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大利Mt.Faito地区白垩纪早阿普第期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及其环境演化
1
作者 孙青青 樊太亮 +1 位作者 Roberto Graziano 吴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3-734,共12页
通过对白垩纪早阿普第期Mt.Faito野外露头剖面宏观特征描述及室内岩石薄片分析,根据岩性及沉积特征变化,将其划分为A、B、C三个地层单元:A以潮下带粒泥灰岩为主,时有生物碎屑粒泥灰岩-泥粒灰岩夹层沉积;B以潮下带双壳类漂浮岩沉积为主,... 通过对白垩纪早阿普第期Mt.Faito野外露头剖面宏观特征描述及室内岩石薄片分析,根据岩性及沉积特征变化,将其划分为A、B、C三个地层单元:A以潮下带粒泥灰岩为主,时有生物碎屑粒泥灰岩-泥粒灰岩夹层沉积;B以潮下带双壳类漂浮岩沉积为主,基质多为生屑泥粒灰岩;C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该单元岩性变化复杂,整体以潮下带-潮上带沉积环境为主,偶尔发育潟湖沉积。根据三个地层单元所发育的骨架生物颗粒类型,可将地层A、B和C划分为"Chlorozoan"、"Chlorozoan&Foramol"、"Foramol&Microbial"三种不同组合的生物颗粒沉积。其沉积环境演变如下:A为暖水贫营养的水体环境,B为暖水富营养环境,而C则主要为温水富营养环境。基于Mt.Faito剖面的生物沉积特征及碳同位素数据可知,由温度、CO2及水体营养物质增加所引起的早白垩世生物沉积及其环境演化具全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阿普第期 亚平宁碳酸盐岩台地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 环境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断裂与莫霍面对油气富集海陆差异性的影响
2
作者 蔡梦轲 王万银 +1 位作者 张义蜜 王丁丁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4-1575,共22页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近海乃至全球油气产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油气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海陆差异性,而油气聚集与地壳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的地壳结构,基于地形和重力数据揭示了盆地断裂分布与莫霍面起伏变化特征,利用NVDR-THDR技...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近海乃至全球油气产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油气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海陆差异性,而油气聚集与地壳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的地壳结构,基于地形和重力数据揭示了盆地断裂分布与莫霍面起伏变化特征,利用NVDR-THDR技术和欧拉反褶积方法明确了断裂平面位置及其视深度分布,基于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技术和双界面模型重力场快速反演技术获取了莫霍面起伏变化。研究发现断裂与莫霍面均存在显著的海陆差异:海域同时发育NNE—NE和WNW—NW走向的断裂,而陆域以NNE—NE向断裂为主,与陆域相比,海陆断裂视深度整体更浅、晚期活动更为强烈;海域凹陷的莫霍面平均值浅于陆域凹陷、地壳厚度平均值薄于陆域凹陷、莫霍面拉张因子之和的平均值与地壳拉张因子之和的平均值均大于陆域凹陷,反映了海域经历更强的构造活动变形。这使得海域具备有利生烃区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的良好条件,而陆域相应条件则较弱,直接影响了盆地内部油气富集的差异性分布。因此,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分布与断裂分布和莫霍面起伏变化情况紧密相关,该研究为开展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断裂 莫霍面深度 地壳厚度 油气聚集 海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