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文献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民族医药学术传承创新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术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张艺团队简介
1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I0001-I0006,共6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术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是在2001年成立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快速发展基础上(图1),于2018年拓展成立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针对当前我国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文献理论和临床实践重...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术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是在2001年成立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快速发展基础上(图1),于2018年拓展成立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针对当前我国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文献理论和临床实践重视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中医药大学 科研机构 传承创新 临床实践 民族医药事业 文献理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民族医药传承创新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婕 张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11-2216,共6页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民族医药是在不同区域的民族之间共同交流后形成的。近年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藏医《四部...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民族医药是在不同区域的民族之间共同交流后形成的。近年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藏医《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民族医药知识得到保护,民族文化得到弘扬,但民族医药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从历史记忆、民族政策、文化认同、人才教育、健康产业5个维度探讨构建中华民族医药共同体路径。旨在强化各民族医药文化的交互作用,创造互惠均衡的民族医药发展环境,为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医药 途径 传承 发展 创新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医药对体质辨识思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商禹 赵文卓 +3 位作者 程黄佳瑾 刘馨蔚 崔正植 张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34-2239,共6页
民族医药对于体质的认识起源于本民族的文化和临床实践,其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中医学比较具有更强的独特性和文化性。现以目前主要民族医药藏、蒙、维、傣、朝医学对体质的认识为基础,通过整理和归纳对目前我国主要民族医药对... 民族医药对于体质的认识起源于本民族的文化和临床实践,其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中医学比较具有更强的独特性和文化性。现以目前主要民族医药藏、蒙、维、傣、朝医学对体质的认识为基础,通过整理和归纳对目前我国主要民族医药对体质的认识进行总结,探讨“民族医药体质认知思维”的发展和传承,以期达到有效地发展和传承民族医药体质学术思想,并促进传统医学知识的现代应用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医药 体质医学 原创思维 研究进展 藏医药 蒙医药 维医药 傣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嬗变进程中的我国彝族医药研究现状分析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兹阁 曾商禹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98-3707,共10页
目的采用可视化分析对彝族医药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并阐释彝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现状。方法本文综合传统文献研究法、信息学方法与田野调查,从学术文献发表、古籍整理与现代书籍出版、政策扶持与学科建设、传承保护等多个角度,对彝... 目的采用可视化分析对彝族医药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并阐释彝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现状。方法本文综合传统文献研究法、信息学方法与田野调查,从学术文献发表、古籍整理与现代书籍出版、政策扶持与学科建设、传承保护等多个角度,对彝族医药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结果目前,彝族医药在中医药现代化大背景下稳步发展,具体表现为文献发表量逐年增长、古籍整理日益完善、学科建设继续加强、传承保护受到重视等方面。但也存在体系不完善、人才缺乏、知名度不高、资源整合度较低、研究层次尚浅等明显问题。结论未来,加大挖掘整理及发扬发展彝族医药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尤其是亟需强化应用型研究,使彝医药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的快速通道,是彝医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医药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医药半结构化数据的功效挖掘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余羊羊 彭芳胜 +4 位作者 田华咏 曾商禹 郭维加 张艺 刘秀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32-1938,共7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半结构化数据的土家族医药进行品种规范和常用功效的可视化发现。