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天贞 唐红辉 +5 位作者 陈璇 郭雨晴 张利平 李柏青 席进 王元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9-654,共6页
自噬是一种基本的生物体代谢过程,对机体免疫防御、物质代谢和内环境稳态发挥作用,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主要由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的弥散性结缔组织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对机体本身物质的免疫识别紊乱而产生自身抗体... 自噬是一种基本的生物体代谢过程,对机体免疫防御、物质代谢和内环境稳态发挥作用,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主要由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的弥散性结缔组织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对机体本身物质的免疫识别紊乱而产生自身抗体,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不同部位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及治疗受到广泛研究。在机体正常代谢中,自噬可参与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对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和内环境的稳态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SLE患者表现为免疫功能紊乱,自噬水平失调。而通过干预自噬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SLE的症状。自噬在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清除代谢产物、调节免疫细胞的生存周期,并有研究发现调节自噬的药物可改善SLE的疾病进展。本文将对自噬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影响SLE发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自噬 Ⅰ型干扰素 中性粒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9^(+)CD25^(+)Breg比例和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卓贝 代丽 +6 位作者 何豪华 洪登校 王元元 徐文艳 陈中新 李柏青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g的比例,以及CD19^(+)CD25^(+)Breg的PD-1、PD-L1表达,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等临床信息。使用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与CD19^(+)B细胞,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Breg的分化。结果SLE患者活动组外周血中CD19^(+)CD25^(+)Breg比例低于HC,CD25^(+)B细胞PD-1、PD-L1的表达高于HC;SLE患者有胸腔积液、关节炎、C反应蛋白(CRP)上升的患者Breg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IgM下降、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的患者Breg频率低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关节炎、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L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活化的CD4^(+)T细胞有利于CD19^(+)B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CD19^(+)CD25^(+)Breg降低,但细胞表面PD-1与PD-L1的表达增加,并且与相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参数存在一定的关系。活化的CD4^(+)T细胞促进Breg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免疫微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张楠 闫华筝 +5 位作者 高建雄 张霖 赵成辰 包芊慧 胡建国 吕合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3-1137,共5页
脊髓损伤(SCI)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传统的测序方法只能检测受损局部细胞群体的平均基因表达水平,难以体现其异质性,因此需要新技术揭示细胞间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 脊髓损伤(SCI)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传统的测序方法只能检测受损局部细胞群体的平均基因表达水平,难以体现其异质性,因此需要新技术揭示细胞间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技术通过一系列测序技术实现高分辨检测单个细胞水平表达谱,以提供有关细胞异质性和功能、潜在分子机制、细胞命运转变和参与疾病发展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信息,为基础和转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因表达数据,有利于从中找出针对性治疗的干预靶点。本综述讨论了有关scRNA-seq技术及其在SCI后损伤局部免疫微环境中的多方面应用,将有助于更全面了解SCI免疫微环境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 脊髓损伤免疫微环境 中性粒细胞 小胶质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间相互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itinib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改善小鼠感染性休克
4
作者 尚菲菲 师晓可 +5 位作者 曾尧 陶循浅 李天真 梁艳 杨燕青 宋传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7-1705,共9页
目的探究Avitinib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感染性休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预先给药Avitinib作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提取的单个核细胞(PBMC),后加入多种NLRP3炎症小... 目的探究Avitinib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感染性休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预先给药Avitinib作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提取的单个核细胞(PBMC),后加入多种NLRP3炎症小体激动剂如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单钠尿酸盐(MSU)结晶,三磷酸腺苷(ATP)活化经典NLRP3炎症小体,或在细胞内转染脂多糖(LPS)活化非经典形式NLRP3炎症小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分泌蛋白指征及细胞焦亡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细胞上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构建小鼠感染性休克模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感染性休克模型组(LPS组),给药组(LPS+Avitinib组),6只/组。ELISA测定各组眼球血和腹腔灌洗液中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并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vitinib在多种细胞类型中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1β分泌和caspase-1剪切,同时抑制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P<0.05),但对炎症早期预警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并无影响(P>0.05)。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在LPS诱导的感染性休克模型中,给予Avitinib干预后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的水平降低(P<0.05),并延长小鼠生存时间(P<0.05)。结论Avitinib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改善感染性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tinib NLRP3炎症小体 EGFR抑制剂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甲氧基-1,4-苯醌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5
