 左芳 降拥四郎 张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85-2888,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收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医成方制剂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和《常用藏成药诠释》中藏医治疗"真布病"方剂并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藏医...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收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医成方制剂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和《常用藏成药诠释》中藏医治疗"真布病"方剂并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藏医治疗"真布病"的方剂数据库,并应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常用药物组合、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真布病"的118首方剂进行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演化得到新处方8个,表明藏医治疗"真布病"的药物以活血理气、利水祛湿、舒筋活络为主兼具清热凉血类。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藏医治疗"真布病"方剂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藏医治疗"真布病"的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治疗"真布病"及新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铺助平台 藏医 “真布病”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藏医药浴疗法研究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天虹 更藏加 +3 位作者 降拥四郎 赖先荣 张艺 央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2期318-322,共5页
藏医药浴疗法属于藏医外治疗法范畴,是日常洗浴护理与特色藏药治疗的结合,因其独到的藏医学理论、独特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民族医药本质上属于医学范畴,但具有较多的人文因素,因此对... 藏医药浴疗法属于藏医外治疗法范畴,是日常洗浴护理与特色藏药治疗的结合,因其独到的藏医学理论、独特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民族医药本质上属于医学范畴,但具有较多的人文因素,因此对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既要进行藏医学科学研究,又要注意进行藏文化特色研究。医学人类学是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疾病和保健问题及其与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本文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探索了藏医药浴疗法特色,提出了藏医药浴疗法现代研究中的问题及建议,以期在系统理解藏医药浴疗法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开展具有藏医药文化特色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类学 藏医药浴疗法 文化特色 现代研究 问题及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我国传统医药研究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范芳芳 赵可惠 +2 位作者 王天虹 孟宪丽 张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6-879,共4页
目的:了解国内蛋白质组学在传统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蛋白质组学在传统中医药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医药卫生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与主题相关研究型... 目的:了解国内蛋白质组学在传统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蛋白质组学在传统中医药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医药卫生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与主题相关研究型文献,运用Note Express v3.2.0.6915和Excel 2013等软件以及各数据库自带分析功能从发表时间、期刊分布、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文献被引量、基金资助情况和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350篇有效文献。蛋白质组学近10年在传统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年均发文量135篇,基本形成核心作者群体,发文量前3位的研究机构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22个高频关键词分析发现,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型证候上研究较多,在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中以药效作用机制研究为主,通常以双向电泳-质谱联合为蛋白质组学常用技术分析方法,在治疗疾病方面,以心脑血管疾病上应用最多。结论: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蛋白质组学技术已成为中国传统医药研究领域热门技术,并逐步走向成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医药现代化和世界化发展,但在少数民族医药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强该技术在民族医药领域的研究,以促进中国传统医药的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中国传统医药 中医药 文献计量学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嬗变进程中的我国彝族医药研究现状分析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兹阁 曾商禹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98-3707,共10页
目的采用可视化分析对彝族医药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并阐释彝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现状。方法本文综合传统文献研究法、信息学方法与田野调查,从学术文献发表、古籍整理与现代书籍出版、政策扶持与学科建设、传承保护等多个角度,对彝... 目的采用可视化分析对彝族医药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并阐释彝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现状。方法本文综合传统文献研究法、信息学方法与田野调查,从学术文献发表、古籍整理与现代书籍出版、政策扶持与学科建设、传承保护等多个角度,对彝族医药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结果目前,彝族医药在中医药现代化大背景下稳步发展,具体表现为文献发表量逐年增长、古籍整理日益完善、学科建设继续加强、传承保护受到重视等方面。但也存在体系不完善、人才缺乏、知名度不高、资源整合度较低、研究层次尚浅等明显问题。结论未来,加大挖掘整理及发扬发展彝族医药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尤其是亟需强化应用型研究,使彝医药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的快速通道,是彝医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医药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藏医药学主流学术群体及其代表人物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艳菊 张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27-2935,共9页
