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与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29
1
作者 彭雄 陈云 +5 位作者 Abdillah Nassor Juma 王彦卿 周源 焦阳 张位星 庄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552,共7页
目的:总结74例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E-Mc Keown)经验及体会,并与经典Ivor-Lewis食管癌手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LE)比较,探讨二者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 目的:总结74例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E-Mc Keown)经验及体会,并与经典Ivor-Lewis食管癌手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LE)比较,探讨二者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接受MIE-Mc Keown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接受ILE的食管癌患者85例作为对照,比较二者近期疗效。结果:与ILE组相比,MIE-Mc Keown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手术切除食管长度更长,淋巴结清除组数及个数更多,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淋巴结转移率52.8%,MIE-Mc Keown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9.5%。两组共发现食管多中心病灶16例,次瘤位于主瘤上方者7例,次瘤远侧缘距主瘤中心的距离(D)为20~85(50.7±23.0)mm,次瘤位于主瘤下方者9例,D值为30~90(57.8±20.5)mm。结论:MIEMc Keown病灶切除更彻底,淋巴结清除度较高,安全、创伤小、短期效果好,是治疗食管癌的适合术式,但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高,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 Ivor-Lewis食管癌手术 切除长度 淋巴结清扫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