作者 刘辰菲 张玮 +6 位作者 曾尧 梁艳 王梦婷 张明芳 李新元 王凤超 杨燕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4-1662,共9页
目的探究2,6-二甲氧基-1,4-苯醌(DMQ)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WT组、DSS组和DMQ干预组,6只/组。DSS组和DMQ干预组小鼠均采用DSS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DMQ... 目的探究2,6-二甲氧基-1,4-苯醌(DMQ)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WT组、DSS组和DMQ干预组,6只/组。DSS组和DMQ干预组小鼠均采用DSS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DMQ干预组小鼠给予20 mg/kg的DMQ腹腔注射,DSS组小鼠给予无菌PBS腹腔注射。监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脾脏质量、HE染色、组织学评分,探究DMQ对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是否具有缓解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中Th17细胞和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CD8+T细胞比例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相关蛋白(成熟的Caspase-1,即p20)以及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由脂多糖(LPS)预处理、DMQ干预后,应用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活化经典途径NLRP3炎症小体;以及采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活化经典途径NLRP3炎症小体,LPS活化替代途径NLRP3炎症小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ELISA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了炎症相关蛋白表达、炎性因子分泌及细胞焦亡情况。结果与DSS组相比,DMQ治疗可缓解DSS小鼠的体质量下降(P<0.001)、结肠长度缩短(P<0.05)、脾脏质量增加(P<0.001)和结肠炎症(P<0.05)。在DMQ治疗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中,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和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CD8+T细胞比例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升高,而Caspase-1的蛋白表达降低;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DMQ可有效抑制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中经典途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经典途径NLRP3炎症小体和替代途径NLRP3炎症小体活化(P<0.05)以及Caspase-1依赖性细胞焦亡。结论DMQ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发挥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甲氧基-1 4-苯醌 NLRP3炎症小体 溃疡性结肠炎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干扰素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梦佳 王涛 +1 位作者 李志军 吴华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07-1511,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自身抗原免疫耐受崩溃、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是其目前广泛认同的致病通路之一,近年来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自身抗原免疫耐受崩溃、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是其目前广泛认同的致病通路之一,近年来关于IFN信号及通路和表观遗传修饰的相互关系在SLE疾病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的重视。该文就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SLE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扰素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增强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华梦晴 高培宇 +2 位作者 方芳 苏浩宇 宋传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MH-S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脂多糖(LPS)经气道滴入激发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的含量。体外培养MH-S细胞,在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MH-S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脂多糖(LPS)经气道滴入激发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的含量。体外培养MH-S细胞,在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 (STAT3)抑制剂Stattic(5μmol/L)存在与否的情况下,再加入IL-6(10 ng/mL~500 ng/mL)刺激6 h,加入荧光微球孵育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H-S细胞吞噬荧光微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Janus激酶2(p-JAK2)、磷酸化的STAT3(p-STAT3)、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Arp2)、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鼻腔滴入LPS后,小鼠BALF中IL-6含量显著升高。随着IL-6刺激剂量的增加,MH-S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作用增强,Arp2、 F-actin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100 ng/mL IL-6刺激MH-S细胞后,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阻断MH-S细胞STAT3信号后,IL-6促进细胞吞噬的效应完全消失,IL-6诱导的Arp2、 F-actin蛋白表达增加被抑制。结论 IL-6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MH-S细胞Arp2、 F-actin蛋白的表达增强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IL-6) MH-S细胞 吞噬功能 Janus激酶2(JAK2)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 肺泡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NG高表达通过调控TLR4/NF-κB/NLRP3通路和影响炎症与凋亡水平促进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8
作者 陶怀祥 骆金光 +5 位作者 闻志远 虞亘明 苏萧 王鑫玮 关翰 陈志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5-1354,共10页
