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兰铁路受损边坡土壤抗冲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美清 吴维洲 +4 位作者 万炳宏 闫晓俊 冯潇 柯尧 郑江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0-406,共7页
高陡边坡框格回填土抗冲性是边坡绿化研究的重点,为探究成兰铁路受损边坡不同恢复时期土壤抗冲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成兰铁路镇江关段(Z)和川主寺段(C)的受损边坡(Z_(2),C_(2))为研究对象,以原始植被区(Z_(1),C_(1))和自然恢复区(Z... 高陡边坡框格回填土抗冲性是边坡绿化研究的重点,为探究成兰铁路受损边坡不同恢复时期土壤抗冲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成兰铁路镇江关段(Z)和川主寺段(C)的受损边坡(Z_(2),C_(2))为研究对象,以原始植被区(Z_(1),C_(1))和自然恢复区(Z_(3),C_(3))为对照,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和通径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抗冲刷系数和径流含沙量随着冲刷时间的增加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均呈幂函数变化,亚高山区土壤的抗冲刷系数整体高于干旱河谷区,原始植被区土壤抗冲性最大,人工回填区最小;有机质含量、土壤密度、总孔隙度和土壤容重是成兰铁路松潘段受损边坡土壤抗冲性的主导因素,其中土壤密度对土壤抗冲性表现出最强烈的直接作用。提高人工回填土中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可提高土壤抗冲性,可为植被恢复提供重要土壤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土壤抗冲性 通径分析 高陡边坡 成兰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兰铁路隧道建造关键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5
2
作者 鲜国 印建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41-1752,共12页
1工程意义成兰铁路位于四川、甘肃两省境内,处于地震高发区,是世界瞩目的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形成一条绿色生命救援通道,对于改善灾区交通运输条件,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成兰... 1工程意义成兰铁路位于四川、甘肃两省境内,处于地震高发区,是世界瞩目的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形成一条绿色生命救援通道,对于改善灾区交通运输条件,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成兰铁路向北连通欧亚大陆桥,同时与宝成铁路相连,和川青铁路、川藏铁路共同构成沟通西北与西南及华南沿海的区际干线铁路通道。成兰铁路的开工建设,饱含着藏、羌、回、汉4个民族的梦想,它的建设将彻底改变“阿坝州乃至川西北地区无铁路”的历史,有力地推进四川交通枢纽建设以及阿坝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步伐,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及经济意义。2工程概况2.1线路概况成兰铁路起于成都,经广汉、什邡、绵竹、茂县、松潘至九寨沟,向北延伸连接兰渝铁路的哈达铺站,线路正线长457.6 km,四川境内377.8 km,甘肃境内79.8 km。线路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成兰铁路作为四川西部第一条铁路,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各部委、四川省委和政府都极为关注,鉴于项目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敏感的区域环境,按照国家发改委“优化设计,试验先行,逐步推开”的要求,2013年10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同意以试验段方式先行开工成兰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交通运输条件 社会经济发展 川西北地区 四川西部 技术 工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隧道台阶法与全断面(含仰拱)法施工比较研究——以成兰铁路平安隧道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鲜国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2-1309,共8页
以成兰铁路平安隧道软岩段施工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全断面(含仰拱)法和台阶法施工时的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力及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台阶法相比全断面(含仰拱)法开挖围岩要稳定,但全... 以成兰铁路平安隧道软岩段施工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全断面(含仰拱)法和台阶法施工时的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力及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台阶法相比全断面(含仰拱)法开挖围岩要稳定,但全断面(含仰拱)法开挖累计变形量更小;2种方法开挖产生的剪切、拉伸破坏区的范围大小相近,均能满足结构安全的需要,而全断面(含仰拱)法的施工质量比上下台阶法易于控制;全断面(含仰拱)法在人员投入和施工进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上下台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千枚岩 台阶法 全断面(含仰拱)法 施工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动态施工组织管理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鲜国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2-463,共12页
