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本草基因组学赋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1
作者
徐志超
陈士林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1-478,共8页
全球中草药年产值已突破万亿元,产业发展依赖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高效利用。然而,药用植物资源以野生为主,全球已收录的28000余种药用植物中,仅400余种实现驯化栽培。中草药种植盲目引种、种质混杂等问题,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
全球中草药年产值已突破万亿元,产业发展依赖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高效利用。然而,药用植物资源以野生为主,全球已收录的28000余种药用植物中,仅400余种实现驯化栽培。中草药种植盲目引种、种质混杂等问题,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中药活性物质在基原植物中含量低,化学合成难度大,其药物开发及利用严重威胁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中药材品质下降、活性物质含量低等问题,陈士林院士团队提出本草基因组学并发起千种本草基因组计划,该计划拟完成千种药用植物全基因组测序与解析,系统揭示活性物质生物合成、调控及运输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天然药物的高效生产,借助基因组辅助育种培育高产优质的中药材新品种,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图1)。基于本草基因组学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分析,未来药用植物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有望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更为系统且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药用植物
基因组测序
中药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凤梨薄荷SDR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吴娅
姚润
+4 位作者
杨含婷
刘微
杨帅
宋驰
陈士林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185,共11页
【目的】短链脱氢酶/还原酶(SDR)属于NADPH依赖性氧化还原酶超家族,是植物代谢研究中重要的基因家族。对凤梨薄荷(Mentha suaveolens‘Variegata’)中SDR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为解析SDR基因功能与薄荷醇生物合成研究提供理...
【目的】短链脱氢酶/还原酶(SDR)属于NADPH依赖性氧化还原酶超家族,是植物代谢研究中重要的基因家族。对凤梨薄荷(Mentha suaveolens‘Variegata’)中SDR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为解析SDR基因功能与薄荷醇生物合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凤梨薄荷单倍型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凤梨薄荷SDR基因家族,并进行理化特性、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等分析,结合转录联合代谢组数据将SDR基因与薄荷醇合成途径上重要基因及化合物进行共表达分析,以及RT-qPCR分析与单萜类化合物强烈正相关的MsSDR基因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出142个MsSDRs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编码232-765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将MsSDRs蛋白分为5种类型:经典型(C)、延伸型(E)、非经典型(A)、发散型(D)以及未知型(U)。此外,MsSDRs的启动子序列分析识别出与光响应和胁迫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基因表达图谱显示超过一半MsSDRs至少在一个组织中表达。共表达分析发现32个SDR基因与单萜类化合物呈现较强相关性,RT-qPCR结果与RNA-Seq数据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对凤梨薄荷SDR基因家族的全面分析发现142个MsSDRs基因参与了凤梨薄荷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多个MsSDRs基因与薄荷醇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单萜类化合物相关,推测其可能参与薄荷醇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梨薄荷
SDR基因家族
功能分析
表达谱
薄荷醇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川芎不同部位代谢物深度解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若诗
丁海燕
+5 位作者
杜华
黄凤
连艳
刘晓芬
蒋桂华
尹显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5,共13页
为了深度解析川芎中不同部位代谢物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川芎的根茎、茎、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整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川芎的根...
为了深度解析川芎中不同部位代谢物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川芎的根茎、茎、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整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川芎的根茎、茎和叶的挥发性成分、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川芎根茎中活性成分含量高于茎、叶。川芎的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共检出2891个代谢物,总丰度为茎>叶>根茎,各部位化学成分种类相同、含量差异较大,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萜类、酚酸类等32类化合物。其中LC-MS检出1726个代谢物,GC-MS检出1216个代谢物,两个平台共同检出51个代谢物。对川芎不同部位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根茎与茎、根茎与叶、茎与叶中筛选到差异代谢物1683、2054和1844个,差异代谢物总丰度为根茎≈茎>叶。根茎中显著富集含氮化合物、酚类、其他类(糖类、内酯类),茎中的醇、胺类、醚类高度富集,叶中的萜类、酮类、黄酮类高度富集。川芎中大多数活性成分如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等,呈现根茎>茎>叶的趋势,但茎和叶中也含有含量较高的阿魏酸、欧当归内酯A等重要活性成分,具有较高利用价值。通过KEGG富集分析结果推测差异代谢物可能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途径相关。本研究深度解析了川芎不同部位的成分积累规律,为川芎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化学成分
UPLC-MS
GC-MS
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对黄连种子后熟与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汪思雨
李国凤
+3 位作者
杨思雨
陈士林
刘迪
刘义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目的研究使用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解除黄连种子休眠并促进黄连种子萌发的方法,以及赤霉素对黄连种子后熟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及胚形态发育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正交试验法,设置不同外源激素(GA3、6-BA、NAA、ABA)结合不同变温层积(2...
