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的科举学 被引量:2
1
作者 侯美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95,共10页
台湾的科举学研究,在1949—1969年期间,由于研究的资源尚未齐备,可参考的文献不足,著作的质与量都受到局限;在1970—1979年期间,总体比起前期有增长,尤其是专书的出版量,有长足的进步;在1989—1989年期间,相关部门对撰作、出版相关书籍... 台湾的科举学研究,在1949—1969年期间,由于研究的资源尚未齐备,可参考的文献不足,著作的质与量都受到局限;在1970—1979年期间,总体比起前期有增长,尤其是专书的出版量,有长足的进步;在1989—1989年期间,相关部门对撰作、出版相关书籍的努力颇为明显;在1990—1999年期间,值得注意的成果、学者相当多,学位论文的主题也比先前更具焦点、深入;在2000年之后,科举研究更为蓬勃,研究成果琳琅满目。回顾台湾60余年来的科举研究,可看出科举研究不论在质或量上,都呈现出逐年兴盛的现象。这与研究环境的提升、资源的丰沛、海峡两岸科举古籍文献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科举 科举学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辞典类书研究:从《语对》到《文场秀句》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三庆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4-172,共9页
从敦煌文献《语对》《文场秀句》的编制可以看出,中唐时期儿童学习词汇的类别和事类内容,既有从相似词组的训练以加深强化表述的意义,也有从相反词组的对比以扩大表述意义的范畴。毫无疑问,这都是对童蒙逻辑思维的训练方式,又是有条不... 从敦煌文献《语对》《文场秀句》的编制可以看出,中唐时期儿童学习词汇的类别和事类内容,既有从相似词组的训练以加深强化表述的意义,也有从相反词组的对比以扩大表述意义的范畴。毫无疑问,这都是对童蒙逻辑思维的训练方式,又是有条不紊的记忆安排,更是随身便于携带的辞典,也是提供课读时的检索备用。《文场秀句》除了具有这些辞组事类外,还有更高阶示范为文的作用,教导学童如何利用这些事典,组成篇章。也因如此,唐五代此类小型的辞典类书十分盛行,更远传海外,成为国内到东亚各国学习汉文的童蒙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对》 《文场秀句》 语词类书 童蒙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弃疾咏物诗与唐宋诗之流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高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3-31,48,共10页
辛弃疾咏物诗 ,大约 3 0题 40余首 ,从中可看出唐音与宋调之流变。稼轩咏物诗中 ,有托物兴寄、寓言写志者 ,可与“稼轩体”相发明 ,盖传承六艺之比兴 ,较近唐音之宗风。唱和诗与连章诗追求因难见巧 ,注重自出手眼 ,有宋诗之超胜意识在... 辛弃疾咏物诗 ,大约 3 0题 40余首 ,从中可看出唐音与宋调之流变。稼轩咏物诗中 ,有托物兴寄、寓言写志者 ,可与“稼轩体”相发明 ,盖传承六艺之比兴 ,较近唐音之宗风。唱和诗与连章诗追求因难见巧 ,注重自出手眼 ,有宋诗之超胜意识在。稼轩咏物诗又或妙脱蹊径 ,以指见月 ;或寓物言理 ,藉象得意 ,诗思不犯正位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诗 稼轩体 唐音 宋调 兴寄 超胜意识 不犯正位 创造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忆的“劳动”日常与怀旧叙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璐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8-204,共7页
王安忆自新时期以来藉“劳动叙事”展开了关于普通劳动者的生产与消费生活的现代性想象,其中所涉及的新启蒙人道主义话语、市场经济价值逻辑及集体主义劳动话语资源产生了缠绕与冲突,呈现出劳动叙事审美的衍变。由现代化竞争压力下具有... 王安忆自新时期以来藉“劳动叙事”展开了关于普通劳动者的生产与消费生活的现代性想象,其中所涉及的新启蒙人道主义话语、市场经济价值逻辑及集体主义劳动话语资源产生了缠绕与冲突,呈现出劳动叙事审美的衍变。由现代化竞争压力下具有经济理性、守职敬业的劳动者日常生活叙事到上海市民文化中的工农美学趣味、自尊劳动主体精耕细作、慢速生活的频频怀想,可见王安忆关切当下社会议题而打捞“缩小三大差距”的社会主义实践影像及精神资源的路径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劳动美学 怀旧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念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三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有关十念之探讨,除文洛钧撰述的学位论文讨论"十念往生"之可能、议题外,其他如温宗堃、廖明活、陈剑煌等,都在讨论净土思想或有关高僧,晚近朱湘钰撰述的《"十念往生"的意义与相关讨论——以〈大正藏〉净土三经及其... 有关十念之探讨,除文洛钧撰述的学位论文讨论"十念往生"之可能、议题外,其他如温宗堃、廖明活、陈剑煌等,都在讨论净土思想或有关高僧,晚近朱湘钰撰述的《"十念往生"的意义与相关讨论——以〈大正藏〉净土三经及其注疏为例》应是压轴之作。然而以上研究止于净土大师或三部经典,有关十念在经典上的不同意涵及不同的功能性问题从未被讨论过。因此,本篇除了植基于已有的研究外,从敦煌文献及古佚著作《五杉集》一书检出十念诸文献,并以《道藏》本《黄箓十念仪》等作为对照,说明十念文的使用场合及功能,同时也借此检讨唱导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念 唱导 敦煌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