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学专业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同昭燕 杨帆 李明鉴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7-448,463,共3页
目的: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为更好地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 目的: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为更好地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差距大,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建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服务基层意识;完善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重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免费定向生 就业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检验人才专业能力基本标准和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乔凤伶 李阳 +7 位作者 张瑞华 冷平 罗萍 杨朝国 章亚倞 余蓉 杨溢 李燕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索构建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医学检验人才专业能力体系基本标准,了解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整体水平能否满足岗位能力需求,寻找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点。方法:以四川省内不同层次医疗机构检验科主... 目的:探索构建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医学检验人才专业能力体系基本标准,了解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整体水平能否满足岗位能力需求,寻找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点。方法:以四川省内不同层次医疗机构检验科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11届~2015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查阅文献和咨询的研究方法。结果:医学检验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调查中的8个维度49个项目,检验科主任选择"是"占比100%;8个维度49项目毕业生专业能力自我评价中,普适性能力评价最佳,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能力评价最低,其次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能力。8个维度专业能力中室内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分析及报告审核能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力、细菌/真菌形态学检验能力等条目评价均分较低。结论:初步形成的医学检验岗位专业能力体系标准,为进一步深化4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4年制本科 专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敬小丽 唐杰 +3 位作者 王雪梅 刘阳 杨雯 梁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共7页
建立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利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建模预测二氧化硫残留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模优于支持向量回归法(SVR); Random F... 建立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利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建模预测二氧化硫残留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模优于支持向量回归法(SVR); Random Frog波段选择结合Auto-scaling预处理后PLS建模后预测效果最佳,校正集R^2为0. 99,交叉验证集R^2为0. 94,预测集R^2为0. 96。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实现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快速检测,为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及监管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饮片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化学计量学 二氧化硫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牛膝化学成分及其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研究
4
作者 文敏 赵芮 +3 位作者 孙美记 彭成 刘娟 熊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本文旨在探究川牛膝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的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利用离体子宫收缩模型对川牛膝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的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进行评价,确定最佳活性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半制备... 本文旨在探究川牛膝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的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利用离体子宫收缩模型对川牛膝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的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进行评价,确定最佳活性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其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4 mg/mL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能显著(P<0.01)抑制大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张力和收缩活力并表现出最佳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67.09±5.37)%和(79.27±2.49)%。此外,在累计给药下,川牛膝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最大张力抑制率可达(77.45±12.12)%,EC 50为(0.10±0.01)mg/mL。从川牛膝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即irilin A(1)、irilin B(2)、2′-羟基-5,6,7-三甲氧基异黄酮(3)、β-谷甾醇葡萄糖苷(4)、滨蒿内酯(5)、N-顺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6)、N-反式-阿魏酰甲氧基酪胺(7)、N-顺式-阿魏酰酪胺(8)、N-反式-阿魏酰酪胺(9),化合物2、3、6、7、8、9为首次从川牛膝中分离得到。与对照组比较,化合物1~3、5~9在50μmol/L时均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张力及收缩活力(P<0.05或P<0.01),其中化合物2在50μmol/L时,张力抑制率可达(36.16±2.75)%,活力抑制率可达(47.03±5.84)%。本文通过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和离体子宫收缩模型,发现了具有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的川牛膝提取物及化学成分,为阐明川牛膝治疗痛经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提取物 化学成分 舒张子宫平滑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来的检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燕 罗萍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3-465,共3页