方法收集整理《中国民族药辞典》、《土家医方剂学》等土家族代表性医药文献,建立土家族医药原始数据库,包含药物拉丁学名、药用部位、性味、毒性...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半结构化数据的土家族医药进行品种规范和常用功效的可视化发现。方法收集整理《中国民族药辞典》、《土家医方剂学》等土家族代表性医药文献,建立土家族医药原始数据库,包含药物拉丁学名、药用部位、性味、毒性、功效、主治疾病等。借助Visual FoxPro 9.0软件对土家族医药特性进行频次统计和品种规范,主要以法定标准收录;借助TCMISS(V2.5)、Cytoscape3.6.1、Gephi0.9.2等软件对土家药"药物-功效-主治"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功效挖掘和可视化展示。结果筛选土家药共1453味,方剂共771首,其中土家药主要以"寒(凉)、平"性偏多,苦味药频次最高,其次是辛味药、甘味药;清热败毒、赶风除湿等功效出现频次最高;皮肤疮癣、妇科疾病等是关联程度较大的主治病症。结论土家族医药的品种规范和"药性-药味-功效-主治"隐形关系可视化分析,可为完善土家药信息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医药 半结构化数据 品种规范 功效挖掘 可视化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部医典》和临床医案的京尼萨克病(Ⅱ型糖尿病)尿诊特征知识发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才让吉 丹珍措 +3 位作者 张艺 德洛 华尔江 孟宪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768,共11页
目的挖掘整理《四部医典》尿诊内容,并基于临床医案将京尼萨克病(Ⅱ型糖尿病)尿诊隐形经验知识可视化。探索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临床诊疗与现代科学技术对接和临床隐形经验知识的数字化、可视化。方法通过文献法深入挖掘《四部医典》尿... 目的挖掘整理《四部医典》尿诊内容,并基于临床医案将京尼萨克病(Ⅱ型糖尿病)尿诊隐形经验知识可视化。探索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临床诊疗与现代科学技术对接和临床隐形经验知识的数字化、可视化。方法通过文献法深入挖掘《四部医典》尿诊内容,并采用Gephi、Spsspro、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等软件分析355例京尼萨克病临床医案。结果藏医尿诊历史源远流长,距今约有上千年的发展史,具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藏医尿诊三时九诊法独具特色,对临床疾病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对355例京尼萨克病临床医案分析得出,尿诊因证型不同而略有不同,总体呈现颜色淡黄、青色、黄色,较为明亮,接近正常尿液颜色;蒸汽、气味均大;泡沫青而大或消散快;悬浮物少或呈毛状;漂浮物薄;变化时间多为热气未散完即开始转变;变化方式从中间薄处开始向边缘转变;回旋情况由稀变稠等特征。对尿诊证型频次分析得到赤巴型139次,隆型91次,培根型88次,培赤型34次。结论藏医尿诊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文通过文献挖掘和临床医案相结合的方法,扩展了藏医京尼萨克病尿诊三时九诊内容,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结合实现了藏医京尼萨克病尿诊隐形经验知识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医典 藏医 尿诊 三时九诊 京尼萨克 知识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汤制铁棒锤炮制工艺优化
7
作者 沙梦香 周珍 +6 位作者 周妍 王成萍 刘佳 范刚 张艺 张静 刘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9-564,共6页
目的优化诃子汤制藏药铁棒锤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切片厚度、料液比、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 目的优化诃子汤制藏药铁棒锤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切片厚度、料液比、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炮制工艺,并建立设计空间。结果最佳条件为切片厚度1.0 cm,料液比1∶6,浸泡时间72 h;最佳设计空间为浸泡时间65~78 h,料液比1∶5.2~1∶6.2。结论该方法合理、稳定、可行,可为诃子汤制铁棒锤的规范化炮制及其质量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棒锤 诃子汤 炮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筛选藏药五味沙棘散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川 苏锦松 +3 位作者 李轩豪 唐策 刘悦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2-641,共10页
目的筛选藏药五味沙棘散(WSP)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 目的筛选藏药五味沙棘散(WSP)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藏药五味沙棘散(沙棘、余甘子、木香、甘草、葡萄)潜在活性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WSP作用靶点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Maestro version 11.5软件,将活性成分作为配体与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细胞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和COVID-19 3CL水解酶(Mpro)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包含5味药物、29个化合物和32个核心靶点,得到GO功能富集条目225条(p <0.05),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5条信号通路(p <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草苷、甘草异黄烷酮、槲皮素、山柰酚等核心化合物与COVID-19靶点结合力最强。结论本研究体现出藏药五味沙棘散"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其活性成分通过与ACE2,TMPRSS2和COVID-19 3CL水解酶结合作用于AKT1、VEGFA、EGFR等靶点,调节MAPK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多条信号通路,实现对COVID-19肺炎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五味沙棘散 网络药理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分子对接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属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晓琴 徐僮 +5 位作者 刘悦 刘洋 刘佳琼 李旻辉 张艺 肖培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17-2227,共11页
