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伊乐藻治理富营养水体——以浙江慈溪市的实验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游云 沈奕红 +3 位作者 孙跃 黄云望 董利娣 陈汉春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4期21-24,共4页
通过对伊乐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伊乐藻能显著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叶绿素a,有效抑制藻类,使水质从富营养、劣Ⅴ类水,提高到中营养、Ⅲ类水。
关键词 富营养水体 伊乐藻 浙江慈溪市 治理 20世纪80年代 2004年4月 实验 沉水植物 试验研究 文化广场 水产养殖 水鳖科 浙江省 日本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虹明樱蛤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志国 李晓英 +4 位作者 孟学平 程汉良 阎斌伦 陈汉春 王美珍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研究了不同水温和不同规格下处于标准代谢状态的彩虹明樱蛤耗氧率与排氨率,并测定了窒息点.结果表明:在20℃时,水中DO大于临界值5.00mg/dm3时,彩虹明樱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分别为2.01×10-3(m/m)/h和16.73μmol/(... 研究了不同水温和不同规格下处于标准代谢状态的彩虹明樱蛤耗氧率与排氨率,并测定了窒息点.结果表明:在20℃时,水中DO大于临界值5.00mg/dm3时,彩虹明樱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分别为2.01×10-3(m/m)/h和16.73μmol/(g.h);当DO低于此值,则代谢出现异常,耗氧率随DO下降而下降,直到窒息为止,其窒息点为1.22mg/dm3,而排氨率也呈直线下降,随着耗氧停止而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彩虹明樱蛤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鱼链球菌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雪平 华建权 +4 位作者 杭小英 沈爱苗 罗毅志 施伟达 周冬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7-609,共3页
关键词 梭鱼 链球菌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饵料基础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陆开宏 华建权 陈贤龙 《黄渤海海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70,共8页
通过脊尾白虾蚤状幼体饵料种类、饵料组合和食物密度的比较试验 ,研究了脊尾白虾育苗的适宜开口饵料和育苗期饵料组合 ,测定了不同时期蚤状幼体的捕食率及其日粮。结果表明 :饵料种类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 期 (Z1)至 期 (Z2 )的变态率... 通过脊尾白虾蚤状幼体饵料种类、饵料组合和食物密度的比较试验 ,研究了脊尾白虾育苗的适宜开口饵料和育苗期饵料组合 ,测定了不同时期蚤状幼体的捕食率及其日粮。结果表明 :饵料种类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 期 (Z1)至 期 (Z2 )的变态率和变态所需时间没有明显影响 ,Z1可以不投饵 ,但适量投喂单胞藻或轮虫 ,能明显提高 Z2 活力和 Z2 至 Z3 的变态率。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适宜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 ,在幼体培育前期 (Z1)投喂单胞藻、轮虫 ,后期 (Z3 以后 )添加鱼糜效果也很好。蚤状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捕食率和日粮随幼体发育而明显增加 ,同一发育时期则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但达到一定密度后 ,捕食率增幅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蚤状幼体 饵料基础 捕食率 人工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7种养殖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美珍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1期48-54,共7页
在杭州湾南岸滩涂,设计7种贝类养殖模式:平涂单养泥螺(Ⅰ)、平涂单养彩虹明樱蛤(Ⅱ)、蓄水单养青蛤(Ⅲ)、平涂混轮养泥螺和彩虹明樱蛤(Ⅳ)、平涂混养缢蛏和彩虹明樱蛤(Ⅴ)、蓄水混养缢蛏和斑节对虾(Ⅵ)和蓄水混养缢蛏和... 在杭州湾南岸滩涂,设计7种贝类养殖模式:平涂单养泥螺(Ⅰ)、平涂单养彩虹明樱蛤(Ⅱ)、蓄水单养青蛤(Ⅲ)、平涂混轮养泥螺和彩虹明樱蛤(Ⅳ)、平涂混养缢蛏和彩虹明樱蛤(Ⅴ)、蓄水混养缢蛏和斑节对虾(Ⅵ)和蓄水混养缢蛏和青蛤(Ⅶ),经养殖试验对它们的养殖效益作了比较。结果表明,7种养殖模式的产值/投入比值差异不显著,在1.43~1.55之间;而其效益(利润)差异较大,在2.94—21、04万元/hm^2,其中以模式Ⅵ最高,是模式Ⅰ的7倍多和模式Ⅲ的4倍,模式Ⅳ比Ⅰ高86.1%,模式Ⅴ比Ⅱ高62.66%,模式Ⅲ比Ⅰ或Ⅱ高70%左右,模式Ⅳ比Ⅴ高9.81%,模式Ⅰ与Ⅱ、模式Ⅶ与Ⅲ等效益相差不大。按生态及经济效益评价这7种滩涂贝类放养模式的结果揭示,以蓄水混轮养不同栖息习性和不同食性种类(贝虾混养),充分利用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者为最佳;对无法蓄水的平涂以螺蛤或螺蛏混轮养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贝类 养殖模式 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鱼仔苗的盐度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华建权 沈爱苗 +1 位作者 潘雪央 金春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407-409,424,共4页