从现代科学技术对检验医学的影响、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认可制度、独立实验室、检验与临床的联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检验医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对我国检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探索多样性的培养体系、完善人才... 从现代科学技术对检验医学的影响、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认可制度、独立实验室、检验与临床的联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检验医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对我国检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探索多样性的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编写具有规划和特色的教材的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 高等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学影像和检验人员在岗培训创新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邬颖华 罗萍 +5 位作者 张纯洁 李绍敏 杨朝国 章亚倞 冯驰 冯泽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1-53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区医学影像和医学检验人员培训项目的资料分析,为制定高效可行的基层医学影像和检验人员在岗培训创新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项目的学员情况、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 目的:通过对"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区医学影像和医学检验人员培训项目的资料分析,为制定高效可行的基层医学影像和检验人员在岗培训创新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项目的学员情况、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特色、培训效果及问卷调查结果等资料。结果:该培训项目学员105人,15人(14%)来源于县级医院,90人(86%)来源于乡镇医院,具有明显的"四偏"现象,即年龄偏年轻、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和专业水平偏低;采用了脱产集中学习、就近临床实习以及专家组现场指导三种培训方式;培训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学员结业成绩较基线成绩明显提高,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员自我感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明显提高的比例在20%左右。结论:该项目培训模式,符合基层卫生人员的需求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在岗培训 模式 医学影像 医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4通过HMGB1/TGF-β1/Smad通路参与调控肺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茹茹 韩璐 +3 位作者 何海兰 郝小惠 刘和亮 郭灵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4,共8页
目的探究溴结构域蛋白4(BRD4)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10 ng/ml)的TGF-β1刺激MLE-12细胞48 h建立上皮间质转化(EMT)细胞模型,并对细胞予以50 nmol/L BRD4抑制剂J... 目的探究溴结构域蛋白4(BRD4)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10 ng/ml)的TGF-β1刺激MLE-12细胞48 h建立上皮间质转化(EMT)细胞模型,并对细胞予以50 nmol/L BRD4抑制剂JQ-1,100μmol/L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抑制剂甘草甜素(GA)和3μg/ml的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HMGB1)预处理。实验分组为:对照组、TGF-β1组、JQ-1组、JQ-1+TGF-β1组、GA组、GA+TGF-β1组、JQ-1+TGF-β1+rHMGB1组。采用CCK-8法检测JQ-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DH1、ZO-1、Vimentin、α-SMA、BRD4、HMGB1、TGF-β1及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Vimentin、α-SMA蛋白表达增加,CDH1和ZO-1蛋白表达降低,提示EMT模型构建成功。在该模型中,BRD4、HMGB1的表达明显增加。不同浓度的JQ-1均可抑制MLE-12的细胞活力,且呈浓度依赖性。JQ-1和GA均可缓解TGF-β1诱导的EMT的发生,并抑制由TGF-β1引起的HMGB1表达的增加和TGF-β1/Smad2/3通路的激活,而采用rHMGB1上调HMGB1的表达可以减少JQ-1对EMT和TGF-β1/Smad2/3通路的影响。此外,JQ-1和GA均可以有效降低TGF-β1诱导的细胞迁移;而rHMGB1可以缓解JQ-1对细胞迁移速率的抑制作用。结论BRD4可通过影响HMGB1/TGF-β1/Smad2/3信号通路调控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化过程,且BRD4可能成为抑制肺纤维化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结构域蛋白4 高迁移率族蛋白1 TGF-β1/Smad2/3 上皮间质转化 纤维化 JQ-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某部一起感染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析
8
作者 刘媛 王文博 +3 位作者 何怡蓓 邹自英 朱紫衣 熊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15-1222,共8页
目的分析成都某部感染乙型流感病毒遗传进化与血凝素(HA)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通过犬肾上皮细胞(MDCK细胞)体外分离患者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毒株,用PCR获取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并测序,与NCBI数据库在线比对并利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 目的分析成都某部感染乙型流感病毒遗传进化与血凝素(HA)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通过犬肾上皮细胞(MDCK细胞)体外分离患者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毒株,用PCR获取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并测序,与NCBI数据库在线比对并利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突变位点。结果通过MDCK细胞接种,分离出1株乙型流感病毒株,以感染病例咽拭子核酸及分离毒株的核酸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1 755 bp全长HA基因,获得的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基因登录号为MH236281。通过在线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该病例感染的病毒为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与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的代表毒株Influenza B/Yamagata/16/88(GenBank No. M36105)相比,HA基因点突变碱基为57个;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 (Gen Bank No. KU592766)相比,突变碱基数为20个。进一步对HA1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分析,与四川地区往年流行株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其中与2010年四川温江的分离株(GenBank No. KP461138)相比突变位点较少,仅有4处点突变;与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相比,有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分别为L176Q和M255V,但突变没有处于HA1上的抗原决定簇区域。其中176位点是一个全新的突变,以往四川流行毒株、Yamagata系的代表毒株Influenza B/Yamagata/16/88及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的HA1 176位点均为亮氨酸(L),而本研究病例感染的乙型流感毒株HA1 176位点突变为谷氨酰胺(Q)。结论成都地区驻地部队2017-2018流行季感染的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已发生一些突变,但突变尚未造成抗原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属B型 血凝素 突变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曲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晶艳 刘思静 +3 位作者 范雨 李小杏 李阳 国锦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0-3746,共7页
