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金属二硫化物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成伟翔 黄兴文 +3 位作者 李越珠 胡俊祺 廖松义 闵永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62-3075,共14页
钠离子电池(NIBs)因其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LIBs)的新一代储能系统。然而,钠离子半径大于锂离子,传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嵌入/脱出困难,容易造成材料结构的坍塌。目前,缺乏合适... 钠离子电池(NIBs)因其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LIBs)的新一代储能系统。然而,钠离子半径大于锂离子,传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嵌入/脱出困难,容易造成材料结构的坍塌。目前,缺乏合适的负极材料仍是限制NIBs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与传统的NIBs负极材料(碳材料、金属氧化物、金属磷化物等)相比,层状金属二硫化物(TMDs)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可“额外”储存钠离子,并有效地缓解电化学反应中的体积变化已被广泛研究。本文将首先将介绍三种常见关于TMDs材料的合成方法(水/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剥离法)。接下来对几种作为NIBs负极的常用TMDs(MoS2、SnS2、WS2、VS2)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将对不同TMDs材料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展望其目前所遇到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推动TMDs在NIBs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二硫化物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器件用低膨胀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卢小闯 余文涛 +4 位作者 翁梦蔓 刘屹东 张继升 方基永 闵永刚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2,共12页
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飞速发展,聚酰亚胺(PI)薄膜作为柔性基板材料及介电绝缘材料大规模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和挠性线路板等的制备,但其较高的热膨胀系数降低了它在变温加工过程的尺寸稳定性,故有必要调整其热膨胀系数与构成电子器件的其... 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飞速发展,聚酰亚胺(PI)薄膜作为柔性基板材料及介电绝缘材料大规模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和挠性线路板等的制备,但其较高的热膨胀系数降低了它在变温加工过程的尺寸稳定性,故有必要调整其热膨胀系数与构成电子器件的其他材料相匹配。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低膨胀聚酰亚胺薄膜的专利现况、低膨胀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低膨胀PI合成、改性及应用研究的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电子器件 专利布局 低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清玲 刘存生 +4 位作者 翁梦蔓 刘屹东 张继升 马小华 闵永刚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共7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的专利布局、无机纳米杂化薄膜耐电晕性能的影响因素,介绍了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在液氮温度下的应用现状,并对耐电晕聚酰亚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专利布局 影响因素 低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介电性能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钰玮 简凌锋 +4 位作者 翁梦蔓 余文涛 刘屹东 张继升 闵永刚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4,共6页
本文从降低聚酰亚胺在高频下的介电常数(D_(k))和介质损耗因数(D_(f))出发,将其改性方法归纳为改变聚合物极性和引入孔隙结构两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发现在引入极性大分子的同时添加孔隙结构,可使得聚酰亚胺的介电性... 本文从降低聚酰亚胺在高频下的介电常数(D_(k))和介质损耗因数(D_(f))出发,将其改性方法归纳为改变聚合物极性和引入孔隙结构两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发现在引入极性大分子的同时添加孔隙结构,可使得聚酰亚胺的介电性能达到最优,同时指出了文献中性能表征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高频波 低介电常数 低介质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在氢气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蔡铭威 王知 +4 位作者 卢小闯 庄俊伟 吴嘉豪 张诗洋 闵永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32-5248,共17页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清洁燃料,极具经济和社会价值。氢气在利用前需进行分离提纯。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高能效、简单和可连续操作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氢气分离。聚酰亚胺膜具有优良的气体选择性、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稳定性、耐...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清洁燃料,极具经济和社会价值。氢气在利用前需进行分离提纯。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高能效、简单和可连续操作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氢气分离。聚酰亚胺膜具有优良的气体选择性、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稳定性、耐水解和耐腐蚀等优点成为最具有潜力的膜材料之一。然而,传统聚酰亚胺膜存在自由体积小、气体渗透性和抗塑性差等缺点无法用于大规模H_(2)分离。因此,需要对传统聚酰亚胺进行改性以更好地分离氢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聚酰亚胺薄膜在氢气分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存在的关键问题,并从无机粒子共混、MOFs共混、聚合物共混、交联和超支化改性及单体结构改性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改性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发展趋势,为未来高效分离膜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气体分离 聚合物 渗透率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