目的探讨STING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表达水平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内水平,将24只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IRI组、IRI+药物溶剂组(IRI+DMSO)、IRI+SN-011组,6只/组。通过肾动脉夹闭方法建立IRI模型,通过血清肌酐和... 目的探讨STING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表达水平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内水平,将24只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IRI组、IRI+药物溶剂组(IRI+DMSO)、IRI+SN-011组,6只/组。通过肾动脉夹闭方法建立IRI模型,通过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检测、PAS染色检测肾组织损伤变化,采用RT-qPCR、ELISA、Western blotting和IHC法检测肾组织中STING、KIM-1、Bcl-2、Bax、caspase-3、TLR4、P65、NLRP3、caspase-1、CD68、MPO、IL-1β、IL-6、TNF-α的水平。在体外水平,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H/R)组、H/R+药物溶剂组(H/R+DMSO)、H/R+SN-011组,用厌氧包模拟缺氧环境,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ING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在体内水平,与Sham组相比,IRI组的PAS染色显示组织损伤增加(P<0.05),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以及组织KIM-1、STING、TLR4、P65、NLRP3、caspase-1、caspase-3、Bax、CD68、MPO、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水平降低(P<0.05),SN-011抑制STING表达后,逆转了上述结果(P<0.05)。在体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H/R组STING的mRNA与蛋白水平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SN-011抑制STING表达,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结论STING在肾脏IRI中表达水平上升,且可通过作用于TLR4/NF-κB/NLRP3通路以及影响炎症与凋亡水平促进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NG TLR4 NF-ΚB NLRP3 肾缺血再灌注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调节铁死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曹佳岑 张宏坤 +2 位作者 赵文 南月敏 李冬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82-1788,共7页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诱导型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可以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细胞坏死等,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展。但HO-1如何通过调控铁...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诱导型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可以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细胞坏死等,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展。但HO-1如何通过调控铁死亡的发生进而影响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归纳近年来相关文献,系统、全面地总结了HO-1通过调控铁死亡的发生对NAFLD的影响,探讨了HO-1阻止NAFLD发生及进展的作用机制。本文表明,在NAFLD中,HO-1分别从合成抗氧化物(包括胆红素、一氧化碳等)、激活System Xc系统、促进亚铁离子的蓄积等方面调控铁死亡,以期为药物干预等方法靶向性HO-1基因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并为NAFLD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红素氧合酶1 铁死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甲氧基-1,4-苯醌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小鼠的感染性休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玮 邓蒙蒙 +6 位作者 曾尧 刘辰菲 尚菲菲 许文豪 蒋昊轶 王凤超 杨燕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4-1032,共9页
目的 探究发酵小麦胚芽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2,6-二甲氧基-1,4-苯醌(DMQ)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小鼠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学水平:在BMDM细胞中,经脂多糖(LPS)预处理、DMQ干预后,利用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ATP、尿酸... 目的 探究发酵小麦胚芽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2,6-二甲氧基-1,4-苯醌(DMQ)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小鼠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学水平:在BMDM细胞中,经脂多糖(LPS)预处理、DMQ干预后,利用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ATP、尿酸钠结晶(MSU)分别活化经典NLRP3炎症小体以及胞内转染LPS活化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利用聚脱氧腺苷酸(Poly A:T)活化AIM2炎症小体。在THP-1细胞中,利用Nigericin活化经典NLRP3炎症小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测定NLRP3炎症小体活化产物的表达水平。蛋白分子水平:利用免疫共沉淀探究DMQ阻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具体机制。动物水平: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感染性休克LPS组、DMQ 20 mg/kg治疗组、DMQ 40 mg/kg治疗组,6只/组,待DMQ治疗组小鼠预注射相应浓度DMQ后,对照组小鼠注射无菌PBS,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LPS,利用ELISA检测DMQ干预对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模型中血清和腹腔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的影响。DMQ预处理后注射LPS观察记录小鼠36 h内的生存状态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DMQ可有效抑制小鼠BMDM细胞和人THP-1细胞中经典NLRP3炎症小体活化(P<0.05),在小鼠BMDM细胞中对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活化也起到有效抑制作用(P<0.05),DMQ对AIM2炎症小体活化无影响(P>0.05)。进一步实验结果揭示DMQ可阻断ASC和NLRP3之间的相互作用。DMQ治疗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的分泌水平(P<0.05)并延长小鼠生存时间(P<0.05)。结论 发酵小麦胚芽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DMQ通过阻断ASC和NLRP3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甲氧基-1 4-苯醌 NLRP3炎症小体 感染性休克 发酵小麦胚芽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上调hsa-miR-18b-5p靶向FBXL3促进前列腺癌的增殖及转移 被引量:2
11
作者 骆金光 陶怀祥 +3 位作者 闻志远 陈龙 胡昊 关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4-1296,共13页
