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裕宜 詹钱登 +1 位作者 邹仁元 洪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50,共5页
通过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野外观测 ,和应用最新研制的大型平板旋转式泥石流流变仪测定粘性泥石流体的应力应变特性 ,发现含有砾石的粘性泥石流体启动时具有明显的应力过冲特征。这种应力过冲特征 ,与由粘性介质阻力形变初期的剪切稀化... 通过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野外观测 ,和应用最新研制的大型平板旋转式泥石流流变仪测定粘性泥石流体的应力应变特性 ,发现含有砾石的粘性泥石流体启动时具有明显的应力过冲特征。这种应力过冲特征 ,与由粘性介质阻力形变初期的剪切稀化和高浓度粗细颗粒相互挤压的内摩擦力共同组成的泥石流体的应力滞后特性 (抗剪强度 )有关。根据所测定的粘性泥石流体的准静摩擦角、正压力和动摩擦系数 ,通过剪切面上流动坡度的推导与泥石流体启动高度的演算 ,并与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观测资料进行对比 ,初步揭示了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泥石流体 形成机理 应力过冲 准静摩擦角 阵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雷达近岸影像波谱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向波 严以新 +1 位作者 高家俊 吴立中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X波段岸基雷达作为一种新颖的海况遥感观测方式,可直接观测到实时的海况信息。通过对雷达影像的分析,能够获得海面上的波浪场。由于波浪在近岸的折射、浅化变形等原因,观测到的雷达影像场为近岸非均匀波浪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影... X波段岸基雷达作为一种新颖的海况遥感观测方式,可直接观测到实时的海况信息。通过对雷达影像的分析,能够获得海面上的波浪场。由于波浪在近岸的折射、浅化变形等原因,观测到的雷达影像场为近岸非均匀波浪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影像分析方法——傅里叶变换的应用。针对波浪的近岸非均匀性,将二维小波变换应用于雷达影像分析,子影像中6个空间点的波数谱显示:影像中的波浪非均匀性显著,主能量的波数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二维小波变换应用到X波段雷达近岸影像处理中,可较好体现近岸波浪的非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雷达 近岸影像 波谱 二维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导流式隔板对泥沙导流特性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进坤 石镇源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50,共6页
本研究于清水冲刷条件下 ,探讨底部导流式隔板之导流特性及其冲淤现象。依试验结果显示 ,隔板所造成的冲刷及淤积先随着水流攻角增加而增大 ,之后 ,再随着水流攻角增加而略为减小 ,此转折约介于 4 5°~ 60°间 ,视入水深度是... 本研究于清水冲刷条件下 ,探讨底部导流式隔板之导流特性及其冲淤现象。依试验结果显示 ,隔板所造成的冲刷及淤积先随着水流攻角增加而增大 ,之后 ,再随着水流攻角增加而略为减小 ,此转折约介于 4 5°~ 60°间 ,视入水深度是否小于 0 5倍水深而定。隔板附近冲刷坑发生位置 ,会随水流攻角增加 ,起先由上游端往下游端方向移动 ,之后 ,再往中心方向移动 ;冲刷深度和淤积高度随着隔板入水深度之增大而增加 ,且大约呈现一线性关系 ;冲刷坑之尖锐度随水流攻角增加而增大且呈一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导流式隔板 泥沙导流 淤积 河床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筐网基桩群对桥墩冲刷保护之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进坤 卢之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82-985,共4页
室内试验证明利用在基桩上部增设筐网,增大基桩对水流流速减少的效果,以提高基桩群对桥墩保护效率。在实际应用于桥墩冲刷保护时,将于桥墩上游布置三角形筐网基桩群,以减弱水流流速降低桥墩冲刷,同时可以阻挡漂流木对桥墩撞击,达到保护... 室内试验证明利用在基桩上部增设筐网,增大基桩对水流流速减少的效果,以提高基桩群对桥墩保护效率。在实际应用于桥墩冲刷保护时,将于桥墩上游布置三角形筐网基桩群,以减弱水流流速降低桥墩冲刷,同时可以阻挡漂流木对桥墩撞击,达到保护桥墩的功效。例举台湾3座桥墩保护,经由洪水作用后均能达到减少冲刷之效果,且漂流木不再冲击桥墩,对保护桥墩安全提供一良好的工法,值得善加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冲刷 冲刷控制 基桩群 筐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冲击下之坡地破坏及保护(英文)
5
作者 刘长龄 杨沂恩 +1 位作者 喜界卜 黄进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24-36,共13页
以试验方法 ,探讨暴雨作用下于不同坡度时 ,对坡地破坏及保护方式之研究。保护方式分为4类 :地下排水、浅层排水、干砌卵石及浆砌卵石。试验中观测地下水之变化 ,量测流失之土方、排水量 ,以及最后破坏之断面 ,并进行边坡稳定分析。试... 以试验方法 ,探讨暴雨作用下于不同坡度时 ,对坡地破坏及保护方式之研究。保护方式分为4类 :地下排水、浅层排水、干砌卵石及浆砌卵石。试验中观测地下水之变化 ,量测流失之土方、排水量 ,以及最后破坏之断面 ,并进行边坡稳定分析。试验结果指出 :(1)压实度较小、渗透性较佳之土壤 ,因地下水渗透 ,在坡脚产生瞬间坍方。(2 )压实度较大、渗透性较差之土壤 ,将产生地表径流冲蚀 ,若无排水或坡地保护措施 ,将发展成严重的径流冲蚀 ,造成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坡地 试验 破坏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迁情境下土壤冲蚀可能变化
6
作者 江介伦 邱宏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9-234,共6页
降雨是导致土壤冲蚀的主要原因,而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SLE)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土壤流失模式,式中之降雨冲蚀指数直接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程度,为评估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以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 降雨是导致土壤冲蚀的主要原因,而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SLE)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土壤流失模式,式中之降雨冲蚀指数直接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程度,为评估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以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雨量测站资料之历年雨量记录建立各月之降雨冲蚀指数,所采用之记录为1975-2000年之降雨资料,并建立月降雨冲蚀指数及月降雨量关系式。由于气候变迁导致的降雨变化将影响土壤冲蚀之估算,而不同时间之雨量资料所推估的降雨冲蚀指数精度不同,又必须配合气候变迁模拟之时间尺度,故本研究以月雨量及月降雨冲蚀指数为基础探讨之。采用IPCC公告之B2情境下的大气环流模型(GCMs)模拟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测站未来降尺度月雨量变化,推估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测站未来短期、中期、长期之月降雨冲蚀指数,以供推估土壤流失量,可以发现各模型之平均值未来土壤冲蚀量在B2情境约-8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型 通用土壤流失公式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