运用知识图谱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1990-2019年从CNKI检索来的全部藏医药文献进行研究,绘制出领域内高产作者及机构的知识图谱,该图谱形象地显示出这些高影响力作者所属当代藏医药学的主流领域,通过对图谱进行分析发现研究领域主要... 运用知识图谱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1990-2019年从CNKI检索来的全部藏医药文献进行研究,绘制出领域内高产作者及机构的知识图谱,该图谱形象地显示出这些高影响力作者所属当代藏医药学的主流领域,通过对图谱进行分析发现研究领域主要包含七个研究团队,高校是研究的中坚力量,张艺、钟国跃、魏立新是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构成了研究的主流群体及其发展的航向标,为藏医药创新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藏医的理论研究和藏药的理化研究是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科学知识图谱 学术群体 代表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医药半结构化数据的功效挖掘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羊羊 彭芳胜 +4 位作者 田华咏 曾商禹 郭维加 张艺 刘秀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32-1938,共7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半结构化数据的土家族医药进行品种规范和常用功效的可视化发现。方法收集整理《中国民族药辞典》、《土家医方剂学》等土家族代表性医药文献,建立土家族医药原始数据库,包含药物拉丁学名、药用部位、性味、毒性...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半结构化数据的土家族医药进行品种规范和常用功效的可视化发现。方法收集整理《中国民族药辞典》、《土家医方剂学》等土家族代表性医药文献,建立土家族医药原始数据库,包含药物拉丁学名、药用部位、性味、毒性、功效、主治疾病等。借助Visual FoxPro 9.0软件对土家族医药特性进行频次统计和品种规范,主要以法定标准收录;借助TCMISS(V2.5)、Cytoscape3.6.1、Gephi0.9.2等软件对土家药"药物-功效-主治"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功效挖掘和可视化展示。结果筛选土家药共1453味,方剂共771首,其中土家药主要以"寒(凉)、平"性偏多,苦味药频次最高,其次是辛味药、甘味药;清热败毒、赶风除湿等功效出现频次最高;皮肤疮癣、妇科疾病等是关联程度较大的主治病症。结论土家族医药的品种规范和"药性-药味-功效-主治"隐形关系可视化分析,可为完善土家药信息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医药 半结构化数据 品种规范 功效挖掘 可视化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铁棒锤不同药用部位中生物碱含量测定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毓杰 曾陈娟 +3 位作者 姚喆 张静 焦玉霞 张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测定铁棒锤不同药用部位中的主要生物碱含量,为民族药铁棒锤不同药用部位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WatersXTerraTMRP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有机相),0.03mol/L碳酸氢铵溶液,浓氨水调pH9.5(水相),梯度洗脱... 目的:测定铁棒锤不同药用部位中的主要生物碱含量,为民族药铁棒锤不同药用部位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WatersXTerraTMRP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有机相),0.03mol/L碳酸氢铵溶液,浓氨水调pH9.5(水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3种生物碱类成分可以完全分离,乌头碱、去氧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3~11.5μg(r=1.0000),0.11~5.5μg(r=0.9999),0.084~4.2μg(r=0.9999),回收率分别为:96.2%,RSD=0.8%;96.3%,RSD=0.9%;96.6%,RSD=0.7%。结论:铁棒锤母根与子根生物碱含量和组成差异较小,可以增加为新的药用部位;铁棒锤幼苗中生物碱含量较高,建议在临床使用时减少用量或炮制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棒锤 生物碱 乌头碱 去氧乌头碱 3-乙酰乌头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汤制铁棒锤炮制工艺优化
14
作者 沙梦香 周珍 +6 位作者 周妍 王成萍 刘佳 范刚 张艺 张静 刘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9-564,共6页
目的优化诃子汤制藏药铁棒锤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切片厚度、料液比、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 目的优化诃子汤制藏药铁棒锤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切片厚度、料液比、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炮制工艺,并建立设计空间。结果最佳条件为切片厚度1.0 cm,料液比1∶6,浸泡时间72 h;最佳设计空间为浸泡时间65~78 h,料液比1∶5.2~1∶6.2。结论该方法合理、稳定、可行,可为诃子汤制铁棒锤的规范化炮制及其质量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棒锤 诃子汤 炮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2例辅助生殖技术失败后女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晓娟 曾倩 +3 位作者 王楠 缪醇 谭雯涓 王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失败后女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各证型的常见症状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为形成规范、客观的辨病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为中医妇科在人工助孕领域的临床辨证论治和科学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面访... 目的:初步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失败后女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各证型的常见症状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为形成规范、客观的辨病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为中医妇科在人工助孕领域的临床辨证论治和科学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面访式调查研究挖掘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从2009年12月—2012年2月辅助生殖技术失败后的女性中医证候四诊资料,揭示此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常见症状的分布;并分析年龄、不孕病程、职业、流产次数、异位妊娠次数、月经初潮年龄等因素与各证型的相关性。结论:①辅助生殖技术失败后不孕女性的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肾虚肝郁血瘀、肾虚证、肾虚肝郁夹湿热;②中医证型分布以虚实夹杂证最多;③各常见证型中肾虚证与自然流产次数呈正相关,与年龄、体重指数、不孕病程、职业、月经初潮年龄、异位妊娠次数、行人工助孕的次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失败 中医证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医真布病与中医痹症的对比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静 赵可惠 +5 位作者 更藏加 赖先荣 杨文娟 胡晓鑫 张艺 降拥四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0期2167-2171,共5页