分别进行了梭鱼仔苗直接移养到不同盐度水体和经降盐过渡后移养到不同盐度水体适应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梭鱼仔苗对海水的适应性最强,直接移养后的平均成活率达到97.O%~98.0%;对排淡河淡水的适应性次之,直接移养平均成活率为81.3%... 分别进行了梭鱼仔苗直接移养到不同盐度水体和经降盐过渡后移养到不同盐度水体适应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梭鱼仔苗对海水的适应性最强,直接移养后的平均成活率达到97.O%~98.0%;对排淡河淡水的适应性次之,直接移养平均成活率为81.3%;对山塘淡水水库的适应性最差,直接移养平均成活率仅为17.0%。梭鱼仔苗经降盐过渡后,移养至排淡河淡水的平均成活率99.3%,比直接移养提高约18%;移养至山塘淡水水库的仔苗成活率为66.8%,比直接移养提高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苗种 盐度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类对对虾毒性和对弧菌杀灭效果的研究
7
作者 王美珍 苗素英 彭鸿娟 《水产科技情报》 1999年第2期67-71,共5页
国外及我国台湾等地普遍应用季铵盐类(BKC)防治虾病,作者以国内生产的BKC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新对虾Metapenaeussp.幼体及成虾的毒性和对弧菌的杀灭效果进行检测,以解决对虾养殖中药物的... 国外及我国台湾等地普遍应用季铵盐类(BKC)防治虾病,作者以国内生产的BKC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新对虾Metapenaeussp.幼体及成虾的毒性和对弧菌的杀灭效果进行检测,以解决对虾养殖中药物的应用技术问题。实验表明,BKC对斑节对虾各期幼体及成体的毒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节幼体对BKC的敏感性特别高;弧菌及细菌对BKC并不十分敏感,在2~3mg.L-1的浓度条件下才能杀灭水中75%~90%的弧菌。对成虾的细菌病,建议使用的BKC浓度为0.5~1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杀灭效果 弧菌 对虾 委铵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缘青蟹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海圣 舒妙安 +1 位作者 邵庆均 王美珍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4-26,共3页
综合报道了由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环境变化引起的锯缘青蟹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由细菌引起的病害有弧菌病、丝状细菌病、甲壳溃疡病和黑鳃病 ;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霉菌病 ;由寄生虫引起的病害有蟹奴病、纤毛虫病、藤壶病 ;由环境变化引... 综合报道了由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环境变化引起的锯缘青蟹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由细菌引起的病害有弧菌病、丝状细菌病、甲壳溃疡病和黑鳃病 ;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霉菌病 ;由寄生虫引起的病害有蟹奴病、纤毛虫病、藤壶病 ;由环境变化引起的病害有白芒病、黄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病害 防治 弧菌病 霉菌病 蟹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与海州湾彩虹明樱蛤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晓英 董志国 +4 位作者 王美珍 陈汉春 孟学平 程汉良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48-652,共5页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分析方法,通过测量彩虹明樱蛤的10个形态学比例性状,对来自海州湾连云港海区(LYG)和杭州湾南岸慈溪海区(CX)以及杭州湾北岸的平湖乍浦海区(ZP)3群体彩虹明樱蛤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分析方法,通过测量彩虹明樱蛤的10个形态学比例性状,对来自海州湾连云港海区(LYG)和杭州湾南岸慈溪海区(CX)以及杭州湾北岸的平湖乍浦海区(ZP)3群体彩虹明樱蛤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表明,海州湾群体与杭州湾群体形态差异最大,连云港与杭州湾的慈溪群体和乍浦2群体形态距离分别达到了4.92和5.58,而杭州湾慈溪群体和乍浦群体形态最为相似,形态距离仅为2.16。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54.40%,主成分2为13.50%,累积贡献率为67.90%;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较高,这些因子主要是第1主成分中的性状AB、AD、AB、SW、EF、GH、AI和IJ以及主成分2中的AE。判别分析结果表明,3个海区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经6步判别分析后应用AF、IJ、AE、AB、SW和GH建立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80%~100%,P2为82.86%~100%,综合判别率为88.89%,说明判别方程可以有效的将上述群体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明樱蛤 地理种群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和海州湾彩虹明樱蛤体内重金属的富集状况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志国 李晓英 +4 位作者 王美珍 陈汉春 程汉良 孟学平 阎斌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采用原子吸收法对杭州湾和海州湾内慈溪、乍浦、连云港3个彩虹明樱蛤地理群体的Cd、Cr、Pb、Ni、Cu和Zn这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Cd、Ni、Zn、Cu、Pb五种重金属在杭州湾的慈溪和乍浦彩虹明樱蛤体... 采用原子吸收法对杭州湾和海州湾内慈溪、乍浦、连云港3个彩虹明樱蛤地理群体的Cd、Cr、Pb、Ni、Cu和Zn这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Cd、Ni、Zn、Cu、Pb五种重金属在杭州湾的慈溪和乍浦彩虹明樱蛤体内的富积量要显著高于海州湾连云港群(P<0.05),而Cr则相反。