沙棘作为一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药食同源特色植物,素有“天然维生素宝库”“营养保健来源”等美称。早在公元8世纪已经发现沙棘有祛痰止咳,消食化滞,活血散瘀之效。研究表明沙棘属植物中含有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类以及甾体类... 沙棘作为一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药食同源特色植物,素有“天然维生素宝库”“营养保健来源”等美称。早在公元8世纪已经发现沙棘有祛痰止咳,消食化滞,活血散瘀之效。研究表明沙棘属植物中含有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类以及甾体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糖、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有良好治疗作用。为了更深入的探讨沙棘属亲缘关系,现总结归纳了沙棘属植物的传统药用价值、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有效开发及合理利用本属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属 药用植物亲缘学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传统药用价值 地理分布 黄酮 萜和甾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紫轩 罗婕 +1 位作者 德洛 张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28-2233,共6页
目的:总结藏医对黄水病的诊疗经验,结合藏医理论分析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中关于黄水病的诊疗经验,以“黄水病”“干黄水”为检索词,在前期自建的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 目的:总结藏医对黄水病的诊疗经验,结合藏医理论分析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中关于黄水病的诊疗经验,以“黄水病”“干黄水”为检索词,在前期自建的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中筛选用于治疗黄水病的三黄水类方。完成词频分析和共现分析,并将数据导出至Cytoscape 3.7.1,进行可视化网络分析,在藏医理论的指导下,挖掘三黄水类方的配伍规律,分析藏医治疗“黄水病”的优势病种。结果:共检索得到治疗黄水病的三黄水类方12个,藏药81味。三黄水药(珀嘎、黄葵子、决明子)最常配伍诃子、木香、毛诃子、余甘子、麝香、肉豆蔻、草果、宽筋藤、丁香、巴夏嘎等,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黄水病”。其中,“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能清除血热、化解坏血;配伍温性的木香、麝香、肉豆蔻、草果、丁香等主要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配伍清赤巴热的宽筋藤、巴夏嘎等则主要用于治疗热性黄水病。结论:藏医遵循病症结合的诊疗模式辩治黄水病,三黄水类方是其用于治疗“黄水病”的核心方剂集合,类风湿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属于三黄水类方治疗的优势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黄水病 干黄水 三黄水类方 用药规律 文本挖掘 漆塞尔桑当松汤 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明子研究进展的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青秀 钟镥 +3 位作者 邹雪梅 刘佳 苏锦松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8-407,共10页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上以决明子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5.7.R2软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决明子的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图谱共现和突现分析,疏理决明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检索结果共纳入中...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上以决明子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5.7.R2软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决明子的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图谱共现和突现分析,疏理决明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检索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2754篇(去重后),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李续娥;发文机构最多的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机构之间南北区域间合作较少,区域相邻合作较多,大学与企业之间合作较多,其中辽宁中医药大学与辽宁大熊制药研究有限公司合作较为频繁;关键词分析显示决明子研究方向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其中降血脂、橙黄决明素及数据挖掘、用药规律等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子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共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药痛风停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降尿酸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跃朋 马武开 +5 位作者 刘正奇 安阳 张雄峰 张艺 曾商禹 