建曲是中药“曲剂”的重要品种之一,由神曲发展而来。本文通过文献记载,梳理了建曲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建曲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药效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建曲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建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建曲是中药“曲剂”的重要品种之一,由神曲发展而来。本文通过文献记载,梳理了建曲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建曲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药效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建曲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建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建曲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六神曲,至清代逐步由六神曲衍化为建曲。不同地区建曲的制法也存在差异,有些省份的炮制规范甚至没有明确处方和制法,其质量标准比较简单,且各省标准不一,建曲质量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建曲在神曲基础上,加入了紫苏、薄荷、防风、柴胡等解表药,山楂、麦芽、稻芽等消食药,木香、枳壳、陈皮等行气药,甘草等补气药,因此建曲除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还可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等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曲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药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BA联合阿霉素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迁移和裸鼠移植瘤生长
10
作者 曾佑琴 陈思雨 +6 位作者 刘燕 刘奕彤 张玲 夏姣 吴心语 魏常友 冷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49-2460,共12页
目的探究AKBA联合阿霉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在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上的协同抑制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AKBA作用乳腺癌的下游信号通路。方法MDA-MB-231细胞体外培养,CCK-8法分别检测AKBA和阿霉素(ADR)作用MDA-MB-231细... 目的探究AKBA联合阿霉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在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上的协同抑制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AKBA作用乳腺癌的下游信号通路。方法MDA-MB-231细胞体外培养,CCK-8法分别检测AKBA和阿霉素(ADR)作用MDA-MB-231细胞48 h的半抑制浓度(IC50),SynergyFinder在线网站(https://synergyfinder.fimm.fi)分析AKBA联合阿霉素的协同指数和最佳协同浓度。设置实验分组,对照组:MDA-MB-231正常培养;AKBA组:MDA-MB-231+AKBA(22.5μmol/L)处理48 h;ADR组:MDA-MB-231+(0.84μmol/L)处理48 h;AKBA+ADR组:MDA-MB-231+AKBA(22.5μmol/L)+ADR(0.84μmol/L)处理48 h,使用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划痕实验检测AKBA联合阿霉素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qPCR实验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将4~5周龄Balb/c nude小鼠随机分为4组(6只/组),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200μL 0.9%生理盐水;AKBA组:腹腔注射200μL50 mg/kg的AKBA;ADR组:腹腔注射200μL 2.5 mg/kg的ADR;AKBA+ADR组:腹腔注射200μL50 mg/kg的AKBA和2.5 mg/kg的ADR等量混合溶液,检测各组抑瘤率,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情况,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AKBA作用于乳腺癌的下游靶点和信号通路。结果AKBA对MDA-MB-231细胞作用48 h的IC50为45.15±0.97μmol/L,ADR的IC50为0.42±0.99μmol/L;SynergyFinder证实AKBA与ADR联合具有协同作用(ZIP>10);相较于对照组、AKBA组和阿霉素组,AKBA+ADR组明显抑制TNBC细胞增殖活性(P<0.0001),集落形成数量减少更多(P<0.05);相较对照组、AKBA和ADR组,AKBA+ADR组明显减弱细胞划痕愈合率(P<0.01);较对照组、AKBA组和ADR组,AKBA+ADR组所致细胞迁移至下室的数量减少更多(P<0.01);与对照组和AKBA或ADR单独使用相比,AKBA+ADR组抑制MDA-MB-231细胞侵袭基质胶能力增强(P<0.05);较AKBA或ADR单独作用,AKBA+ADR组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Bax、Caspase-3剪切体和下调Bcl-2的表达更多(P<0.05);AKBA组、ADR组和AKBA+ADR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3.80%、52.73%和81.83%(P<0.01),AKBA+ADR组相比于ADR组对小鼠脏器造成的毒性损伤更小;网络药理学预测AKBA通过PTGS2影响乳腺癌进展。结论AKBA联合阿霉素能够显著抑制TNBC细胞MDA-MB-23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在裸鼠体内抑制移植瘤生长并减轻阿霉素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BA 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 三阴性乳腺癌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鸦椿果实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及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钦钊 叶章楷 +2 位作者 曾佑琴 谭玉柱 陈胡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2-1483,共12页