目的研究使用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解除黄连种子休眠并促进黄连种子萌发的方法,以及赤霉素对黄连种子后熟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及胚形态发育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正交试验法,设置不同外源激素(GA3、6-BA、NAA、ABA)结合不同变温层积(20℃/4℃)时间处理,通过统计比较黄连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和裂口率),优选黄连种子催芽方法,测定最优处理下黄连种子后熟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内源激素(GA、IAA、AB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石蜡包埋切片法观察黄连种子显微结构。结果极差结果分析表明最佳催芽方法为:1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12 h,20℃层积60天,4℃层积10天。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00 mg·L^(-1)外源赤霉素处理促进黄连种子内源GA含量提前达到峰值,使POD、CAT含量后期维持在较高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维持在较低含量。电镜结果可观察到黄连种子在后熟萌发过程中胚从鱼雷形胚向子叶形胚转化。结论外源赤霉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能显著加速黄连种子萌发,主要通过促进黄连种胚形态发育,影响黄连种子内源GA、POD和CAT等的含量,快速解除黄连种子休眠从而促进种子萌发,相较于自然条件下萌发期可缩短约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种子
赤霉素
变温层积
后熟作用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草基因组学赋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1
作者
徐志超
陈士林
机构
东北林业
大学
生命科
学
学
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本草基因组学研究院
出处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1-47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504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74037,U23A20511)。
文摘
全球中草药年产值已突破万亿元,产业发展依赖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高效利用。然而,药用植物资源以野生为主,全球已收录的28000余种药用植物中,仅400余种实现驯化栽培。中草药种植盲目引种、种质混杂等问题,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中药活性物质在基原植物中含量低,化学合成难度大,其药物开发及利用严重威胁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中药材品质下降、活性物质含量低等问题,陈士林院士团队提出本草基因组学并发起千种本草基因组计划,该计划拟完成千种药用植物全基因组测序与解析,系统揭示活性物质生物合成、调控及运输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天然药物的高效生产,借助基因组辅助育种培育高产优质的中药材新品种,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图1)。基于本草基因组学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分析,未来药用植物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有望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更为系统且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药用植物
基因组测序
中药资源
分类号
R28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凤梨薄荷SDR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吴娅
姚润
杨含婷
刘微
杨帅
宋驰
陈士林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
学
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本草基因组学研究院
贵州
中医药大学
药
学
院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185,共11页
基金
成都中医药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资金(030040015,030040017)。
文摘
【目的】短链脱氢酶/还原酶(SDR)属于NADPH依赖性氧化还原酶超家族,是植物代谢研究中重要的基因家族。对凤梨薄荷(Mentha suaveolens‘Variegata’)中SDR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为解析SDR基因功能与薄荷醇生物合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凤梨薄荷单倍型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凤梨薄荷SDR基因家族,并进行理化特性、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等分析,结合转录联合代谢组数据将SDR基因与薄荷醇合成途径上重要基因及化合物进行共表达分析,以及RT-qPCR分析与单萜类化合物强烈正相关的MsSDR基因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出142个MsSDRs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编码232-765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将MsSDRs蛋白分为5种类型:经典型(C)、延伸型(E)、非经典型(A)、发散型(D)以及未知型(U)。此外,MsSDRs的启动子序列分析识别出与光响应和胁迫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基因表达图谱显示超过一半MsSDRs至少在一个组织中表达。共表达分析发现32个SDR基因与单萜类化合物呈现较强相关性,RT-qPCR结果与RNA-Seq数据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对凤梨薄荷SDR基因家族的全面分析发现142个MsSDRs基因参与了凤梨薄荷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多个MsSDRs基因与薄荷醇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单萜类化合物相关,推测其可能参与薄荷醇的生物合成。
关键词
凤梨薄荷
SDR基因家族
功能分析
表达谱
薄荷醇生物合成
Keywords
Mentha suaveolens‘Variegata’
SDR genes family
functional analysis
expression profile
menthol biosynthesis
分类号