新建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穿越我国著名的龙门山,是全线控制工期性隧道工程。跃龙门隧道施工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受内部高地应力、高岩温、高瓦斯及H2S、软岩大变形、活动断裂带、岩溶富水等不良地质和外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震... 新建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穿越我国著名的龙门山,是全线控制工期性隧道工程。跃龙门隧道施工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受内部高地应力、高岩温、高瓦斯及H2S、软岩大变形、活动断裂带、岩溶富水等不良地质和外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震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多种因素影响,其中3号斜井工点隧道施工通风独头距离长达8 km,加之该区段受软岩大变形"洞群效应"调整增加外移平导形成"2+1+1"4洞并行的隧洞结构,高瓦斯通风及物流运输难度骤增,最终导致隧道施工组织动态控制难度极大,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高难度"的特点。为此,在隧道建设初期与施工过程阶段,跃龙门隧道建立了科学化的动态管控技术和管理研究,尤其是在软岩大变形、活动断裂带穿越,岩溶富水地质预报,特长隧道通风及物流组织运输方面开展了科研攻关,结合国内外已有成果基础上集成创新,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和优化,使得跃龙门隧道的工程进展可控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 动态施工 施工组织 动态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A技术在成兰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生涛 李传富 +3 位作者 蒲小平 周宝春 唐波涛 鲜国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4-588,共5页
通过SAA技术在成兰铁路茂县隧道斜井大变形地段的成功应用,对SAA工作原理、SAA技术用于隧道工程监控量测的测点布设、监测数据表达方式、误差及自动监测预警等进行了全面解析和介绍。SAA监控量测技术对比传统的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具有高... 通过SAA技术在成兰铁路茂县隧道斜井大变形地段的成功应用,对SAA工作原理、SAA技术用于隧道工程监控量测的测点布设、监测数据表达方式、误差及自动监测预警等进行了全面解析和介绍。SAA监控量测技术对比传统的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具有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及实时性的特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是隧道围岩量测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对强化隧道监控量测过程管理,降低施工安全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 SAA 隧道 变形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区铁路安全风险管控及对策
6
作者 印建文 段荣成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研究目的:为准确判识西宁至成都铁路高地应力区铁路建设风险因素、降低建设风险,采用工程类比法分析高地应力区铁路建设风险因素及可能引起的后果,并进行方案比选。研究结论:(1)铁路工程方案研究阶段除考虑地质、环保、工程对策及投资... 研究目的:为准确判识西宁至成都铁路高地应力区铁路建设风险因素、降低建设风险,采用工程类比法分析高地应力区铁路建设风险因素及可能引起的后果,并进行方案比选。研究结论:(1)铁路工程方案研究阶段除考虑地质、环保、工程对策及投资等因素外,应将风险管控纳入方案比选,尽可能规避潜在的风险因素,高地应力区选线应优先选用明线工程(路基与桥梁等),当以隧道工程通过时,宜选择围岩较好的侵入岩以浅埋、短隧的方式通过,并设置合理的风险应对对策;(2)施工阶段应加强风险研判、动态调整对策;(3)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中应建立以变形速率和位移为双控指标的管理体系;(4)高地应力隧道应优先推广机械化配套施工,洞内人员远离掌子面,降低人员伤亡风险;(5)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地应力区铁路隧道选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至成都铁路 高地应力 风险因素 风险管控 风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敏感区铁路隧道风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印建文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80-87,共8页