中医学和藏医学同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理论体系,二者对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手段都有各自的特点。藏医真布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作为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 中医学和藏医学同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理论体系,二者对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手段都有各自的特点。藏医真布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作为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藏医学对真布病的认识不仅理论上有据可循,其疗效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药物疗法与药浴等外治疗法结合更是具有毒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安全经济等优点。本文以藏医和中医的理论背景为基础,通过藏医真布病、中医痹症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手段等方面的对比,讨论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的优势与特点,提出对藏医未来发展思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真布病 中医痹症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治疗隆型失眠症的药材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
17
作者 桑吉康卓 邹璟琳 +3 位作者 拉姆 华尔江 降拥四郎 泽翁拥忠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8-1623,共6页
目的 探讨藏药治疗隆型失眠症的药材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 查阅藏医药书籍中相关复方,统计用药情况、藏药分类、药用部位、科属名、味性化味,采用Origin 2021、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Gephi 0.1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实现核心药... 目的 探讨藏药治疗隆型失眠症的药材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 查阅藏医药书籍中相关复方,统计用药情况、藏药分类、药用部位、科属名、味性化味,采用Origin 2021、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Gephi 0.1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实现核心药物组合的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得到复方89首,涉及藏药240味,总出现频次为1 131次。复方中藏药数量主要集中在3~15味,以植物类为主,动物类次之,矿物类较少;用药部位以植物类的果实、种子类和动物类的肉类为主,以牛科和牛属最多;“味性化味”理论以水源、甘味、苦化味、温效药占比最大;使用频次前7位的藏药为肉豆蔻、川木香、沉香、诃子、丁香、广枣、琥珀,均是核心药物组合和复方药物关联规则的组成成分。通过聚类算法,得到以二十味沉香散、三味豆蔻汤和四精汤为基础的3组有效聚类群。结论 藏药治疗隆型失眠症的用药规律符合其病机特点,始终以“抑隆滋补”的思想为指导,兼以温胃益火、祛寒止痛、顺隆行血,从而形成“解除病机为先,消除症状在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隆型失眠症 药材特点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广枣的传统应用及现代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文军 高慧敏 +5 位作者 沙梦香 王小博 刘悦 孟宪丽 王绍辉 张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2070-2075,2080,共7页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特色,故在药材的临床应用方面也存在着异同。民族药广枣最早记载于藏医学古籍《月王药诊》,后又传入内蒙古地区,现广泛应用于藏族、蒙古族、壮族等民族医...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特色,故在药材的临床应用方面也存在着异同。民族药广枣最早记载于藏医学古籍《月王药诊》,后又传入内蒙古地区,现广泛应用于藏族、蒙古族、壮族等民族医药临床。本文基于广枣的历史考究比较广枣在不同民族医药的传统应用的异同,并对广枣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现代产品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要进一步对广枣的质量控制、药效、药效物质基础等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促进广枣的临床应用、扩大用药范围及新产品的研发,进而丰富民族医药“行气活血、养心安神”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广枣 化学成分 质量控制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多糖 鞣花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学认识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药发现思路 被引量:21
19
作者 高洁 潘琳 +3 位作者 毕若红 王小艳 向宇楠 赖先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7-201,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q...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消渴 消渴目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川芎不同部位代谢物深度解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若诗 丁海燕 +5 位作者 杜华 黄凤 连艳 刘晓芬 蒋桂华 尹显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5,共13页
为了深度解析川芎中不同部位代谢物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川芎的根茎、茎、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整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川芎的根... 为了深度解析川芎中不同部位代谢物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川芎的根茎、茎、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整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川芎的根茎、茎和叶的挥发性成分、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川芎根茎中活性成分含量高于茎、叶。川芎的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共检出2891个代谢物,总丰度为茎>叶>根茎,各部位化学成分种类相同、含量差异较大,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萜类、酚酸类等32类化合物。其中LC-MS检出1726个代谢物,GC-MS检出1216个代谢物,两个平台共同检出51个代谢物。对川芎不同部位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根茎与茎、根茎与叶、茎与叶中筛选到差异代谢物1683、2054和1844个,差异代谢物总丰度为根茎≈茎>叶。根茎中显著富集含氮化合物、酚类、其他类(糖类、内酯类),茎中的醇、胺类、醚类高度富集,叶中的萜类、酮类、黄酮类高度富集。川芎中大多数活性成分如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等,呈现根茎>茎>叶的趋势,但茎和叶中也含有含量较高的阿魏酸、欧当归内酯A等重要活性成分,具有较高利用价值。通过KEGG富集分析结果推测差异代谢物可能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途径相关。本研究深度解析了川芎不同部位的成分积累规律,为川芎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化学成分 UPLC-MS GC-MS 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