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文化产业的生产力质态变迁与视觉工业互联网
1
作者 李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0,共9页
工业革命以来,在生产力质态的持续变迁中,视觉文化产业实现了其工业属性、数字属性、网络属性的全部技术基底,迈入工业互联网时代。诞生于4G时代的短视频平台,具备了明显的生产、制作功能,是视觉文化产业迈入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先声”... 工业革命以来,在生产力质态的持续变迁中,视觉文化产业实现了其工业属性、数字属性、网络属性的全部技术基底,迈入工业互联网时代。诞生于4G时代的短视频平台,具备了明显的生产、制作功能,是视觉文化产业迈入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先声”。5G速度和数字在场有力推动了影视、动画、游戏等长视频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即“视觉工业互联网”的行业性布局,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长视频制作的全面智能化。在统一的高智能技术环境下,生产范式日益趋同,游戏引擎成为具有技术颠覆力的新质生产工具。以游戏引擎统合影视、动画、游戏等不同行业的生产制作,建设更前沿、更符合新质生产力样态的视觉工业互联网,成为视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业互联网 新质生产力 视觉文化产业 文化生产技术 游戏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产消机制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育济 李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0,共10页
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必然包含着文化的生产—消费机制。生产机制表现为: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转型;文化新业态与传统文化“内容产能”的全面焕发;“生产技术民主化”与文化基因结合形成的规模空前的文化... 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必然包含着文化的生产—消费机制。生产机制表现为: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转型;文化新业态与传统文化“内容产能”的全面焕发;“生产技术民主化”与文化基因结合形成的规模空前的文化UGC模式。消费机制表现为:从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向数字沉浸场景消费的升级进阶,以及虚拟文化产品消费在技术逻辑下的持续扩张;“华流顶流”与流量杠杆重新规制了传统文化“两创”的产消态势;“网生代”所推动的国潮消费则成为数字赋能机制的显著表征,其中深嵌着文化情感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 数字技术 文化生产 文化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数字机制与趋势 被引量:37
3
作者 李萌 王育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了文化传播的主体与时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传播主体和广阔的传播空间。技术民主化逻辑推动着传播主体的大众赋权与传统文化的全景呈现。传播时效的即时性、碎片性、恒定性,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碎化... 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了文化传播的主体与时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传播主体和广阔的传播空间。技术民主化逻辑推动着传播主体的大众赋权与传统文化的全景呈现。传播时效的即时性、碎片性、恒定性,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碎化-聚合”机制和无限长尾效应,也创造出基于数据库的传播新趋势。线上线下交互传播进阶为虚实融合、人机融合的沉浸场域,而元宇宙作为极致的沉浸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时空传播带来无限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播 数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