本研究以新建的西成铁路为例,通过查阅文献和开展问卷调查,筛选出影响铁路建设风险关键因素,并采用决策实验室和解释型结构模型(DEMATEL-AISM)来建立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在风险识别中的重要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垃圾... 本研究以新建的西成铁路为例,通过查阅文献和开展问卷调查,筛选出影响铁路建设风险关键因素,并采用决策实验室和解释型结构模型(DEMATEL-AISM)来建立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在风险识别中的重要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垃圾处理、环境保护意识和监管体系进行一体化的管理,确保整个建设过程中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在项目计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气候条件、施工季节、工程线位、地表泥炭土和建构筑物占地及高度等根本风险因素。在建设过程中,着重控制直接影响因素。可通过选择适当的设备和材料、设计有效的防排水系统,以及合理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来降低施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生态敏感区 风险因素 对抗多级递阶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铁路弃渣场变更原因分析及弃渣资源化管控措施思考
8
作者 高二鹏 邢军朝 +2 位作者 章健华 刘登峰 孙涛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57-59,共3页
近年来,严控弃渣场变更、推行弃渣资源化已成为新时期构建绿色低碳高效铁路网关注的重点课题。通过梳理铁路项目弃渣场变更原因,从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角度分类阐述弃渣资源化管控措施,借助我国大宗固废资源化... 近年来,严控弃渣场变更、推行弃渣资源化已成为新时期构建绿色低碳高效铁路网关注的重点课题。通过梳理铁路项目弃渣场变更原因,从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角度分类阐述弃渣资源化管控措施,借助我国大宗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产业经济和“无废城市”的政策优势,为构建“无废铁路”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绿色铁路 弃渣场 变更 弃渣资源化 铁路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铁路简支梁桥桥墩地震损伤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许敏 魏标 +3 位作者 刘义伟 张伦 李姗姗 颜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69-1777,共9页
由于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作为一种新型支座在铁路桥梁中应用较少,采用ABAQUS软件建立8 m及25 m墩高的铁路简支梁桥有限元模型,研究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减少桥墩地震损伤的效果,并对数值仿真结果进行振动台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双... 由于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作为一种新型支座在铁路桥梁中应用较少,采用ABAQUS软件建立8 m及25 m墩高的铁路简支梁桥有限元模型,研究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减少桥墩地震损伤的效果,并对数值仿真结果进行振动台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减少铁路简支梁桥桥墩地震损伤的能力远大于普通球型支座,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有效防止桥墩进入屈服状态;采用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时,8 m墩的地震损伤减少的效果明显好于25 m墩,且25 m墩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屈服的可能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面球型支座 铁路简支梁桥 减隔震 非线性时程 地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圆端空心墩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吉林 李明清 +2 位作者 邵长江 王翔 漆启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8-1244,共7页
针对圆端空心桥墩进行拟静力试验有助于了解该类桥墩的地震损伤机理,丰富铁路空心墩的抗震构造设计,进而完善铁路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以配箍率和轴压比为设计参数,进行5个1/6缩尺比的铁路空心墩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观测详细描述桥墩加... 针对圆端空心桥墩进行拟静力试验有助于了解该类桥墩的地震损伤机理,丰富铁路空心墩的抗震构造设计,进而完善铁路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以配箍率和轴压比为设计参数,进行5个1/6缩尺比的铁路空心墩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观测详细描述桥墩加载过程中的裂缝开展及损伤行为,分析桥墩的损伤机理,阐释加载过程中滞回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基于骨架曲线得到构件的最大水平抗力和位移延性系数,同时研究设计参数对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圆端空心墩的抗震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端空心墩 拟静力试验 滞回特性 骨架曲线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跨数影响的单线铁路简支梁桥桥墩地震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鲜国 魏标 +2 位作者 李传富 王祯伟 杜雪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8-705,共8页