S682.3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川芎不同部位代谢物深度解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若诗
丁海燕
杜华
黄凤
连艳
刘晓芬
蒋桂华
尹显梅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
学
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本草基因组学研究院
重庆市
中医
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民族
医药
学
院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5,共13页
基金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2021MS022)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NSFSC1548)
+1 种基金
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青基进阶专项(QJJJ2022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3928)。
文摘
为了深度解析川芎中不同部位代谢物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川芎的根茎、茎、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整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川芎的根茎、茎和叶的挥发性成分、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川芎根茎中活性成分含量高于茎、叶。川芎的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共检出2891个代谢物,总丰度为茎>叶>根茎,各部位化学成分种类相同、含量差异较大,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萜类、酚酸类等32类化合物。其中LC-MS检出1726个代谢物,GC-MS检出1216个代谢物,两个平台共同检出51个代谢物。对川芎不同部位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根茎与茎、根茎与叶、茎与叶中筛选到差异代谢物1683、2054和1844个,差异代谢物总丰度为根茎≈茎>叶。根茎中显著富集含氮化合物、酚类、其他类(糖类、内酯类),茎中的醇、胺类、醚类高度富集,叶中的萜类、酮类、黄酮类高度富集。川芎中大多数活性成分如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等,呈现根茎>茎>叶的趋势,但茎和叶中也含有含量较高的阿魏酸、欧当归内酯A等重要活性成分,具有较高利用价值。通过KEGG富集分析结果推测差异代谢物可能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途径相关。本研究深度解析了川芎不同部位的成分积累规律,为川芎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川芎
化学成分
UPLC-MS
GC-MS
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
Keywords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chemical composition
UPLC-MS
GC-MS
full spectrum nontargeted metabolomics
分类号
S567.7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对黄连种子后熟与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汪思雨
李国凤
杨思雨
陈士林
刘迪
刘义飞
机构
湖北
中医药大学
药
学
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本草基因组学研究院
湖北时珍实验室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100299):基于重测序的黄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重要产量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负责人:刘迪
湖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中药炮制与饮片等级研究创新服务平台(2022BGE201)。
文摘
目的研究使用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解除黄连种子休眠并促进黄连种子萌发的方法,以及赤霉素对黄连种子后熟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及胚形态发育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正交试验法,设置不同外源激素(GA3、6-BA、NAA、ABA)结合不同变温层积(20℃/4℃)时间处理,通过统计比较黄连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和裂口率),优选黄连种子催芽方法,测定最优处理下黄连种子后熟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内源激素(GA、IAA、AB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石蜡包埋切片法观察黄连种子显微结构。结果极差结果分析表明最佳催芽方法为:1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12 h,20℃层积60天,4℃层积10天。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00 mg·L^(-1)外源赤霉素处理促进黄连种子内源GA含量提前达到峰值,使POD、CAT含量后期维持在较高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维持在较低含量。电镜结果可观察到黄连种子在后熟萌发过程中胚从鱼雷形胚向子叶形胚转化。结论外源赤霉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能显著加速黄连种子萌发,主要通过促进黄连种胚形态发育,影响黄连种子内源GA、POD和CAT等的含量,快速解除黄连种子休眠从而促进种子萌发,相较于自然条件下萌发期可缩短约6个月。
关键词
黄连种子
赤霉素
变温层积
后熟作用
萌发
Keywords
Coptis chinensis seeds
Gibberellin
Variable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Afterripening
Germinate
分类号
S567.52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本草基因组学赋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徐志超
陈士林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凤梨薄荷SDR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吴娅
姚润
杨含婷
刘微
杨帅
宋驰
陈士林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川芎不同部位代谢物深度解析
李若诗
丁海燕
杜华
黄凤
连艳
刘晓芬
蒋桂华
尹显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对黄连种子后熟与萌发的影响
汪思雨
李国凤
杨思雨
陈士林
刘迪
刘义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