目的探讨受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调控的hsa-miR-18b-5p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并研究对其在PC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在PCa中高表达的miRNA,构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并与PCa细胞系共培养... 目的探讨受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调控的hsa-miR-18b-5p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并研究对其在PC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在PCa中高表达的miRNA,构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并与PCa细胞系共培养,验证CAFs对PCa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对hsa-miR-18b-5p的调控作用;RT-qPCR验证20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前列腺正常上皮增生细胞及PCa各细胞系中hsa-miR-18b-5p的表达水平;通过脂质体法将阴性对照及hsamiR-18b-5p抑制物分别转染入PCa细胞C4-2、LNCAP中,分为NC inhibitor组和hsa-miR-18b-5p inhibitor组;采用细胞集落形成、CCK-8实验、划痕愈合、Transwell、IC_(50)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4-2、LNCAP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耐药能力、凋亡和周期;建立PCa裸鼠移植瘤模型,定期测量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裸鼠生存情况;利用靶基因预测分析网站(Targetscan、Mirtarbase、miRDB、miRDIP)预测has-miR-18b-5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hsa-miR-18b-5p与靶基因的靶向关系,RT-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PCa中高表达的miRNA有17个,结合差异表达程度以及相关文献筛选出拟研究的基因:miR-148a、miR-17、miR-18b-5p、miR-770、miR-297-3p。CAFs与PCa细胞系共培养后hsa-miR-18b-5p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且促进PCa细胞的增殖与迁移(P<0.01),敲除has-miR-18b-5p可抵消CAFs对PCa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确定has-miR-18b-5p为研究基因。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或肿瘤旁组织相比,PCa细胞或肿瘤组织中hsa-miR-18b-5p的表达升高(P<0.05);敲除hsa-miR-18b-5p可抑制C4-2、LNCAP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耐药(P<0.05);敲除hsa-miR-18b-5p可抑制裸鼠移植瘤质量和体积的增长,增加裸鼠的生存时间(P<0.05)。靶基因预测分析网站显示,FBXL3是hsa-miR-18b-5p的一个潜在作用靶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has-miR-18b-5p与FBXL3基因间存在结合位点,且敲除hsa-miR-18b-5p可增加C4-2、LNCAP细胞中FBXL3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CAFs上调前列腺癌细胞hsa-miR-18b-5p的表达水平,后者可能通过靶向调控FBXL3基因的表达促进PCa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miR-18b-5p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FBXL3 前列腺癌 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巴多索龙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小鼠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明远 张玮 华梦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2-1669,共8页
目的探究小分子化合物甲基巴多索隆(CDDO-Me)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CDDO-Me预处理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或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后,利用多种NLRP3炎症小体活化剂(Nigericin、... 目的探究小分子化合物甲基巴多索隆(CDDO-Me)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CDDO-Me预处理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或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后,利用多种NLRP3炎症小体活化剂(Nigericin、ATP、MSU、胞内LPS转染)活化NLRP3炎症小体,使用聚脱氧腺苷酸(poly A∶T)活化AIM2炎症小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分泌水平,确定CDDO-Me对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效果及其特异性。体内实验:将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肝损伤组(APAP组)、CDDO-Me低剂量治疗组(APAP+CDDO-Me20 mg/kg组)和CDDO-Me高剂量治疗组(APAP+CDDO-Me40 m/kg组),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结果CDDO-Me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多种激动剂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以及胞内转染LPS诱导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P<0.05),但对NLRP3炎症小体非依赖的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TNF-α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CDDO-Me对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无显著影响(P>0.05)。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相较急性肝损伤组(APAP组),CDDO-Me治疗组(APAP+CDDO-Me20 mg/kg组和APAP+CDDO-Me40 mg/kg组)小鼠血清IL-1β、AST和ALT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CDDO-Me能明显改善ALI小鼠损伤的肝组织结构,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CDDO-Me能够特异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巴多索龙 NLRP3炎症小体 炎症小体相关疾病 急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9抑制小鼠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及其作用机制
13