针对8 m和25 m 2种墩高的单线铁路简支梁桥,研究跨数对中间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采用OpenSEES程序,分别建立2跨,4跨,6跨和8跨共4种不同跨数的桥梁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方向、不同烈度的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响应的对比分析,确定跨数对... 针对8 m和25 m 2种墩高的单线铁路简支梁桥,研究跨数对中间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采用OpenSEES程序,分别建立2跨,4跨,6跨和8跨共4种不同跨数的桥梁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方向、不同烈度的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响应的对比分析,确定跨数对中间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纵向地震动作用下,中间桥墩地震响应随跨数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跨数多于4跨时增加趋势变缓;在横向地震动作用下,中间桥墩地震响应随跨数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并在跨数为4跨时达到最大值。以上趋势随着墩高和地震烈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桥墩屈服前后略有波动。因此,在进行单线铁路简支梁桥的普通高度桥墩地震响应分析时,为了同时提高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建模跨数以4跨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线铁路 简支梁桥 跨数 墩高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穿越突出煤层预留安全岩柱失稳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永靖 王松 +2 位作者 印建文 文成章 程耀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104,111,共9页
针对隧道穿越突出煤层掌子面前方预留安全岩柱极易发生失稳破坏,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的重难点问题,基于突变理论分析,综合运用Polynomial分布函数和二分法,提出了一种判别隧道穿越突出煤层预留安全岩柱失稳的分析方法。根据总势能原理,建... 针对隧道穿越突出煤层掌子面前方预留安全岩柱极易发生失稳破坏,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的重难点问题,基于突变理论分析,综合运用Polynomial分布函数和二分法,提出了一种判别隧道穿越突出煤层预留安全岩柱失稳的分析方法。根据总势能原理,建立岩柱失稳尖点突变模型,推导出岩柱失稳力学判据;结合围岩塑性屈服区体积突变判据,建立岩柱稳定性预测模型,得到岩柱稳定性判别式,并依托工程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穿越突出煤层预留安全岩柱稳定性与岩柱的弹性模量E、厚度L、垂直地应力N、开挖面等效高度H密切相关;基于屈服体积突变判据建立的岩柱稳定性预测模型和失稳力学判据合理可行;岩柱稳定性判别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预测方法与失稳判据的合理性及准确性,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煤瓦斯隧道 岩柱失稳 突变理论 预测模型 突变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的泥石流冲击桥墩试验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恒 李吉林 +4 位作者 刘发明 张伦 付刚 李明清 何思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3-1484,共12页
采用Bingham流体模型描述泥石流的动力学行为,将桥墩视为地形条件,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particle hydromechanics,简称SPH)方法的框架上引入边界斥力改进边界条件,构建了泥石流冲击桥墩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基于水槽试验对不同... 采用Bingham流体模型描述泥石流的动力学行为,将桥墩视为地形条件,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particle hydromechanics,简称SPH)方法的框架上引入边界斥力改进边界条件,构建了泥石流冲击桥墩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基于水槽试验对不同黏性的泥石流冲击桥墩的堆积过程及冲击力时程曲线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水槽试验建立物理模型,实现了不同流变参数和重度的泥石流冲击桥墩的三维动力演化过程模拟,并对不同流变参数的泥石流堆积过程及冲击力时程曲线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忽略湍流形成的能量耗散是导致稀性泥石流运动过程模拟与试验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并讨论了不同黏性条件下泥石流冲击桥墩的防护措施。研究成果为泥石流冲击桥墩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方法 泥石流 桥墩 冲击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桥梁桩基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志铭 黄俊杰 +3 位作者 李世君 刘善忠 万军利 李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80,共5页