这6种重金属中,海州湾与杭州湾彩虹明樱蛤体内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为Zn,为548.589~732.201μg/g;综合来看,3个群体中以连云港的污染最轻,而乍浦的污染较重;对这6种重金属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北两岸彩虹明樱蛤重金属污染特性相近,欧氏距离最小89.79,而与海州湾连云港彩虹明樱蛤重金属污染特性区别较大,欧氏距离分别高达139.19和204.56,这一结果与地理距离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明樱蛤 地理群体 重金属 污染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与海州湾彩虹明樱蛤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志国 李晓英 +5 位作者 王美珍 陈汉春 孟学平 程汉良 阎斌伦 李家乐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60-464,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慈溪、乍浦、连云港3个彩虹明樱蛤地理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乍浦、慈溪、连云港3个彩虹明樱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987、0.3670、0.4084,以连云港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慈溪群体最低...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慈溪、乍浦、连云港3个彩虹明樱蛤地理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乍浦、慈溪、连云港3个彩虹明樱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987、0.3670、0.4084,以连云港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慈溪群体最低。群体遗传结构显示,大多数(94.75%)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造成的,只有小部分(5.25%)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有关。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体结构水平较低而基因流水平较高(Gst=0.0525;Nm=9.0295),提示彩虹明樱蛤群体间可能发生过较强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明樱蛤 ISSRS 遗传差异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四海区不同群体文蛤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冯建彬 李家乐 +1 位作者 王美珍 陈汉春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18-323,共6页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9个形态性状对我国4海区7个野生文蛤群体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潍坊群体和山东日照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东湛江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9个形态性状对我国4海区7个野生文蛤群体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潍坊群体和山东日照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东湛江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31.50%,主成分2为20.27%,主成分3为13.35%,累积贡献率为65.12%。判别分析结果表明,7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7群体文蛤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50.00%~96.67%,P2为60.00%~96.43%,综合判别率为7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地理群体 形态变异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沿海不同群体文蛤遗传差异RAPD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建彬 李家乐 +1 位作者 王美珍 陈汉春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4期281-285,共5页
本文运用RAPD对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7个地理群体的文蛤进行了分析.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扩增效果好、条带清晰的随机引物进行扩增.结果显示,7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相似度在0.7251~0.8972之间,依次排列为... 本文运用RAPD对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7个地理群体的文蛤进行了分析.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扩增效果好、条带清晰的随机引物进行扩增.结果显示,7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相似度在0.7251~0.8972之间,依次排列为:辽宁营口(0.8972)>广东湛江(0.8756)>山东日照(0.8729)>山东潍坊(0.8643)>福建云霄(0.8245)>江苏启东(0.7653)>广西合浦(0.7251).群体间遗传距离指数及用UPGMA和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山东日照与山东潍坊两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广东湛江群体与其它群体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群体 RAPD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贝类混养模式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美珍 陈贤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20-523,共4页
关键词 滩涂 贝类 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环境问题的生态实质 被引量:22
15
作者 颜京松 王美珍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4期7-10,共4页