研究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干燥成熟果实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和半制备HPLC分离技术,对野鸦椿果实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所得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 研究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干燥成熟果实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和半制备HPLC分离技术,对野鸦椿果实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所得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HepG2细胞模型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进行探究。最终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6β-羟基白桦脂酸(2)、木鳖子酸(3)、2-氧代坡模酸(4)、坡模酸(5)、熊果酸(6)、23-醛坡模酸(7)、1-氧泰国树脂酸(8)、annurcoic acid(9)、马斯里酸(10)、山柰酚(11)、柚皮素(12)、芹菜素(13)、木犀草素(14)、圣草酚(15)、没食子酸甲酯(16)、原儿茶酸(17)。其中,化合物2、9、12~15为首次从野鸦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6、10、13对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化合物5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鸦椿 化学成分 三萜 结构鉴定 HepG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多糖的结构表征及改善胞葬功能障碍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兴茂 杨采霞 +3 位作者 周小仝 廖郑悦 刘思静 国锦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8-1297,共10页
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探究冬虫夏草多糖(Cordyceps polysaccharides,CSP)对改善巨噬细胞胞葬功能的作用及机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CSP;利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PM... 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探究冬虫夏草多糖(Cordyceps polysaccharides,CSP)对改善巨噬细胞胞葬功能的作用及机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CSP;利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甲基化法分析CSP的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及糖苷键连接类型。通过CCK-8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CSP对巨噬细胞细胞活力、胞葬相关基因及胞葬功能的影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CSP对PPAR-γ的表达量和核定位的影响;利用小干扰RNA转染技术验证PPAR-γ在CSP改善胞葬功能中的作用。结果显示,CSP的总糖含量为72.9%,分子量分布为21.9、2100 kDa及大于50000 kDa;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三种单糖组成,含6种主要糖苷键。与模型组相比,CSP处理提高了胞葬相关基因TAM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3/Axl/Me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TAM)和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epidermal growth factor 8,Mfge8)的表达(P<0.05)以及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胞葬能力(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CSP促进了PPAR-γ的蛋白表达(P<0.001)与核转位。敲低PPAR-γ后,逆转了CSP对巨噬细胞胞葬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表明CSP可能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增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胞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多糖 巨噬细胞 胞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丙氨酸手性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冰 李相玲 +2 位作者 敬小丽 李涛 姚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0-195,共6页
以D-、L-和DL-丙氨酸为对象,首次研究了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无损地定性、定量分析固体手性化合物的可行性。在粒度过100目、样品与光纤探头距离5.6 mm的最优条件下测量漫反射光谱,经预处理后,采用主成... 以D-、L-和DL-丙氨酸为对象,首次研究了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无损地定性、定量分析固体手性化合物的可行性。在粒度过100目、样品与光纤探头距离5.6 mm的最优条件下测量漫反射光谱,经预处理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判别偏最小二乘法(PLS-DA)建模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预测判别准确率为100%。定量分析上,16个不同比率的L-/D-丙氨酸二元混合粉末样的光谱经波长选择、光谱数据预处理后,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R)和支持向量回归法(SVR)建模,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最优决定系数(R2)均在0.99和0.98以上,绩效偏差率(RPD)值远高于2。研究表明,采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可应用于手性固态丙氨酸的快速、无损分析,并有望于运用到手性药物的质量检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化学计量学 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丹参酮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易辉 祖瑞铃 +1 位作者 易玉玲 李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8-803,共6页
目的探索隐丹参酮对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不同成熟阶段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构建SE生物膜模型,确定其黏附、聚集、成熟阶段时间点;通过半定量黏附实验、XTT法和扫描电镜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作用下SE不同成熟阶段中生物膜基质量、膜... 目的探索隐丹参酮对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不同成熟阶段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构建SE生物膜模型,确定其黏附、聚集、成熟阶段时间点;通过半定量黏附实验、XTT法和扫描电镜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作用下SE不同成熟阶段中生物膜基质量、膜内菌代谢活性和微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SE生物膜黏附、聚集和成熟时间点分别为6、24、48 h;对于黏附阶段生物膜,128μg/mL和32μg/mL的隐丹参酮均能明显减少其生物膜基质量和杀灭膜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隐丹参酮抑制作用128μg/mL优于3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均能破坏其微观形态结构;对于聚集与成熟阶段生物膜,仅128μg/mL的隐丹参酮能明显减少其生物膜基质量和杀灭膜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破坏其微观形态结构,而32μg/mL的隐丹参酮则无明显抑制效果(P>0.05)。结论隐丹参酮对SE生物膜不同成熟阶段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隐丹参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 Barcoding的金银花及其易混品鉴别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图 何洋 阮培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5-781,共7页