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某铁路线上一代表性的陡坡地段抗滑桩支护桥梁桩基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模型与原型按照尺寸相似比1:40进行模型试验相似设计。模型试验通过输入的正弦波和汶川波的测试结果分析边坡模型地震作用... 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某铁路线上一代表性的陡坡地段抗滑桩支护桥梁桩基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模型与原型按照尺寸相似比1:40进行模型试验相似设计。模型试验通过输入的正弦波和汶川波的测试结果分析边坡模型地震作用规律。结果发现:桥梁桩和抗滑桩桩间土压力呈三角形分布,抗滑桩后土压力呈"R"形分布;边坡对监测点加速度有放大效应;位移随地震荷载增加而增大。抗滑桩的各种响应强度均大于桥梁桩基,说明抗滑桩对桥梁桩基有很好的支护作用。试验研究为边坡抗滑桩-桥梁桩基新结构抗震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边坡 抗滑桩 桥梁桩基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软岩浅埋三线大跨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宁宁 宋贵明 +2 位作者 李传富 印建文 周跃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46,共4页
新建成都—兰州铁路重点工程杨家坪隧道出口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后山断裂附近。围岩为千枚岩,软弱破碎,节理发育,自稳性差。隧道出口的三线大跨段埋深浅,地下水丰富,开挖宽度21 m,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本文阐述隧道出口采用双侧壁导... 新建成都—兰州铁路重点工程杨家坪隧道出口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后山断裂附近。围岩为千枚岩,软弱破碎,节理发育,自稳性差。隧道出口的三线大跨段埋深浅,地下水丰富,开挖宽度21 m,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本文阐述隧道出口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控制要点,以及软岩浅埋富水段的处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软岩 富水 浅埋大跨 双侧壁导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屯堡隧道围岩大变形机制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冉龙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66,共5页
成都—兰州铁路云屯堡隧道施工中发生了严重大变形,其特征是围岩变形量大、初期变形速率大、变形持续时间长、变形量受地下水的影响严重。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大变形主要受应力扩容型机制、结构变形型机制、地... 成都—兰州铁路云屯堡隧道施工中发生了严重大变形,其特征是围岩变形量大、初期变形速率大、变形持续时间长、变形量受地下水的影响严重。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大变形主要受应力扩容型机制、结构变形型机制、地下水软化型机制等的综合作用。采用圆形结构断面,增加预留变形量,并采取长短锚杆结合、双层型钢拱架、长锁脚锚管、径向注浆等控制措施予以整治,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控制技术 现场试验 千枚岩 软岩隧道 大变形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成客运专线四川段500m长轨运输铺设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国成 张沈阳 田文广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2-134,共3页
因原设计的铺轨基地被广元市地方道路和新建地方砂石料洗存场占用,征地拆迁困难,故西安-成都客运专线需重新设计长轨运输铺设方案。经对将广元综合维修工区作为铺轨基地、在厚坝站牵10线设接轨点并利用新建江油北站作为铺轨基地、利用... 因原设计的铺轨基地被广元市地方道路和新建地方砂石料洗存场占用,征地拆迁困难,故西安-成都客运专线需重新设计长轨运输铺设方案。经对将广元综合维修工区作为铺轨基地、在厚坝站牵10线设接轨点并利用新建江油北站作为铺轨基地、利用广元站西成场3,Ⅳ,Ⅴ,6道作为铺轨基地和不设铺轨基地直接利用T11长轨列车铺轨4种方案比选,采用不设铺轨基地的直铺方案。通过径路过渡及统筹安排永久和临时工程,解决了该线四川段长轨运输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铺轨基地 方案对比 长轨运输 直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地质体上防护结构变形对桥墩基础影响的工程试验方案探讨
18
作者 陈福 张玉芳 +5 位作者 付国成 李健 李伟 李嘉明 黄启迪 王剑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2,共5页
当桥梁穿过不良地质体时,须采用抗滑桩治理岩体加以防护。本文结合成兰铁路工程试验段,探讨支挡结构变形对桥梁基础产生影响的工程试验方案,总结了从首次方案形成到具体实施方案的优化过程,尽量做到试验条件接近现场实际,试验原理直观明... 当桥梁穿过不良地质体时,须采用抗滑桩治理岩体加以防护。本文结合成兰铁路工程试验段,探讨支挡结构变形对桥梁基础产生影响的工程试验方案,总结了从首次方案形成到具体实施方案的优化过程,尽量做到试验条件接近现场实际,试验原理直观明确,试验方法经济可行。最终确定的工程试验方案,选定了最接近工程实际的原位试验,以等比例工程消除模数比例影响,以最简捷的方法模拟抗滑桩位移,以现场勘察结果计算试验操作数据,力求得到直观、可靠的试验数据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工程试验 方案优化 数值模拟 防护结构 相互作用 抗滑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