当前我国城市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水生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旱灾害威胁增大;水质污染日益加剧;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失调和破坏;忽略自然生态用水、破坏了原... 当前我国城市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水生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旱灾害威胁增大;水质污染日益加剧;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失调和破坏;忽略自然生态用水、破坏了原有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等。这些问题的生态实质和根本原因是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生态滞留或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错位和失谐;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缺损,冲突和失调。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问题 城市水资源 自然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建设 合理利用 对症下药 标本兼治 水安全 水景观 保护 管理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滩涂环境状况及与贝类养殖的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美珍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7,共5页
浙江省慈溪市滩涂环境与贝类养殖的调查结果显示,杭州湾海域水中石油类及无机氮含量介于Ⅱ、Ⅲ类海水水质标准之间,无机磷平均含量超过Ⅳ类海水水质标准。滩涂底质总体上符合海洋沉积物第一类标准,但一些样点多氯联苯(PCBs)超标。分离到... 浙江省慈溪市滩涂环境与贝类养殖的调查结果显示,杭州湾海域水中石油类及无机氮含量介于Ⅱ、Ⅲ类海水水质标准之间,无机磷平均含量超过Ⅳ类海水水质标准。滩涂底质总体上符合海洋沉积物第一类标准,但一些样点多氯联苯(PCBs)超标。分离到2 976株细菌,隶属17个属及肠杆菌科的部分属,具有明显的陆源性特点。发现浮游生物71种,主要为硅藻类等广盐性种类,大部分为贝类的主要天然饵料。石油类、Cd、Cr、Hg、Cu及PCBs残留量在一些贝体内不同程度地超过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贝类质量标准》。为有效改良和保育滩涂环境,提高养殖贝类的产量和质量,在揭示滩涂环境与贝类养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统筹兼顾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贝类 重金属 石油类 多氯联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口南岸土池培育梭鱼苗种的试验
17
作者 李明云 华建权 +1 位作者 陆开宏 沈爱苗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6,共2页
2002~2004年,采用土池施肥培饵加适量投饵的方法,放苗7~10d,经1个月培育可达夏花规格,成活率达到42,35%;将夏花培育至7月下旬,出塘规格70~80mm,成活率35,28%。育苗总产值达到103,2万元,利润78.2万元。
关键词 梭鱼 土池培育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尾白虾人工繁育试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贤龙 沈江平 沈爱苗 《水产科技情报》 1999年第3期127-130,133,共5页
取杭州湾捕得的脊尾白虾抱卵虾,放在小型水泥池中孵化释幼,有效孵化率约70%;孵出的幼体,前期用硅藻和鸡蛋黄作开口饵料,中后期用卤虫幼体和鸡蛋黄,仔虾成活率可达61%。试验表明,繁育季节选择在5月份以后,水温25℃左右... 取杭州湾捕得的脊尾白虾抱卵虾,放在小型水泥池中孵化释幼,有效孵化率约70%;孵出的幼体,前期用硅藻和鸡蛋黄作开口饵料,中后期用卤虫幼体和鸡蛋黄,仔虾成活率可达61%。试验表明,繁育季节选择在5月份以后,水温25℃左右为好,在此条件下约需15d出苗,每千克亲虾平均可育出12.3万尾仔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人工繁育 幼体培育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土池人工培育梭鱼苗种技术
19
作者 华建权 李明云 沈爱苗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29,共2页
鲻科鱼类由于适盐性广、食物链低、生长快和肉味美而成为海水、咸淡水乃至淡水鱼类养殖的较好种类,早在1960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就在室内培育出梭鱼苗种,同年原浙江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在室外土池中培育出了梭鱼苗种,1976年江苏水产研究所... 鲻科鱼类由于适盐性广、食物链低、生长快和肉味美而成为海水、咸淡水乃至淡水鱼类养殖的较好种类,早在1960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就在室内培育出梭鱼苗种,同年原浙江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在室外土池中培育出了梭鱼苗种,1976年江苏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在室外咸淡水土池中培育出4万 尾梭鱼苗种而达到生产水平。此后,河北、山东、江苏等省梭鱼苗种的培育都能满足养殖需要,但是,长江以南地区迄今为止养殖梭鱼的苗种还来源于采捕自然苗种,由于梭鱼自然苗种每年丰歉不一、规格不一致、难以驯养、成活率低、产量不高,因此严重地影响了梭鱼养殖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育 室外土池 鱼苗种 水产研究所 鱼类养殖 技术 长江以南地区 海洋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淡水养殖新品种——海鲤
20
作者 范明生 楼丹 +3 位作者 汪忠强 陈汉春 沈江平 孙爱苗 《科学养鱼》 1999年第7期38-38,共1页
海鲤又名三角鲤,学名尖鳍鲤(CyprinusacutidorsaulisWang),见图。是鲤科鱼类中长期生活在我国南部广西、广东、海南诸省(区)少数河口咸淡水水域的特有种类。1998年5月1日从广东引进体长2厘米... 海鲤又名三角鲤,学名尖鳍鲤(CyprinusacutidorsaulisWang),见图。是鲤科鱼类中长期生活在我国南部广西、广东、海南诸省(区)少数河口咸淡水水域的特有种类。1998年5月1日从广东引进体长2厘米的稚鱼在慈溪咸淡水水域养殖,当年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鲤 养殖 生活习性 鱼种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