钟琴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40-2244,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痛风停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浓度、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尿酸盐转运体(UAT)mRNA和尿酸盐阴离子转运蛋白1(URAT1)mRNA的表达的影响,研究苗药痛风停汤的具体降尿酸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 目的:通过探讨痛风停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浓度、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尿酸盐转运体(UAT)mRNA和尿酸盐阴离子转运蛋白1(URAT1)mRNA的表达的影响,研究苗药痛风停汤的具体降尿酸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苗药痛风停高、中、低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别嘌醇组、苯溴马隆组。除空白组每天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均造成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模型组和空白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分别予相对应药物灌胃,给药7 d后检测各组血清XO活性、尿酸及肾小管上皮细胞UATmRNA、URAT1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降XO,除苯溴马隆组、苗药痛风停低剂量组,其余各组均可降低血清XO浓度(均P<0.01);别嘌醇组与苗药痛风停高、中剂量组疗效相当(P>0.05)。痛风停高、中剂量组比低剂量组降低XO效果更佳(P<0.05)。2)降尿酸,除苗药痛风停低剂量组,其余各观察组均有较好的降尿酸作用(均P<0.01);痛风停高、中剂量组与别嘌醇组、苯溴马隆组降尿酸效果相当(P>0.05)。3)调节UATmRNA表达,痛风停高剂量组可以上调UATmRNA表达(P<0.01),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调节URATlmRNA表达,苗药痛风停高、中剂量组及苯溴马隆组均可以下调URATlmRNA表达(P<0.05),且效果相当(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苗药痛风停汤可能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及上调UATmRNA、下调URAT1mRNA的表达达到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痛风停汤 高尿酸血症 实验研究 黄嘌呤氧化酶 尿酸盐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细叶亚菊的质量标准研究
13
作者 陈秋彤 邹雪梅 +2 位作者 何青秀 罗世英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60-3766,共7页
目的建立细叶亚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细叶亚菊进行定性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方法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 目的建立细叶亚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细叶亚菊进行定性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方法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检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叶亚菊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结果确定了细叶亚菊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TLC鉴别显示,供试品(细叶亚菊药材)与对照品(绿原酸、异绿原酸A)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3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8.55%-13.07%、6.81%-12.68%、1.11%-3.53%、8.41%-11.64%;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72%-0.440%、0.283%-1.324%(n=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细叶亚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暂规定细叶亚菊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绿原酸不得少于0.2%,异绿原酸A不得少于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细叶亚菊 质量标准 含量测定 绿原酸 异绿原酸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原藏药“唐冲”名称、品种、药性和植物亲缘关系相关性考证研究
14
作者 仁真旺甲 何青秀 +3 位作者 苏锦松 娘去先 褚祺祺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81-3687,共7页
藏药"唐冲"基原复杂,混用及替代使用现象频繁,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对藏药"唐冲"进行本草考证,并结合藏医临床使用情况及资源调查,明确了藏药"唐冲"的品种、亲缘关系及其药性与... 藏药"唐冲"基原复杂,混用及替代使用现象频繁,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对藏药"唐冲"进行本草考证,并结合藏医临床使用情况及资源调查,明确了藏药"唐冲"的品种、亲缘关系及其药性与药效。藏药"唐冲"包括茄科山莨菪属Anisodus、马尿泡属Przewalskia、天仙子属Hyoscyamus、曼陀罗属Datura、茄参属Mandragora、泡囊草属Physochlaina等植物,其药性凉,主要功效为镇静消炎,消肿止痛,解毒,灭"森",主治"森"病,炭疽、白喉、鼻窦炎、牙痛,胃肠绞痛,外用痈肿疔毒,皮肤病,其种子能壮阳生精。本文以藏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为基础,并结合本草考证、实地调查等研究,阐明了唐冲类藏药的基原、亲缘关系及其药性,为藏药"唐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唐冲 基原 药性 植物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巴夏嘎”品种考证、药性分析与用药规律研究
15
作者 仁真旺甲 文成当智 +3 位作者 余羊羊 杨海玲 刘川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44-4051,共8页