采用不同序列对金银花及其易混品开展基于DNA条形码的鉴别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样品中仅有4个个体为金银花,其余分属于大花忍冬复合类群,为山银花基原植物,多序列NJ树支持《Flora of China》中的大花忍冬复合类群划分,ITS、mat K、trn Lt... 采用不同序列对金银花及其易混品开展基于DNA条形码的鉴别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样品中仅有4个个体为金银花,其余分属于大花忍冬复合类群,为山银花基原植物,多序列NJ树支持《Flora of China》中的大花忍冬复合类群划分,ITS、mat K、trn Ltrn F序列可鉴别金银花及其易混品,rpl32-trn L和rps16序列也有较好的DNA条形码应用前景,可作为金银花及其易混品分子鉴别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金银花 易混品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挥发扩散-邻苯二甲醛显色快速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敬小丽 鄢显明 蔡竞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0,共6页
采用盐酸介质中热挥发扩散-邻苯二甲醛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样品中的亚硫酸盐被盐酸转化为二氧化硫,受热挥发,扩散至内反应管,与邻苯二甲醛、乙酸铵溶液反应生成的紫色物质。最佳测定条件下的紫色反... 采用盐酸介质中热挥发扩散-邻苯二甲醛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样品中的亚硫酸盐被盐酸转化为二氧化硫,受热挥发,扩散至内反应管,与邻苯二甲醛、乙酸铵溶液反应生成的紫色物质。最佳测定条件下的紫色反应产物在420nm波长下具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吸收,且吸光度与亚硫酸钠加入量成正比。据此建立吸光度与亚硫酸盐含量的标准曲线方程,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35,线性关系较好。该法简便、快速、试剂用量少、不受样品基质干扰,可为白芷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二氧化硫残留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抗SARS-CoV-2感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朝国 吴俐莎 杨晶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2-1028,1036,共8页
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COVID-19为全球流行病,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感染无特异性免疫力人群影响人们改变社交行为和习惯,产生全球经济负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因此,自然感染诱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备受关注。自然感染SARS-CoV-2可... 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COVID-19为全球流行病,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感染无特异性免疫力人群影响人们改变社交行为和习惯,产生全球经济负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因此,自然感染诱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备受关注。自然感染SARS-CoV-2可诱导绝大多数成人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形成高滴度S蛋白特异性IgM、IgG和IgA类抗体、高水平中和抗体、强CD4+T细胞应答、特异性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可获得抗SARS-CoV-2感染的免疫保护,但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仍不确定。对SARS-CoV-2感染诊断、血清学监测、免疫策略、感染防控及疫苗开发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感染 T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疫苗保护效力及挑战
18
作者 杨朝国 杨晶艳 +2 位作者 吴俐莎 刘继芬 刘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8-1117,共10页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为全球流行病,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对结束COVID-19流行至关重要。随机临床试验被认为是评价疫苗干预效果的"金标准",但也存在明显局限性。随...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为全球流行病,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对结束COVID-19流行至关重要。随机临床试验被认为是评价疫苗干预效果的"金标准",但也存在明显局限性。随着全球大规模人群接种COVID-19疫苗,需要在非受控条件下跨越不同人群对疫苗保护效力进行评估。同时SARS-CoV-2变异株不断出现,变异病毒可能逃逸现有疫苗免疫保护。因此,COVID-19疫苗面临诸多挑战,如疫苗对特殊人群的免疫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疫苗效力持久性,病毒变异与突破感染,抗体依赖增强效应及致病性自身免疫等。本文对目前已发表文献进行综述,这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疫苗 效力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H_2和YH_2分子热力学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19
作者 蔡竞春 陈风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59,共3页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dH2 and YH2 and their thermodynamic functions(H,S,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had been calculat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3LYP method,and the standard formed thermodynamic functions(Δ...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dH2 and YH2 and their thermodynamic functions(H,S,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had been calculat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3LYP method,and the standard formed thermodynamic functions(ΔH°,ΔS°,ΔG°) for PdH2 and YH2 molecules had also been calculated by thermodynamic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dH2 and YH2 molecules hav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below 598 K and 698 K,respee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H2 YH2 热力学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脲生产工艺中废苯的回收利用研究
20
作者 蔡竞春 陈小军 谢家理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9-642,共4页
本文对1-(2-氯-4-吡啶基)-3-苯基脲(氯吡脲/CPPU)生产中产生的废苯进行了回收处理研究,考察和优化了处理条件,确定了处理回收废苯的工艺路线:先把0.05mol/L硫酸溶液和废苯按1:20的比例,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与废苯按1:2000的比例,一... 本文对1-(2-氯-4-吡啶基)-3-苯基脲(氯吡脲/CPPU)生产中产生的废苯进行了回收处理研究,考察和优化了处理条件,确定了处理回收废苯的工艺路线:先把0.05mol/L硫酸溶液和废苯按1:20的比例,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与废苯按1:2000的比例,一起回流1.5h;再蒸馏取80℃馏分,经气相色谱检测苯的纯度为99.99%,达到了回用于生产的要求。本研究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保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脲 废苯 处理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