作者 吴凡 李雅 +4 位作者 刘星月 庞洪源 华梦晴 宋传旺 唐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对小鼠肺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肺腺癌CMT167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皮下,构建小鼠肺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IL-9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对小鼠肺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肺腺癌CMT167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皮下,构建小鼠肺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IL-9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腺癌CMT167细胞IL-9受体(IL-9R)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IL-9体外作用于CMT167细胞后,观察不同时间点其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FCM法分析小鼠肿瘤组织中骨髓来源免疫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immunosuppressive cells,MDSCs)、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IL-9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肺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减轻移植瘤的重量(均P<0.01)。小鼠肺腺癌CMT167细胞中IL-9R呈阳性表达。不同浓度IL-9体外作用小鼠肺腺癌CMT167细胞后其细胞活力和凋亡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IL-9降低了小鼠肿瘤组织中MDSCs的数量(P<0.05),同时增加了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P<0.01)。结论IL-9能够抑制小鼠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这可能与IL-9降低小鼠肿瘤组织中MDSCs的数量,增加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9 肺腺癌 骨髓来源免疫抑制性细胞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对γδ T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魏婧 袁美丽 +3 位作者 王楚彤 李柏青 许涛 汪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是从结核分枝杆菌(MTB)减毒菌株H37Ra经121℃,20 min,高温高压处理后从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一种多肽类抗原。γδ T细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非淋巴组织的非常规T细胞,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是从结核分枝杆菌(MTB)减毒菌株H37Ra经121℃,20 min,高温高压处理后从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一种多肽类抗原。γδ T细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非淋巴组织的非常规T细胞,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在抗MTB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MTB-HAg可在体外有效刺激γδ T细胞增殖活化,使其更加高效地参与抗结核感染的过程,故MTB-HAg可作为设计新型结核疫苗或药物的潜在靶点。但由于MTB-HAg组成复杂,具体是何种成分刺激γδ T细胞发挥抗MTB感染功能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 ΓΔT细胞 增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Lyz2 IRES DTREGFP小鼠品系体内GFP^(+)细胞的表达特征和对白喉毒素的反应特征
15
作者 闫华筝 高建雄 +6 位作者 张楠 卞明明 许瑶妹 张霖 周诗雨 方壹万 吕合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4-1531,共8页
目的观察Lyz2 IRES DTREGFP小鼠体内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erescent protein,GFP)阳性髓系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表达特征和对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 receptor,DT)反应规律。方法随机选取6~8周龄Lyz2 IRES ... 目的观察Lyz2 IRES DTREGFP小鼠体内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erescent protein,GFP)阳性髓系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表达特征和对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 receptor,DT)反应规律。方法随机选取6~8周龄Lyz2 IRES DTREGFP转基因小鼠和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J小鼠,进行腹腔注射DT(25 ng/g),连续3 d。分别取骨髓、外周血和脾,做成单细胞悬液,以GFP和CD11b为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这些组织中GFP阳性细胞(GFP^(+))占总髓系细胞(CD11b^(+))比例的变化规律。结果外周血CD11b^(+)GFP^(+)细胞在DT注射前占CD11b^(+)细胞的(24.62±5.655)%,注射后逐渐减少,第3天达到最低(7.982±2.729)%;脾和骨髓中其比例在DT注射前分别为(13.73±2.994)%和(65.23±4.261)%,在注射后第1天减少最明显,分别为(3.468±0.5862)%和(50.98±7.957)%,之后逐渐恢复。结论DT可以有效地减少Lyz2 IRES DTREGFP小鼠体内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且不同的组织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鼠 白喉毒素 白喉毒素受体 耗竭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信 王健 +5 位作者 郭文静 周瀛 孙超 李志军 陈琳洁 潘新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9-957,共9页
目的探索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与健康人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取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pSS患者的粪便样本,其中9例为病情活动组(A组)、9例为病情不活动或低活动组(B组),另外收取10例健康人的粪便(C组)。收集每份粪便样品... 目的探索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与健康人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取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pSS患者的粪便样本,其中9例为病情活动组(A组)、9例为病情不活动或低活动组(B组),另外收取10例健康人的粪便(C组)。收集每份粪便样品的细菌总DNA,PCR扩增,针对16SrDNA基因的V3~V4区进行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得到3组的肠道菌群生物信息数据,随后结合文献智库信息挖掘进行组间OTU分析、样品多样性分析、样品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及LEfSe分析。结果肠道菌群多样性比较:α多样性(Alpha diversity)指数分析,Shannon指数在A组和B组间、Simpson指数在A组和B组间及A组和C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结构比较:将3组分别进行序列分析,在门水平上3组均主要有4个菌门组成,分别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3组均主要有4个菌属组成,分别是:大芬戈尔德菌属(Finegoldia),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_1),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分析显示3组肠道菌群主要菌门和主要菌属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treptococcus属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16S V3~V4区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在属水平上,3组间相比,在Alloscardovia属、Bacteroides属、Barnesiella属、Butyricicoccus属、Facklamia属、Faecalibacterium属、Lachnospiraceae_FCS020_group属、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属、Lachnospiraceae_UCG-001属、Lachnospiraceae_UCG-004属、Lachnospiraceae_UCG-008属、Ruminococcaceae_UCG-002属、Streptococcus属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Coprococcus_1属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P<0.01)。3组间肠道微生物进行高维生物标识和揭示基因组特征的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S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在主要菌门水平和菌属水平上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在Streptococcus属等一些特定细菌比例有显著差异;3组肠道菌群在16S V3~V4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菌群结构的差异在pS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肠道菌群 16SrDNA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黏着斑激酶(FAK)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17