藏药"巴夏嘎"基原复杂,混用及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本文通过查阅《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医院,野外产地等实地调查明确了藏药巴夏嘎的基原,引用"藏药味性化味&quo... 藏药"巴夏嘎"基原复杂,混用及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本文通过查阅《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医院,野外产地等实地调查明确了藏药巴夏嘎的基原,引用"藏药味性化味"(Ro Nus Zhur Jes)矢量结构模型、中医辅助传承软件等方法分析藏药巴夏嘎的药性和临床用药规律。确定藏药巴夏嘎原植物为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并考证出有长果婆婆纳Veronica ciliata Fisch.、毛果婆婆纳Veronica eriogyne H.Winki.、塞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Pall.)Fisch.、皱波黄堇Corydalis crispa Prain.等多种植物在各地以巴夏嘎替代品入药。通过药性分析发现巴夏嘎以苦味、凉性为主,在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赤巴病、高血压、多血症、肝病、血病等疾病,且常与余甘子、诃子、西红花等配伍使用。本文从基原-药性-用药规律等多角度,对藏药巴夏嘎"一物多名"现象进行品种整理和考证,促进其临床合理用药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巴夏嘎 基原 药性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吉解”的品种考证研究
16
作者 钟镥 邹雪梅 +5 位作者 何青秀 张静 张艺 范刚 古锐 蒋桂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18-3727,共10页
“吉解”即藏药秦艽花,具有清热、消肿、干黄水、解毒的功效,藏医常用于治黄水病、四肢肿胀、腑热胆热等症,药用历史悠久。作为藏药大宗药材,“吉解”在二十五味儿茶丸、十三味榜嘎散等多个国药准字号的藏药复方制剂中作为主药或配伍使... “吉解”即藏药秦艽花,具有清热、消肿、干黄水、解毒的功效,藏医常用于治黄水病、四肢肿胀、腑热胆热等症,药用历史悠久。作为藏药大宗药材,“吉解”在二十五味儿茶丸、十三味榜嘎散等多个国药准字号的藏药复方制剂中作为主药或配伍使用。但由于藏医药文献对“吉解”的记载根据花色将其分为黑、白两种,导致其存在基原复杂、临床用药混乱的现象。本研究通过查阅古今藏医药经典著作和文献,对黑、白“吉解”的品种、功效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厘清了藏药“吉解”的形态、基原物种、功能主治及生境分布。采用文献考证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吉解”的主流药材。最终确定文献记载其来源共有12个种,市场主流品种的来源以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和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为主。对藏药“吉解”进行基原考证有利于“吉解”的临床合理应用,可为其进一步质量控制、药效学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吉解 品种考证 功效 临床应用 生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松蒂”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17
作者 罗世英 王文祥 +1 位作者 钟镥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67-3773,共7页
目的对藏药“松蒂”的质量标准进行提升研究,为全面评价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松蒂”药材进行粉末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法以绿原酸、山奈苷和sutchuenoside A(山奈酚-3-O-α-L-(3-O-乙酰基)-鼠... 目的对藏药“松蒂”的质量标准进行提升研究,为全面评价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松蒂”药材进行粉末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法以绿原酸、山奈苷和sutchuenoside A(山奈酚-3-O-α-L-(3-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鼠李糖苷)为对照品对12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并按《中国药典》(2020版)要求增加了各检查项;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药材中3种成分(绿原酸、山奈苷、sutchuenoside A)的含量;结果“松蒂”药材粉末呈棕褐色,腺毛常见,腺头扁球形或球形,叶表皮细胞呈波状弯曲,气孔多为平轴式,偶见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花粉粒,具有3个萌发孔,散在;导管多为螺纹型;茎表皮细胞呈梭形,镶嵌状紧密排列。TLC结果显示,供试品与3种对照品在色谱的同位置出现同色的荧光斑点。12批药材中药材水分含量为5.94%-10.97%,总灰分含量为9.44%-17.72%,酸不溶性灰分为2.44%-4.0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5.68%-35.20%;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显示,绿原酸、山奈苷、sutchuenoside A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8.80-521.60、16.50-528.40、15.30-492.00μ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0%(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5%、97.82%、99.03%(RSD均小于3.00%,n=6)。12批药材中上述3种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25%-0.38%、0.27%-0.90%、0.11%-0.38%。结论该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能为科学、全面评价该药品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松蒂” 篦齿虎耳草 质量标准 绿原酸 山奈苷 sutchuenoside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滞布病(脑中风)的藏医病因病机及干预策略研究
18
作者 贡保东知 阿达 +3 位作者 完么才让 加羊加措 邱建智 张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50-2253,共4页
萨滞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藏医药治疗萨滞布病临床疗效显著,但其病因病机尚存在异议,为促进和提高萨滞布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研究查阅和古籍文献,发现萨滞布病是人体三因失去平衡后隆血紊乱,人体坏血增多,坏血在隆的反作用下黏性增高... 萨滞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藏医药治疗萨滞布病临床疗效显著,但其病因病机尚存在异议,为促进和提高萨滞布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研究查阅和古籍文献,发现萨滞布病是人体三因失去平衡后隆血紊乱,人体坏血增多,坏血在隆的反作用下黏性增高,出现血液堵塞或溢出现象,导致白脉和黑脉受损,进而引起偏瘫、失语等症状,同时依据文献将萨滞布病的证型分类进行总结和梳理。依据藏医理论和国内外萨滞布病前沿相关文献,提出了从神经血管单元、时间药理学、代谢组学、肠道菌群等方法藏药干预萨滞布病的策略,为新方法和新思路研究藏药干预萨滞布病提供了藏医理论衔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 萨滞布病 脑中风 病因病机 研究策略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味性化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部医典》及藏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思路与展望
19
作者 赵明睿 才让吉 +3 位作者 王绍辉 徐僮 余书福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5年第3期652-657,共6页
以文献学方法综述了《四部医典》的研究现状和常见方法,并采用《四部医典》的“哲学-生物-社会-地理-心理-医学”纵横捭阖的藏医药传承创新模式,探索《四部医典》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历史必然性。本文结合系统科学、哲学科学、心理科... 以文献学方法综述了《四部医典》的研究现状和常见方法,并采用《四部医典》的“哲学-生物-社会-地理-心理-医学”纵横捭阖的藏医药传承创新模式,探索《四部医典》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历史必然性。本文结合系统科学、哲学科学、心理科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生态科学、医学科学,以及现代生物科技、数据科技等前沿最新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四部医典》及藏医学的系统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大融合研究思路,展现出体现系统观、整体观的系统藏医学研究新范式。初步阐明《四部医典》包含的藏医学文化、理论基础及其科学内涵,为藏医学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医典》 多学科交叉融合 系统科学 系统藏医学 生物科技 数据科技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藏药西藏猫乳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
20
作者 王洪玲 李秋月 +6 位作者 陈秋彤 刘川 赵芡 张英睿 张艺 沈晓飞 张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193,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藏药西藏猫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取西藏猫乳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询化学成分对应靶点。通...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藏药西藏猫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取西藏猫乳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询化学成分对应靶点。通过Drug Bank和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等数据库以“rheumatoid arthritis”为关键词搜索RA靶点;运用Cytoscape3.7.2构建“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采用Maestro version 11.5软件,对核心化学成分与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用Griess法测定山奈素、芹菜素和鼠李柠檬素对脂多糖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的影响,验证其抗炎活性。结果西藏猫乳化学成分可能作用于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等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318个(P<0.05),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80条信号通路(P<0.05)。以“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设置等级值(degree)≥14为核心化学成分,筛选出了西藏猫乳中9个主要化学成分,通过选取等级值(degree)≥22为潜在作用靶点,得到9个靶点。将上述9个主要化学成分与9个靶点分别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鼠李柠檬素与雄激素受体,芹菜素与热休克蛋白90AA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柚皮素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人源重组蛋白RELA,山奈素与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Tristin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槲皮素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结合最稳定。山奈素、鼠李柠檬素和芹菜素对脂多糖所致RAW264.7巨噬细胞NO释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表明该3个化合物确有抗炎作用。结论西藏猫乳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RA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调控炎症、免疫、内分泌等相关靶点和通路有关,可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猫乳 类风湿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RAW264.7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