作者 张丽 张娅 +4 位作者 季江颖 魏梓妤 刘家宇 许涛 汪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克隆、表达与纯化黏着斑激酶(FAK)基因C端黏着斑定位序列(第798~1041位氨基酸),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PCR法体外扩增FAK基因C端序列(2671~3402 bp),克隆至pCZN1,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 目的克隆、表达与纯化黏着斑激酶(FAK)基因C端黏着斑定位序列(第798~1041位氨基酸),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PCR法体外扩增FAK基因C端序列(2671~3402 bp),克隆至pCZN1,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次氮基三乙酸(Ni-NTA)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树脂进行蛋白纯化,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法进行效价和特异性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FAK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目的蛋白纯化后,制备的兔抗FAK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512000,且与外源和内源FAK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与纯化FAK蛋白,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内源FAK蛋白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黏着斑激酶(FAK)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代丽 谢卓贝 +5 位作者 谢长好 汤迎凯 时浚翔 周雨诗 陈琳洁 王元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6-670,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失调,自身免疫耐受的丧失及自身抗体的持续产生。目前发现中性粒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和中性粒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失调,自身免疫耐受的丧失及自身抗体的持续产生。目前发现中性粒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凋零(NETosis)在参与及促进体内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及热点。中性粒细胞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事件后释放出NET,而NET是由DNA或核小体蛋白与数百种胞质蛋白共同构成的,其中部分NET相关蛋白经过蛋白后修饰后参与SLE的发病机制。体内NET的平衡被打破,导致NET的清除延迟,刺激自身免疫性B细胞产生自身抗原,以及刺激其他免疫细胞促进SLE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中性粒细胞 低密度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凋零(NETosis)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卓贝 代丽 +5 位作者 洪登校 汤迎凯 陶冶 袁婷婷 谢长好 王元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调节性T细胞(Treg)的异常表达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reg所表达的共信号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CD134(OX40)及其分泌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调节性T细胞(Treg)的异常表达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reg所表达的共信号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CD134(OX40)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均被证实与SLE的发生有关。共信号分子在Treg的发育和功能的维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的研究表明IL-2在SLE的治疗中是一把双刃剑,TGF-β可以抑制Treg的分化,而IL-10在SLE发病中起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调节性T(Treg) 发病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PPE15蛋白的原核表达、鉴定及其兔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涛 李敏英 +4 位作者 王楚彤 常先友 钱中清 李柏青 汪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 克隆、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脯氨酸-脯氨酸-谷氨酸15(PPE15)蛋白,制备并鉴定PPE15蛋白兔多克隆抗体。方法 通过PCR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基因组扩增PPE15基因,利用同源重组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组氨酸标签PPE15蛋白的pET28a-PPE1... 目的 克隆、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脯氨酸-脯氨酸-谷氨酸15(PPE15)蛋白,制备并鉴定PPE15蛋白兔多克隆抗体。方法 通过PCR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基因组扩增PPE15基因,利用同源重组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组氨酸标签PPE15蛋白的pET28a-PPE15载体。将pET28a-PPE15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PPE15蛋白表达,通过SDS-PAGE鉴定PPE15蛋白表达。用亲和层析法Ni-NTA柱纯化PPE15蛋白,用复性纯化后的PPE15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和纯化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法鉴定PPE15蛋白与人血清和多克隆抗体结合特异性,间接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结果 成功构建pET28a-PPE15重组表达载体,PPE15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在相对分子质量(M;)38 000位置处有单一条带。纯化后PPE15蛋白与结核病患者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 300 480以上。结论 成功表达和纯化重组PPE15蛋白,并制备出高效价兔源性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PPE15蛋白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脯氨酸-脯氨酸-谷氨酸15(PPE15) Rv1040c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